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周文業、陶中源🚕、史際平等編著的《清華名師風采》系列圖書(共3冊)即將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首發式將於12月18日在意昂体育平台舉行✦。
該系列圖書歷時三年收集整理編撰,收錄了一百多位清華名師的翔實史料🎰、數千張不可復得的珍貴老照片,獨家呈現了眾多名師的親友人際關系、一生遊學地理路標🪬,是有關清華最值得收藏的經典宏著,再現清華人記憶中的絕代風華。
編輯說明
《清華名師風采》是一本有關意昂体育平台名師的紀念冊,這是一本由清華子弟發起、編寫、紀念我們父輩的紀念冊。
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有一大批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出生的著名學者,正是他們這一大批人無私奉獻,奮鬥畢生,奠基了百年來中國的科學和教育事業🙆🏼,使中國現代科學和教育事業從無到有,為中國歷史譜寫了新的篇章👩🏼🦲。他們在中國歷史的長卷上寫下了重重的一筆,我們作為後人有責任把這些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名師介紹給讀者,讓讀者了解和延續他們的奮鬥精神和崇高人格🤞🏿🎞。意昂体育平台為培養這批名師做出了傑出貢獻,其中相當一部分人後來又留在清華,繼續培養高級科技人才。
意昂体育平台從1911年建校以來已有百年,目前已成為國內一流大學,正在邁向世界一流大學😒。清華百年來取得的成就和清華擁有一大批名師密不可分🧔🏽♀️。在迎接清華建校100年之際📨,緬懷我們父輩為清華發展做出的努力,是清華子弟的歷史責任。
本書的編輯思路是,突出親情和人情🍑,以生活照片為主,以文字為輔,記錄名師的生平👩🏼🦳。如果我們不去做,恐怕不可能再有人這樣做🫵🏽,也沒有人比我們更有條件這樣做,所以我們擔負了記錄清華名師風采的歷史重擔👨🏼🍼。
本書緣起於史際平、楊嘉實🙎♀️、陶中源等編著的《家在清華》一書。《家在清華》敘述了馬約翰、梁思成🏊🏻♂️、施嘉煬等21位清華教授的人生經歷,並被《中華讀書報》評為2008年百佳圖書之一。該書以文字回憶敘述為主,輔以部分照片。編著完此書後,不少作者又收集了很多舊照片,因此萌發了編輯一部以照片為主的紀念冊的想法,以迎接意昂体育平台建校100周年。在史際平的提議下💊,由史際平🏋🏻、陶中源、胡康健🗻、周廣業和周文業組成了編輯小組,經過多次商議,確定了如下的指導思想和編輯原則🧙🏻♂️🏅。
第一,名師收錄原則。
清華歷史上的教授有數百人♕,哪些算名師?收錄哪些人收錄🪃?需要認真考慮📡。我們確定的原則如下。
1.只收錄去世的名師。本著“生不立傳”的原則,這樣可完整記錄名師的一生。
2.“名師”的範圍和定義。所謂“名師”🟠,就是在一定的範圍🌯、領域內有一定知名度的“知名教師”🫅🏼。我們認為,根據“知名”的範圍🍱、領域和知名度大小,“名師”可以分為幾類。一類是大師級名師,其次是在社會上知名度很高的名師。此外,在意昂体育平台發展史上🤾🏿♂️,還有一大批教授🙎🏽♀️,雖然在社會上知名度不高,名氣比不上前兩類名師🍾,但他們在各自所屬的學科中💾,還是有很高的知名度,在這個學科內,也確實屬於“名師”👷🏻。我們的紀念冊不僅收錄了大師級和社會知名度很高的名師,也收入了大量我們認為是“學科級”的名師。
