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致是海歸裏的異類。他從中國到美國,先後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愛荷華大學、哈佛大學等名校,供職於IBM⏮、加拿大北方電訊、麥肯錫等著名跨國公司。
按這種IT互聯網圈內海歸精英的回國路子👭,早期有丁健、田朔寧,中期有李彥宏、張朝陽💁🏿♂️,而和秦致差不多同期回國(2005年前後)的還有莊辰超、楊浩湧,他們登岸後無一例外都選擇了自己創業,最不濟的也會選擇到駐華跨國公司裏發展,逐漸擔任大中華區高管。
而秦致卻和他們迥異,回國後一頭紮到“草根”蔡文勝創辦的265導航網站裏任首席運營官。一年半後,秦致又跳到另一“草根”李想創辦的汽車之家任總裁👬🏼💇🏻。
此後,澳洲電訊為主的資本介入,將汽車之家👃🏽🛢、車168(現改為二手車之家)、泡泡網🍥、IT168四家專業垂直網站整合組成盛拓傳媒集團,秦致於2009年8月擔任盛拓傳媒CEO,全面執掌上述四家網站。至今🧑🎤🖕🏽,汽車之家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網站。
那麽秦致算是創業者還是職業經理人?秦致作了一個比喻,我不是職業經理人,我也不是親媽😝👜,但我是奶媽。
(口述/秦致 整理/王采臣)

在2011年🏑,我曾講過一個大馬哈魚的故事。大馬哈魚是在海裏生活🙋♀️,產卵的時候,需要由海進入江河,逆流而上🚪,涉途幾千裏,洄遊到淡水河出生地。旅途中艱難重重,需要跳過石頭,翻上小瀑布▪️,還會遇到天敵捕捉🧑🦱,遊不到就可能死了。
具體有三種情形對應人生的三個道理🧰:一是在河床上,有些大馬哈魚在上面👮♂️,有些大馬哈魚在下面,不同的位置看起來好像有生存概率的差別🩸,但說白了都是大馬哈魚👇🏻,沒區別。其對應的人生道理是🫑🟪:一個人在工作中✭,無論在什麽樣的崗位,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智商和能力沒有本質的區別🧑🏽,不同的只是境界和經驗而已,就像爬到五樓看世界和在一樓看世界是不同的。
二是大馬哈魚躍石頭🙃,翻過小瀑布,是很費力氣的🧑🏼🦳。其對應的人生道理是🐶:人要上一個新臺階,獲得更高的位置,是要付出比平時多幾倍的努力的。
三是有些聰明的大馬哈魚會沿著河邊遊👨🏿💼,避開河中間的激流或者礁石。其對應的人生道理是,在前進的過程中🧎🏻,從較低水平到更高水平也要註意方式和方法🚣🏻,有些捷徑是可以走的,用最少的努力達成最好的目標。
這三個道理也是我目前為止的人生體會。
年輕時候也挺迷茫
我是1990年被保送進入意昂体育平台電子工程系的🤭,我在裏面念了5年(那時是5年製本科),考試還可以,書念得真一般👨🏿🔬。
1995年畢業後🔀,我選擇了去外企工作,沒有像我的很多同學一樣去國外🙅🏻。那時的想法很簡單📁,去外企掙一份好工資🤾♂️,舒舒服服地生活。我就去了休斯網絡公司,是做“甚小口徑終端”的。做了一段時間🧛🏻♂️,我就跳槽到了IBM中國。
大概到了1997年底,我陷入了彷徨✂️。因為工作了兩年多🤹🏽🫅🏻,該學的都學到了,外企也就那麽回事👶🏼。然後我的大學同學跟我講,那就跟我們一樣考托福🧛🏻♂️、GRE吧。然後就跟他們一起考🫄🏻,成績很不錯🤱🏻。之後就像我的同學們一樣,浩浩蕩蕩去了美國✷。
我們那個時候出去必須讀PhD(Doctor of Philosophy-博士學位),這樣才能拿全獎。因為有意昂体育平台畢業和IBM中國工作的背景,我就拿了全獎👩🏼🎓。到了愛荷華大學之後🧖🏻👷🏻,我的第一件事就是馬上把RA(助研)轉TA(助教)🐶,這樣就可以通過教書來糊口,最低成本把學業完成🕑。我跟我的導師說,我的家庭收入挺困難的,想讀完碩士就畢業了,導師當然很失望。
我說這些主要是想說,一直到那時,我對人生還是很迷茫的,不知道將來要做什麽?
