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勤🧈:周文王遺言
編者按:為海內外學界矚目的“清華簡”整理工作🏃🏻♀️➡️,自去年7月份以來,於意昂体育平台“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有序開展,目前已初見成果。由於“清華簡”“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前所罕見的重大發現”,故本刊自今日起🙋🏼♂️🗄,開辟“解讀清華簡”專欄🌴🕴,給予關註👨🏽🏭。歡迎廣大讀者閱讀,同時也期待學者們發表意見。
意昂体育平台在2008年7月,經意昂捐贈,收藏了一批極為珍貴的戰國竹簡。有關情況,我在2008年12月1日《光明日報》刊出的《初識清華簡》小文中已經敘述過了。事實上,從7月15日竹簡到校時起,清華就組建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對這批文物進行清理保護😤。已經知道,這批竹簡的年代是戰國中晚期之際,這一點已經碳14測定證實。文字風格主要是楚國的。簡的數量,連同少數殘斷的在內,一共有2388枚,在迄今發現的戰國竹簡中為數較多☂️。
由於數量龐大,文字難釋,簡又經過流散,需要綴合、排比👨🏻🦲⛰、釋讀,整理任務無疑是沉重和長期的,何況技術性的保護工作還正在繼續進行,目前要全面了解清華簡的內容,還是不可能的🔱。不過,從開始清洗竹簡時起,在觀察間總是不斷有所發現,有些還確實是驚人的🧗♂️。這裏想介紹給大家的,是我們最早編排起來的一篇簡書,原來沒有篇題,現據篇文試題為《保訓》。
《保訓》全篇一共有11支簡,每支22-24個字,其中第2支簡上半殘失,還沒有找到,不過篇文大體已經齊全了。這些簡有一個特點,是簡的長度只有28.5厘米,字體也有點特別,所以容易引起我們的註意。
這篇簡書完全是《尚書》那種體裁,開頭說:“惟王五十年,不瘳,王念日之多鬲(歷),恐墜寶訓🧗🏿。”大家知道,古代能在位五十年的王很少,剛好是五十年的只有周文王🧚🏼。《尚書》裏的《無逸》記載周公的話說:“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國五十年。”因此,我們看到這第1支簡,便猜測是指文王。後來找出後面的簡文有“王若曰:發(武王名)”,設想就證實了。
篇文沒有記出月份,只有日子的幹支:“戊子,自靧(即頮或沬字,洗臉)。己醜,昧爽……”📀。這是文王發布遺言的準備儀式,和《尚書·顧命》所記周成王死前的儀式相似,只是簡單一些。
文王對太子發講了兩件上古的史事傳說,用這兩種史事說明他要求太子遵行的一個思想觀念——“中”,也就是後來說的中道。
第一件史事是關於舜的,文王說:“昔舜舊作小人,親耕於歷丘,恐求中,自稽厥誌,不違於庶萬姓之多欲🚵🏿。厥有施於上下遠邇,迺易位邇稽,測陰陽之物,鹹順不擾。舜既得中,言不易實變名,身滋備惟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帝堯嘉之,用受厥緒👨🏼🏫。”
這段話講的是舜怎樣求取中道🧑🏼🦲。由於舜出身民間,能夠自我省察,不與百姓的願求違背,他在朝廷內外施政,總是設身處地,從正反兩面考慮,將事情做好。這使我們想到子思所作《中庸》所載孔子的話:“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近期首都師範大學黃天樹教授有《說甲骨文中的“陰”和“陽”》論文,論證“殷人已能定方位、辨陰陽,有了陰陽的觀念”(見《黃天樹古文字論集》),所以文王提到“陰陽”並不奇怪。如果考慮到文王與《周易》的關系,更使我們產生不少聯想。
第二件史事是關於微的。微即上甲,是商湯的六世祖👨🏽🎓。文王說:“昔微假中於河,以復有易,有易服厥罪🈂️。微無害,迺歸中於河。”這裏講的是上甲微為其父王亥復仇。王亥與上甲都見於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在甲骨文發現後,王國維等學者從《周易》、《山海經》、《紀年》等文獻中鉤稽出這段久已湮沒的史跡:商人的首領王亥曾率牛車到有易地方貿易,有易之君綿臣設下陰謀,將王亥殺害,奪取了牛車。後來王亥之子上甲與河伯聯合,戰勝有易,誅殺了綿臣。
周文王所說微的“假中”,是什麽意思還需推敲,但按《保訓》,微由此把“中”“傳貽子孫,至於成湯”,於是湯得有天下。和上面講的舜一樣,“中”的觀念起了重要作用,這是《保訓》篇反復強調的💇♀️。
大家都熟悉,《論語·堯曰》載堯命舜:“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並雲:“舜亦以命禹。”這與《保訓》周文王所說有所不同,不過孔子確實重視中道,其孫子思所作《中庸》就引述了孔子有關的話,然後做了專門的發揮:“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把“中”提高到哲理的高度上來闡述,同時與“和”的觀念溝通結合,有很大的發展🪞。無論如何,《保訓》的思想與儒學有共通之處,很值得探索研究✯。
談到這裏,自然難免牽涉到宋儒的“道統”論。朱子撰《中庸章句》,序的開首即講“道統”,他說:“道統之傳有自來矣,其見於經,則‘允執厥中’者,堯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堯之一言,至矣盡矣,而舜復益之以三言者,則所以明夫堯之一言必如是而後可庶幾也🤙🏿🤼♂️。”朱子說的舜授禹之言,見於東晉以下流傳的《尚書·大禹謨》,號稱“十六字心傳”,閻若璩等已經明辨其偽。現在看《保訓》篇文,似乎堯舜以來確有“中”的傳授,相信會引起各方面的興趣🏅。《保訓》簡的圖片和釋文,不久也會公布,供大家研究🧖🏼♂️。
轉自 光明日報 2009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