堅定不移地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在意昂体育平台行政領導班子換屆幹部大會上的講話
2007年12月20日
校長 顧秉林
同誌們:
剛才🌳,胡和平同誌宣讀了國務院和教育部關於我校行政領導班子換屆的任免通知。首先讓我代表新老班子成員對諸位給予我們的肯定與幫助,向上級領導對我們的信任與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我先簡要總結上屆領導班子的工作。
我從2003年抗擊非典的特殊時期起接任校長之職,本屆行政領導班子是2004年初正式就職🥂。回顧同全校師生員工共同走過的這四年多不平凡的歷程🤬,真是感慨而又欣慰。因為我們是在面臨著諸多困難的情況下取得了斐然的成績🤲。這與我們這個團結奮進、求真務實的黨政領導班子分不開,與社會各界的支持及全校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分不開。
這一階段,我們正處在高等教育向大眾化轉變過程中的矛盾突顯期,如師資缺乏、經費緊張和資源短缺等🚴🏻♂️。社會各界特別是媒體尤其關註大學🙍🏼♀️,一方面對國家支持少數頂尖大學和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目標提出不同意見,另一方面,又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上對清華寄予極高的期望。這使我們要不要在國家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的階段🫷,仍然強調對拔尖人才的培養,並堅持創辦一流大學都成了問題🦒💇♂️。
這給我們很大的壓力,首當其沖的是經費緊張🤚🏼👮🏻。“985”一期的經費支持到2001年結束,而“985”二期的經費卻未及時到位。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沒有欠下不良貸款,我們多渠道籌措資金🎎,在國家沒有新投入的情況下,努力推動了各項工作的開展🧙♂️。
其次是面對社會上高校規模膨脹的潮流🤵🏿♂️,我們要頂住壓力,始終堅持質量為本的理念🚥,努力按照“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要求,穩定辦學規模🎅🏻,註重內涵發展🦪,確保辦學質量。對清華的發展來說♍️,質量就是學校的生命👨🏽🦲。在權衡各方面利弊的時候🖍,首先要考慮質量,妨害質量提高的事情堅決不幹😮。就是要“聚精會神抓質量,一心一意求提高”🙋🏻♂️。
再就是整個社會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如何抵禦各種誘惑,正確認識和做好社會服務工作,使學校健康發展🚣🏼👩。我們是要承擔社會服務的工作🚴🏽♀️,但大學最主要的社會服務是促進知識的增長和高層次人才培養。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我們陸續對我校企業與繼續教育工作加強了規範化管理,優化和整合了資源🙍🏻,從而防止了一些可能給學校發展帶來的潛在危機和負面影響,這不但使企業和繼續教育為社會做出了更大的貢獻🧑🏿🦱,也促進了學校健康、穩定的發展。
還有自中央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號召以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成為社會與各高校最為關註的熱點。清華如何推進創新?創新確實是世界一流大學的一個基本特征👨🎤,但這並不是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立竿見影的𓀑,它有賴於以創新為核心的大學文化的熏陶和長期的探索🐒、積累。我們必須克服在創新方面的形式主義🐖、急功近利與浮燥情緒,真正沉下心來認真研究中國特色研究型大學的發展規律,增強清華的軟實力🤙。
正是在上述思想指導下🥣,各項工作才取得了長足的進步𓀕:
──我們明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三個九年,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認真實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各個建設項目👷🏻♂️,緊緊抓住學科建設這一龍頭,著力提高學科水平。目前,在教育部組織過的評估中,我校整體水平名列第一的學科數始終居於首位🧎🏻➡️。在剛剛結束的國家重點學科考評工作中🪀,獲得一級學科的國家重點學科22個🕎,也居全國首位。
──我們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努力造就高素質🎶、高層次、多樣化👮♂️、創造性的拔尖創新人才,通過保持高質量的生源、全方位的思想教育、推進名師上講臺👱🏽♀️、開設新生研討課和實驗室探究課📺、海外名師講堂、舉辦暑期外語活動月🆑、加強實踐教育、創辦博士生論壇等一系列舉措👳🏽,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在高校教學名師評選中,分別有10人和28人獲國家級和北京市教學名師獎🧑🦼。在高校精品課程評選中,分別有42門和70門課程被評選國家級和北京市精品課程🤽🏽♂️;在全國優秀博士論文評選中✦,已有73篇獲獎,獲獎總數居全國高校首位;且有越來越多的學生獲得各類高水平國際競賽獎。學校積極引導畢業生投身國家主戰場,目前參加就業的畢業生中已有超過55%的學生選擇到重點單位就業⚗️。
──我們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國際學術前沿👨🏻🚀,大力推進科技和文化創新,承擔的“863”🏌🏿♀️、“973”、“支撐計劃”等重點、重大項目以及橫向課題數保持了快速增長,全校科研經費數從2003年的10.5億元上升到去年的近15億元,我校的科研經費數、獲得國家科技獎勵數、在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論文數以及SCI被引用篇數👱🏼♂️✥、授權專利數等,連年保持全國高校首位🧝🏿♀️,特別是近四年來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一批軟科學研究項目和重要咨詢報告、決策建議及我校承擔的多項國家重大展覽設計項目等,受到有關領導部門的表彰與肯定。
──我們堅持培養與引進相結合,加強教職工隊伍建設,切實落實“人才強校”方針。通過大師級人物的引進☞、聘請講席教授團組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如年富力強的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院士等全職來校工作⬅️。通過實施“骨幹教師支持計劃”等一系列激勵青年教師成長的舉措👩🏽🎓,以及實行教師分系列管理、對教授和副教授崗位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等人事製度改革🕯,促進了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近四年來由本校新增的院士有十多位,我校院士總數繼續居全國高校首位📚。同時,我校還擁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61人、講座教授3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15人。
