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清華園,“一二·九”運動時即是北平學聯骨幹,後以“反動學術權威”屢遭鬥爭批判,九死一生🖊,幾乎魂斷夾邊溝——趙儷生先生一生坎坷🧑🚀,去世三周年之際,他與夫人高昭一先生的《趙儷生高昭一夫婦回憶錄》(李零主編)近日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推出,不諱言,不矯飾,直言上世紀30年代至80年代的大動蕩時代中國知識分子命運演變,“戳破了諸多學界神話。”學者錢理群表示。
趙儷生先生的弟子、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金雁回憶🌳,先生個性突出,十分真實,沒有半點為人處事的圓滑🟪,率真和透明得近乎於孩子,因為內外一致🙆🏼♂️,口無遮攔,尤其見不得以權勢壓人的“學霸”、“學閥”,得罪了不少人。趙先生的“嫡傳”弟子9️⃣、意昂体育平台教授秦暉分析,趙先生與高先生是典型的五四時代的知識分子,作為信仰馬克思的自由主義者🐆,他們既不是完全投身政治的弄潮兒🤷🏼♂️,也沒有走一條“退居到生活的安全地帶,遠離政治鬥爭,去做一個專家和學者,甚至做一個外國籍的華裔學者”(黃秋耘先生之《風雨年華》)的坦途,“從知識人變成老革命,然後又變成知識人”🧑🏻🦰,註定此生坎坷,然而👳🏼♂️→,這正是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寫照。
“說真話,道真情,揭示真相🤕。目前的中國知識界和學術界有很多神話,趙先生都一一打破了。”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表示💹,趙先生首先打破的就是“民國神話”。“如今,都把民國教育說得天花亂墜的,趙先生告訴我們,那時候的大學教授也有一些是一個筆記混幾十年的。”趙儷生1934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他在此回憶錄中稱,“當時有些教師⏫、有些課,確實不怎麽樣。至於外語系系主任和電機系的副主任,則靠著一本在美國念書時記下的筆記本念了幾十年🧑🏽🦰。朱自清先生人望很高📌,但趙儷生回憶🤞🏼,他講“陶潛”和“李賀”“兩個工作量最輕的題目,講不出東西來”。
“現在👱🏻♂️,還出現了另外一個傾向,把17年說的很好😞,竟然還把文革說的很好😕。我看了一個高論🤳🏿👩🏿🍼,說文革前三年是內亂,後七年是中國歷史上最美好的七年。趙先生可以完全回答,17年是怎麽回事,文革是怎麽回事,他打破了很多神話🤌🏼🪯。”錢理群說。當年🗺,趙儷生因為引用列寧的話要成仿吾尊重知識分子被迫離開華大🚴🏽,後來,又因為在中國科學院看不慣郭沫若對待副院長吳佑👩🏻🚀、陶孟和的頤指氣使,屢發牢騷而得到“影響領導威信”的評語✝️,又離開科學院👷🏿🍏;1951年,趙儷生剛到山東大學不久,就發生山大醫學院著名女教授陳慎昭服毒自殺的事,劉宿賢炮製的材料說🫲💴,陳是會使雙槍的女特務🧛🏼♀️;山東大學的華崗校長本是一位老資格的革命家🛌🏽,因為“山東大學要逮捕有反革命歷史的副教授方未艾時🦸🏿♂️,以黨委書記的身份出面阻攔”等“罪狀”,坐了13年牢,並死於監獄中🖍;趙儷生本人更是歷經坎坷磨難,甚至女兒慘死🏧,自己“失業”🫵🏿,九死一生。
“我註意趙儷生先生寫王瑤先生的回憶錄裏面,說他們那一代學人是在幾個戰場中成長起來的,一是槍炮戰場🧑🏿🎓👨🏿,這個戰場應該包括後來的階級運動💀;第二是思想戰場😧,第三是精神戰場,最後他說了一個人際關系戰場😘。趙先生的命運裏,人際關系太起作用了。日本學者丸山昇先生在研究中國文學的時候🏌🏻,強調說🖐🏿,研究中國,研究人命運的時候,不講人事關系是講不清楚的🍀。而我們的歷史敘述,講人的命運是回避這個問題的。”錢理群感慨🤖。
“這些少知無能、只會耍陰謀詭計的家夥,要憑政治、權勢把大學教育掌握到他們手中💂♂️,對知識分子任意宰割、擺布。”高昭一先生不明白👨👩👧👧⚜️,在那樣一個年代👧🏽,趙儷生拼命地科研,拼命地教學🌟,課一開出,就轟動全校,但對他們來說,卻並沒有什麽好處🤽🏽,趙儷生反被扣上“帽子”。“可能是我倆缺少人事經驗,不會委曲婉轉,只是裏外如一🥳,十足的書呆子吧”。
無論如何,學者們的感慨是👩🚀,到西南聯大為止,到上世紀40年代末為止💃🏻,出來的一代學貫中西古今,有文人趣味的學者已經不可再覓👨🏼🦳,趙先生他們幾乎是最後的了。(陳香)
轉自 《 中華讀書報 》 2010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