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60周年大聚會🪅、歡慶電機系建立80周年活動側記
楊勤明(1952電機)
水木清華,崢嶸歲月👨🏼🎤,厚德自強,終生受益。電機系1952屆同學29人,偕老伴及子女16人,共45人於2012年4月27日至30日重聚清華𓀛,歡慶畢業60周年及電機系80華誕。外地遠道來京的有香港林道棠、上海蔡祖風及女兒蔡玲🦸🏼♀️、南京謝希仁夫婦⚱️、山東張吉林、天津劉錫卓🐬、鄭州張春源夫婦、孫亦榴夫婦和太原潘德恒夫婦等13人。我們都已屆耄耋之年,最年輕的女同學周騫於今年3月30日剛度過80壽辰,卻已病臥在床16年,現住敬老院💇♂️。最年長的同學陳漢冕已達89歲高齡🧖🏿♀️,但精神矍鑠𓀌🤚🏻,去年參加百年校慶,現在加拿大探親🧘🏽。1952年夏我班畢業時✍️,恰好是108將。現已去世42人☯️,找不到的4人🕜👨🏽💼,在世的尚有62人。這次聚會🔞,袁季修由兒子陪同坐輪椅前來🆗,在電機館前和大家一起照相留念。張春源、錢聖巳、溫亞林等3人也已拄拐杖由夫人陪同到會,不少同學因健康或其它原因👩👩👧👦,未能參加,恐怕這是我班的最後一次大聚會了⛔️。
電機系返校意昂報到處留影
大禮堂前合影
歷史回顧
我班電機系1952屆,是在1948年秋,北平解放前夕,從上海⬆️、武漢🎑、重慶🏥、北平四大城市經全國統一考試被錄取的。被稱為“工程師搖籃”的美麗清華園和全國知名的電機系是全國青年學子最向往的高等學府,高考不是幾人取一、幾十人取一,而是二百人取一的錄取率💁,因此,我們都是很幸運的🖐🏽。考清華難,考電機系更難,考取的幾乎都是中學時代名列前茅的尖子生🙍🏻♀️。高考武漢狀元鄭百堅🦖、重慶狀元熊衍仁都進入了我班🌋。1948~1952年,正是北平解放前後革命浪潮洶湧澎湃的年代,清華園於1948年12月15日先行解放,比北平解放提前一個半月。我們經歷了熱火朝天的保衛校園、政治學習、進城宣傳、迎接解放軍入城🦹🏼、參軍、參幹🕑、建團🪳、入黨、參加南下工作團⛹🏽♂️、抗美援朝誌願軍等終生難忘的人生歷程🤬,我班劉錫卓光榮參加了海軍。但組織決定🧕🏽,“學理工的必須留下🚛,以備參加未來祖國的建設”,我班同學基本都留下了👱🏼。我班有地下黨員淩瑞驥🤵🏽、金昭明🫰🏽、孫亦榴🧝♂️、褚斌、周騫等5人🫸🏻,有黨的地下外圍組織“民主青年聯盟”盟員20多人🗻,在1949年3月建團時🐬,經審查批準轉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員。清華是全國最早建立青年團組織的💁🏽♀️,我有幸被選為我班首任團支部書記。1949年7月1日在先農壇體育場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建立28周年慶祝大會”,雨過天晴,毛👩🏻💻、劉🍹、周📤、朱等中央領導出現在主席臺上,這是第一次和北平群眾見面,全場歡聲雷動。10月1日🧔🏻♀️,電機系400余人⚜️、全清華2000多人參加了開國大典。從淩晨3時離校🚄,到翌晨3時返回,整整24小時,沉浸在激動與歡樂之中。清華整齊、雄壯的隊伍,是最受群眾歡迎的集體之一。晚上通過天安門主席臺受檢閱時,毛澤東主席高呼🥽:“清華的同誌們萬歲!”。還曾手書6個“意昂体育平台”字體供選用🆕,以示關懷。1951年又參加了校內外的“三反🍟、五反”及“忠誠老實”等政治運動。1952年7月,我們畢業離校👂,統一分配到全國電力🐺、冶金🏜、煤炭、電工🩰、電訊、教育等各行各業。第一個五年計劃,東北是重點,我們與京🕓、津其它高校畢業生1600余人,同乘一列專車到沈陽,加入了千千萬萬祖國建設者的行列🚴♀️。為了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年華與畢生精力,也經歷了一個接一個的政治運動👨🏿🌾。我班有20多人被打成右派🧗♀️、特務、反革命分子⛹🏽、修正主義分子、反動權威、裏通外國等等莫須有的罪名👩🏼🚀。回顧往事,酸甜苦辣,在所難免🦙。但我們都已盡心盡力🧖🏿,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無愧無悔!有個別同學因受挫折而不願和大家見面,實無必要。