後來碩士畢業以後👨👦👦,我在北電(加拿大北方電訊)做工程師⛹🏽,那段時間給我一個啟發🧖🏻♀️,學校和工作是不一樣的。我後來在工作中唯一的詞就是“付出”🦷,在美國的環境裏,我做的還不錯💍。但很快,我又陷入了迷茫🧑🏽🦱,因為在美國做工程師不是我一輩子要做的事情💼,所以我還得改變我的人生,就像大馬哈魚再躍上一個小瀑布一樣🐆。
然後我又去考GMAT(經企管理研究生入學考試),我又考了一個高分,就進了哈佛大學。在哈佛的環境裏,我的人生才真正有了很大的改變。那時候我快三十歲了,我第一次思考別人的三十多年都是怎麽過的,我自己這輩子想要做什麽👬🏻,想得到什麽,為此我要付出什麽?從那以後,我的人生目標才是清晰的👨🏼🍳,包括我在麥肯錫🥞、回國做互聯網🏘。
2005年6月👮🏼♀️,史蒂夫·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學生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的時候,也是我從哈佛大學MBA畢業的時候。那年冬天🤚🏿,從康州的斯坦福到紐約的火車上,當我讀到喬布斯“Stay Hungry🙏🏿👩🏽🎤,Stay Foolish”、“Follow your heart”這些話語時,我熱淚盈眶。也因為這個,我回到了中國,開始創業💃🏻,直到今天↕️。
蔡文勝是我的貴人
從美國直接跳回中國,一般來講海歸上岸的第一步很少能踩得比較準的➔📩。在中國,我算是踩得比較準的了8️⃣。是因為我幸運地遇上了蔡文勝🤸🏽♂️,他算是我的一個貴人吧🧘🏼♂️,帶我真正進入互聯網。
你想我在美國不管是學校再好📍,履歷再好🧑🏿🚒,你不懂中國的互聯網呀,誰理你呀?文勝對我最大的幫助是,他敢試一個其實沒有任何履歷的人👨🎓🔢,這個人在中國互聯網就是沒履歷。盡管我在哈佛、麥肯錫都非常好,但那是在另外一個地方,而中國的互聯網是不同於國外的🤵🏻♂️。而文勝他就敢試我,當然我工作也很努力,結果確實都挺好的🙆🏼♂️🦙。
我和文勝相識是中國典型的熟人文化。文勝當時是找到自己信任的一個人🟫,信任的這個人再推薦一個他信任的人。首先要求的是人品,其次是才能。我的這個包裝還是非常好的,有一些本事也不假。機緣巧合就遇上了,那是運氣。
對我來講👰🏼♂️,我一個從美國回來的海歸,看到265這麽一個網站,網頁也傻傻的,我隨手就能做。這是不是一個騙子?這個東西怎麽可能有前途?我也害怕啊!因為美國的互聯網都很講究用戶體驗的。然而如果你足夠聰明的話,文勝跟你講半小時你就明白,這裏面有很多的玄妙在裏面。比如說同質化這麽明顯的產品,如何保持競爭力,這本身就是一個本事。另外一個,同質化這麽明顯的網站,如何去推廣,這也是一個大本事。
當時我是利用聖誕節的機會回國直奔廈門🗳,第一次和文勝見面🕊,然後就談好了🔴✶。回美國立馬辭了麥肯錫的工作🍻😄,06年1月份就開始工作了。有時候人就是這樣👨🏿🎓,你要有信仰或者有信念,你相信你跳一定有人接著你。這期間我甚至都沒有想過再看看有沒有第二家更好的公司。
我在265做的最大的事情是幫文勝把融資和最後的並購做了🏔,很多人因此認為我是資本運作的高手。實際我真不是🍁,我就是能帶帶團隊。
