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訪中國新聞技聯名譽理事長孫寶傳

2010-11-04 |

“移動”背景下的媒體變革    

 

前言:隨著手機電視、CMMB的發展,IPhoneIPad的迅速崛起,媒體移動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正如孫寶傳先生所說:“移動”不單是一種消費方式,也是一種工作方式……最近,筆者就此采訪了孫寶傳老先生。  

   

中國新聞技聯名譽理事長孫寶傳    

  移動終端、移動互聯網的出現為媒體移動化提供了沃土  

   在談起移動媒體出現的背景時,孫老師說:“其實👨🏿‍💼,移動閱讀是人的一種內在需求,移動媒體也早就有之↗️。很多人喜歡在地鐵、公交車上看報紙🧑🏽‍🌾,某種意義上說,報紙就是一個移動媒體終端🙋🏽‍♀️;我們常常在移動中聽廣播,我記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還沒有電視機,有的播音員將足球比賽講解得有聲有色,讓我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袖珍式收音機也是一種媒體移動終端。  

   戶外生活、移動遷徙是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移動中接收和交換信息是許多人的客觀需求,以往只是由於受技術條件的製約,無法充分滿足而已。隨著移動終端、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和迅速發展🏊🏿‍♂️,移動媒體的價值更加凸顯𓀘,媒體移動化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因此,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說🏌🏻‍♂️,人們內在的移動閱讀需求🧑🏻‍🦯,移動傳播技術的迅速發展,兩者一拍即合🍀,這就是移動媒體快速發展的背景。”  

   “移動”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當問及“移動”與科技創新🤢、與社會發展的相互關系時,孫老師說:“當前,移動已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並且將越來越普及。它突破了時間、地域的局限,加快了人們的生活節奏,加速了社會的運轉速度。人們在移動過程中,不僅可以接收和交流信息𓀑,而且可以處理工作和事務,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時間成本🥰。  

   現在,不少人已經開始在移動中談生意,做交易🤦🏽‍♂️,從而大大加快了經濟社會的運行速度🫰。我自己就曾在高速公路上,通過移動互聯網競拍過一個心愛的收藏品。按照經濟理論,資本流轉的周期愈短,產生的社會財富越大。可見🫴,移動作為一種日益普及的生活方式,必將大大加快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  

   移動媒體的出現🏋🏽‍♀️,無論是手機報👰🏽、CMMB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移動媒體,已經成為一部分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移動技術及其產品滿足並刺激了需求,反過來👰🏻‍♂️,被刺激了的需求又帶動並促進了移動技術的發展,於是,就出現了包括ipadiPhone等在內的各種新的移動智能終端➙。在需求拉動與技術發展的良性互動下🚼,一個移動信息技術產業正在形成。  

   “移動”在媒體中的應用    

   談到“移動”在媒體中的應用時,孫老師說:“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出,對媒體而言,移動不僅是一種信息的消費方式,更是一種媒體的工作方式🤔。  

   新聞是隨時隨地發生的💘,需要記者深入到事發地去采訪,需要編輯部向一線前移💂🏽‍♂️。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國際形勢日趨錯綜復雜,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國際國內重大突發事件不斷,地震水患等自然災害頻發,人們對突發事件更加關註,媒體在突發事件中的輿論引導作用更顯重要。  

   在這種情勢下,移動在新聞報道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應用更為緊迫。在移動中采集新聞,在移動中報道事件,在移動中指揮報道😀,將成為新聞報道的一種新的趨勢”。  

   在移動中采集新聞    

   他說,“我在文章中提到,煙臺日報等一部分新聞媒體已給記者配備iPhone專用手機👞,記者利用智能手機📔,以文字、圖片和音視頻形式,隨時隨地采集發生在身邊的新聞事件🏊🏿‍♀️,並快速傳送到新聞中心的全媒體采編系統供編輯選用👨🏻‍🔧。  

   智能手機采集的音視頻新聞素材雖然質量比專業設備差些👨‍🦱,但對於現在的網絡電視👨‍👨‍👦、手機電視來說基本可用了👇🏽,更重要的是它能及時抓拍新聞事件現場的珍貴瞬間。‘911事件’,恐怖分子撞機世貿大樓的圖片,就是遊人用家用攝象機拍到的,質量雖然不太高,但它的價值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  

