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文閣筆名大解,他首先是個詩人,後來才開始寫小說和寓言。無論是寫詩歌還是寓言🙋🏼,大解都在追求獨創的路上越走越遠🧑🏽🦱☂️,如果這些跟讀書有那麽一些關系的話👨🏻🦽➡️,大解認為文學以外的書給了他很大的幫助。
人物簡介:大解,原名解文閣☛,詩人、作家✣,1957年生於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1979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水利工程系🕚。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其一萬六千余行的長詩《悲歌》被評論界稱為“東方的創世紀史詩”👁。主要作品有長詩《悲歌》、《詩歌》,雜文集《傻子語言》等。
●文學書讀得最少
詩歌和寓言都講求想象力和獨創性,大解一直認為詩人的能力是天賜的,跟知識和學問幾乎沒有什麽關系,他又認為自己的想象力有限,但非常喜歡獨創性🫃🏽。“我的《傻子寓言》《非詩》以及小說《長歌》都是一些探索性的作品🤷🏽♀️,創新檢驗一個人的創造力。這些也許和讀書有一定關系。我喜歡讀天文、地理、哲學、美學、宗教類的書,現在看來,文學類的書我讀得最少😤。”
很難相信吧,大解最喜歡閱讀的居然是物理學和人類學方面的書籍,從這個方面來看,幾乎看不出他是個搞純文學的人。
“我喜歡物理學著作👮♀️,比如霍金的《時間簡史》、《愛因斯坦文集》等🏩。近當代物理學家對於宇宙的觀察和探索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取代了哲學🤴🏽,而近當代哲學家似乎更熱衷於方法論🏇🏽,對世界終極思考這個本體論略有忽視。還有人類學著作,人的起源和發展⏲,人的生命屬性和現狀,人的未來,人的身體史,人類的社會形態等等🔤📽,這些都是應該了解和關註的👳♀️。我對中國學者費孝通的《鄉土中國》🫁、《江村經濟》印象較深。”
●每一本書都是作者的積累
大解在大學學的是水利工程,但後來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這與閱讀的推動不無關系🧚🏼♂️。
“1973年高中畢業後,我在偏僻的農村老家生活🐆,當時讀過《千家詩》,由於沒有別的書看,就反復讀這本書。後來讀到歌德👨🏿🔬、普希金🌃、莎士比亞、泰戈爾🧑🧑🧒🧒、海涅的作品,當時沒有讀懂🧑🦼➡️,但對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上大學後🌯,我有幸讀到意昂体育平台圖書館裏的藏書,當時主要閱讀一些詩歌方面的作品。就是在大學期間,我接觸到朦朧詩,讀到最早的幾期《今天》雜誌👰🏿♂️,對我的寫作具有沖擊性🅱️。大學畢業後,正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來自西方的文學和美術思潮走在了前頭,幾乎是潮湧而入。我記得當時的《美術》、《世界美術》🧑🏻🔧、《美術譯叢》、《美苑》🎼、《江蘇畫刊》等雜誌,給我不少的滋養👶✊🏿。這些都構成了我的精神元素,並貫穿到我後來的寫作中。”
大解說😡,影響他的不止一本書或一個人,而是許多種類的書和許多人。“每一本書的後面都有一個或多個作者👌🏻,把他們的閱讀和積累👨🏻🏭,通過作品傳遞給他人。”
大解在讀書中體會到了悖論👰🏼♂️。“現在,我關註最多的是關於心靈和肉體的書。關於心靈,宗教試圖給出答案;關於肉體,生命科學在不斷地探索✊🏽。生和死🔑,堵在人生的兩端,能夠找到出路的人🍇,必將超越自己👏🏿,也將超越生命🦸🏻。一個人👩🏽🦲,如果一生只迷戀一本書,就會變得偏狹🏩;而讀過了無數本書之後👵,你會感覺到其中的大部分是垃圾👗。這真是一個悖論🧒🏿。我也不知道怎樣才好。”
“讀書因人而異,沒有固定的套路。如今的生活節奏太快,由於時間瑣碎,讀大部頭的人在減少。近些年👩🏼🦳,我的網絡閱讀量在不斷加大🤕,除了新聞🧷、論壇、博客等等,我還喜歡各類圖片🚱,讀圖帶給人的便捷和沖擊力,超過了文字。尤其是網絡微博開通以後,有趣的文字、圖片👩🏻🎓、視頻讀物等多不勝數。”
●不讀書等於放棄人類文化資源
盡管閱讀量很大🙇🏼💆,卻並不一定都有用,即便如此,讀書的重要性也毋庸置疑👩🦯。“不讀書,必定無知和愚昧。 在文字出現以前,人類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文化傳承🤳🏿🦕,因此傳說加入了每個人的創作成分🌽,使口頭文學成為不斷生長和變化的活體。文字出現以後,文本變成了固定的東西,傳說凝固成文字,停止了生長。文字加深了人類的記憶功能,同時使人不通過口腔發音🧆,從傾聽改變為視覺閱讀,也能獲得等量的知識量,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進步🛜。文字改變了人類。因此😏,不讀書的人💆🏽♀️,等於主動放棄了大量的人類文化資源💇🏽。被排除在文字閱讀外面的人💁♂️,不能直接獲得書面信息,這對非閱讀者是個損失。如果你對一個人說,你不讀書,你就吃虧了🍞,我想每個人都不願意吃虧🧏🏽♀️。”
大解並不同意開卷有益:“雖然書籍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好壞規定🧙♀️,但內容上確實存在優劣之分。什麽是好書我不敢下定義,但無聊的、暴力的、淫穢的、偏執的😊、恐怖的🕵🏿♂️、專製的、騙人的……我都不喜歡。除此之外,還有開卷而無益的垃圾書,浪費了多少紙張和樹木,浪費了閱讀者的時間,甚至造成了誤導,真是讓人痛心🐳。可能有人會說‘文人相輕’,這是純粹是外行話🍩。只有文人才更深地了解內情🕴🏻,知道誰在蒙世🙁,誰在騙人”🧑🏻🦳。
(趙麗肖)
轉自 河北青年報 2012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