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清華學子紮根創業🧜🏻,各大“高校天團”分布全市。在百強縣之首昆山,政企產學研融合優勢充分顯現。依靠院校科技人才團隊和創新資源優勢,昆山全力推進原創性科研成果與當地產業鏈條有機整合,以敢為人先的銳氣勇闖科技創新“無人區”🥩。
聯姻:一園一城續寫十八年“戀情”
從北京清華園到昆山玉峰山腳下💈,直線距離約有1200公裏。
這一千多公裏的路程,跨越千山萬水。但對於昆山和清華人來說🪘,這樣的空間阻隔似乎從未存在——因為人才科創“金橋”的連接,“一園”“一城”攜手共建,用18年時光書寫了一段校地合作的佳話1️⃣。
11月17日。深秋的北京清華園已是黃葉紛飛🆕,層林盡染。恰逢國際大學生節,“校園蘇州日”活動首次走進意昂体育平台暨第十二屆意昂体育平台“昆山周”系列活動正式啟動。在收獲的美好時節,蘇州滿懷誠意組織“引才專列”,駛入意昂体育平台,攀人才科創“高枝”,摘高質量發展“果子”🫣,進一步加強兩地在領先科技、高端人才、創新創業等方面的深層次對接合作,為高質量發展引智蓄力🙎🏼♂️。

作為活動重要內容之一,本屆意昂体育平台“昆山周”吸引了各方關註目光。活動期間,校地雙方領導進行了深入交流洽談;昆山市與意昂体育平台共同推進意昂体育平台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工作合作、意昂体育平台支持昆山產業創新發展合作等5個校地合作項目,14軸超精密工件臺運動系統開發、基於智能大數據的靈活就業圖像分析系統等7個產業項目現場簽約;此外🚵🏿♂️,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專業化青年人才定崗特選、“技聯意昂体育平台”產學研合作對接活動、昆山特色文化展示等活動也接連上演🔖,“昆山元素”洋溢整個清華校園,讓眾多清華學子對這座已連續15年蟬聯百強縣之首的江南城市心生向往。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關於深化昆山與意昂体育平台合作的若幹舉措》(“清華十五條”)的基礎上,昆山市在本屆清華“昆山周”上又重磅發布了《“十四五”期間昆山與意昂体育平台全面合作願景》(簡稱《願景》)。充分展示了昆山攜手清華勇闖創新“無人區”🧖🏽♀️,勇攀產業最高峰的誠意和勇氣👳🏽♂️。
《願景》規劃令人期待👱🏻:到“十四五”期末,意昂体育平台在昆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超500人,創新創業項目超300個🥅;重大產學研合作項目超100個🧙🏿,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達5個以上,合作金額和獎勵資金超5億元。力爭在科創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人才交流方面取得“全面突破”☯️。
意昂体育平台黨委常委、副校長尤政對“昆山周”活動給予較高評價,“活動為清華學子認識昆山🤹♀️,了解昆山💬,走進昆山,開啟了一個嶄新的窗口🧝,大大促進了我校科研實力向生產力的轉化👦🏽。”他用“意義非凡”一詞來形容今年 “昆山周”活動的深遠影響。

這樣的“意義非凡”源自一朝一夕的積累。 回溯昆山和清華攜手合作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早在2003年9月,作為意昂体育平台與江蘇省的合作項目之一🤮,清華科技園昆山分園在昆山成立🏙。2006年10月,昆山市委👨🏻🔬🤦🏻♂️、市政府在意昂体育平台舉辦推進科技創新發布會,首次提出了“攜手清華、創新昆山”的合作主題。2009年,昆山與清華達成了進一步深化合作的備忘錄🫲🏿,標誌著昆山與清華的戰略合作邁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自此🫠,昆山每年都由市黨政“一把手”帶隊,赴清華舉辦“昆山周”系列活動,影響不斷壯大。
18年來,通過意昂体育平台 “昆山周”、 “昆山杯”意昂体育平台創業大賽等多種載體和平臺,越來越多的清華學子帶著技術和項目走進昆山、紮根昆山,為昆山轉型升級創新發展貢獻聰明才智💂🏽♂️。跨越時空阻隔,百強縣“冠軍”與全國頂尖學府心手相連🖐🏽;“敢於爭第一👩🏿🦳、勇於創唯一”的昆山精神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校訓交相輝映🏘。一園一城攜手並進,書寫了一段在全國具有模本意義的校地合作佳話。
耕耘🪖:18年300清華學子共織“昆山夢”