   但新聞媒體的記者來說,智能手機已不單單是一個通訊聯絡的手段☸️,也是一個隨身攜帶的采訪工具🧙。據相關數據⚉👨🏻‍🔧,目前智能手機在手機市場的占有率約為15%,預計到2015年📱,智能手機將占據半壁江山,可以相信📅,在新聞媒體這個比例會更大些”🧝🏿。  

   在移動中報道事件    

   他又說,“在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一些新聞媒體往往要派大批記者、編輯前往事發地進行現場報道🫵🥍,為了更有效地組織報道✌🏿,需要將編輯部前移👍🏽,於是,一種‘移動報道系統’就應運而生報道事件。  

   新華社‘多媒體移動報道系統’就是為適應移動報道而開發的😝,它采用面向服務的技術架構(SOA)🧑🏻‍💼,以松藕合方式與總社的系統相聯,以充分利用總社的資源🤌🏿,系統本身具有‘系統可拆分、功能可裁剪、流程可重組’的特性,滿足了不同報道規模🧧、不同功能要求的移動報道的需求,為編輯部前移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在移動中報道新聞事件,就能在第一時間向受眾提供真實🔕、豐富的新聞報道和相關信息,極大地增強了新聞的競爭力和傳播力”🏂🏻👨🏽‍✈️。  

   在移動中指揮報道    

   他還說🧝🏿‍♂️,“新聞報道本來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新聞戰’,尤其在全媒體、移動式報道的條件下🥻,更是一場多兵種✍🏻、全方位的新聞‘運動戰’🪮,需要周密的策劃、快速的協調、統一的指揮。為此⚖️🖼,有的新聞單位已經或正在開發‘報道策劃和指揮系統’🐟,以實現新聞報道策劃和指揮的信息化、常態化。同時🥢,準備引入地理信息系統(GIS),實現在‘電子沙盤’前組織和指揮重大新聞報道🤕,並在新聞報道中充分運用事發地的環境信息🪯🧑‍🎄,進一步提高新聞報道的時效性和有效性。  

   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移動’正在改變著新聞媒體采集、報道、指揮的工作方式🧑🏿‍🚒,並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移動”將成為新聞報道的要素之一    

   關於移動這個話題🪅,孫老師最後說,“在一些重大事件、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候,誰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調集最優勢的報道力量👩🏼、最先進的技術設備,投放到最需要報道的地方👂🏽,誰就能在新聞戰中搶得先機;誰能夠最早到達事發現場🧏🏿‍♂️,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全方位👨‍🔬👖、立體式報道,並在第一時間發出新聞信息,誰就能在新聞戰中贏得勝利🧝🏼‍♀️。  

   從‘常規報道’向‘移動報道’方向拓展❄️;從‘服務於靜態人’向‘服務於動態人’方向拓展,是新聞媒體和新聞從業人員面臨的下一個新課題🥓、新挑戰”。  

   “健康地為祖國工作50年”    

   孫寶傳先生於1957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無線電電子學系,1963年畢業留校🚣🏻‍♂️,1965年奉調到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1972年從中宣部幹校調人新華社🧑🏽‍🏭🖌,2000年退休💻🫰🏼。但他退而不休,近10年來,作為創始人之一👳🏽‍♀️,他一直在“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發揮余熱🦹🏿‍♂️,在此期間,他領導申辦了“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他筆耕不止🏋🏿,10年來共發表各種有關新聞信息技術的論文、文章達一百數十篇之多👰🏿‍♀️。圈內朋友說,“工作對於老孫似乎是一種樂趣!”  