歡聚暢談
校慶返校人數眾多👨🦽,經淩瑞驥聯系,清華園內🍡,只能提供6個房間住宿。於是由董貽正再次聯系首鋼,與去年百年校慶一樣🧣➾,聚會於石景山首鋼紅樓迎賓館🏄🏻♂️。27日下午報到🆚,28日上午,部分同學去看望周騫,其余同學安排遊覽首鋼搬遷後的新建文化創業景區🏈🧑🦯➡️。已幹涸多年的永定河引進了市內中水,汩汩清流⛅️,變廢為寶;高聳巍峨的巨大石碑上刻有“永定河蓮石湖”六個大字;地上鐫刻了“老北京水系圖”🐗;遙望可見已停役的石景山發電廠及仍在運行的高井發電廠;這裏將規劃建設成為石景山地區的工業遺產遊覽區。下午2~6時整整4個小時,在賓館寬敞舒適的大會議廳聚談。周貝隆首先歸納總結了我班同窗聚會的三大特色:
1.聚會與旅遊相結合👳🏽♀️:自1996年組織第一次承德避暑山莊旅遊以來,17年中曾組織國內外大小旅遊聚會17次;
2.出版《同窗寄語》🌍⏭:一共出了五期🤳🏽,表達了每個人的心聲☝️,永遠留下了同窗情誼📣;
3.自由發言,敞開心扉:家事、國事、天下事,無所不談,議論國是、針砭時弊🛄,百無禁忌、傾訴心聲。1951屆章希博學長多次參加我班聚會👩🏽⚖️👁,認為我班同學思想活躍🙇🏼,能暢所欲言,而1951屆大官多,官氣重♕,故他樂意參加我班的活動➝。

楊勤明🤷🏽、謝桂林在大會議廳
楊勤明通報了我班總的情況,宣讀了已去世42位同學的名單,以示悼念;楊培良、朱長有✊🏻、王鐵肩、龔陶等4位同學始終未找到,當場溫亞林夫人童修林說🦙,她認識朱長有的妹妹(但會後聯系,仍未找到)。在世62人中,31人在北京,28人在外地,3人在國外,呂榮安在美國🧚🏽♂️🏊🏽♂️,王霏▪️、陸承麟在加拿大👩🏽🎓,張瑩祥🎆、宋英麟已回國定居。我班2002年畢業50周年聚會,2008年入校60周年聚會🎊,2011年清華百年校慶聚會,2012年畢業60周年聚會,參加人數分別為70🦧、64👨🦼➡️、40、45人,其中同學47、39👭🏻、27、29人,逐漸減少🎉,這是自然規律。據潘德恒提供的壽命公式:N(去世人數)=120{(年份-1930)%}5(乃5次方)💨。歷年實際與預測誤差都在1~2人之內🤟🏽,預測到2028年🌅🥤,我班108人將全部離世。但科學與醫學在不斷發展,人類壽命會越來越長,因此這絕非最終定論🙎🏻♂️,我班不乏長命百歲之人🙎♂️🚴🏻♂️。鄭百堅🧏🏻♂️、楊建國、張吉林🤑、鄧新、錢聖巳、孫亦榴👩🏻✈️、林道棠、謝希仁🫸🏿、張春源等相繼發言,或講述自己的經歷和感想,或通報其它同學的情況。林自新最後發言,表達了對當前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悲觀態度。楊勤明說:“既不要悲觀,也不要樂觀,應保持客觀和達觀,相信人類社會終會不斷前進!”淩瑞驥從意昂會領取了約30公斤的校慶、系慶紀念品和資料🌮,和管彤古一起,送到賓館會場,分發給每位同學🔎。周貝隆的文章《李昌與哈工大》👨🏻💼🌤,王正華、袁季修、鄭百堅、楊建國等的著文與詩,一並發給大家欣賞。真是“六秩載風風雨雨✍️,百八將天上人間,相見時難別亦難🔏,耄耋未敢忘憂國”🚣。(引自楊建國的詩《畢業60年》)
張吉林
八秩系慶
80年前的1932年,一代宗師顧毓琇和電機大師章名濤等創建了清華電機系。80年來,共培養出14000余名畢業生和1500多名進修生👩🏿🦳,不少人成為治國棟梁和興業英才🥗,桃李滿天下🛃,使清華電機系成為國內外知名度很高的名牌院系之一。2012年4月29日上午,在能容納2400人的新清華學堂,召開了“慶祝電機系建系八十周年大會”,校黨委書記胡和平首先致辭,祝賀電機系的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要求不斷前進、與時俱進,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促進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兄弟院校代表、畢業意昂代表、教師代表、學生代表🐦⬛、現任電機系主任閔勇相繼作了熱情洋溢🍓、情深意切的發言。