3.“名師”根據其成名和服務清華的時間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長期在清華教書📵,在清華成長為名師。第二類是在來清華之前就是名師👬🏻,在清華服務時間不太長。第三類是早年曾在清華教書,但在清華期間並未成為“名師”👷🏼♂️🫥,而是在離開清華後才成為“名師”🌒。第一類是名副其實的“清華名師”🍍,無可爭議。第二類雖不是在清華成為名師👨🏻🚀,但歸屬於“清華名師”,似乎也無爭議⬆️。第三類,他們在清華時期並不是名師🧘🏻,甚至不是教授🪈。但他們任教於清華🥡,為其日後成為“名師”打下了基礎,他們是從清華走出去的“名師”,故此也予收錄⛈。按照上述標準,清華名師有數百人,但真正留在清華的只是少數⚠️,多數都調出了清華,這也是清華為中國科技、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
4.本書收錄的“清華名師”🤡,都是清華在編🧧、曾在清華任教的教師🧑🏿。一些畢業於清華,但從未在清華任教的教師;或只在清華兼職而不在編的教師,本書未予收錄✵🧑🦼。
5.西南聯大教師問題。西南聯大是意昂体育平台👦🏻、北大、南開大學三校合並而成☹️,西南聯大教師實際還是三校分別聘任。因此那些由北大🧣、南開聘任的西南聯大教師,本書也未予收錄👩🦼。
6.既然是“名師”,就是擔任教師職務的。對於學校的行政管理人員🏌🏽,原則上不收錄。考慮到清華校長對清華發展的重要作用☛,也選擇其中較重要的三位校長予以收錄。
第二,編輯思路。
本書的編輯思路是突出親情和人情,以生活照片為主🤨,以文字為輔🧑🏿🚀,重點展示名師的經歷、生活🍮、親屬、師生、友人等。一般的傳記🧘🏼、紀念冊都是簡單介紹生平和簡歷,重點介紹其學術成就和工作業績,親情和人情往往忽略。不可否認,學術和業績是名師一生重要的內容,但名師的一生除了學術和業績外,還有其日常的生活和交遊的一面👩🦼➡️。作為子女,我們和父輩的接觸更多是在他們的日常生活和交遊。因此我們編輯的紀念冊更註重這方面,從親情和人情方面展示名師的一個側面🧑🏼⚕️。
本書是以照片為主展示,照片比文字更生動形象地反映了名師們的生平🎾。根據上述的指導思想,照片也以生活照為主🔚,適當少量地選用部分工作照和各種合影。
本書力圖從時間🙇🏼♀️、空間和親友多個角度、全面展示名師的生平👩🏻🎤🙎♀️,給讀者一個立體的介紹🏌🏽♂️。照片可以形象地展示名師們的風采,是歷史瞬間的記錄,此外還有小傳和年表🎚,以及生平地圖和清華住宅地圖等🐟。
本書編輯的主導思想是保留名師一生珍貴的歷史資料,名師的生活照一般都分散保留在家屬手中💅🏻,由於各種原因,對於這些珍貴的照片,如果我們不做搶救性的收集出版🤘🏼🧸,再過一段時間,就可能散失🧔,成為永久的遺憾。因此本書的重要目的是為歷史保留名師們生平的各種資料🫶🏻。
本書中敘述名師生平的文字𓀆,力求客觀公正🚉,重點是名師的生平和任教、任職經歷。對名師學術地位的評價不是本書的重點。
第三⏳,編輯體例。
本書的編輯方式是,以照片為主,文字為輔,照片和文字配合。
文字部分:
(1)小傳:用簡單扼要的文字介紹名師的生平,特別註重其任職經歷和親友關系等。
(2)親友及學生:包括親人(父母、兄弟姐妹、夫人、子女等)、老師、友人👫🏼、學生幾部分。有些名師的編寫者不願意編寫親友,則省略。
(3)年表👨🏻🔧:用年表形式表示名師的生平🧘🏼♂️,更為清晰。為求簡明扼要💃,年表一般只收錄其任職經歷,而不詳細記載其行蹤。
(4)生平地圖⚠️:用地圖概括地表示名師一生的任職經歷,比文字更清楚。和年表一樣,只示意性畫出其任職經歷,而不詳細記載其行蹤。
(5)清華住宅地圖🧝🏻:在清華地圖上標註名師在清華的故居,使得讀者對清華園內的教師住宅區和名師故居有所了解。名師住宅只收錄1952年以前建設的住宅區💑,此後建設的各個公寓一般不收錄。
