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準的路就要堅定地走下去
在意昂体育平台2012年夏季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發言

化工系1991屆研究生意昂、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陳薇(解紅巖 攝影)

陳吉寧校長會見陳薇意昂(解紅巖 攝影)
各位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大家好!
首先要恭喜我的師弟師妹,今天絕對是你們人生中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一天,我很有幸,能和你們一起分享這一重要時刻,能夠成為第一時間祝賀你們畢業的人,能夠讓我再有機會,對我們的老師再說一聲:謝謝!
我清晰記得,1991年4月,一個春雨綿綿的早晨,一輛軍車把我從清華園載到軍事醫學科學院,開始了我攜筆從戎的軍旅生涯。彈指一揮間,21年過去了,在今天這個結束與開始並存的特殊日子裏,我想用4個詞與大家一起分享這些年的所感所悟。
第一個詞是:選擇
我碩士就讀化學工程系,全系僅有3個女生,我學的是生物化工專業,當時很熱門,畢業前夕很多企業的負責人甚至就守在我們研究生公寓門口。那時,同學們都把出國留學或者進大公司作為第一選擇,我也不例外,選擇了深圳一家著名生物公司,記得那家公司特高興,請我和導師叢進陽老師在香格裏拉飯店簽了約,那是我第一次進5星級飯店。簽約後不久,1990年12月,一個偶然的機會,導師派我去軍事醫學科學院取回實驗需要的抗體,我才知道有這麽一個特殊單位存在,進一步了解到,軍事醫學科學院成立於1951年,當時就是因為美軍在朝鮮戰場使用了細菌武器,周恩來總理親自簽署命令,從全國抽調最優秀的科學家迅速成立的,擔負著我們國家防禦核武器、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的特殊使命。我熱血沸騰,心中產生了一種投身其中、貢獻才智的強烈願望。
沒有想到,我參軍的想法招來了一片反對聲。我出生在浙江,父母一直希望我畢業後能夠幹實業,我的好友也勸我說:“清華人到部隊去等於是埋沒了自己,入伍就意味著落伍”。的的確確,我周圍的同學,沒有一個是選擇到部隊去的。我要特別感謝叢進陽,曹竹安和沈忠耀老師,他們都非常支持我的選擇,作為補償,導師還動員了我二個師弟丁寶玉、何詢與深圳那家公司簽了約。如果說我今天做出了一點成績,這是與當初的選擇密不可分的,我始終認為,一個人的職業選擇如果能與國家重大需求相結合,結合得越緊密,得到的支持越大,發展的空間越大,個人才華就能充分得以展示,個人價值才能被高倍放大。
第二個詞是:堅持
讀研究生時的我是一個很活躍的人,喜歡文字工作,是清華《研究生通訊》的副主編;喜歡跳舞,幾乎每周末都光顧學生食堂舞會,而且還舉辦舞會;喜歡有挑戰性的工作,是清華學生服務社咖啡廳的第一批“女服務員”。同學們當時都覺得以我的性格,將來不太可能從事純粹的科研工作。
剛到軍事醫學科學院時,理想與現實存在很大的距離。我所在的單位地處豐臺鎮,1991年那時很荒涼,部隊的生活很單調,也很清苦,與我同期特招入伍的陸陸續續都離開了部隊,唯有我堅持了下來,即使1993年在廬山的一次全國學術會議上與師弟何詢不期而遇,得知雙方收入差距在百倍以上,也沒有動搖軍心。這一切都源於我對生物防禦研究的興趣和熱愛,源於對這身軍裝的自豪和責任,也源於我有一個堅強可靠的家庭後方。多年來,我經歷了別人不太容易承受的寂寞——潛心鉆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1995年,我跨學科考取了微生物學的博士研究生,攻讀基因工程專業。三年後,我不僅以優異的成績獲得醫學博士學位,而且被選入軍事醫學A類人才庫。那時正逢我院軍事醫學人才斷層,青黃不接之際,我被委以重任,開始領銜重大科研任務並嶄露頭角。2002年,在我36歲時,被破格晉升為研究員,遴選為博士生導師。
