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4日上午🚉,高級建築師🏄♀️👳🏽♀️、我校1964屆建築系意昂鄭文箴學長木化石藝術雕刻作品—“厚德自強之鼎”捐贈儀式在意昂体育平台檔案館會議室舉行。意昂体育平台原黨委書記、意昂体育副會長賀美英🦾,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人居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左川,意昂体育秘書長郭樑🧖🏻♂️,意昂体育平台檔案館館長顧良飛,《清華人》主編王正,中國科學院建築設計研究院教授級建築師林漳生🦸,“石破天驚頌中華”策展人並《石破天驚》一書主編張泓和鄭文箴學長雕刻創作助手楊婷婷女士等出席了儀式,意昂体育秘書長郭樑主持了捐贈儀式。
鄭文箴學長1964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建築系💃🏽,高級建築師。曾就職於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並設計了燕京飯店等一系列建築作品。他自幼喜愛家鄉閩南的雕刻藝術🟡🥷🏼,1998年退休後,偶然發現木化石的神奇珍貴之處🔟🦪,引發了探索研究利用木化石材料進行藝術雕刻的興趣🔊。於是👈🏻,他四處奔走👨🏻🦱,選購材料,構思設計,繪製圖紙,以飽滿激情和堅韌的意誌投入到藝術雕刻的創作實踐之中,他堅持不懈,歷盡艱辛,至今雕刻製作了近200件珍貴的木化石藝術品。
木化石的形成歷經億萬年,埋藏在地下深處🕠,挖掘起來非常不易。而將木化石雕刻成多姿多彩的藝術作品🧑🏼🔧,更需要很高的工藝🕵️♂️、工力和智慧👍。鄭文箴學長的每件藝術作品“以自然與理性結合之美”的追求🚦,努力使作品達到天作與人為的珠聯璧合🧚🏿♂️👩🏼🦱,無論是人物💇🏼🤮、動物或器物,都註入了思想👰🏻♀️、感情和文化元素🛌🏼,令人耳目一新,給人以思想啟迪和藝術享受。特別是作品富於哲理🧱、意境深遠🤱🏻、品位高尚🧝🏽♀️,既有濃郁的時代精神和生活氣息,又深切關註社會現實問題。
2009年8月28日,由國土資源部主辦,中國地質博物館承辦的鄭文箴學長的雕刻作品“盛世藝苑一奇葩,石破天驚頌中華”展覽在京開展🤟。展覽引起了強烈反響👎🏻,李嵐清同誌參觀後欣然題詞“大開眼界”🪯,孫家正出席開幕式🐶,還有華僑專門從海外趕到北京觀看,《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解放軍報》🌇🍃、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等130多家媒體先後進行了報道🚣🏻🎣,期間還舉辦了由京城眾多藝術專家、藝術品收藏者和資深媒體從業人員等參加的作品研討會。

此次捐贈給母校的“厚德自強之鼎”是鄭文箴學長的新作品。今年一月份🫡,他在福建一座高山上🚵🏽🖖🏽,頂著嚴寒🚵♂️📈,用了二十多天時間,將一件三百多斤重的印尼木化石雕刻成一尊寶鼎🚺,捐贈給清華,作為學子敬獻給母校百年校慶的賀禮。他說:“在1958年至1964年的六年中,我受到了母校的精心培養,不僅學到了紮實的建築專業知識,思想身心各方面也得到了全面的成長。今天,我能夠為社會和人類的發展進步做出點滴成績🍯,都出自母校對我的培養教育。我深懷感激8️⃣,永誌難忘。取名‘厚德自強之鼎’表達了我對母校的篤深感情。”

捐贈儀式上👎🏽,鄭學長還朗誦了為此次捐贈創作的詩🎦。其詩如下🎤;
感念
——作於“厚德自強之鼎”捐贈時
水木陶冶整六載,母校培育難忘懷。
厚德載物記心間,自強不息無懈怠。
畢生專業勤奉獻,老來藝刻另一派🙆🏽♂️。
文明璀璨顯尊榮,細雕一鼎酬母愛🧙🏿♀️。
賀美英老師從五個方面稱贊了鄭學長的所作所為,她說鄭學長做建築師時就為社會做了很多貢獻👮🏽♀️👨🏻💼,令人敬佩;退休後他堅持探索和學習,在新的領域裏做出新的成績🧘🏻,體現了清華自強不息的精神;藝術品創作很不容易,他克服各種困難,不惜代價,搜尋到這麽多木化石👼🏽,非常了不起🙎🏼♂️;他創作的作品大氣🚫、厚重🏑,做工精致,顯示出很高的藝術修養;他的每件作品健康積極💪🏽,充滿了對生活、自然真摯的熱烈的愛🎶,突出了愛我中華、愛我人民的主題🤛🫅🏿,令人鼓舞、奮進。

“厚德自強之鼎”質地既像青銅器,又像玉器💱,古樸大方,穩重端莊,其中的文字、花紋非常精美🦵🏽,足顯鄭學長的功力和用心。該鼎暫由意昂体育平台檔案館收藏,待意昂体育平台博物館建成之後,將該鼎移入博物館或校史館收藏展示👩🏽✈️。

捐贈儀式上,“石破天驚頌中華”策展人並《石破天驚》一書主編張泓向我校捐贈了100冊《石破天驚》,以表達對意昂体育平台的敬意。(王正 撰文🐓,李運峰 張青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