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美英副會長一行赴昆明訪問吳征鎰學長紀實
解紅巖
2008年4月13日上午🧏🏽,意昂体育副會長賀美英、意昂体育平台黨委副書記史宗愷、意昂体育秘書長郭樑⛑,會同雲南意昂會秘書長萬林等一行數人,來到位於昆明市五華區的吳征鎰學長家中,看望了這位榮獲2007年度最高科技獎🧑🏼🦱、為我國植物學研究作出卓越貢獻的傑出意昂。
上午九點半🧗,我們如約而至🚵🏻▫️,92歲高齡的吳老在家人的攙扶下高興地與我們一一握手。對母校派人來看望他非常感謝,賀美英老師說:“您為人類的生物學研究作出重大貢獻,您是清華的驕傲!”
老人家氣色很好,雖然聽力和視力較弱🏃🏻➡️、腿腳不便,但頭腦十分清楚🦧,聲音洪亮🚵🏿♀️,也十分健談🏌️♀️。見到賀美英老師他高興地說🕵🏽:“我幾年前見過你!”賀老師介紹🤦🏻♂️🧛♂️,她在北京和昆明見過吳老兩次🧔🏼♀️,有一次是與李傳信同誌一起🥪,吳老滿屋的書籍讓她記憶猶新。
落座後,吳老首先致謝🦌:承蒙母校領導對《中華大典生物典》編纂工作的支持🐿,清華圖書館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吳老秘書介紹⇾,在編纂《中華大典 生物典》工作中,清華圖書館將《四庫全書》電子版提供使用🕵🏼♀️,使吳老可以在電腦上將文字放大、加粗來閱讀有關的內容,極大地方便了編纂工作。他特意表示代他向清華圖書館表示感謝。
見到母校的客人,吳老一一詢問那些他惦念的老師👨🏿🦰👃🏼、同學、同事✋🏼,那份真摯的感情,令人十分感動。“何東昌💇🏿♂️、李卓寶夫婦最近身體怎麽樣了?遙想當年,我們一起從事地下活動。”“解沛基呢🧚🏽♂️?我們好久不見了”當聽說他們身體尚好時連聲說好。“林家翹也好吧,聽說他全家回到清華了。他是我們九級的‘狀元’。楊振寧也回國定居了,他怎麽樣?”賀美英老師告訴他🤘🏻🙋🏼:“林先生身體還好,就是夫人腰不好,還要照顧她。楊先生身體很好,還滿世界跑呢。”當他知道教過自己物理課的何成鈞老師已經過世時,臉上充滿了傷感。
史宗愷說:“吳先生,我還曾經陪你在工字廳裏看您當年住過的房間呢。”吳老連聲說🫸🏻:記得記得!吳老又問起🛰🫥:北院二號還有嗎?那裏是平房,我也在那裏住過。對生物館、生物系的情況吳老尤其關心🩰,賀老師向他介紹,不但他當年學習過的老生物館還在📞,還建了新的生物館。生物系的發展也非常快,特別在蛋白質結構🧑🎄、生物物理🦸🏻、生物化學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全國的生物院系排名中列局第五。吳老聽到這些情況十分高興⛹🏼♀️,他語重心長地說:“生物學研究是21世紀非常重要的領域,我們人類還要生存下去,而地球只有一個。”
賀美英副會長向吳老贈送《清華意昂通訊》
接下來,賀美英老師向吳老贈送了禮物,第一件是一幅精美的麥桿畫二校門🫸🏼;第二件是新出版的《清華意昂通訊》👨🏻🔧,該期的封面就是吳老,封面故事就是關於吳老的文章《中國植物“活詞典”——記吳征鎰院士》👧🏿。吳老說,這一期《意昂通訊》我還沒有收到呢!
