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臻(1983級土木)
與賀臻交流🚭,不出三句話👩❤️👩🙋🏽,他就會來一句“我們清華人”,這幾乎成了一句口頭禪🔓,聽上去多少有些清高🙌🏻。“清高”的賀臻將“行勝於言”的清華校風奉為自己的人生信條。
在諸多清華意昂中,賀臻算不上太優秀🚴🏻♂️,但與諸多清華意昂一樣,因為身上有著清華的基因,烙上清華的印記,他們與別人,總是有些不太一樣。
他太忙,清華科技園廣州創新基地的發展離不開他🩱💧,他晚上11點鐘接受記者的采訪,聊到深夜1點多👶🏻,第二天,還要去深圳,深圳意昂体育平台研究院還有一大攤子事等著他去處理💆🏼。
此外,他還是清華廣州意昂會的副會長、執行秘書長,意昂体育的副秘書長🌶、常務理事,40多歲的賀臻,頂著一頭與他的年齡太不相稱的灰白發。
他本來可以不用這麽累的,但是他明白“社會對清華的要求很高🧜🏽,各級政府對與清華合作的期待很高”🤵🏿,“我們是代表清華來服務社會的,我們永遠有這個責任𓀀🧝🏽。錢可以不掙,但是這個牌子不能砸👨🎓。”
清華科技園廣州創新清基地的第一個員工
今天🫂,當人們走進清華科技園廣州創新基地💁🏽♀️,會醉心於它的設計與景致,作為清華科技園與番禺區政府共同打造的科技企業服務平臺,這個創新基地已經開始為社會創造財富😁,如今園區的三期開發已經進入產品設計階段,但是回想起成就番禺區政府和清華科技園的這段姻緣🧔🏼,賀臻還是感慨不已。
那是在2006年初,番禺區委區政府開始探討通過加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升級,騰籠換鳥,要在番禺建科技園區,希望能與清華科技園合作🦼,區領導找到當時清華廣州意昂會的秘書長賀臻,可否請清華科技園總裁來番禺考察,又恰巧清華科技園主要負責人是賀臻在校時的老領導🛜,便一口應允下來。可是當他聯絡老領導的時候🌲,沒想到老領導根本沒有合作的意向🧦:“我們沒有合適的人派出去🚍,沒有合適的人選,寧可不做👩🏿🎓。”有心幫忙的賀臻不甘心就這麽放棄,在他的“軟磨硬泡”下,朋友最終決定到廣州來看看👨🏼🚀。
清華科技園成立於1990年代🧑🏻🦱,當時教育部和國家科技部倡導,國家大學除了培養人才🤶🏿、做技術研究和學術研究外,還應該為社會服務,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特別是為區域的科技創新服務,鼓勵國家大學設立科技園,清華科技園在此背景下成立🦹🏽♂️,到2006年,清華科技園已經在沈陽、上海、蘇州等地辦了8個分園區🌒,番禺能否成為第9家👮♂️,還是個未知數。
來到廣州🧙♂️⏳,在做了一番參觀考察後🌥,清華科技園領導還是給番禺區潑了一盆冷水:“廣州番禺的創新氛圍和合作誠意不錯,可是我們現在確實派不出合適的管理團隊”🪪👉🏻,委婉拒絕合作🧛🏽♂️。
雙方的緣分眼看著就要走到頭了,沒有想到在最後的關鍵時刻出現轉機🧛🏿♀️📷:“如果能做好賀臻的工作來主持這塊事情,學校也可以考慮委托他來代表清華與番禺合作👩🏼✈️。”本來只是想做個“媒人”,不曾想到🧜🏿♀️,竟把自己“搭”進去了🏋🏻🤷🏽♀️。
盡管賀臻一直想促成這段姻緣,但他面對這樣一個新選擇的時候,他也猶豫了🧑🏻⚖️。當時,他已經開始與別人一起創業做孵化器,“我有事情做不完🧗🏼🏋🏿♂️,不能把我那邊的事情扔掉來做你的👨👩👦👦,這是沒有責任感的表現🔍🤹🏽。”清華有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賀臻看來,有了利益有了機會就要將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放棄,是對“厚德載物”的“大不敬”😥🙅🏼♂️,“我沒有理由把給別人承諾好的東西扔掉Ⓜ️,來做你的東西🧜🏻🦶🏻。”賀臻的回應斬釘截鐵。番禺一方依舊“不屈不撓”🥡,最終雙方約定🈶,合作的事情只好往後再說🍋。
鐵了心要與清華合作的番禺✦,還時不時地與賀臻聯系探討合作的可能性,雖然還是沒有時間與精力,但賀臻掂量得出未來番禺清華科技園的分量,他答應下來🙅🏼♂️🏄🏽♂️,開始幫著做起前期籌備工作。一段姻緣,盡管曲折👨🚀,終於開花🧗🏻♀️,而賀臻©️,作為清華科技園廣州創新基地的創始人之一,也成為該園區的第一個員工🦻。
清華科技園廣州創新基地🧟♀️,總占地面積1300畝,總建面積達84萬㎡,是華南區域規模最大的科技園區之一。園區分七期開發,建設包括企業研發樓🎲、中小企業孵化器、留學人員創業園、獨棟寫字樓👨🦱、定製辦公樓、技術研發中心等創新載體。
