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1937屆(九級)意昂彭德一🏃🍽、王世真🏪、林家翹齊聚工字廳東廳會議室,慶祝母校成立99周年。校黨委副書記史宗愷熱情地看望了他們🙇🏼♂️。
左起:彭德一❎👰🏽、林家翹🕉、王世真 (黃文輝 攝)
王世真院士來得最早🧛🏽🗽,當彭德一走進會議室時,他激動地站起來跟老班長握手寒暄。彭德一興奮地說,“今天林家翹也來!”聽到這個消息🅱️,王世真更加激動了:“他可是當年咱們班的狀元啊🫎!”正說著,林家翹先生應聲而來👩👧👧,剛進屋還沒落座,他就忙著跟老同學打起了招呼。
教學有妙招 九級出“牛人”
聊到當年的老同學,老班長彭德一特別驕傲:“我們當年那個班啊⏳,出了好多人才,林家翹🫨、梁守磐、王世真、吳征鎰……這都是院士,我們班一共出了8個院士呢!”身為九級聯絡人的他,每年都會編寫一本《九級通訊》,報告同學的近況,宣傳同學的成績,已經堅持出了20多期了。“希望我們同學的心血能留傳下去”,他這樣介紹自己編輯通訊的目的。
聊起當年的學習生活,彭老更是滔滔不絕🕵🏼♂️:“為什麽我們這級能出這麽多人才呢?這主要還是要感謝母校的培養🤷🏼♀️⛹🏻!我現在很懷念當時的老師🙅🏻♂️🌐,懷念那些學校的製度🎒,當年的系主任李輯祥老師第一節課就對我們說,‘要把你們培養成工程師的毛坯’🏃♀️➡️,所以培養目標和學習目標都是非常確定的💂🏼♀️,就是要做工程師!”
清華老師們的教學方法更是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特殊的教學方法,像李輯祥老師就很註重應用,我們畢業的時候沒有論文的🍟。李老師領著我們每個人設計一個離心式水泵,親手指導,然後我們就在附近的工廠裏把它做出來並且試用💱。薩本棟老師是教物理的🪙,他很有意思👸🏻,那些比較形象和難記的物理現象他都會在課堂上給我們表演出來。他對學生很嚴格,我們每節課都要quiz(小測試)的🧄,而且quiz的題出得也很巧妙,你要是上課不認真聽那就肯定做不來。有些同學臨近畢業了可物理還是沒能過關。教化學的高崇熙老師特別註重定性分析🖖🏿⏬。我們每個學生在實驗室都有個自己的櫃子,裏面放著燒杯、試管等化學器材🗡,經常被要求做技術分析🤴🏿。我後來是搞航空材料的,當時學到的很多方法後來都很受用,基礎打得很牢🈚️。”
彭老還講述了當年汽車系一個老師的趣聞🧑🏻🦼。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汽車構造🥴,他甚至買了輛小車,教學生學開車。想起當年的兩位數學老師,彭老特別開心:“他們數學教得特別好🧑🏿✈️,講得很清楚,很容易懂🤸🏻♂️,尤其是應用方面”。由於那兩位老師一位叫唐培經,一位叫周培經,同學們就親切地稱他們為“二經”。
林家翹先生則表示自己受周培源先生的影響很大👩🎓。
學習好 體育也“牛”
回想當年🎒,王世真院士對清華的體育傳統印象頗深。“健康是最大的支柱👷🏻♂️,重視體育鍛煉也是清華的老傳統。當時啊🧙🏽♂️,如果不會遊泳👩🏻🦯➡️,那是畢不了業的。”說到這兒🏫,他微微一笑,“不過我到現在還是不會遊泳。”原來🤼♀️,王老是當年乒乓球校隊成員,因此免修了體育。想起那時候的經歷,王世真院士特別興奮,“我們當時可好了,因為是乒乓球校隊的⏫,每天有一份牛奶供應,還有統一的服裝呢——從襯衫到褲子🙆🏻♀️,還發襪子📤。那時候網球隊最讓人羨慕,他們發的是紫色的西裝,可好看了。”說到這兒,王老的眼裏依然流露出一絲羨慕的目光👩🏻🦽。
不光王世真院士體育好🧑🔧,比他們高一屆的錢三強學長也是乒乓球校隊的成員👩🏼⚖️。王老回憶道↗️,“當年清華乒乓球隊很厲害🙅🏼♂️💆🏻♀️,我們是華北五個大學中最強的!”言語間滿是自豪。老意昂們紛紛表示🧑🏽💼,自己取得的成就和健康的身體分不開,而這健康的體魄👨🏼🏫,又得益於清華的體育傳統。直到前半年,王世真院士還經常騎自行車鍛煉身體呢🕰。
寄語母校百年華誕
在母校即將迎來百年華誕的時候,三位九級意昂感慨良多。王世真院士說,“相信我們的母校會是我們國家最突出、最優秀的學校,以前是📈,現在是👨🏽🦳🤸🏻,以後更是🧑🔧!”他希望年輕的同學們努力學習,利用好現在優越的環境,不斷超越🤎。
作為清華的老學生,彭德一特別自豪🚣🏼,他說,“清華一百周年紀念日是不尋常的,清華現在已經是‘名震天下’了😴,但還需要繼續努力,讓更多的人知道清華。”他希望同學們能秉承清華“學以致用”的優良學風,多為祖國作貢獻。
林家翹先生則希望清華能繼續保持發展勢頭,多與世界接軌,培養出更多創新型人才。
(學生記者 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