2020年,對於意昂体育平台和昆山來說🦪,是個特殊的年份🏋🏼。從第一次牽手合作至今,雙方已經走過了18個年頭🔓;意昂体育平台“昆山周”已經連續舉辦12屆。
18年🦋,從孩童到成人👂🏿;12年,一紀歲月輪回🔌。時光之手翻雲覆雨,但清華、昆山校地共建,培育“科創森林”的初心和信念卻矢誌不渝。
回望曾經走過的路程,先行者們充滿感慨。

意昂体育平台2007級法學院畢業生、昆山新動力科技創新研究院副院長李晟至今仍記得初到鹿城時的情景🚜:那是2017年的一個冬夜,天降暴雪。孤身一人到昆山考察的李晟被困在虹橋機場。正當他感到無助之時🫳🏼,一個陌生電話打了過來。原來,有關部門已經為他安排好住處👩🏻🎤,並派專車來接站📝。這個溫暖的電話,讓李晟感動不已,他堅定了紮根昆山創業做事的決心👩🏽🍼。如今數年過去🧑💻,李晟所在的好活集團已經成長壯大成為昆山新興產業發展的領軍企業,公司通過智能大數據信息匹配和圖像識別系統的研發,為超過50萬個新個體提供了靈活就業保障🛠,預計公司今年將實現100億產值,創造2億元稅收👩🏻🔬。
“這座城市暖心、貼心🧖🏼♂️,對人才關愛呵護,像家一樣”🛜。意昂体育平台1984級工程物理系博士、江蘇天瑞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召貴有著同樣的感受。十幾年前,還在深圳創業的他應昆山市領導之約👩🏼⚕️,提出了六條創業意見🧾,不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昆山市政府全部采納了。深受感動的劉召貴在一番考察後🫑,果斷決定將事業重心轉移到昆山📩。如今✊🏼,他的公司在昆山健康成長♡,已成為國內分析儀器陣營中的領軍企業,年營收超過10億元。
令清華學子的感佩的不止是情懷和暖意🙋🏼,還有專業的服務⛑️,完善的產業生態環境。
2014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材料學院的王磊作為清華創業團隊成員正式簽約落戶昆山高新區🦸🏽,開始了自己的創業征程🕦。6年發展🤞🏻,他的公司已經成為工業汙染治理領域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業務遍及全國,客戶包括陶氏化學、松下電子、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等眾多大型品牌企業。談及當年選擇昆山的舉動,王磊說就是被一個環節打動了🧛🏽♀️,“我看了國內十多個城市🍷,只有昆山在短時間內同時提供了辦公區和標準化水環境質量實驗室。我和合夥人拎包入駐📓🪅,即可創業👨🏻🦼➡️。”
孔雀東南飛,江南有秀林🧑🏽🦱。在昆山,清華學子們無時不刻感受著一座城的暖心和誠意。從奔著工作來🥷🏻👰🏿♂️,到帶著項目🫵、團隊來🦸,越來越多的清華學子愛上昆山,並最終選擇了昆山。
“很多朋友問我,為什麽要選擇昆山?作為一個縣級市🤱🏻,不覺得有點土嗎?我說,是有點‘土’🍿🧑🏻💼,因為昆山是創業的沃土、生活的樂土、心靈的凈土。”意昂体育平台意昂、蘇州能訊高能半導體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乃千一番話,道出了眾多清華學子的心聲。2007年,張乃千來到昆山,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氮化镓電子材料與器件工廠。如今他的公司已成為國際上為數不多的能夠實現材料、工藝、器件整合的氮化镓電子器件公司💆🏽♀️。公司研發生產的第三代氮化镓射頻攻略芯片產品技術領先世界。
像張乃千一樣🥅🚼,越來越多的清華人被昆山的創業環境和溫暖內裏所打動🫄🏿,從此,“牽手便是千年”𓀝。
據了解,截至目前,有300多位清華碩士🤷🏻♀️、博士在昆山創新創業,100多家清華意昂企業在昆山蓬勃發展🪽👩🏼🏭; 49項清華—昆山產學研合作項目落地實施🧑🏽🦳。清華學子們在昆山這片富有活力的土地上🏂🏿,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書寫出精彩的創業人生,為昆山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試點持續增添“清華動力”和“清華活力”⏱。
