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接意昂体育平台百年華誕的關鍵時刻,學校隆重召開第23次教育工作討論會。以借時代之勢,集全校之力,聚師生及意昂之智,共同為學校謀發展。此次教育工作討論會的主題是:清華新百年人才培養的使命與戰略。學校歡迎和希望意昂們能為母校的發展集思廣益,諫言獻策。
為此,意昂体育平台與意昂總會與3月27日下午召開清華新百年人才培養意昂專題研討會(這次主要召集理工科類專業畢業意昂),由袁駟副校長主持,校黨委書記胡和平到會並講話。學校教務處處長段遠源、研究生院副院長高虹、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史靜寰和總支書記李越、熱能系主任姚強、意昂總會秘書長郭樑等參加了研討會,認真聽取了意昂發言意見。
意昂們在充分肯定清華人才培養對國家做出重要貢獻的同時,對新百年人才培養寄予厚望。教育部學生司司長王建國意昂(1978級機械)說:“對清華的定位,應該是培養國家最頂尖的人才,要出政治家、科學家、軍事家、要培養一大批具有領導能力的人,清華擁有全國最好的學生,在學校應給以最好的培養,畢業後送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意昂們圍繞創新型人才具備的素質,清華畢業生的優點和需要改進加強的方面發表意見。亞都集團董事長何魯敏意昂(1977熱能)談到,清華的畢業生聽話、出活、踏實、低調,執行能力很強,告訴他怎麽做,能做得很好。但是自己選擇方向,自主創新的能力不足。創新是要做前人所沒有做過的事,這就往往找不著北。清華培養的人規格太一致,一定要容忍一些標新立意的學生,不要把這些學生看作是不好的學生,我就喜歡要好學校的“壞學生”(有個性的),其實我就是一個“不好的”學生。
核工業理化研究院院長雷增光意昂(1978級工物)說:“清華有雄厚的師資,一流的生源,應該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清華出去的學生,應該為國家幹大事。而幹大事絕不是一個人或少數人幹出來的,這就要求學生應具備綜合素質和能力,要能動員起一個團隊。這方面學校要給以更多的培養。”
北京謀智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宮力(1980級計算機)意昂談到,現在分數第一的觀念太重了,要淡化,評價體系要調整。現在的學生往往都一模一樣,分不出差別。要拿出30%的時間給學生自己安排,幹一點課程以外的事情。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副總設計師王翔意昂(1991級力學)談到,“當年清華培養紅色工程師,做得很成功,現在好的工程師仍然是非常需要的,我們的優勢必須保持。現在適應社會的需要,學校人才培養必然是呈現多樣化,因而評價的標準也應不盡相同”。
中科院電子所研究員夏善紅意昂(1978級電子)說:“我們的教育方式往往還是老師講得多,學生跟著老師走。還應更多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學校要多花功夫聘請國內外優秀人才到學校任教,提高師資水平。”“學校要請各個領域有影響的人物來校做報告,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興趣,也引起學生對優秀人物的崇敬。”“要培養學生與人溝通的能力,正確的意見如何使大家接受,這很重要”。
北京化工大學副校長譚天偉意昂(1981級化工)認為,創新型人才的形成應該具備:基本素質(包括知識、能力、基本功)+熱情(包括興趣、責任、頑強意誌、百折不饒)+思維方式。他說,我並不主張一定是“三清”,我在清華學習,後又出國到德國、瑞典學習,遇到兩國的教授都有和我們不同的創新思維方式,這對我後來的工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我認為應該鼓勵學生到國外去看看,然後再回來。
大家談到培養創新人才一定要培養學生熱愛自己所從事專業,做他喜歡幹的事情。沒有這個動力是做不成事的。工程院院士王浩意昂(1977級水利)說:“要讓學生能頂住各種誘惑,長期堅持不懈,方能做出成就。我就是喜歡水利事業,專業思想牢固。開始工作十年多,我就搬個床在辦公室,一年中有半年是住在辦公室的。十多年,我都不知道自己的工資是多少,一個月掙多少錢。”
討論持續了三個小時,最後袁駟副校長希望大家用一句話表達“您在清華最受益的是什麽?學校給了你哪些原動力。”
中科院院士歐陽鐘燦(1968自控):清華當年108將(老教授)對學生的關愛。
雷增光:我學的同位素分離專業,全國只有清華設置這一專業,富有前瞻性,成就我為國家幹點大事。
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張勤(1977級工物):清華聚集了最優秀的學生,給人以自信和相互學習的機會。
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副主任周雲帆(1992級電子):奮鬥精神、理論功底、思維方式。
宮力:走自己的路,體現自己的價值,你要不想做大事,就別上清華來。
王翔:基礎紮實,養成思維的邏輯性;鍛煉身體的習慣。
夏善紅:老師講課質量好,張克潛老師講電磁學特別生動;清華的學風氛圍對人影響大。
譚天偉:追求卓越的精神,做事但求最好。
王浩:在我們入學時張光鬥教授講中國如何缺水,水資源如何重要,奠定我熱愛專業的牢固思想。
何魯敏:同學之間的影響大於學校的影響;無形的(老師人格的影響)大於有形的。
黨委書記胡和平做了總結發言。他感謝意昂們在百忙中來到學校參加研討會,對清華新百年人才培養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這對學校總結以往的辦學理念,繼承發揚清華的優良傳統,迎接新百年的挑戰,改進學校的教育工作,都有重要的意義。
(錢錫康 文,解紅巖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