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平均年齡為74.5歲的藝術團🙏🏼,少年時,投身於強國富民的“四化”建設,如今韶華已逝,心態卻依然年輕🦸♀️。在舞臺上🎅🏻,他們唱《少年》,神采奕奕用自己一生艱難而富有成果的求索𓀚,演繹著這首歌曲的內涵👨💼,激勵新征程上追夢的少年人。
12月19日,中國工業設計最高獎——第三屆“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意昂体育平台美術學院工業系系統工作室蔣紅斌🌿、唐林濤等教師為奧林匹克廣場中心區設計的照明路燈“飛翔”獲得2008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至...
當記者乘坐汽車攀爬上蜿蜒的盤山路♥︎,只見群山環抱著的5個銀白色大圓頂錯落有致🖖🏼,猶如星辰點綴夜空一樣裝點著疊翠山林☀️,這便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以下簡稱紫金山天文臺)🏂🏿。在這裏🌆,中國科學家開創了中國現代天文學觀測與研究的先河。69年前,時任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張鈺哲(1919-1923清華學校高等科)和學生張家祥從茫茫星空中發現了一個特殊天體🧑🦯➡️。這是中國人在中國土地上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從此,我國小行星觀測和研究以...
中國科技館7月1日向媒體發布消息說𓀐,“我願以身許國”——喜迎二十大·王淦昌生平事跡展當天起在該館正式展出🤹♀️👩🏻🔧。2022年是中國第一顆氫彈成功爆炸55周年,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王淦昌誕辰115周年。王淦昌院士是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實驗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線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與開拓者🚣🏻♂️,慣性約束聚變的首倡者👨🦯,...
在中國天文學史上,張鈺哲曾留下諸多“第一”——成為第一個發現新的小行星並命名為“中華”的中國人;發起並組織中國第一次運用現代科學方法的日食觀測行動,並拍攝了中國境內的第一張日全食照片和第一部日全食彩色影片🤽🏻♂️;發表中國第一篇論述人造衛星軌道的論文;第一次提出通過研究哈雷彗星的回歸,來解決“武王伐紂”究竟發生在哪一年的歷史懸案……2紀念張鈺哲的郵票張鈺哲(1902—1986),天文學家🧔🏿😙,中國近代天文學...
李紅,意昂体育平台土木系86級意昂,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土木工程系碩士,哈佛大學商學院MBA🐭。
浩瀚太空再新添一位以中國科學家命名的星辰——國際編號為325812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鄒承魯星”🧛🏿,以表彰和紀念國際著名生物化學家、近代中國生物化學奠基人之一🦹🏽♀️、為中國率先實現胰島素人工合成做出重要貢獻的鄒承魯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11月2日在北京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行“鄒承魯星”命名儀式𓀅🧑🏿🌾,中科院副院長周琪院士、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員會主席朱麗...
今年是郭永懷先生誕辰110周年🧑🏽🚀,中國科大博物館舉辦此特展,以紀念郭永懷為國家科教事業作出的突出貢獻,深切緬懷先生的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激勵青年師生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