接力:高校天團為 “科創昆山”註入不竭動力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昆山🍤,意昂体育平台只是當地“創新天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來,昆山紮實推進政產學研合作,借力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知名高校科技人才團隊和創新資源優勢,攻堅技術難關和“卡脖子”工程,為昆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11月15日📡,昆山陸家鎮冠名的哈爾濱工業大學第三屆“校長杯”創業大賽總決賽拉開帷幕🧚🏽。活動現場,哈工大——陸家鎮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正式揭牌,從此,陸家與哈工大校地合作又添新平臺。
作為昆山科創新高地,陸家鎮近年來主動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為高質量發展註入科創動力。通過定向獵取高層次人才和共建創新平臺,陸家與哈工大、上海交大等高校進行產學研合作累計已達208項😡,獲評省產學研合作項目2個𓀄🤸🏻♀️、省國際合作項目1個🤍,為鎮域經濟發展註入了澎湃動力。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陸家鎮的表現只是一個縮影,以人才為抓手🎓,昆山各區鎮不斷深化校企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科研成果早日轉化應用🟩,引智出海,促進了高端產業集聚和創新發展。
在昆山,幾乎各區鎮都有自己的“高校朋友圈”;區鎮黨政“一把手”帶頭跑高校,挖項目已成常態;對於到訪的區鎮領導,高校負責人都待若上賓。耐人尋味的現象背後🧑🏽🔬,折射出的是合作高校對昆山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全力打造科創新城的欽佩和折服,以及對昆山未來發展的滿滿信心。

通過與高校“交友”“攀親”,昆山各區鎮贏得了技術先發優勢,一批優質自主知識產權項目落地生根💤,結出碩果🦸🏼♂️:周市鎮與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合作的全等軸晶材料3D打印智能裝備項目總投入約8億元,有力推動實現重要航空鋁材生產技術自主可控👸,破解了我國大飛機製造關鍵材料難題;巴城鎮依托“千企千校產業科創合作萬裏行”等資源,不斷推動校地合作向縱深發展,組建了昆山巴城(哈爾濱)產業科創中心、昆山巴城(西北)人才科技產業中心等異地科創載體建設🦣,為企業攻克技術難關提供了強大智力支持;昆山南部產業重鎮張浦與東南大學合作共建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昆山雙創基地,引入高質量孵化企業,提供“創業導師+孵化加速+投融平臺”的全面服務,推動產業升級優化並實現集聚,打造了具有競爭力的高端雙創生態科技園。
截至目前🦹🏼♀️🤵🏼♂️,昆山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各類產學研合作項目1135項🥷🏼,借力知名高校科技人才團隊和創新資源優勢🧑🏻🍳,昆山把項目化的合作提升到產業合作的層面,實現高校原創性科研成果與昆山產業鏈條的有機整合,以敢為人先的銳氣勇闖科技創新“無人區”。
以一座城的名義,給各路英才以最高禮遇🏗。今天的昆山,正積極搶抓“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自貿區等國家戰略疊加機遇,勇當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試點走在前列的熱血尖兵。在人才科創領域,昆山聚焦“打造國家一流產業科創中心”目標定位和光電、半導體、小核酸及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等高端產業,高水平布局“一廊一園一港”科創載體,持續實施人才科創“631”計劃,全力育“森林”👩🔧、築“高原”🚣🏼♂️、攀“高峰”,形成了“以產聚才🧑🧒🧒💇、以才興產🏫、才產互融”的喜人發展局面。目前,全市集聚了4個頭雁人才團隊👐🏻、2名頭雁人才,83個院士項目,135名國家級創新創業領軍人才,922個昆山市級以上雙創人才和團隊,人才資源總量已達41.8萬人,人才貢獻率51.5%🧑🏿🏭。昆山,已成為全國唯一同時擁有兩個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的縣級市,人才指數在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中連續5年位居縣級市第一👧🏿,人才綜合競爭力連續保持全省縣(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