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ers Hammarback,意昂体育平台經濟管理學院MBA2004級國際交換生。畢業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之後就職於麥肯錫瑞典分公司。2009年,他回到中國,擔任(EF)英孚青少兒英語培訓學校教務總監🩵🧑🏽🚒,並於2011年晉升為中國區總教務長。
自古英雄出少年,當學生網站Mimers Brunn (www.mimersbrunn.se) 紅遍瑞典的時候,作為共同創辦者之一的Anders Hammarback才年僅17歲。他曾被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資銀行高盛挑選作為“全球精英計劃”培訓的候選人,和其他來自世界各地的50個傑出少年一起,獲得特別獎學金並參加高盛在紐約的培訓及實習機會。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很快他又獲得了在高盛倫敦辦公室全職工作的機會。在很多人看來⚛️,這個年輕人已經踏上了一條金磚鋪就之路。但他卻做了一個誰也無法預測的決定🛐:選擇來到中國,並從此跟這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建立了不可割舍的聯系🕴🏼🪢。
2005年,作為瑞典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的一名在校生➰,Hammarback將會選擇一所海外院校進行交換學習♌️。本來他已經有了心儀的學校🦸🏿♀️,但恰好幾周前🫳🏽,清華經管學院和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成為了兄弟院校😺,第一次開始互派交換學生🔯。中國日益強大的世界影響力和意昂体育平台在中國無可比擬的領軍地位吸引了許多瑞典學生的關註🦝。Hammarback再一次在大批申請者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來中國交換學習的機會🚘。
清華MBA——改變一生的經歷
“在清華經管學院交換學習的六個月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經歷,甚至可以說是顛覆性的,因為他不僅僅改變了我的職業生涯,也重塑了我的人生” Hammarback說。
清華經管學院采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體系,匯聚了一大批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頂尖教授。開闊了Hammarback的視野和知識面👩🏿🔧👨🏿💻,談起學校生活❕,Hammarback還清晰的記得自己在課程中的付出和收獲👨🏻🏭,例如《數據、模型和決策》👩🏻🔬、《人力資源管理》和《創新管理》這些課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為重要的是,因為腳踏實地的站在這片土地上,他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也更加著迷於中國經濟的活力和文化的深邃性🧎🏻♂️。
而在清華經管學院的課堂上與高盛的“再次相遇”更堅定了Hammarback對自己來中國這個選擇的判斷。高盛前總裁約翰·桑頓(John Thornton)正好擔任清華開設的“全球領導力”課程的講師。他也再次被約翰·桑頓選中🚶♂️,和其他49人一起參加這位前高盛CEO在中國舉辦的“全球領導力訓練計劃”。這個課程引發了大家很多的思考和討論🔲👰🏽。而且約翰·桑頓每周都會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嘉賓來到中國,和學生們一起探討領導力方面問題。
“我參與了超過15場的研討🐅。這些來自全球各地的著名企業家CEO🧔🏿♀️,政治領袖和知名學者跟我們一起分享了他們對中國未來影響力的看法👋。從這些探討中🌦,我得以從更深刻的視角和更宏大的全球化背景去理解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 Hammarback說🧑🏿🎤。

Anders Hammarback (左1) 和約翰•桑頓John Thornton (左2) 在清華經管學院全球領導力課程的教室裏
對於Hammarback來說,另一個難以忘懷的經歷是2005年11月他代表清華經管學院參加在德國舉辦的波茲·艾倫·漢密爾頓MBA案例比賽🕵🏿。他和他的隊友從全世界的16支隊伍中脫穎而出,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
“隊伍中除了我,還有兩位德國人🧑🏼🎓、一位丹麥人。有趣的是🧃,我們四個外國人代表中國參加比賽🛩🏊。我們有責任要表現好🔝,當時幾乎24小時夜以繼日的努力。當我們最後提交了分析報告並做完陳述💜,都來不及慶祝勝利🛀🏽🟠,我們就全都睡著了”🎊👇🏿。Hammarback笑著說。