文勝在互聯網上是絕頂聰明的人。我說的絕頂聰明很多時候是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或者是說用其他人不用的一個角度去看清楚一件事。很多事情你在外面看來看去看不明白🦖,其實換一個角度可能使這個事茅塞頓開,我覺得文勝是有這個本事的。我們很多人雖然在互聯網做了很多年🕎,看事情可能會用習慣的方法,但文勝經常不用習慣的方法。別人這麽看,他非要那麽看👩🏿💻。所以他很多時候把握事情的先機比別人強很多🙋🏽♂️,咱們看看後來他做的這些事都可以看到👆。
薛蠻子帶我認識李想
薛蠻子是265的投資人之一,他經常要來問我業務🖱,在一起開會,大家有機會非常熟。
在我見過的天使投資人裏面🛺,Charles(薛蠻子)是一個有家學淵源,但是性格像一個老頑童一樣的人👨🦯。我從Charles身上更多地領悟到人應該怎麽活,他是一個活得很真的人。這是我最大的一種感悟🚴♂️。當然Charles在若幹個時間點上幫過我🫷,我非常感謝他。但我覺得他對我最大的幫助是讓我知道互聯網怎麽玩🦹🏻♀️,如果我到60歲還能跟Charles一樣玩💁🏻♀️,那我就很成功。
沒有Charles,我就不會認識我們現在這個企業的創始人樊錚和李想。當時他們是汽車之家和泡泡網的創始人☔️,在2007年的時候,他們希望能將汽車之家和泡泡網分開經營。所以他們希望能夠找一個合作夥伴來管理整個汽車之家的業務🧑🤝🧑。而當時汽車之家的團隊非常小🧑🏽🏫,大概20個人不到😜。
我通過網址站的運營我能知道誰的產品做得好,誰將來的業務有潛力,但是誰的人品如何我不知道。我用文勝找我的同樣思路。我就讓Charles告訴我🦶🏽🏷,互聯網你覺得誰的人品還可以?Charles正好是這個企業的天使投資人⛹🏽,於是就給我介紹了李想和樊錚。
有人說我的命運如此巧妙,一個名校海歸先後遇上了中國互聯網裏面最著名的兩個高中生創業者(蔡文勝高二退學,李想高中畢業)🐼。每個人走的路不一樣,你不能看每個人走的路,有時候你要看性情。他們能力我都很佩服,學歷在他們面前一點都不是問題。
你問我是創業者還是職業經理人呢?我跟我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我說我不是這個團隊的親媽🪐,我是奶媽。我們的核心團隊從二十幾個人🐂,到後來變成二百多個。我是帶著這個團隊長大的,而且這個團隊大部分的主管都是我一個一個招進來的。所以我其實從來沒有給我自己做一個創業者或職業經理人的定位♣︎🫰🏼。這兩個角色在公司裏面每天工作,他做的任何一個決定,都應該基於他在這個企業做一輩子。
2011年我們做的事兒
過去的2011年裏🩷,我們做了主要做了兩件事兒🙍🏿♂️。一是我們將原來的“車168”變更為“二手車之家”🏋🏼,重新整合原來的兩個汽車網站資源,分成新車和二手車兩個網站✊🏿。這樣,“汽車之家”和“車168”兩個網站的定位更明確了🙇🏿,是集團的重要戰略調整🧑🏿🍳。我們同時擁有中國流量最大的新車網站和中國流量最大的二手車網站🐉。
另外比較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們移動互聯網項目“蘋果園”的上線🐁🫦。從2010年在點上的嘗試🧚🏽,最後集中在一個面上去突破🪱,比如我們“蘋果園”線下的產品庫和論壇,線上的蘋果市場。