經常有人問起我出成果的訣竅,我回答說,成功的人,往往是目標不變,方法在變;而目標在變,方法不變的人容易受挫折。如果一個人20多年堅持一個研究方向,專註做一件事,只要方向正確,方法得當,換了誰都一樣會成功。
第三個詞是:淡然
2003年早春,全國上空彌漫著非典陰霾。我們團隊率先推出了預防SARS新藥——“重組人ω幹擾素”,4月20日,胡錦濤主席親臨我們實驗室,高度評價“為黨分憂,為民解難,拼搏奉獻”。匯報工作後我跟胡主席說,我們是清華意昂,他非常高興,說清華每年校慶都邀請他回學校,他工作太忙沒回去,還說,清華人在部隊裏幹得很有出息嘛。不知不覺,我和胡主席並肩走出了實驗大樓,留下了珍貴的人生鏡頭。那一年,我與楊利偉等人一起獲得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殊榮,被評為總政、總參、總裝、總後四總部非典防治工作先進個人、全軍優秀地方大學生幹部、中國十大科技新聞人物,在《新聞聯播》、《東方之子》、《焦點訪談》,及幾乎所有主流媒體出現,仿佛頃刻之間,所有榮譽接踵而至,各大媒體紛至沓來。長年累月默默鉆研在實驗室的我,一下子走到了臺前,突現公眾視野,籠罩在各種耀眼的光環之下。
光環固然美麗,聚光燈的光芒也常會給人帶來很多的幻覺。但面對這一切,我的心態並沒有太大的改變,我一直認為自己只是替我們團隊上臺領獎的一個代表而已。多年來,在清華“行勝於言”的校風熏陶下,在軍事醫學科學院老一輩科學家的潛移默化下,對名利的淡泊已經成為了融入生活的一種習慣。我非常清醒認識到抗擊SARS只是我科研生涯一道絢麗的彩虹,我的生物防禦研究主線沒有改變,還是一直在踏踏實實繼續做自己該做的事。2008年出色完成了抗震救災、奧運安保等應急任務,2009年獲“求是”傑出青年獎,2010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11年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今年5月,我們團隊歷時10多年聚焦的某A類生物恐怖劑防控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盡管對榮譽坦然處之,但我非常珍惜榮譽給我,給我的科研團隊,乃至整個單位帶來的嶄新機遇和廣闊發展空間。我現在是總後勤部唯一的全國青聯常委,在青聯這個群星燦爛,精英雲集的溫暖大家庭裏,我更加感悟了“淡泊明誌,寧靜致遠”的人生境界。
第四個詞是:家庭
在清華讀書時,五一節與山東同學相約去泰山,火車上邂逅了我現在的丈夫,一見傾心定終生。我現在是軍事醫學科學院唯一的正師級女所長,同時也是一個快樂的母親,幸福的妻子,孝順的女兒和兒媳。我始終認為,一個女人,事業再出色,如果家庭不幸福,那她的人生是有缺憾的。“在工作中淡化你的性別,在生活中突出你的性別,睿智與親和並存,執著與從容合一,出色工作,享受生活。”這是我對幸福女人的定義。
在我和丈夫相識十年時,我寫過隨筆,其中一段與大家分享:十年前,我與“一見鐘情”的丈夫常常情不自禁地牽手相視而笑。十年後,十指相扣的默契依舊,笑嫣依然,只是相牽的手多了一雙小手,而兒子燦爛的笑,更是我前進的源。
祝福在座的師妹師弟們擁有幸福的人生。謝謝大家!
人物鏈接:
陳薇,1991年意昂体育平台化學工程系碩士畢業,師從叢進陽教授,同年4月入伍,1998年6月軍事醫學科學院博士畢業。現為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大校軍銜。多年來一直從事生物防禦研究,領銜承擔了多項國家、軍隊重大研究項目。在SARS肆虐期間,陳薇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國內外首先證實IFN-ω能有效抑製SARS病毒的復製,並完成了30余所SARS定點醫院近14000名醫護人員的臨床研究,結果表明使用該藥物對防範一線醫護人員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