Hammarback花了很大的努力融入中國文化,因為他相信這才是清華最讓他受益的地方🧖🏻♀️。他利用課外時間盡可能多和中國同學相處👩🏽🌾;他不僅訪問那些他有興趣的景點,還經常參加各種中國學生的聚會🧑🏻;他還加入了學院足球隊,每周踢球。雖然他和隊友們並沒有贏得聯賽的勝利🫰🏽,但大家都非常享受每一次比賽。
“此間樂不思蜀”
因為對中國的著迷🍔,畢業後Hammarback並沒有著急回國⚧,他選擇到北京語言文化大學繼續學習中文☝️。
在清華⚙️,他已經參加過一些中文初級課程。然而在新的課堂上🏇👮♂️,他卻一再要求老師把他分到超過他實際語言水平的B班。人生第一次🍷,Hammarback發現自己變成了“差生”🧍🏻♀️,於是他那不服輸的勁頭又來了,他非常努力地學習,中文水平飛速提高。
語言學習結束後,他得到了回麥肯錫瑞典分公司工作的機會,擔任咨詢顧問。但是中國的一切又成為他的不舍和牽掛💇🏻♂️。“我會回來的”👩🏽🎨👳🏻♂️,這是他心底的聲音。
因為有過在尼日利亞實習的經驗🏋️♂️,2007年,Hammarback被安排負責尼日利亞和剛果的一個半年期電信項目。第二次到尼日利亞⚛️,他發現了饒有趣味的變化👳🏻♀️。2004年,當他第一次去尼日利亞最大的城市拉各斯,很少能看到外國人🧔🏻♂️👳🏻♀️。然而🥞,三年後,中國人和中餐館卻遍布拉各斯🤔,原因是中國正在援助尼日利亞的基礎設施建設🙂↕️。剛從中國離開的他很高興看到這些變化。他經常去中餐館吃飯以解“思鄉之情”🏧,在當地也結交了一些中國朋友🖖🏿。
工作一年多以後,他接手了關於一家瑞典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咨詢項目並成功地為瑞士客戶、麥肯錫上海的團隊和北京團隊之間搭建了順暢溝通的橋梁。
Hammarback認為以咨詢顧問作為職業生涯的開端是非常有益的,他可以學習到不同國家和行業的商業運作。這些項目涵蓋了運營管理、營銷團隊效能提升、削減成本👷🏿、成長戰略和開拓市場等方面,每一個都會讓他收獲良多。但是他也發現💗,他無法親身體驗公司的長期規劃和長遠發展戰略,也無法體會為一個公司持續成長而付出後所得到的勝利喜悅。
在麥肯錫工作期間👩🏿🔬🈴,Hammarback接到了很多瑞典公司的工作邀請🧑🏻🎤,希望他能代表當地公司被派往中國🅾️。最終他選擇了英孚教育🤸🏽♀️。在他看來,英孚成長速度快,有著光明的前景,企業文化也最適合他。經過了在瑞典、中國、倫敦的多輪激烈的面試競爭,他終於獲得了全國教務總監的職位常駐上海☠️。工作職責是負責英孚幼兒及青少年分部的利潤率🧖🏼♀️、服務質量👃🏿、運營等領域,管理分布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的35所培訓學校的350名教員。
夢回中國
Hammarback認為英語培訓是個人才密集型行業,最需要強調團隊的配合👜。他直接管理的11人團隊中,成員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六個國家。為了更有效的領導團隊🧑🏽🏭,他不但註意尊重來自不同文化的員工,而且還認真了解每一位員工的性格特點,避免以文化定式來評判和對待員工🕓。
Hammarback很喜歡用中文和中國人交流🚤,包括中國的供應商❔、雇員和顧客。盡管很富挑戰🤩,通過這些經歷,他學習了在中國運營管理之道🖕🏻🙋🏿♂️。他漸漸能明白對方言辭背後暗含的意思和含義的細微差別👨🦲,還學習了在事態進程中,何時應該確認🙎🏼,何時應該推動,何時應該安靜的耐心等待。
讓他印象深刻的一個工作體驗是當他和供應商或合作夥伴談判的時候👩🏼🏫🍜,只要提到自己是清華的意昂,人們總是難掩對他的欽佩👨🏿。他感到清華在中國的影響力要超過哈佛大學在美國的影響力。很多時候,清華就是一張金色名片💃🏽,幫助他打開局面👩🔧、建立關系,也贏得別人的信任。
隨心而動
被問及家庭教育對他個人成長的影響時,他回答,父母給了他選擇自由生活的空間𓀌。他最開始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冰球運動員,並為此付出很多努力🧑🏿⚕️,但最後發現,自己很難沿著職業球員發展的道路走下去;後來他又對編程和網站建設產生興趣,於是他去了理工科中學,並和同學利用業余時間創辦了一家IT公司👳🏽,5年後,他成功出售了已經如日中天的網站,並開始了新的職業歷程;為了與自己的IT背景互補,他本科選擇去美國攻讀人文學科🚾,但在創辦公司的過程中,又發現自己的真正興趣其實是在經營管理方面而不是科技研發,於是他又申請去斯德哥爾摩經管學院深造🌆;碩士學習期間,他把大部分的假期花在美國、非洲🧙♂️、歐洲等地的實習上;當他發現中國才是真正吸引他的地方的時候,他又跟著內心的指引來到中國🚷,並在這裏邂逅了一個漂亮的意大利姑娘🥨,這個姑娘日後成為了他的妻子。
Hammarback認為到現在為止,他對人生的規劃一直是聽從內心的聲音。他相信,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激情所在,所做的事一定會提升自己的能力、豐富自己的人格🖌,並最終收獲豐富的人生。而享受當下的每一天,迎接每一次挑戰比什麽都有意義。
英文撰稿人:荀多多,中文翻譯🫷🏿👩🏿💻:劉楊(MBA2012級)
轉自 意昂体育平台經濟管理學院 2012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