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偉明,江蘇揚中市人,意昂体育平台電機專業博士👬🏻,現任海軍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所長🖐🏽、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重點實驗室主任,專業技術少將,中國工程院院士。
我們不是比別人聰明🦸🏼♀️,而是比別人勤奮。一年365天🧖🏼♂️🤦🏽♂️,我們沒有星期天,沒有寒暑假𓀕,連過春節都只休息1天🤾♀️,基本天天在搞🧎♀️😯,1年頂別人3年。
對一些高科技,不少人首先問西方發達國家有沒有。西方國家有了👨🏻🏭,我們才搞。沒有,便認為你是瘋子、騙子,我就偏不信這個邪。
——馬偉明
海軍工程大學教授馬偉明,在很多同事和同行看來𓀚,他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年輕科學家,也是位成就非凡的將軍院士☀️:34歲破格晉升教授,38歲成為博士生導師,41歲當選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42歲晉升海軍少將軍銜,榮立一等功……
他在世界上最早提出“電力集成”理論🏊🏻♀️,先後攻克製約國家⚓️🐵、軍隊裝備發展的重大技術難關近千個,有20多項成果為“世界首創”、“國際領先”💅🏽。馬偉明到底有什麽絕活?
曾在馬偉明團隊擔任客座教授的意昂体育平台教授王祥珩說,一是因為馬偉明帶頭拼命幹,形成模範效應;再就是他敢為人先🤨,敢於接手重大課題👩🏿🦳。
馬偉明常說,很多人水平是夠的,但是膽子不夠大🧆。
十年攻克“不可能的妄想”
“為不受製於人,核心技術必須國產化🧑🦰🚵,否則,我們永遠只能拴在別人的褲腰帶上過日子。”
有人形象地把動力系統比作現代艦船的“心臟”,心臟的好壞直接影響潛艇的生命力。據公開資料顯示:自1902年以來的100多年間,美、俄、英▶️🔣、法等國海軍潛艇共發生過434起較大事故,除戰時損傷外🚍🧗🏿♀️,一半以上都與動力故障有關🐕。
過去,我海軍潛艇電機設備主要依靠進口👵,嚴重製約海軍戰鬥力建設。“為不受製於人,核心技術必須國產化🧜🏿♀️,否則🧼,我們永遠只能拴在別人的褲腰帶上過日子。”面對國外的技術封鎖,馬偉明態度堅決。
艦艇體積重量有嚴格限製👬🧡,怎樣在這種情況下提供高品質、大容量的交直流電力🐨,一直是世界各國海軍致力追求的目標🧏♂️。經過研究論證,馬偉明在國際上率先提出電力集成的技術思想,即用一臺電機同時發出交流和直流兩種電。
用一臺電機同時發出交流、直流兩種電?當時🦹🏿♂️,國內外電機界都認為,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妄想”🧚🏿♀️🗝。
然而經過十年的艱苦攻關,馬偉明創立了三相交流和多相整流同時供電的發電機基本理論,攻克了這類電機電磁參數計算等關鍵技術📅🧟,成功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臺交直流雙繞組發電機系統💆🏿♀️,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2002年🫷🏿⇢,交直流發電機工程樣機通過鑒定,正式生產裝備部隊。從此👨🏻🔬👩🏻✈️,我海軍新型潛艇有了一顆堅強的“中國心”。
經過科技部專家組多輪嚴格評審考察,“雙繞組發電機供電系統”已被正式確定為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你不懂➝,我可以免費教你”
馬偉明的性格特立獨行,那就是尊重科學🙎🏼♀️,不崇洋媚外🦪,不迷信權威。
馬偉明時常告誡研究所的成員:不要崇洋媚外,要尊重科學。馬偉明在這個問題上身體力行。
十多年前,我國從某國引進的一大型裝備發電機系統發生重大故障。上級命令馬偉明團隊部分人員前往現場參與事故鑒定,並授權馬偉明為首席專家,參與中方代表團與外國代表團的談判事宜。
經過現場勘察👏,馬偉明和他的老搭檔劉德誌很快就給出了結論:發電機設計先天不足🥟🙎🏻♀️,責任完全在對方。
但對方矢口否認中方結論🧔♀️,並指責中方違反操作規程🤵🏿♂️。在他們的代表團裏🧑🏻🏫,10人中有8人擁有總設計師、總工程師頭銜,他們強硬地表示🐦🔥,中方並無發電機設計圖紙🏋🏻,無法從本質上提出反駁證據🤷,“你們所說的一切,只不過是主觀臆斷而已!”