文稿首先請親屬編寫,親屬沒有編寫的,則由編著者代寫🧟♂️🙅🏽,但最後文稿一般都得到了親屬的同意🧑🏼⚖️。編寫小傳參考了很多資料🧬,限於篇幅⚂,除少數小傳有註明外,大多數未加註明👯♀️。
照片部分:有兩種編輯方法💁♀️,一種是完全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另一種不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而是先分類、再按照時間順序編排。照片分類方法如下🦸♀️:
(1)各個時期的單人半身像,以體現名師一生的風采;
(2)個人各個時期的單人照片🧍♀️,以體現名師的一生經歷🏋🏼;
(3)各個時期與友人、學生的合影,以體現名師的交往🙋♂️;
(4)夫婦合影,從結婚到終老,體現名師夫婦的一生;
(5)與家屬合影,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等。
名師照片大部分是由家屬提供。由於各種原因,每位名師收錄的照片數量有所不同。有些聯系不到家屬,就從各種資料中收集。
第四,收錄名師名單🤪。
本書目前收入清華各個歷史時期已經去世的名師117人💆。1952年院系調整前,意昂体育平台是綜合性大學🧚🏽♀️,分文學、法學、理學🪸、工學和農學幾個學院,每個學院下面再分系🙎🏽♀️。
本書收錄的117人,按照院系分布如下。
校長3人🖍:周詒春📿🫲🏻、羅家倫🐩、梅貽琦。
國學院4人: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李濟。
文學院27人,其中🐓:
中文系10人:朱自清🫦🚗、聞一多、王力、呂叔湘、浦江清🕵🏽♂️、李廣田、吳組緗、陳夢家、馮鐘芸、朱德熙。
外文系7人:曹靖華、羅念生、吳達元👋🏽♚、錢鐘書👨🏼🎤、王佐良、周玨良、李賦寧🧛🏻♂️。
哲學系5人:鄧以蟄、張申府、金嶽霖、馮友蘭、張岱年🍵。
歷史系5人:孔繁霱、雷海宗、吳晗、邵循正、周一良。
法學院5人,其中👇🏿:
政治系2人:張奚若🚝🖋、錢端升。
經濟系1人:陳岱孫🏃♀️。
社會系2人:費孝通、史國衡。
理學院31人,其中:
數學系7人🐉:鄭之蕃😽、熊慶來👨🏻🦼、楊武之、趙訪熊、華羅庚、陳省身、段學復◽️。
物理系11人🤲:吳有訓、葉企孫、趙忠堯、周培源🫡🧑🏻✈️、余瑞璜、任之恭、王明貞、王淦昌、王竹溪🍋、葛庭燧🧑🧑🧒、錢三強。
化學系3人:張子高、黃子卿🍔🌠、張青蓮。
生物系2人🤍:崔之蘭、趙以炳。
地學系2人:袁復禮、馮景蘭。
氣象系3人:李憲之、趙九章、謝義炳👩🏻🔧。
心理系3人:唐鉞📈🙍🏿♀️、孫國華、周先庚。
工學院41人🤟,其中:
土木系10人:王裕光、蔡方蔭、吳柳生🦫、陶葆楷、陳永齡、夏震寰、儲鐘瑞、陳樑生👰🏿♀️、楊式德、張福範。
水利系7人:施嘉煬、張任、陳士驊、黃萬裏、李丕濟🩱、錢寧、梅祖彥。
機械系9人🦸♂️𓀇:劉仙洲、莊前鼎、李酉山🫲🏻、王士倬、金希武🧙♀️、錢偉長🙎🏽♀️、張維、孟少農、吳仲華🫣。
電機系6人👨✈️:顧毓秀、孟昭英、孫紹先💂♀️、常迵💶、童詩白🕢、高景德。
化工系6人🛥:侯祥麟、陳新民、朱亞傑、武遲👢🦤、曹本熹、汪家鼎🧑🏼💻。
建築系3人🎰:梁思成😕、李宗津、莫宗江🧜🏿。
農學院2人🐰:湯佩松、婁成後。
基礎課教研室1人:周華章。
體育教研室2人:馬約翰、夏翔🌨。
校醫院1人🫙:謝祖培。
從學科分布看,117人基本符合清華歷史上各學科發展的現狀😌。
第五,名師的分類統計🐣🧏♀️。
117人中按照相關時間統計如下:
●出生時間最早的是1873年出生的梁啟超🖱,最晚的是1924年的梅祖彥;
