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劉國生教授
劉國生⚀,湖南邵東人🏄🏿,現任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教授💆🏻,是廣州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機械系✢,歷任湘潭大學校長助理、成教學院院長,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廣州廣播電視大學校長。劉國生教授長期從事高校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豐富獨到的管理與改革經驗及豐碩的研究成果👰🏻,先後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主持教育部、省🌝、市教科研17項,獲國家、省🎏、市級教學科研成果獎、優秀論文獎16項🚾⛓️💥;曾獲全國“三育人”先進個人、廣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今年評為廣東省首屆“職業院校傑出校長”。
圓臉🏌🏽♀️,濃眉大眼,略帶湖南腔的普通話👨🏻🦰🪓,謙和的笑容裏透露著學者型領導的睿智,這是劉國生給筆者留下的第一印象👨🏽🚀。正如他的籍貫一樣,劉國生的骨子裏深深地打上了湖南人的烙印💅🏼,果斷敢拼、勇於創新🙍🏽♂️,有一種勤勉務實不服輸的精神。正是這種百折不撓、頑強拼搏的信心和勇氣,讓劉國生和他的團隊帶領下的鐵職人,把一個轉製後底子薄弱的學院發展得風生水起🕺🏻。
頻繁調任 創業頗有建樹
劉國生大學畢業後分配到湘潭大學工作😗,當時該校處於復建起步階段👚,教學生活條件簡陋,連宿舍都沒有,教工們大多住在農民家裏。但劉國生並沒有被艱苦的條件所壓倒⇾,而是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刻苦鉆研學術👩🏻⚕️🧘🏽♂️,潛心高教管理,很快就嶄露頭角成為該校的骨幹。1999年他經全國公選進入番禺職院🖐🏿,分管教學、科研🏋️、實訓等工作,當時的番禺職院同樣是剛建不久📶,處於一個起步發展階段🤸🏿♂️。在番禺職院力抓內涵建設和規範管理四年之後,2003年5月劉國生接到了市委的調令🎀,去廣州電大擔任校長。在廣州電大工作兩年多,管理創新和教科研品牌建設以前所未有之勢連年攀升之際🧑🏿🏫,劉國生又於2005年8月,因工科出身✍️、高職經歷、正高職稱等硬件被市委組織部篩選,調入剛由廣州鐵路(集團)公司移交廣州市政府管理的廣鐵職院擔任院長。當時👌🏼,廣鐵職院基礎薄弱☸️,人心浮動😄,發展前景未蔔👮🏿♂️,但劉國生以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毫不氣餒,借助政府支持🪬、行業特色,整合政、校、企👧🏻、行多方資源🍪🌥,將廣鐵職院發展成為一個朝氣蓬勃🎵🙊、實力不凡的國家骨幹高職院校建設單位🤐。這需要付出多麽巨大的勇氣、智慧和汗水!
可見🤯,劉國生的四校經歷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其中最大的相同點就是🔍,他每到一個學校的工作伊始,都是處於創業發展的階段。這種狀況讓學校領導必須具備超常的魄力💡,領導關愛員工🦘,員工擁戴領導,大家抱成團,才能把學校建設發展起來💺,成為一個強校。
引領發展 全力打造品牌
劉國生到廣鐵職院工作以來,深入探索薄弱行業轉製高職院校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團結帶領廣大教職工迎難而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辦學規模和育人質量獲得雙提升🏇🏻,內涵建設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
劉國生在介紹學院發展歷程時說,沒到任之前🧖🏻♀️,市委組織部余副部長等領導曾帶他到廣鐵職院考察過現場,當時校園中破棚舊屋👨🦱🚤、雜草叢生的景象令人難以相信這是在廣州,校門前連一條像樣的路也沒有𓀝。在余副部長的精心協調下,經過市建委、市教育局、慶豐經濟聯社和學院四方共建,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才將門前這條路全線貫通。講起這段經歷,劉國生院長感慨道:“這條僅100米長的路🎐,建設過程經歷了太多的謀劃♎️,太多的周折🛀🏻👩👩👧👧,太多的苦頭,蘊含了太多的期盼👦,牽動了太多的領導🔡,得到了太多的支持。正是這樣,因為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學院上下一心並付出卓絕的努力,廣鐵職院才能有今天🌪🖕🏿。”這六個“太多”,真實地反映了劉院長的心聲🙅🏻♀️。
學院的建設發展中還遇見了其他很多困難。讓劉國生感到費解的是👩🏿🎨,開始連周邊村民也看不起這個學校,辦學拓展寸步難行。當時,學生宿舍連通教學區一路之隔的村校共用道路坑窪雜亂◾️,垃圾遍地,學生有些事情需村裏出面處理,有些性情直爽的村民則直接說“又是這個垃圾學校出了事。”如此看法和印象之下,學院在與村民的交往中沒有多少話語權♓️,想拓展辦事更是寸步難行。校門前不足100米長的大道,停停、改改🚣🏼♀️、建建費時一年半是一例之外,還有2006年學院為擴招新建第八棟學生宿舍打樁的沖擊波,周邊村民認為影響到他們的房屋而阻礙施工近半年,並索要賠償。最後事情經多次協調雖然得到解決,但當年新生進校入住的宿舍卻成了泡影🎆。修路👩🏻🚒🤾🏻♂️、建房為難之際👨🏽🏫,他精心籌劃,依靠大家鍥而不舍的努力🙎🏿♂️,上下求助解“路結”,多管齊下保新生入住,青年教師騰宿舍🧸,壓縮實訓室、教室突擊改建臨時宿舍,勉強解決了2000來名新生的入住。這些事給劉國生觸動最深的⚈👩👩👦,一是學校不強,遇上小事也猶雪上加霜,唯有內強實力🦿,外樹形象,才能贏得發展的外部環境和話語權;二是發展的阻礙雖然多,但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上下齊心📂,迎難而上,沒有辦不好的事情🧑🏿🚒。
