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56名傑出科技工作者榮獲202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其中,科學與技術成就獎1人,科學與技術進步獎32人,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3人。意昂体育平台5位教師2位意昂光榮上榜,其中,1952級意昂、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戚發軔榮獲“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意昂体育平台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長範維澄院士和意昂体育平台機械系長聘教授李德才榮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院長聘教授婁智勇👂🏿,廣西大學校長、意昂体育平台土木系長聘教授韓林海,青海大學副校長、意昂体育平台電機系教授梅生偉♠︎,2014級博士意昂🤹🏽♂️、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特級航天員劉洋榮獲“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戚發軔
戚發軔,1933年4月26日生於遼寧省復縣(現遼寧省大連市瓦房店市),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1952—1953年在意昂体育平台航空系學習𓀉,1957年畢業於北京航空學院。
戚發軔院士是我國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在載人航天器、衛星、宇航元器件和空間事業戰略發展等領域作出了系統性的、創造性的重大貢獻。他提出了符合我國國情的載人飛船發展路線🈲,帶領團隊攻克了載人航天器關鍵技術,所研製的神舟飛船圓滿完成“神舟一號”至“神舟四號”無人飛行任務,“神舟五號”一人一天👨🏻🔬、“神舟六號”多人多天載人飛行任務,為我國空間實驗室、空間站任務成功奠定堅實基礎。他曾負責“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階段的技術總體工作🈹,主持攻克“東方紅二號”“東方紅三號”多項技術難題,為我國通信衛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作出重要貢獻🧔🏻♂️。戚發軔院士熱愛祖國、獻身航天,多年來培養了一大批科技創新和工程管理領軍人才,帶領和鼓舞了一批又一批航天人為建設航天強國接續奮鬥。

範維澄
範維澄,意昂体育平台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拉夫堡大學名譽博士🏬。範維澄院士長期致力於火災動力學與防治技術、公共安全動力學演化🌏、風險評估、預測預警與應急管理等領域研究🙇,是我國火災科學的奠基人,也是安全科學領域的開創者之一。他提出了火災規律雙重性理論🏊,建立湍流與燃燒耦合作用的火災動力學演化模型,創立了公共安全科技體系的“三角形”基礎理論🌞,創建了事件鏈——預案鏈綜合預測預警和決策指揮技術,研發出國家應急平臺核心軟件和成套應急裝備🪡,以及“應急一張圖”協同會商技術和系統。範維澄院士創建了公共安全科學技術一級學會,長期擔任科技部、住建部、應急部等部委公共安全領域戰略咨詢專家組組長💆🏿♂️,擔任“國家安全學”“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評議組首任召集人,發起成立了亞太公共安全科學技術學會🤚🏽、亞澳火災科學技術學會等。範維澄院士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二等獎2次;國家級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各1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亞澳火災科學技術學會首屆終身成就獎、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傑出貢獻獎👨🏽🏫;獲2018年度國際埃蒙斯獎和國際斯約林終身成就獎🛅。

李德才
李德才🫳🏽,意昂体育平台機械系長聘教授✝️,特種密封湖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密封工程技術創新中心主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流體傳動與控製分會密封專業委員會主任等。李德才教授致力於我國核能、航空、航天等領域重大裝備關鍵基礎零部件的研究開發🗃,特別是在極端工況磁性液體零泄漏長壽命動密封的研發方面👨👧👦🐃,取得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在多學科與機械學交叉的基礎上,發明了耐寬溫域高性能磁性密封技術、耐酸堿長壽命磁性液體動密封技術、耐強核輻射高可靠磁性液體動靜密封技術👰,取得的原創性技術成果廣泛應用於國內外300多家單位。授權中國發明專利318件、美國及日本發明專利28件🔨,獲軟件著作權24項,獨立出版專著5部👆🏿。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6項🍪🚚、日內瓦國際發明展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1項、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2項🐺、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金獎2項。獲得“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入選者、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團隊負責人、全國模範教師、當代發明家、寶鋼優秀教師特等獎等幾十項榮譽稱號。