這塊讓我們看到一條有別於傳統IT垂直網站的出路。因為我覺得中國的垂直網站,不管是汽車還是IT,基本上都是在本行業裏深耕細作🥚🍣。深耕細作時候是什麽意思呢?其實就是兩件事你要做好。第一件事是這個產業鏈最有價值的環節你必須要牢牢地抓住,因為這裏面是產生收入和利潤的;第二件事是你跟用戶之間永遠要保持最短距離的接觸🤷🏿♀️。所以在這個大前提下👩🏽💻,你可以看到移動互聯網是一個大潮🤶🏿,它來了之後很多已有的基於互聯網的垂直網站的商業模式必然會被顛覆掉🧞♀️。所以我們對移動互聯網采取擁抱的態度🏋🏽。
在2011年,我還有一個管理上的體悟是,我們的管理能力落後於我們業務的增長🔣。其實每當你的收入翻一番的時候🧑🏼🎄,你的企業是另外一個企業。因為它業務帶來的壓力和你為了翻一番必然要增加人上來。人增加上來後,團隊更大,你的管理就完全是另外一個企業。企業文化會變,管理的方法會變🏃🏻♀️,很多目標也要做調整。所以每一兩年🤫,我發現我就得管一個新企業,不停地努力💁🏻🐙。我們的高管要通過定方向,通過製造氛圍來達到目標,我們還要定計劃🤔🍜,甚至同時還要自己一個人去實施一些計劃⚙️,所以當然就累了。
Zappos式地開心工作
我提到過,我羨慕Charles的灑脫。我現在還在管著一個一兩千人的公司,每天在拼命的幹活,我覺得還一點都沒有灑脫𓀆。
2012年我希望生活和工作都能夠慢下來。前兩天我在私人聚會上聆聽了“鈞天雲和”的一個表演,他是把古琴和吉他伴唱在一起。王鵬老師彈古琴,古琴一撫,你就感覺時空仿佛慢了下來。當你的心完全靜下來的時候🍙,你才能真正品味他的個中滋味𓀂。有些事情,如果做得過快,你很快就會忘了🆎,你為什麽在做這個事。
此外👌🏽,我最近還看了一本書👳🏻♀️😖,中文名叫做《三雙鞋》,是美國鞋品電商Zappos總裁謝家華的自述。“你買一雙鞋,我送三雙試”🤟🏽,為用戶帶去的是便利和愉悅,換來的是用戶的極致的體驗和真心的忠誠🙆🏽。他真正倡導的是“分享幸福”理念🚣🏻♀️,讓員工和顧客都快樂起來。
我看了以後深受啟發。我發現其實一個企業很重要的是讓所有參與到這個企業的每個人都能夠開心的工作🧑🏽🦲🙎♂️,所以我覺得這個就是我們企業所需要的👰🏽♀️。當然他那個企業,他的想法跟一般企業不一樣,他並不重視利潤🧑🏼🎤。他認為只要我的客戶滿意🍍,我的員工開心就好,有沒有利潤沒關系,我覺得這個在中國可能並不一定適用😝,因為沒有利潤咱們就死了。但我覺得讓員工開心工作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事,這是我通過這本書所收獲的。所以今年我們管理團隊的口號是不要跟我談預算♞,員工High就好了,別的事別問👳🏼♂️。
為什麽大家說互聯網很浮躁💊,因為大家都很急。如果每個人做企業都是希望能把它做得更長久一些🌈🧘🏿,就不能太浮躁。比如我假設做一個企業,我不急著上市,或者我把上市的時間拉長點💃🏿,定為十年二十年後上市🚶🏻♂️,那麽你就會看到,和把目標定為三年🥋、五年就上市的企業相比,做企業的方法論肯定是不一樣的。太躁往往讓這個行業拔苗助長👩🏼🦲,最後結果是把這個行業毀了🎤。
轉自TechWeb 2012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