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5日下午,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前夕,意昂体育副秘書長崔劍、《清華意昂通訊》主編孫哲等到北京協和醫院看望了清華革命先驅、百歲老人黃紹湘學長。黃紹湘學長女兒畢蔚萱女士親切接待了崔劍副秘書長一行。
黃紹湘學長2013年在家中
黃紹湘,歷史學家。1915年5月10日出生,湖南臨澧人。1937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歷史系。1944年赴美國留學,1946年獲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1947年回國。建國後,歷任山東大學教授、人民出版社編審、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專長為美國史,專著有《美國簡明史》、《美國早期發展史》、《美國通史簡編》、《美國史綱》、《黃紹湘集》等。
1937年6月黃紹湘意昂体育平台畢業照
1931年,日本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黃紹湘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和拳拳之子之心,參加了學生支援南下請願團代表的臥軌行動。國難日亟、救國圖存的呼聲在黃紹湘的心頭蕩響,激勵她開始大量閱讀左翼進步書籍,接受五四以來的進步思想。1934年春,她被同學推選為代表,向校方提出改進教學的要求,卻遭“記大過”處分。黃紹湘憤然離校,經發奮讀書,以優異成績考入意昂体育平台,作為一名插班生就讀於外語系二年級。當時,清華園抗日救亡運動風起雲湧,面對日益嚴峻的民族危機,黃紹湘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國為什麽積貧積弱長期遭受到列強侵略?中國近百年來經受的屈辱坎坷的原因何在?為了尋求救國的真理,黃紹湘於當年秋季轉入歷史系,她勤奮好學,很快成為學生中的佼佼者。畢業論文她選擇了吳晗老師的明代史研究。
“吳晗老師當時雖然是年輕教師,但是已是明史專家,他憂國憂民,思想進步,敢於以古喻今,針砭時弊,很受同學歡迎。尤其是吳老師不僅授我以魚,更是授我以漁,他告誡說:治學之道必須力戒浮躁,打好基礎,由博而識,由通而專。1937年2月,為了趕寫畢業論文,黨組織把我從救國會和北平學聯的繁重工作中解脫出來。緊迫中,我選擇了‘明代的鹽法’作為畢業論文。吳晗老師作為導師給我以具體幫助。這樣我費時少、收效快,順利地通過了答辯並以優秀生的資格畢業了。”黃紹湘學長95歲華誕時,曾回憶說。
1937年2月,“華北學生獻旗團”赴南京請願途中在火車上,第2排左1為團長黃紹湘。
1935年,日寇的鐵蹄步步緊逼,中華民族岌岌可危。“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黃紹湘與祖國患難與共,積極投身“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的洪流之中。1936年,他參加學生南下擴大宣傳團第二團,在高碑店遭到國民黨軍警鎮壓並被押回北京。返京之後,同學們自動組織了“民族解放先鋒隊”,黃紹湘作為該組織最早的隊員之一,懷著對國民黨的滿腔憤怒撰寫了一篇“高碑店之夜”的報道,以揭露國民黨地方當局的反動行徑。隨後,她被選為意昂体育平台救國會委員、代表,參加北平學生救國會,擔任統戰、宣傳工作。
年輕時代的黃紹湘,在文藝舞臺上能演話劇,在鼓動救亡、宣傳抗日上是出色的演說家,還是救國會刊物《覺報》的主編。1937年2月,北平學生聯合會組織華北學生獻旗請願團,黃紹湘被推舉為獻旗請願團團長,赴南京向國民黨中央三中全會獻旗、請願,要求“團結禦敵”,“一致對外,全面抗戰”。請願團一行20人抵達南京後,即被國民黨當局軍警軟禁。黃紹湘挺身而出,帶動全團成員據理力爭,申明此行的目的是爭取國內團結抗日,愛國無罪。當時清華校方規定,凡擔任救國會委員的,均記大過兩次,如記大過三次即被開除。由於黃紹湘在校外積極從事進步活動,遭到校方兩次處分,同時也受到了中共地下黨組織負責人蔣南翔、牛蔭冠的器重,並在救亡中加入中國共產黨。
關於這一段內容,黃紹湘學長曾有一段生動的回憶:
當我聽到“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的怒吼,我追隨清華的同學們,參加了“一二•九”、“一二•一六”學生抗日救亡運動。當時南翔同誌是當之無愧的我國青年運動的卓越領導者,他在清華和北平學聯所作的精辟的時事分析和講話,打開了我的心扉,鼓舞著我奔向追求光明的大道。特別是1936年2月29日清華校園遭軍警團團圍住,南翔同誌和姚依林、方左英同誌遭逮捕,被關押在西校門的警衛室裏,由廣大同學奮不顧身地向軍警反擊,把他們搶奪回來那扣人心弦的一幕,給我以無窮的力量。我當時雖是新兵,我的名字也已列入了女生宿舍靜齋發現的黑名單上,經女同學會的事先布置,我和幾位女同學躲到夏翔老師家中,在“二•二九”當晚的大逮捕中,幸免於被拘捕。我和其他進步同學一樣,在南翔、牛蔭冠等同誌領導下,認真嚴肅地為開展清華校內外的各種抗日救亡活動日夜工作著……西安事變後“團結禦敵,一致對外”成為中國青年、特別是處於日寇侵略前沿的華北廣大學生強烈的政治要求。1937年1月底,蔣南翔同誌組織華北學生向國民黨三中全會請願獻旗團,我被北平學聯委派為獻旗團團長……