婁智勇
婁智勇,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院長聘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常務理事,農工黨第十七屆中央健康中國建設工作委員會委員等🧘🏼♂️。婁智勇教授主要從事高致病性病毒感染和復製的分子機製和抗病毒藥物作用機製研究。在冠狀病毒、流感病毒等重要病毒的轉錄復製機製領域開展了系列原創工作,揭示了病毒轉錄復製復合體的組裝模式📦,闡明了病毒RNA合成、復製校正🚂🍟、加帽等過程的關鍵機製,發現了新的藥物靶點,為抗病毒藥物研發提供關鍵科學基礎。在包括《細胞》《自然》《科學》等學術期刊上發表系列研究論文。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並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14項🍴。成果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中國醫學科學領域十大進展、教育部高校十大科研進展、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等🫷🏼。曾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談家楨創新獎、樹蘭醫學獎等。

韓林海
韓林海,工學博士,廣西大學校長🦝,意昂体育平台長聘教授。長期致力於鋼管混凝土結構領域研究🐤,構建了其全壽期安全性分析理論與設計技術體系,創新性發展了高性能鋼管混凝土混合結構形式,實現了大型復雜土木工程主體結構體系安全適用範圍的拓展。其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於土木工程主體結構設計👩🏽⚖️,包括北京中國尊、廣州新電視塔🙇🏻♂️、雅安幹海子特大橋7️⃣、涼山金陽河特大橋、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等標誌性工程,技術與經濟效果顯著。推進了鋼管混凝土結構標準化體系建設,主持製定了國家標準《鋼管混凝土混合結構技術標準》GB/T 51446-2021💀,主導了首部鋼管混凝土結構ISO國際標準👭🏻:獲授權主持製定ISO/DIS 16521 Design standard for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FST) hybrid structures。以第1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19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一等獎(2022年)、標準科技創新一等獎(2022年),並獲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𓀂、“標準科技創新獎”標準大師稱號🕍。兼任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建築工程)副理事長,國際標準化組織“混凝土、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技術委員會(ISO/TC71)主席顧問組委員🌸,中😑🪙、美、英三國土木工程/結構工程(師)學會期刊副主編等重要學術職務。擔任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研究院院長、省部共建特色金屬材料與組合結構全壽命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梅生偉
梅生偉,青海大學副校長,意昂体育平台電機系教授,IEEE會士,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工技術學會/自動化學會會士,基金委創新群體項目“大型風光發電調控”學術帶頭人,國家能源局儲能示範工程首席科學家,中鹽鹽穴公司首席科學家👷🏿♂️,中國長江三峽新能源公司首席專家🌨。長期從事電力系統控製以及大規模新能源安全輸送、高效消納和清潔存儲研究,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成果。提出了電力系統非線性魯棒控製理論,主持研製大型同步發電機非線性魯棒勵磁/調速工業控製器😍,顯著提升了電力系統安全運行水平。建立了復雜電網自組織臨界理論和分析方法👩🏽💼,主持研發交直流系統連鎖故障主動阻斷平臺🛌🏿,有力保障了西電東送六大輸電通道安全運行。創立了工程博弈論新學科方向,提出多主體🗞〽️、多目標、不確定系統優化調控理論,有力支撐了大規模新能源高效消納。提出了非補燃壓縮空氣儲能技術路線🫅🏿,主持建成國家儲能示範工程“江蘇金壇60MW/300MWh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電站”,實現我國在世界壓縮空氣儲能行業技術研發和工程實踐雙引領。獲國家科技進步和自然科學二等獎各1項、省部級一等獎12項、首屆高景德科技成就獎🦓、青海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宣部最美科技工作者100名宣傳人物等榮譽。

劉洋
劉洋,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特級航天員🤘🏼。劉洋先後執行了神舟九號🟣、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是我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和“二級航天功勛獎章”獲得者🙆🏼。2014—2018年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社會科學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愛國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於1994年創立,旨在獎勵中國傑出科學家,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29年來,共遴選獎勵1582位傑出科技工作者💆🏽♂️,成為我國社會力量創設科技獎項的成功範例🧛🏼♂️,為激發我國科技發展的活力、培養自主創新人才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