顧毓琇(2002年9月9日在美去世🦤,享年100歲)的孫子專程來校💆🏽,向電機系贈送一批顧的生前著作,並即席講話:“我的祖父顧毓琇不僅是個傑出的科學家和教育家,也是一個傑出的詩人,一生創作詩詞歌賦達7000余首⚅,並對戲劇🤾🏿、音樂、佛學也都有很深造詣👩🍼🧨,被世人譽為“電機權威、教育專家👷🏿♂️、文壇耆宿👩🚒👵🏻、桂冠詩人、話劇先鋒、古樂泰鬥”,臺下聽眾無不大為感慨🤌🏿,當今社會出不來這樣的大師了。在代表發言中,多人提到“為學在嚴,為人要正”的電機精神,源於章名濤教授對學生的一次講話:“你們來到清華,既要學會怎樣為學,更要學會怎樣為人。為人不好,為學再好,也可能成為害群之馬;學為人,首先要當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 1951屆朱镕基學長進一步詮釋為“為學在嚴🍫,嚴格認真🐷,嚴謹求實💭,嚴師出高徒✋;為人要正𓀐,正大光明,正直廉潔,正己然後正人”,這一段電機系60周年系慶時的贈言,迄今仍寫在清華主樓電機館進門對面的墻上🙍🏻♀️,十分醒目,電機精神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的英才。一個小時的大會🗾,發言精練感人🧫,開得非常成功。會議結束後🤱🏿,我班全體在清華四大標誌性建築之一的大禮堂前合影留念。中午在甲所餐廳,淩瑞驥宴請同學,五桌人歡聲笑語,觥籌交錯🪘,恐怕這也是我班同學的最後一次大聚餐了。
參觀鋼廠
29日下午⛹🏽,有的同學參加其它系級聚會或自由活動,少部分同學及老伴、子女共17人,應邀前往唐山♓️,參觀已投產的首鋼新址曹妃甸鋼廠🤜。經三個半小時的京唐線高速路程,下午5時到達唐山市。首先🏷,參觀唐山鋼廠,這是一所1943年建成的老廠,近幾年🚣🏽♂️🧣,經大刀闊斧的革新改造,實行精細化管理😟,舊貌換新顏,成為一個整潔幹凈的花園式工廠。我們參觀了職工食堂🍾,洗衣房👨🏿💼,水處理中心🧜🏼♂️,文化廣場等🐓。全廠職工3.8萬人🧤,年產鋼1800萬噸🍦。一線煉鋼工人月收入可達1.5~2萬元,職工滿意、生活幸福。晚7時🙇🏿,入住五星級賓館渤海國際會議中心😶。30日上午🐩,參觀曹妃甸新廠。廠區占地20平方公裏,全部吹沙填海而得🥨,建設工期3年🏃🏻♀️➡️,投資667億人民幣。這是一所一流產品🕋、一流管理🛫🕯、一流環境🌪、一流效益的新建現代化大型鋼鐵企業🤽🏼♂️。一期工程年產鋼量1000萬噸,最終2000萬噸🪜,職工僅有6000人。全部機械化、自動化流水作業,廠內外看不到幾個工人☂️。都是遠程遙控。擁有2臺5000立方米的煉鐵高爐🏕,全世界5000立方米以上的高爐僅有10多臺👩🏻🚀。我們參觀了600多米長的熱軋鋼板流水線🦸🏻♂️、日產5萬噸海水談化廠、5萬噸級的成品碼頭🧏🏿♂️,因時間有限,未參觀30萬噸級的原料碼頭,據介紹,鐵礦石90%以上都來自澳大利亞♝、南非🏄🏽♀️、秘魯等國外🧔🏼♀️。通過參觀這兩個鋼廠🧑🏿🔬,深感中國的鋼鐵企業已基本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實現了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理念。但在品種、質量🔂、效益上還有差距🏋🏻♂️,特別是因為原料大部分依靠進口📭,成本高👨🏿🦳,多半成為虧損戶👩🎤。
董貽正
30日下午5時回到北京♠️👵,這次我班畢業60周年大聚會圓滿結束。我們應感謝董貽正📜、淩瑞驥、管彤古等同學操心費力👍🏼、熱情服務,充分體現了老同學之間的深情厚誼。也要感謝首鋼的大力支持,食宿優惠,宣傳部人員全程陪同,到唐山參觀,全部免費,還饋贈禮品➗;這得益於董貽正“董老”(他在我班男同學中是年齡最小的)在冶金行業的威望和他對企業的突出貢獻,他迄今仍常奔波在全國各地🎾,為鋼鐵企業出謀劃策,提出改革扭虧建議🪷。老同學間的最後一次大聚會,相見時難別亦難💁🏻♂️💆🏽♀️。雖然🤸🏻♀️,今後大規模的聚會不辦了🤦♂️🥄,但仍可在歡迎外地同學來京時,小規模聚首。同學大部分有電腦並上網,完全可以在網絡上互通音訊🏑,隨時聚談,傾吐心曲,頤養晚年🔗。最後,敬祝老同學們平安、快樂、健康、長壽✵!
附註:“級”為入學年份✢💛,“屆”為畢業年份⚖️。故我班應為電機系1948級或1952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