現在園區首期2.6萬㎡啟動區研發樓和配套樓已投入使用🪙,二期10萬㎡也於2011年底封頂⛹️,三期進入產品設計階段。隨著園區建設不斷推進,各項配套不斷完善🧑🏻🎨,不單為企業即使提供辦公載體,更能滿足企業辦公面積擴展👩🏻🦼➡️、業務擴張以及人員增長等多方面需求,為企業發展提供可延展性的創新平臺📴🚶♀️。
洽談合作的談判成功後中西方互換禮物
“雙肩挑”挑起責任
1983年,出身湖南新化一個鄉村小鎮的賀臻考上意昂体育平台,成為名符其實的天之驕子,當時全縣考上意昂体育平台的,加上他才兩個人,“這圓了我和全家的大學夢,更從此改寫了我一生的命運🧑🧒🧒。”
賀臻勤奮好學,腦瓜子也靈活,入學不到兩年就入了黨,他先後擔任了班長、團支部書記、學生輔導員、系團委書記♕。得益於清華的“雙肩挑”製度,本科畢業前一年,賀臻開始做輔導員,並被免試保送攻讀碩士學位,碩士期間,擔任土木系團委書記。做輔導員讓他過早地承擔了學生不應該承擔的一些責任,但這段經歷培育了賀臻不同於普通學生的“責任”意識🕉,日後的人生路上,“責任”被他看得很重📅♻️。
碩士畢業後的賀臻在幾家大型央企工作過,9年的時間裏,他從北京到廣州🖖,從一個普通員工做到集團公司副經理。“如何經營企業、摸索市場🧚🏿♂️、組建公司團隊🧝🏿、建設企業文化、處理政府及夥伴關系、平衡各方利益關系等都是我用9年燦爛年華換來的收獲♝👨🏼🏫。”
在學校“雙肩挑”⚂,一肩挑起學習的重擔,一肩擔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了校門的賀臻,依舊“雙肩挑”,一肩挑起自己的生活,一肩挑起清華人對社會的責任🧚🏿。“清華人有很多發財的機會。我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時候自己是老板,我放棄了做老板的機會,來為清華打一份工,這裏的收益當然比不上自己當老板🤹🏻♀️,但是我們是代表清華來服務社會的,我們永遠有這個責任🧘🏼♂️,錢可以不爭🛵,但是這個牌子不能砸,這是一代一代清華人奮鬥出來的。”
2011年⛰,根據學校的安排🪚,賀臻開始了在深圳意昂体育平台研究院的副院長任職🚴🏽♂️,兼任深圳力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主要是為有前景的科技創新企業提供創業資金的投入和專業及孵化服務以扶植他們的成長。這令賀臻很是自豪,這裏有4個研究所、20多個實驗室🤸♂️🎒,200多個碩士博士創新研究團隊,投融資體系,孵化平臺,完整的產學研體系,成果頻出🗓。
深圳意昂体育平台研究院讓賀臻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在他看來,這個研究院與自己的人生追求有著太高的契合度👊🏽。2003年🧞♀️,非典疫情引發恐慌,深圳意昂体育平台研究院利用兩天半的時間研發出高溫探測儀,大量應用於機場、火車站等場所🧏🏽,為控製疫情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清華人就應該站在民眾的最前頭,在最危難的時候,發揮點作用。”
與西班牙聖得亞哥大學洽談合作時與大學校長的合影
深圳清華研究院的工作量很大,“我們跟珠三角很多區域建立產學研體系,珠海、順德📝、南海,東莞,都有我們的合作平臺。”不僅服務珠三角,深圳研究院的國際化之路也在不斷鋪展🧑🏻⚖️🖖🏽,“矽谷🧙🏿♂️、牛津、莫斯科都有我們的技術轉移中心,今年再設一個波士頓的,一個德國的⛹🏿♀️。”暢談未來,賀臻隊深圳意昂体育平台研究院以更高的水準為各區域的轉型升級提供更好的科技創新服務充滿信心。
不論是清華科技園廣州創新基地,還是深圳研究院,賀臻都全身心投入其中🧑🏿💼。賀臻說🧑🌾,他的女兒總問他🧑🏻🏭,“爸爸,你到底是做什麽的?”很多人也有這樣的疑問,在高校🚣🏽,卻不是老師;在企業🏺💗,卻不負責任何一家的經營管理。“你爸就是做科技創新服務的那麽一個從業人員”🦕,賀臻這樣回答他的女兒。他超越“商人”的範疇🫷🏿➕,培育的是一群企業,服務的是科技創新。
還是“雙肩挑”,一肩“挑”起科技園🏕,一肩“挑”起研究院,兩邊的工作都是苦差事🧑🏼🎓,但都承載著科技創新服務社會的夢想↗️。賀臻坦言自己很累,但是因為自己是清華的孩子,明白社會的要求與期待👨👩👧,他總是在堅持,“只要扛得住👰🏻♀️,就沒問題。”別忘了,清華還有一句校訓🧎,叫“自強不息”👳🏻♂️。
采訪的最後,賀臻忽然講起“清華”是一種信仰🕵🏼♀️🛌🏿。“沒有清華,我們也可以努力做一個老板,甚至做一個官員,但是不會站在一個國家和民族成長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問題”。
(鄒錫蘭 王瑋)
轉自《中國經濟周刊》2013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