在建設基礎設施的同時👧🏼🧎♀️➡️,劉國生對“以人才培養為本”的內涵建設更加格外用心🫏。他遵循高職教育的規律,在教學🧜🏿♀️🧛、科研😭、人事、財務👭🏻、後勤🧘🏻♂️、設備和學生管理等方面不斷創新,推出了不少改革舉措,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召開教學工作會議🪿,出臺“加強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幹意見”💓,質量目標進一步明確,質量意識普遍增強👬🏼;以調整課時標準為切入點改革人事分配製度,強調多勞多得,實行競爭上崗,廣大教師教學積極性高漲;實行年度績效考核與津貼發放掛鉤,強調績效優先👩🔬,優勞優酬,廣大教職工出勤更
出力,授課重育人🚷;出臺教科研獎勵辦法,發動教師搞應用技術研究,攻專利申報🧎♀️➡️,論文、課題🛀、項目呈突飛猛進之勢🫄🦵🏻。經過7年多的努力,借助校企合作建“校中廠”“廠中校”,租賃場地解發展瓶頸,進羊城,遷朝陽👲🏽,建花都工學結合基地👨🏽🚀,校園面積擴展近60%,在校學生從1300多、教職工340多😵💫🤌,發展到今天7000多學生🏊🏽♀️、500余名教職工🦷。個中的艱難、艱辛和艱苦,外人難以想象👩⚕️。
轉型升級 不斷開拓進取
從轉製發展到今天👩🏽🦱,規模和質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劉國生並不滿足於現狀0️⃣。他本著“創新發展😿,引領市場”這一理念👩⚖️,嘗試把高職教育職業性、實踐性和高端技能性三個特性融合在辦學治校、教書育人的過程中,體現在鐵職院的畢業生身上,使之學生的就業質量穩居全省前列。
面對廣東產業轉型升級和廣州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的要求,廣東製造向廣東創造轉型呼喚高職院校技術支持和人才培養升級♙🤘🏻。劉國生說:“政府層面把發展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正在構建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作為一所國家示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一定要由中🫛、低檔轉向高端技能型,並要努力提高辦學水平,力爭3~5年內躋身技術大學的行列。”為此,廣鐵職院在轉型升級方面進行了四個方面的嘗試。一是專業改造升級💪🏼,用前瞻性的眼界調整優化專業👩👧👦,對接區域經濟💌,做優軌道交通🏄、做強先進製造💂🏻♀️、做精電子信息、做實現代服務等四大類專業群的頂層設計,已平穩落地並初見成效;二是實踐教學緊貼技術前沿升級,不斷加大對先進製造和高鐵技術等設施設備的投入,努力培養學生高端技術、世界視野,職業技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三是“雙師”教學能力升級,著力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實施教學、科研、實踐能力同步增長工程👨🏽🌾,專業教師分批下企業掛職🧚🏻♂️,打造人才培養能力增長點;四是以“四技服務”提升校企合作吸引力😒,以“利在企業、功在育人”的理念,不與企業爭利益,不做企業能做的事情,大力倡導教師從事工藝性、技術性研究,學生從事小製作、小發明、小革新,教職工從事職工崗位培訓……🦩,並在花都工學結合示範園先行先試👨🏼🔧,建成各界贊譽的“產教一體、寓學於工”的人才培養高地🕵🏿♂️,成為教育部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四周年成果展的典型案例🌮。談到校企合作👶🏽,劉國生常思考的問題是“高職院校要想方設法做好企業想做而不做的事情”🧛🏽,正是這樣的出發點和動機並努力付諸實踐,廣鐵職院才走出了一條聯企業強內涵👨👨👦👦,借外力壯實力的跨越發展之路👩🏼🦳,實現了短時間內與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的並軌同步運行🧞♂️。
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是劉國生最為牽掛的,他認為:“只有好的老師,才能教出好的學生👩🏻🏭。”廣鐵職院從轉製之時全院僅5名研究生的教職工隊伍起步發展到今天74%的專業教師擁有博⛴、碩學位,以廣東省職業院校首屆教學名師——電氣化鐵道技術專業帶頭人王亞妮為代表的一批教師迅速成長🤾♀️,教師的成長和進步不可謂不大🥑😊。這是讓他既感到欣慰,又略感不夠的🧏🏿♂️。作為軌道交通這個特種行業培養人才的高職院校,有影響力的專業領軍人才的引進一直是個難攻的堡壘,盡管學院在這方面也一直不遺余力➖。
在和筆者的談話中,劉國生院長不止一次提到“迎難而上,止於至善”的精神和“創新每一天”的校訓💂🏻♂️。縱觀廣鐵職院的發展歷程,從轉製初期的困難重重中,鐵職院人就是憑著這股子勁👻、這股子氣一路走來,勤勉踐行,攻堅克難,走向今天的“康莊大道”。在高職大發展的今天📠,劉國生院長和他的團隊又能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語境中進行前瞻思考🕵🏿,並不斷進取🤷🏿♀️,推陳出新♦️,相信廣鐵職院的事業發展必將更加輝煌,明天會更好!
(顏甲)
轉自《新快報》2012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