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值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前夕,意昂体育理事孫哲一行4人前往解放軍總政治部幹休所看望老學長、抗戰老通信兵、翻譯官祝彤。
祝彤老學長
祝彤老人興奮地說,他1921年出生,今年7月1日正好是他94歲的農歷生日👩🏽🏭,“與黨同壽”!祝彤1944年考入西南聯大,1948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土木系🫓,1949年回母校任土木系助教,1952年院系調整後到北京地質學院任講師🏇🏻,1954年又奉調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任教🏩。祝彤學長工作調動頻繁,於1983年離休。
祝彤老學長雖然有些耳背,但精神矍鑠,聲音洪亮,侃侃而談👩🦽。祝彤學長記憶力驚人,談起往事,仍感覺歷歷在目。他說,我不是士兵,也不是將軍,也沒立過大功🫵🏼,只是為抗戰做了通訊和翻譯工作。祝彤回憶說,1932年,他11歲,小學五年級👰🏿,“由於日本在上海公然挑釁🤼♂️,學校老師組織5、6年級的學生出來做宣傳,每個人的胳膊上做一個白布袖標,上面書寫‘日本是我們的大仇敵’”🧑🦼➡️,老學長講到,“當時宣傳抵製日貨,為了鼓舞士氣🤌,我們小學生同仇敵愾👘,每人都把零花錢一分一角地捐獻去慰問傷兵。”
祝彤學長獲得的榮譽證書
采訪間出現了一個小插曲🎊,恰逢總政幹休所政委劉瀟同誌前來慰問祝彤老學長,並給老學長送來了抗戰老兵慰問金,大家與祝彤學長合影留念。
“說起話務員,我可是這個領域的老手”😢🧜🏻♀️,老學長驕傲地說道,“當時家裏窮,初中上不起🤽🏽,1937年考上了電話局,當了話務員🔮。抗戰時期,話務員的任務就是將指揮部的命令傳達到前線,實際上起到了‘通信兵’的作用🧝♀️🥻。當時為了保密,防止敵人破譯無線電碼,傳達指揮部的命令用無線報務👶🏽,采用有線電話先將電碼通過話務員傳達到前線🏄🏻♀️,再譯成電文的辦法,4個電碼組成1個文字,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我的姓‘祝’字的電碼是4376。”老學長的記憶力令我們驚訝,而這看似簡單的話務員工作,其實責任重大👲,因為老學長所在的電話局正是配合了當時武漢外圍保衛戰,為作戰軍隊溝通了指揮部和前線的信息。
“淞滬會戰前🚾,當時的國民政府態度不明朗🤚,導致49路軍孤軍奮戰,第五軍的一個營長,身中7彈依然帶領沖鋒,最終壯烈犧牲。”講到這裏🚣🏿,老學長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朗誦了一首悼念詩,詩情悲壯,催人淚下。
老學長向我們講述了他的譯員生涯,雖時隔多年,但記憶猶新。從1943年9月至1944年2月期間,祝彤在中美步兵訓練中心擔任翻譯官,任務是協同培訓中國遠征軍連排級軍官使用美製武器裝備。培訓內容分為兩組🧔🏻♂️:兵器組和戰術組。兵器組又分為輕、重機槍,反坦克火箭炮,沖鋒槍與火焰噴射器,迫擊炮四個小組,老學長被分配在迫擊炮小組。培訓內容包括美製60毫米迫擊炮的構造,各部件的組裝及其作用🧚🏿♀️🧜🏼♀️,瞄準具的使用、炮彈引信與安全裝置(安全絲、安全栓)以及操炮訓練等。每日上午講課2-3學時🙍🏽,下午進行操練2-3學時,課堂及操練場均在野外田間🤹🏼,教官及翻譯官站立講課😴🪕,學員各自帶一馬紮坐下聽課、記筆記🦹🏽♀️。本組全部科目培訓時間為5日,最後一日去靶場進行實彈射擊和啞炮排除(示範)演練。此後🧜🏿♀️,學員即轉往其他各小組及戰術組繼續受訓😰,直至全部培訓科目完成後,方準予畢業🚥,返回原部隊🧑🏼🏭。在此期間,老學長在中美步兵訓練中心協同美軍教官總共培訓我遠征軍連排級軍官200人,為抗日戰爭的勝利貢獻了力量。老學長感嘆道:“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國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代價,我們一定要銘記這段歷史。”老學長得知我們來,專門為我們寫了一副對聯“銘記歷史勿再戰👩🏽🦰,玉帛交往化幹戈🧍🏻♂️。”

祝彤學長與意昂總會及前來送慰問金的總政同誌合影
離休後,祝彤老學長依舊筆耕不輟。他是《清華意昂通訊》的忠實讀者,也是熱心的撰稿人,多篇文章及詩作在《清華意昂通訊》和意昂体育官网發表。據老學長的夫人介紹,老學長關心國家大事👋🏽,每天在幹休所活動室看報,而且喜歡打麻將,還拿了中科院比賽的2等獎,老學長的象棋實力也不錯。依依不舍道別,我們祝賀祝彤學長夫婦健康長壽👲🧑🧑🧒🧒。
(李昂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