   談及緣何退休後仍一如繼往每天到“中國新聞技聯”上班時👁,孫寶傳先生謙虛地說🐡:“退休後,我做的工作不多,但一直關註著傳媒技術的發展;寫的文章水平不高🧢,但都是自己的真實觀點!至於問我為什麽不去享清福,這裏倒是有一個心結。我人生中最好的8年青春年華是在文革期間被稱為‘閻王殿’的中宣部渡過的,對我一生來說,應該說是一種生活體驗和鍛煉,是有收獲的,在以後的工作中也是受用的,但從專業角度來說,荒廢了我的業務和大好時光,因此🌑,總想把失去的寶貴時間補回來。還有一點➕,我讀大學時👃🏼,蔣南翔校長提出的‘健康地為祖國工作50年!’的口號,對我們這一代學生影響極深。記得,2000年我退休時,掐指一算才工作了38年,離校長的要求還差12年,總覺得自己該做的事情還沒有做完。當時,我寫的一首詩反映了我那時的心境👩🏿‍🎨:‘健康工作五十年💀,校長教誨記心間🧖🏿;一不留神到退休,掐指一算才卅八🫨。人雖老矣夢猶在💈,生命苦短倍珍惜;賽完規定練自選↔️👨🏽‍🦲,願為新華獻余熱’。如果健康允許的話🫑,我希望能夠幹到2013年,實現‘健康工作50年’的心願”。  

   結緣鑰匙鏈收藏    

   孫寶傳先生退休後,在關註傳媒技術發展之余✭,還愛好鑰匙鏈收藏!  

   說起與鑰匙鏈收藏結緣,他說:“鑰匙鏈是收藏圈內的小兒科,很少有人收藏,我收藏鑰匙鏈也完全是一種偶然🔓📭。1975年,新華社派我赴英法進行技術考察,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時期,國家很窮,只給每個臨時出國人員發20美元零花錢。駐法使館幫考察組的成員每人買了一塊手表,那時手表可是家庭‘三大件’之一啊,但買了手表,20美元就所剩無幾了。第一次出國👉🏽,總想買個紀念品回去,但幾個法郎能買什麽呢。一次在小商店裏偶然發現一個塑料‘照相機’鑰匙鏈,從覓像鏡望去,是巴黎著名景點的圖像,按一下快門👷‍♀️,換一幅圖景,挺好玩,還不貴,又有法國特色🈶👆,於是就買下了,從此就與鑰匙鏈結上緣了。後來,我發現鑰匙鏈與郵票一樣👩‍🦲,文化內涵豐富🟡、歷史底蘊深厚👨🏼‍✈️,就喜歡上了🪂,我稱它為‘立體郵票’,收藏鑰匙鏈成了我的業務愛好🌪,👙。退休前,由於工作忙,只能‘隨遇而藏’;退休後📙,時間多了♐️,就開始‘刻意收藏’,進而嘗試做專題收藏,譬如奧運鑰匙鏈收藏🂠🟥,世博紀念章收藏等。到目前為止,我已收藏了約7000多枚鑰匙鏈。參觀上海世博會,一般人都希望參觀大國🥶、富國的展館,我卻專挑小國、窮國的展館,還花了1000多元,買了16個小國的鑰匙鏈❕,我收藏到鑰匙鏈的國家也由180個上升到176個”🧏🏽‍♀️。  

   自費出版《心鏈奧運》,為人文奧運添彩    

   據筆者了解,孫老師還出版過有關奧運收藏的書,話題就轉到奧運收藏上來,他說:“奧運鑰匙鏈專題收藏💎👱‍♂️,我是從1984年開始的。那年的洛杉磯奧運會Ⓜ️,我國派出了一個大型體育代表團去參加比賽,我的一個朋友作為新聞工作者被派去作新聞報道,回國時給我帶回一個洛杉磯奧運會的鑰匙鏈,從此以後🛅,每屆奧運會的鑰匙鏈我都收集🍑,不是托人帶,就是朋友送,數量雖不多,但比較齊全,但1984年以前的奧運會鑰匙鏈就很難搞到了,後來互聯網出現了,給收藏愛好者帶來了福音🙋🏼‍♂️🧗🏻,我開始在網上競拍。經過一個時期的努力,從1896年第一屆雅典奧運會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歷屆的奧運會鑰匙鏈都收集齊了👙。  