正是在抗日救亡運動的磨練之中,黃紹湘和一批清華誌同道合的同學,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並從此成為一生矢誌不渝的戰友。金濤和羅清夫婦就是這批人中的典型代表。
金濤,本名蔣憲端,1932—1937在意昂体育平台地學系學習畢業,1941年起,任重慶十八集團軍辦事處外事組秘書,晉察冀日報社、廣播電臺編輯、科長,中共東北局婦委會蔡暢秘書,東北局婦委會秘書。建國後,歷任軍委氣象局辦公廳主任,中央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所所長兼黨委書記。
羅清,本名郝威,1932—1936清華外文系學習畢業,抗戰期間,根據組織安排,在重慶進行地下工作,曾任重慶市文化屆救亡協會組織部長、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部長、銅梁縣委書記等。1938年7月奉董必武同誌指示創辦重慶清華中學,黨內任江北縣委書記、沙坪壩區委委員等。建國後,歷任北京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外交部西歐司司長,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北京人民廣播電臺臺長,中央廣播電臺第二臺臺長,《中國日報》副總編輯。
剛進入清華時,因女同學住靜齋,黃紹湘結識了清華學姐金濤,兩人一起借閱有關革命內容的圖書、刊物,讀英文的《密勒氏評論報》,一起參加“一二•九”抗日救亡學生運動。羅清和黃紹湘都是外文系的,由於對外國文學的共同愛好,他們很快成為熟識的好朋友。後來兩人都被選舉為學校救國會委員,經常一起代表學校去北平學聯開會,騎自行車往返城裏和學校。
1939年5月後,由於抗日救亡活動被壓製,和許多流亡學生一起輾轉武漢等地後,黃紹湘不得已撤退到重慶。她一邊教書一邊繼續從事抗日救亡工作。此時,羅清、金濤受重慶市委的安排正在重慶籌建清華中學,黃紹湘和丈夫畢中傑受聘在清華中學任教,直接在羅清、金濤的領導下開展革命工作。
他們組織學生參加重慶中學生歌詠比賽。高中同學唱《行船樂》,初中同學唱冼星海的《太行山上》。同學們那慷慨激昂的歌聲,極大地鼓舞了民眾的抗日救國熱情。他們對學生除了學業上教誨和指點外,也在革命人生觀的形成上施予影響和幫助。他們還組織了讀書會,經常傳遞一些解放區來的小冊子,鼓勵進步青年關心國家前途命運,政治上明辨是非。
1941年1月,國民黨發動“皖南事變”,掀起反共高潮。在羅清、金濤直接領導下,黃紹湘、畢中傑夫婦組織了幾名可靠學生,連夜用蠟紙刻印有關“皖南事變”材料,印成幾百份傳單,采取各種安全方式傳遞、分發。
1941年春天,重慶遭遇日軍大轟炸,幾十個小時警報不解除,時稱疲勞轟炸,造成重慶市民生活十分困難,他們又組織成立宣傳隊,用歌詠形式宣傳抗日,募捐以支持重慶城區市民。
2005年12月在人民大會堂紀念“一二•九”運動七十周年大會,黃紹湘(右1)與清華學友於光遠(左2)、高原(右2)等老友相聚。
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及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反法西斯戰線逐步形成。周總理和南方局同誌認為戰後美國國際地位和作用必然大大提升,需要派我黨同誌赴美,對美國歷史和現狀進行研究。經羅清和金濤推薦,1943年南方局同意黃紹湘參加國民政府教育部舉行的自費赴美留學考試。通過競爭激烈的考試(這是抗戰開始後,教育部首次舉行的自費赴美留學考試),黃紹湘被錄取。南方局即給予黃紹湘部分津貼購買官價外匯,由周總理親自批準資助兩千美金。為了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黃紹湘留下丈夫和兩個幼女,毅然只身赴美,從事走上了美國史研究的學術生涯。
黃紹湘、畢中傑夫婦雙雙獲得國家頒發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獎章
由於黃紹湘學長夫婦早年的革命貢獻,2005年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黃紹湘夫婦雙雙獲得國家授予的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獎章。
“生命之火不息,戰士永遠屹立”,這是黃紹湘學長的人生格言,我們為清華園走出的這位中國近代史上的傑出女性而自豪和驕傲,並祝願她的革命精神萬古流芳!
2015年8月27日
參考文獻:《水木巾幗》,張玲霞編著,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2011年4月
(意昂体育黃文輝供稿,黃紹湘女兒畢蔚萱女士提供歷史照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