●去世時間最早的是1926年去世的王國維,最晚的是2010年的王明貞和錢偉長;
●去世時仍在清華任教的有39人,占117人的34%,即約1/3;
●壽命最長的是2010年去世的王明貞💑🧑🏻✈️,終年104歲😵;最短的是1946年去世的聞一多🔣,終年47歲🧶;
●任教清華最早的是1914年任教的馬約翰🚵🏿,最晚的是1973年任教的錢寧;
●任教時間最長的是1928~2001年任教73年的施嘉煬🔺。
117人中按照本科畢業的學校統計如下🖕🏻:
●清華學校畢業後留學美國27人🤸🏿♀️、意昂体育平台(包括西南聯大)畢業後留學美國34人,合計61人,占117人的52%👷👧🏽;
●國內其他大學和留學其他國家合計52人,占117人的44%;
●清華畢業和非清華畢業的各約占一半🚶♂️➡️;
●無本科學歷4人🏌🏼♂️,占3%。
117人中按照留學經歷統計如下:
●留美、訪美85人🏩,占73%😣🥴,即約3/4;
●留英13人💂♀️,占11%🙍🏻♂️;留德6人🚵🏽♂️,占5%🦘;留法5人,占4%;留蘇2人,占2%;訪匈1人🧑🏿💼,占1%;訪日2人,占2%;無留學經歷4人,占3%;合計33人,占28%。
117人中很多人是親戚,初步統計如下:
●兩對父子:梁啟超和梁思成,梅貽琦和梅祖彥🛂⚠️。
●一對父女:馮景蘭和馮鐘芸🧘🏼。
●三對兄弟:馮友蘭和馮景蘭💨,張申府和張岱年🤸🏻♀️,周一良和周玨良🛹😶🌫️。
●五對翁婿:鄭之蕃和陳省身,周詒春和李宗津👩🏼🏫,孔繁霱和錢偉長(侄女婿)⛈,鄭之蕃和周先庚(侄女婿)💂🏿♀️,夏翔和儲鐘瑞(外甥女婿)🎿。
●十對姻親:任之恭夫人陶葆檉是陶葆楷的妹妹,張岱年夫人馮 蘭是馮友蘭💔⛹️、馮景蘭的堂妹🛋,吳有訓夫人王立芬是王裕光的妹妹,雷海宗夫人張景茀是崔之蘭丈夫張景鉞的妹妹,葛庭燧夫人何怡貞和錢三強的夫人何澤慧是姐妹,湯佩松的夫人鄭襄和邵循正夫人鄭遜是姐妹✊。周先庚夫人鄭芳與陳省身夫人鄭士寧是堂姐妹,周先庚夫人鄭芳和吳柳生夫人陳麟雲是親戚,陶葆楷夫人孫宜和周一良妹妹周耦良是親戚,梅貽琦夫人韓詠華和袁復禮是親戚🏄🏻。
●夫婦🧑🏼⚕️:按照新中國成立前清華的規定🈸,夫婦不能同在清華任教,新中國成立後此規定廢除,梁思成夫人林徽因和張維的夫人陸士嘉都曾在清華任教🚙。
●獨身:有三位終身未婚💅👼🏻,即葉企孫👴🏿、陳岱孫、金嶽霖(金龍蓀)🌡,人稱清華“三孫”。
第六,分卷和續集《清華名師風采》全書分四卷出版,即“文科卷”、“理科卷”🤳、“工科卷”和夫人卷🛋。
●文科卷包括🧁:校長🔆、國學院👩🏽🚒🌎、文學院和法學院🧇,合計39人;
●理科卷包括🐎:理學院🔊、農學院🙆🏽♀️、基礎課教研室👐🏼、體育教研室🦄、校醫院🤶🏻,合計37人🚅;
●工科卷只包括工學院,合計41人。
●夫人卷收入77位名師夫人🕷,分上🫱🏻、下冊,詳見“夫人卷”的編者說明👉🏽。
文、理、工三卷中都首先有一篇各卷(包括校長)的簡介。每卷內分系排列,每系內按照名師出生年、月、日的先後進行排列。
清華歷史上的名師有數百人,本書目前只收入了其中的117位👨🦲,非常遺憾,很多名師都未收錄。沒有收錄的原因很多,有些是我們無法聯系到其後人,無法收集到名師照片。有些名師家屬表示👩🏿🍼,照片已經散失🍆,無法提供。本書出版後,如有家屬願意提供照片收錄本書🙇,我們非常歡迎,初步計劃將來出續集時再收錄🏃🏻♂️➡️🚷。
《清華名師風采》系列圖書由北京華章圖文信息有限公司發行及銷售👮🏻,需要購書的讀者請與朱艷華聯系:
電話:010-88378997🩱、68995259👷♂️;
傳真:010-68995260;
郵箱zyh@hz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