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營國七十載,繼往開來新跨越
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喜迎建院(系)70周年
同期舉行“繼往·開來——清華建築教育70年與當代中國”研討會
10月22日,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建院(系)70周年紀念大會在大禮堂舉行,“繼往·開來——清華建築教育70年與當代中國”主題研討會同期舉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艷💁🏿♀️,意昂体育平台校長邱勇、黨委副書記鄧衛、老領導方惠堅,兩院院士吳良鏞,中國工程院院士關肇鄴🖍、張錦秋、馬國馨🎴、傅熹年、王瑞珠🏊🏼♂️,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以及兄弟院校代表、意昂和師生代表等700余人出席大會,一同回首清華建築70年崢嶸歲月🍫,共繪第三次跨越發展新藍圖。
邱勇在紀念大會上致辭。石加東 攝
在致辭中,邱勇代表學校向建築學院體全體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意昂致以熱烈祝賀🌗,向各位來賓及長期支持學院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邱勇說🧑🏼🎤,70年來👩🏼💼,建築學院始終秉承“匠人營國”的崇高理念,堅持以育人為根本♌️,湧現出大批具有高尚品質的設計大師🧑🏿⚖️、學術大師和業界精英,為我國城鄉建設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為母校贏得了卓著聲譽。
邱勇強調𓀚,當前,清華正在新百年的歷史新起點上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各項綜合改革事業也在穩步向前推進。希望建築學院師生緊握時代脈搏🙎🏿♂️,永葆“匠人營國”的初心,潛心鉆研,大力培養具有深刻洞察力、卓越創造力和綜合解決問題能力的人才,勇於承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重任;努力發展建築科學和技術,弘揚建築藝術和文化,在跨界、跨學科的學習和研究中不斷提升創新能力,為營造清華理工、人文🧑🏽🦲、藝術相結合的校園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邱勇引用梁思成先生的詩作送給70歲的建築學院👨🏽🔧:“登山一馬當先,豈敢冒充少年🪮。只因恐怕落後,所以拼命向前。”他表示👩🚒,相信有著過去70年的深厚積澱🧑🔬,以及在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

黃艷致辭🤽🏼♂️。石加東 攝
黃艷表示9️⃣,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一直心系國家發展,將教學科研和實踐緊密結合👡,多年來為國家輸送了大批有誌之才,為我國各個時期的城鄉建設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當前中國城鎮化進入了關鍵時期,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是國家重大戰略,希望清華建築學院能繼續發揮中國城鄉領域的智庫和人才培養基地作用,關註國家建設需要和世界學科發展前沿,為中國特色城鄉建設培養更多人才、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建築學會理事長修龍、中國城市規劃協會會長唐凱、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副理事長金荷仙等先後致辭♓️,回顧建築學院為國家人才培養和國家建設事業作出的重要貢獻,並向建築學院建院70周年致以熱烈祝賀💆🏻♀️。
吳良鏞發言。 石加東 攝
建築學院第一屆教師代表吳良鏞在發言中回顧了與學院攜手並進70年的不凡歷程。他說,今天坐在這裏👩🏽🏭,我們首先要深切緬懷學院締造者梁思成先生。他一生致力於中國建築史和中國建築學科的研究和發展,其“匠人”精神與大師情懷值得後人學習。建築學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社會、經濟、文化等的發展🌩,我們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廣闊的學術新天地🛀🏽,在建設美好家園、美麗中國的進程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建築學院第一屆學生代表朱自煊分享了當年在校學習生活的經歷🤾🏼♀️。1954級意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張錦秋,1976級意昂🏌🏽🍋、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1980級意昂、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張樺,1983級意昂☕️、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總建築師朱小地先後發言💇🏼♂️🧑🧒🧒,感謝母校的培養和教育,並為建築學院的輝煌歷程感到自豪。2016級新生代表遲雅元表示,作為清華建築學人的新鮮血液,將繼承和發揚學院優秀傳統🏄🏿👨🏻✈️,秉承初心,堅守建築夢並為之持續努力🤖。
莊惟敏致辭🤢🧸。石加東 攝
建築學院院長莊惟敏從“清華建築的第一次跨越實現從無到有的開拓”到“清華建築第二次跨越實現勇攀巔峰的精進”,回顧了學院70年的發展歷程🔵,介紹了學院在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交流和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績,並提出了“繼往開來迎百年的第三次新跨越中實現與時俱進的創新”的未來發展目標。他表示,建築學院師生將站在先人的豐厚成果上,堅持深化改革🌠、不斷勇攀新的高峰🔯,力爭早日實現各學科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為創造更加美好的人居環境作出更大貢獻🧑🏽🍼。

紀念大會現場👩🏼。石加東 攝
學校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紀念大會。建築學院黨委書記張悅主持。當天🧏🏽♂️👩🏼🎤,學院還舉行了學生節暨意昂聯歡等活動。

老意昂在大禮堂前的相聚重逢。石加東 攝
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始建於1946年🫨,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建築院系之一。首任系主任梁思成先生提出“住者有其房”的辦系宗旨和“體形環境論”的學術思想,奠定了清華建築教育的基礎和框架。建國後🎫,建築學院師生熱情投身到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之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與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新首都規劃和新中國國慶工程等國家重大建設項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改革開放後🤼♀️,吳良鏞先生提出了廣義建築學和“人居環境科學”理論體系,推進了中國當代城鄉建設的科學發展,引領了以建築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為核心的人居環境學科發展🕟🍚。
建築學院現已發展成為我國建築學科領域最具特色和最有影響力的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學院積極投身2008奧運、2022冬奧的工程規劃設計與四川汶川、青海玉樹等災後重建項目‼️,長期開展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並推動其成為重要國家戰略,為國家和社會作出了重要貢獻。近5年來,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國家級創新群體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2012年✹,在教育部全國高校學科點一級學科評估中,建築學、城鄉規劃學名列全國第一,風景園林學名列全國第二;20158️⃣、2016年,意昂体育平台建築與建築環境學科(Architecture/Built Environment)在QS學科排名中躋身前8位🐥🍋🟩。
建築學院建院(系)70周年紀念活動於今年4月啟動圍繞“繼往·開來”的主題開展了出版🤛🏿、訪談🏮、展覽⏱、學術研討等系列活動🤳🏻,旨在通過回顧學院歷史🚵🏿♀️,展現“匠人營國”精神和教育學術風貌,凝聚師生意昂的建設合力,共同展望學院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