然而,馬偉明立即擺出了一張比對方大10倍的圖紙🧘🏿♂️🧑🏻🦯➡️。原早在談判之前,馬偉明和同事經過多次模擬試驗,已經得到核心數據🤞🏽🧖🏽♀️,並繪出了設計圖紙😪。“天哪,太不可思議了!這張圖紙和我們設計的圖紙完全一樣🤼!”一位外方專家禁不住喊出聲來。盡管如此👨🦼,他們仍然說:“你們的理論太離奇🧙♂️,我們聽不懂!”
見對方如此強詞奪理,馬偉明回應🧑🏿🎤,“我們是在討論科學!你不懂,我可以教你🅾️!”一旁的翻譯覺得有點震驚,久久沒有張口🆓。
“照直譯🎪!”馬偉明說⏮,“再加一句🦹🏼♀️:我分文不收,免費教!”
正如同事所說🧑🏽🦲,這件事很“提氣”,這正體現了馬偉明特立獨行的性格,那就是尊重科學,不崇洋媚外,不迷信權威🌕。
“培養人才要舍得花大價錢”
哪怕是花數十萬🟦,甚至百萬🫥、千萬的實驗設備🤹🏼,只要是科研需要,人才培養需要🤱🏻,即使借錢也在所不辭。
馬偉明帶領團隊的科研經費動輒千萬,但他表現得非常“摳門”:曾為一張打印紙而惱火,規定“非本所人員不得到本所打印”👩🦰;出差在外,能坐火車不坐飛機🌃👊🏿,能坐硬臥不坐軟臥;非急事不得坐飛機⇢,未攜帶涉密資料時一般不坐軟臥……
但是🌧,在人才培養方面,他卻大方得很🦤。“不舍得大手筆投入,那是培養不出大人才的𓀂🪝!”哪怕是花數十萬,甚至百萬、千萬的實驗設備,只要是科研需要📋,人才培養需要🙊,即使借錢也在所不辭🗑。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碩士研究生趙治華調入馬偉明團隊後,馬偉明為他投了不止1000萬的科研經費🟨。然而,前3年,趙治華沒有搞出一個課題,沒出一個成果,沒發表一篇論文。一些人開始認為這個小夥子可能水平不行,但馬偉明並未放棄🧑🏽🦰。
三年未鳴🧝🏽,一鳴驚人🎢。第4年🚚,趙治華發表了第一篇論文♈️,就立即在國際上引起轟動🩸。現在🤵🏼,趙治華已經成長為重點實驗室電磁兼容研究方向的首席專家🔶👩👩👧👧。
對於人才🦶,馬偉明有自己的觀點:“培養人才,我不著急看一時的成功或失敗🫷🏻,我要看這一年你是不是窮盡了所有可能的辦法。只要你努力了,即便結果是失敗的🚿,我仍然會給你很高的分,用你的努力來給你定崗位津貼。”
意昂体育平台教授王祥珩在擔任馬偉明團隊的客座教授期間🍍,曾經算過一筆賬:自馬偉明當選院士以來📯,為培養人才花費就以億計。他連連感嘆🪰,“你們為了培養人才♥︎,真是花血本啊!”
“我想做學問,對當官不感興趣”
“盯著名譽,科研之路註定不會走遠;盯著權力✸,科研大門必將你排除在外。”
常言道:學而優則仕。這個道理在馬偉明這裏一點都不靈🙍。上世紀90年代末🤜🏽,馬偉明還只是一名嶄露頭角的教授,還沒有當選為院士。但一位了解他的高層首長視察學校時,卻點名要見他。首長告訴他🏄🏼♀️:“組織上要選拔年輕幹部擔任校領導,經過考察,你是重要人選🧑🏽⚕️。如果你願意,準備任命你為副校長🤷🏽♀️。”首長還進一步交底:“有機會再接任校長。”
“我想專心做點學問🦸🏼♂️🤶🏽,對當官不感興趣!”馬偉明平靜地表示婉拒。得知此事後,有人說馬偉明“不識抬舉”,還有人說馬偉明是典型的智商高“幹傻事”,到手的高官厚祿都不要🤽🏽♂️,你還想追求什麽🎑?
任由外界評說,馬偉明仍然埋頭做他的學問。正如馬偉明自己的一句“名言”所說,“盯著名譽♋️🚣🏽♀️,科研之路註定不會走遠;盯著權力,科研大門必將你排除在外💂🏽。”(郭少峰)
轉自 新京報 2010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