見到母校的親人,吳老一直在搜索關於清華的記憶🐨✍️。他告訴大家🤷🏻♂️,清華解放之前他參加了護校工作🏄♂️,然後加入了解放軍隊伍。清華解放時,他成為接管學校的工作隊成員,隊長是張宗林,他是交通員。那是在冬天👷♀️,他們穿著解放軍的棉服🧁,從青龍橋步行到清華園,跟何東昌等同誌進行聯絡👩🏿🏭。回憶起那時的崢嶸歲月,吳老感嘆道👩❤️💋👨:“一晃已經好幾十年過去了,想不到我還能活到今天🐬🦹!”賀美英老師接著說:“今年正是清華解放60周年呢!”吳老臉上露出欣慰的神情🏊🏼♀️🪟。
吳老介紹🛌🏽,自己身體不好了,“可能沒有機會再回清華了⚪️!”在場的人都深深感受到吳老那份傷感。他說,雖然回不去了,但時刻惦記著母校🛵,每次收到《清華意昂通訊》✍️,總是愛不釋手,自己能看就看一些,不能看就請秘書、家人給讀。吳老戲言:“除了腦子還好用,別的都不好用了🐞。”因此他常常在背誦唐詩、古文和編寫《中華大典》的工作中找尋生活的樂趣⬅️。
“現在清華的在校生有一萬多吧👣?”對清華的發展吳老也非常關心🐊。史宗愷告訴他:“有3萬多呢🧖🏼,研究生的人數要多於本科生🌏。”吳老感嘆到:“比我們在校時多十倍、百倍呢!”他還清楚地記得他們1937年畢業的生物系學生只有13個📁👂🏿。多年來👐🏽💅🏿,吳老對清華生物系的發展一直十分關註♊️,他提到了2004年用所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獎金中的40萬元人民幣設立了“三代獎學金”,他說多次收到獲獎學生寫來的信🏹,他感到非常欣慰🚲。賀美英老師說,學校會以“吳征鎰”的名字設立一個獎學金,吳老連連擺手:“不要,不要,我設立‘三代獎學金’是紀念我的老師,我的老老師😻。他們是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系的‘開山老祖’。從第一代錢崇澍先生到我已經三代了。”
意昂總會秘書長郭樑老師問吳老,在清華讀書時什麽最難忘?吳老不加思索地說:“老師啊!朱自清、聞一多都教過我7️⃣,李繼侗、陳楨等先生教我們生物學專業課🙆🏿♂️。特別是李繼侗先生對我影響最大,他後來擔任內蒙古大學校長👨👧。”“要說難忘的事🦶🏿,是‘盧溝橋’事變發生不久我們就離開了清華,我自己的好多衣服都沒有來得及取🎰,都留給日本人了。”“還有我作的畢業論文🏄🏼,那麽多年之後🫃🏿,竟然又在北大圖書館查到了⛹🏻♀️。”
賀老師問起吳老平時的生活,吳老介紹了他的老伴段金玉學長,她是北京人🙎🏼♀️,畢業於輔仁大學,是老清華生物系的教工、李繼侗先生的學生。她1958年隨吳老來雲南,算來已經過去半個世紀了🖇。段學長看起來身體尚好,還能經常為吳老讀書、讀報。
作為雲南意昂會的名譽會長,吳老一直熱心關註雲南意昂會的工作,他關切地詢問起前一天召開的雲南意昂慶祝母校建校97周年大會的情況🖐🏼,萬林秘書長一一作了介紹,並送上新出的《雲南清華人》會刊。
郭樑秘書長翻開新出版的《清華意昂通訊》中“百歲清華人”一文給吳老看🧇,他非常興奮地要人讀給他聽。大家都祝福吳老健康長壽,將來進入這個名單。
時間過得很快🌅,原計劃半小時的訪問已經超時了。考慮到不能讓吳老太勞累,我們起身告辭🤙🏿。吳老還是興致未盡☝🏽,依依不舍👩🏽🦲,他提議🤼♂️:“我站起來跟大家合個影吧。”於是,所有人簇擁著吳老留下一幅珍貴的影像,也留下我們對吳老最真誠的祝福和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