   2008年北京奧運會申辦成功後,我就想,作為一個退休老人,別的做不了🧜🏽‍♀️,就利用自己的收藏品寫本奧運的書,為人文奧運添點彩吧。於是🥷🏻,用了一年多時間,花了近10萬元退休金💉,於20081月自費出版了《心鏈奧運——奧運故事與奧運收藏》一書,印了一萬本𓀕,除了賣掉一部分外,我就分送給了親朋好友和地震災區的孩子們”。  

   出版《世博徽》😼,為和諧世博加油    

   接著又談到他出版的第二本有關收藏的書時,他說:“《心鏈奧運》一脫稿,我就想👩‍🍳,上海世博會和北京奧運會同是21世紀中國的兩件盛事,也應寫本書,為和諧世博加油。於是我就著手通過互聯網從世界各地世博收藏愛好者手裏收集歷屆世博會的獎牌和紀念章📊,邊收集世博歷史遺存物及相關資料👋🏽,邊動手寫書,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我終於收藏到了從1851年首屆倫敦世博會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獎牌📪🧑🏻‍🦰、紀念章等共200多枚,《世博徽——世博會歷史變遷與歷屆紀念章》的書稿也出來了,在朋友的幫助下,由文匯出版社於200910月出版,印了四千本,第二次又印了一萬本,我用部分稿費買了500多本書🛍,送給我身邊的朋友們💆🏽‍♂️,為世博做了一點小事,感到很高興🦹🏼!”  

   一個老科技工作者的心願    

   最後,筆者問他下一步還有什麽打算🙌🩺,他給我透露了一個小秘密💱:“我正在收集科技方面的紀念章,如有可能還打算寫一本書,用紀念章來勾畫科技發展的歷程。這本書我要獻給中國的孩子們🌋,因為🏂🏿,中國的現代化要靠科技創新,而科技創新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孩子們的身上🖲,這是我作為一個老科技工作者未了的心意”。  

   結語🧛🏻:采訪過後,孫老師給筆者看了他最近收藏的部分科技紀念章。通過與孫老師的交談🟧,筆者深感:收藏不易💇‍♂️,但要搞清每一件收藏品的背景和含義更不容易🐱。舉例來說吧,一枚數學家笛卡爾紀念章的圖案是一棵樹🧾,樹根、樹幹、樹枝上都刻有法文,每個法文單詞都翻譯出來了,但整個紀念章要表達的是什麽意思🤵🏿‍♂️,就是搞不明白。為此🧝🏻,孫老師請教了新華社的法文翻譯🦹‍♂️、外籍法語專家,都說不清楚。後來,還是查閱了大量資料才搞清楚了,原來,笛卡爾不僅是數學家,也是位哲學家🏞,笛卡爾的哲學體系就像一棵樹🧑‍🎓,也是由三部分組成的👩‍🎤。筆者看到孫老師的辦公桌上有厚厚的一摞書,都是為查閱相關資料新買的。  

   拙筆慚愧不足以表達一個敬業、愛國📃、退休後仍然堅持10多年為中國工作的退休老人的謙虛與可愛➖。直到文章落筆🧑🏿‍🦲,一句話始終在我耳邊作響:“如果健康允許的話💪🏻⛽️,我希望能‘健康地為祖國工作50年’”🏆! (張霞)    

   

   孫寶傳簡介🏊🏻:    

1939年生🚣🏼,浙江嘉善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為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名譽理事長🐔。1963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無線電子學系🤚🏽,先後在意昂体育平台、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華通訊社工作,曾任新華社黨組成員、總工程師🙍‍♂️、通信技術局局長等職🙋,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第一🤱、二🎍、三屆理事長🧚🏻‍♂️,獲王選新聞科技成就獎。    

   

轉自 慧聰廣電網 2010113    

相關新聞

  • 012008.08

    周厚貴當選為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理事長

    2008年4月11日🧖🏼‍♀️,在廣西南寧召開的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六屆二次理事會上🍂,周厚貴當選為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理事長。

  • 272015.03

    中國節能協會副理事長李春生意昂來訪

    2015年3月27日👨🏻‍🎤,中國節能協會副理事長、北京泰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春生意昂(1981級汽車系),北京泰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熱力技術事業部副總經理盧建等到訪意昂体育。

