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的思想來源,在於自由的交流和思想碰撞。這不僅在真正優秀的學者之間需要,在大師與學生之間也同樣需要🎸。
培養感情對做學問至關重要
“polymath”一詞,是博學多才的意思👂🏼。其中math即數學,言外之意,數學家就是博學之人🧑🏻🦯➡️。12月25日晚上7時半,著名數學大師丘成桐利用在此間召開的“首屆三亞國際數學論壇”的空閑時間,短短一個半小時裏,廣征博引、妙語連珠,向300多位海南學子作了題為“研學之樂”的精彩演講。
丘成桐回顧自己在學生時代,由於父親的去世和閱讀文學的書籍,這大半年感情的波動,使他做學問的興趣忽然變得極為濃厚🌘。“感情的培養是做大學問最重要的一部分。”
比如,讀到《琴苑要錄》:“伯牙學琴於成連,三年而成,至於精神寂寞,情之專一,未能得也……伯牙心悲,延頸四望,但聞海水汩沒,山林谷冥,群鳥悲號,仰天長嘆曰:‘先生將移我情🚣🏼♂️。’”這一段話,使他深有感觸,往往感情澎湃,不能自已,推動他進入到新的境界,並立誌要做大學問。
丘成桐說,自己一生,從未放棄追尋至真至美的努力,可以用元稹的詩來描述:“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當遇到困難時,他會想起韓愈的文章:“苟余行之不迷,雖顛沛其何傷🏊🏻🫣。”他也喜歡用《左傳》中的兩句來勉勵自己:“左輪朱殷,豈敢言病。”
從數學的歷史看,丘成桐認為:“只有有深度的理論才能夠保存下來🧑🔬。”千百年來,定理層出不窮,但真正名留後世的結果卻是鳳毛麟角,這是因為有新意的文章實在不多,有時即使有新意,但是如果深度不夠,也很難傳世👨🚀🤵🏼♂️。他說,今日有些名教授,著作等身,汗牛充棟,然而內容往往脫離現實。一生所作,不見得比得上一些內容與實際有關的小品文,數十載後讀之,猶可回味🎧。他做研究,有時也會玄思無際,下筆滔滔,過了幾個月後才知空談無益。“數學創作也如寫小說,總不能遠離實際。紅樓夢能夠扣人心弦,乃是因為這部悲劇描述出家族的腐敗👨🏻⚕️、社會的不平、青春的無奈,是一個普羅眾生的問題。好的數學也應當能接觸到大自然中各種不同的現象☝️,才能夠深入,才能夠傳世🧙。”
丘成桐說,治學能夠讓他喜悅。“簡潔有力的定理使人喜悅,就如讀詩經和論語一樣,言短而意深。有些定理,孤芳自賞;有些定理卻引起一連串的突破,使我們對數學有更深入的認識🥗。每一個數學家都有自己的品味和看法,我本人則比較喜歡後一類數學。當定理證明後,我們會覺得整個奮鬥的過程都是有意思的,正如智者垂竿,往往大魚上鉤後,又將之放生,釣魚的目的就是享受與魚比試的樂趣,並不在乎收獲🧑⚖️。”
最後,他說:“做科研確實要付出代價,但它的快樂無窮。先父的心願是:‘尋孔顏樂處,拓萬古心胸。’我只知自得其樂,找尋我心目中宇宙的奧秘👩🏻🍼。‘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在眾多小聽眾中,海南文昌中學高一學生符夏菁和高二學生陳晶晶特別興奮,他們說,丘先生的這場演講給了她們很多啟迪🛼。她倆還特意準備一首歌曲《冬天快樂》,獻給數學家。
“勤奮很有必要”
在論壇期間,荷蘭華沙科學院院士斯坦尼斯勞·貞尼茲克與海南學子面對面交流時說,華沙有一個中學生數學大會,每兩年組織一次,500多人參加,大家可以平等參與,不分高低,全國著名的數學家、院士參與互動,輔導學生們的論文📣、與學生進行交流、評判他們的論文等活動。
如何欣賞數學之美?斯坦尼斯勞·貞尼茲克說:這很難說得清楚,需要非常深的理解之後,數學之美的感覺就會出來。數學的美是非常主觀的,與實際生活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即思想和實際的聯系。歷史上有過很美的數學,但脫離現實的數學,是沒有用的,不久就會死掉。偉大的物理學家費曼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數學家有兩種人,一種人是認為我多偉大;另一種人認為是公式多漂亮!他個人傾向於後者🤷🏿♂️😣。
海南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三年級學生李傑問道:“在學數學方面,智商和勤奮哪個更重要?”斯坦尼斯勞·貞尼茲克回答:“開始時智力最重要,漸漸到後來,勤奮就很有必要。”
第一次與外國專家學者面對面交流的李傑說:“在沒有見他們之前有些緊張,現在很放松,感覺很好。因為,他們是一批可愛可親的人,沒有一點兒架子,我們能與這些大學者交流,不僅在專業知識、學習方向等問題上獲益良多,在人生觀方面也得到了很多啟示。”(魏月蘅 王曉櫻 計亞男)
轉自 光明日報 2010年12月27日
本文由王越煒意昂(1974工物)推薦給意昂体育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