──我們深入開展與世界名校♣︎、研究機構、公司企業和國際組織的實質性合作🤹🏿♀️,國際科研合作的經費去年已達到人民幣1.58億元;已實施200多個學生赴海外學習交流項目;還應邀出席了多個有重要影響的全球大學校長會議🤾🏽♂️,並發表演講🎚。每年訪問我校的海外來賓達兩三萬人次🏮,外國留學生人數幾年來增長近1倍,現已達到2000余人♔,清華的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
──我們抓好公共服務體系和後勤保障、基礎設施🥷🏻、學術支撐體系等建設👘🧚🏿♂️,全國最大的萬兆校園網🤸🏿♀️✨,六教、美院、醫學研究院、信息技術研究院🪪、納米科技樓等教學科研設施和37萬平方米的紫荊學生公寓🎅🏼、一批新的學生餐廳等相繼建成,綠色大學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努力改善師生員工的工作👔、學習、生活條件,構建和諧校園🤽🏼。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國家和社會的支持和關註下,全校師生員工辛勤努力的結果,也凝聚了各級幹部的心血與智慧,是來之不易🤙🏻,值得格外珍惜的。借此機會,我代表行政班子,向歷來關心、支持我校工作的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及廣大意昂,向學校各級黨委,向勤奮工作在各個崗位上的全校教師和職工,向刻苦學習👽、深愛母校的全體同學,向任勞任怨🤦🏽♂️、勤勤懇懇的各級幹部,特別是在此次行政班子換屆中不再擔任副校長工作的何建坤、岑章誌同誌,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同誌們,十七大報告發出了“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號召。對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特別提出了“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明確要求。而我們這屆行政班子從現在上任到2012年,恰逢清華建校一百周年這重大的歷史時刻🐅。這使我們在倍感榮幸的同時,更覺肩負責任之重大。百年校慶時,能否實現我校提出的階段性發展目標,向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並為到2020年在總體上達到世界一流大學水平打下堅實基礎,是我們和全體師生員工面臨的重要課題🍊。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們既要看到難得的機遇🍸,更要清醒地認識到所面臨的各種嚴峻挑戰。
一是,在社會對清華的期望值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如何為清華的長遠發展負責📰?社會對清華的期望值越來越高🚔,但這種期望往往體現在短期內可看到成效的一些顯性指標上👩🏻🦽。但從高校的歷史使命及我校在國家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國家的要求看,我們應承擔起引領發展、引導潮流的重任🏃🏻,我們必須既重視當前發展,更要考慮到學校和國家20年👩🏻⚖️、30年以至更長遠的發展。如何科學地在具體工作中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發展的關系,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二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校未來的優勢如何體現?現在我校的許多重要顯性指標確實都是名列前茅的🧞♀️,但在科學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兄弟高校、科研機構的規模競爭優勢、資源整合和聚焦能力在不斷增強,重點學科發展勢頭強勁🫷🏼,整體實力水平迅速提升,在客觀上增加了我校獲取競爭性資源🧑🏿💻、提升和保持傳統學科優勢的難度🟠。如何實現新的質的突破,形成強大的競爭優勢,是我們面臨的嚴峻挑戰。
三是,如何進一步縮小清華與世界著名大學的差距?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以及我校國際影響力的逐步擴大,清華越來越受到世界的矚目,必須自覺地承擔起為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做貢獻📌、為人類的文明與進步做貢獻的歷史責任。站在國際競爭的大舞臺上👩🏽🦲,面對國外高水平大學長期累積的綜合優勢和近年來的改革發展,我校在全球性的人才✣☝🏻、科技🤾🏻、資源的競爭中面臨著巨大壓力🚠,要進一步縮短與世界著名大學的差距更是我們的一項艱巨任務。
四是,如何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近年來社會風氣比較浮躁的情況下,如何保持和弘揚良好的校風👨👩👧👦、學風👩🏿🏭,加強大學文化建設,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原則👩⚕️,引導全校教職員工真正把德育融入教育的全過程,努力培養高素質、高層次🥉、多樣化🏄🏻、創造性的拔尖創新人才🦥,更是我們始終需要不斷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面對艱巨的工作任務和嚴峻的挑戰,我們一定要有危機感和憂患意識,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以應戰的激情,百倍的努力,拚搏、奮進☂️,再創佳績。
當前🟦,我們要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認真落實好我校“十一五”規劃和重點行動計劃🪨,抓好“985工程”和“211工程”三期的啟動和實施✌🏿🤛🏻,進一步解決好諸多製約學校進一步發展的深層次瓶頸問題,如學科的狹窄和分散,優秀領軍人物不足,青年教師的支持力度不夠,學生學習原動力不足和創新能力不強,科研原創性不足和組織集成乏力,以及學校內部體製🍮、機製和管理方式不能適應事業長遠發展要求等等。要進一步貫徹科學發展觀👩⚖️,繼續落實好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製👩🏻🍼,全校上下團結一心🏤,發揚學校的優良傳統,求真務實、與時俱進,營造有利於創新⚠️🕹、有利於發展、有利於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良好氛圍🤾🏽,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以提高質量為主線,促進學校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明確信念、堅定信心、毫不動搖地向著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紮實奮進。
謝謝大家!
(轉自清華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