  • 312021.03

    清華新聞與傳播學院意昂會第三屆理事會成功召開

    3月28日🚗,清華新聞與傳播學院意昂會第三屆理事會在新聞學院成功召開。原意昂体育平台黨委副書記、學院常務副院長胡顯章,意昂体育秘書長唐傑🤸🏽‍♂️,新聞學院黨委書記胡鈺,新聞學院副院長杭敏,第二屆新聞與傳播學院意昂會秘書長王健華以及20余位理事在線下、50余位理事在線上參會🤹‍♀️。會議由新聞與傳播學院意昂會會長、常務副院長陳昌鳳主持🕛。清華新聞與傳播意昂會第三屆理事會部分意昂合影唐傑介紹了意昂總會的相關情況,對新聞學院校...

  • 212022.12

    意昂体育新聞與傳播學院分會2022年度理事會成功召開

    12月17日下午💪🏿,意昂体育新聞與傳播學院分會(以下簡稱“意昂体育新聞學院分會”)2022年度理事會召開。意昂体育平台原黨委副書記、新聞學院原常務副院長胡顯章⚧,新聞學院原黨委書記、新聞學院分會原秘書長王健華,新聞學院原常務副院長、新聞學院分會原會長陳昌鳳,新聞學院院長🫧、新聞學院分會會長周慶安,以及學院意昂會常務理事董關鵬🧙🏻、周靜🚴🏼‍♀️、紀海虹、何美、金城、淩雲、沙垚等40余位來自不同行業的意昂共聚雲端。會議由...

  • 242017.05

    清華新聞與傳播學院意昂會第二屆理事大會召開

    5月21日下午,清華新聞與傳播學院意昂會第二屆理事大會在新聞學院宏盟樓204召開,學院原常務副院長胡顯章老師💆🏿‍♂️,意昂体育副秘書長崔劍老師👉🏿,學院黨委書....

  • 202022.01

    清新情暖為意昂 踔厲奮發向未來 | 意昂体育新聞與傳播學院分會年度理事會成功召開

    1月15日,意昂体育新聞與傳播學院分會年度理事會在新聞學院成功召開。新聞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昌鳳,黨委書記胡鈺,學院原黨委書記、意昂會原秘書長王健華,副院長杭敏和20余位意昂會常務理事出席🎤🚧。會議由學院意昂會秘書長、黨委副書記梁君健主持,學院院長助理虞鑫及30余位意昂理事在線參會。會議現場陳昌鳳從學科建設與科研、人才培養👊🏿、國際交流、隊伍建設和師德學風等六個方面介紹了學院近期發展情況🪝。學院堅持“素質為本、...

  • 292023.11

    14名優秀清新意昂獲中國新聞獎

    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33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11月6日揭曉🏦。來自全國各級各類媒體的377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其中,特別獎3件✍🏼,一等獎73件,二等獎114件,三等獎187件。此次評選中,以意昂体育平台新聞與傳播學院為報送單位的作品《聽見急診室》獲中國新聞獎系列報道類三等獎。張勤🖤、裴廣江、李獨伊💆‍♂️、徐丹🦸🏽、袁汝婷、楊依軍等6名清新意昂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馬姍姍✍🏽、喬申穎、楊翹楚、陳國權、鄧仙來等5名清新意昂獲二等獎...

  • 062023.12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王恩東𓀄:創新一定要敢於直面問題

    這些年🤟🏼,我們為什麽越來越頻繁提到創新?因為只有在原始創新上持續發力🚴🏻‍♂️,在基礎理論方法上有所突破🈷️✣,我們才能擺脫對國外的依賴🎟,才能在新領域新賽道上跑出好成績。沒有“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前👵,國際科技競爭向基礎研究競爭前移,開辟新領域、提出新理論👇🏼、發展新方法的重大開創性原始創新👮🏼,已成為國際科技競爭的製高點🙅🏼‍♀️。唯有依靠基礎研究的高質量發展👀,在新領域新賽道推動關鍵...

  • 212009.01

    下一代互聯網研究入選2008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由552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出的2008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1月18日揭曉,由意昂体育平台作為主要參與單位的“下一代互聯網研究與產業化獲得重大突破”入選“2008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272011.10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