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cbkja3.cn/func.php on line 256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cbkja3.cn/cache/3c/005d7/a7c5b.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www.cbkja3.cn/func.php on line 244
 核爆幕後英雄唐孝威-意昂体育


  • 新聞中心

    核爆幕後英雄唐孝威

    2013-09-12 |

    他出生於書香世家,唐文治是其祖父,品學兼優的他學習自幼出眾,並成為國家最早的核探測器研究的奠基人。

    祖父唐文治是他的啟蒙老師

    1931101日,唐孝威生於無錫前西溪的一個書香世家。祖父唐文治41歲棄官從教,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上海交通大學第一任校長,到1920年共達14年之久。1920年因眼疾加重,他回無錫居家創辦無錫國學專科學校,此時雖雙目失明,仍親自授課。1954年去世,享年89歲。1983年無錫市人民政府撥款修葺位於寶界橋南堍的琴山之麓、唐文治講學的菇經堂,辟為《唐文治先生紀念館》。唐孝威自幼聰穎好學,深得祖父喜愛,祖父的為人、學識、思想,對唐孝威產生深遠影響,也是唐孝威的啟蒙教師。

    193711月,上海淪陷,年僅6歲的唐孝威跟隨祖父、母親和兩個妹妹到桂林避戰亂。一年後,又遷居上海法租界。1939年,唐孝威到上海南洋模範小學讀書,依靠獎學金讀完小學,由於成績優異,直接升入南洋模範中學。高中時,年僅15歲的他,積極參加學校地下黨領導的學生運動,還參加了進步學生組織的讀書會。課余,積極參加了為貧苦居民子弟開設的南模義務夜校,為失學兒童上課,並到貧苦居民居住的棚戶區招生,一度還擔任夜校校長。

    一個偶然機會,他在一位同學那裏看到一本《紅星照耀中國》(現名《西行漫記》)的書。他翻開書,立即就像一塊巨大的磁鐵,把他的心強烈地吸引住了,讀到最後一頁時,他心中頓時萌生了一個信仰:“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194923日北京和平解放,唐孝威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青年布爾什維克”,唐孝威從此走上了獻身於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的道路。

    研究核探測器的奠基人

    1949年秋,唐孝威從上海南洋模範中學畢業,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1952年意昂体育平台畢業,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後改名原子能所),原來地址在北京城內東黃根,1953年冬,決定搬遷到北京郊區中關村。那時,這裏尚是一大片農田和墳地,通往中關村的道路是凹凸不平的土石路,所裏的儀器裝箱後由驢車陸續運到,唯有一臺真空設備比較嬌氣,最怕顛簸震壞,唐孝威和幾個年輕人就抬上汽車站在上面。汽車東歪西斜顛簸,他們就緊抱真空設備,用“人力減震器”來防震,有驚無險地保住了關鍵設備。

    研究核試驗,必須先研製核探測器,這是專門用來紀錄和測量核輻射的基礎工具,因為核輻射不能用人的感覺直接接觸,一定要用核探測器來測量,好比是實驗物理學的眼睛,原子能事業所有部門都離不開它。唐孝威最早就從研製核探測器開始,為核研究的其他科技精英充當墊腳石。他和團隊成員們一起夜以繼日地努力,終於在核探測器研究工作中取得巨大成果,榮獲1956度國家自然科學獎,被譽為“中國核探測器研究的奠基者”。當年國家地質部為尋找核工業的基本原料――鈾,但野外勘探隊不會使用射線探測器,唐孝威知道後,同地質專家們一起在崇山峻嶺中勘探,教會他們使用射線探測器,為他們尋找鈾礦助了一臂之力。

    國內中子點火技術第一人

    19596月,唐孝威團隊接到了“596”工程(研究原子彈特大工程代號)。最初,縮小尺寸模擬試驗在長城腳下、八達嶺一側,唐孝威每天在荒山石坡上爬上爬下,檢查測試儀器的性能、記錄數據,實驗結束,馬上又進入下一輪測試準備,就這樣日復一日,循環往復不停測試,唐孝威腳上的膠鞋也磨破了好幾雙。模擬試驗結束後,唐孝威的研製工作轉到青海湖附近、海拔3000多米的西北基地。這裏地處高原,空氣缺氧,年平均溫度零下4度,短暫的夏季過後,緊隨而至就是徹骨的寒冷,狂風砂石,滿眼是一望無際的冰雪,在這裏走路、爬高、幹活,都要比在北京付出加倍的能量。在高原低壓的條件下,水到80度就沸騰,饅頭和米飯常常煮不熟,隊員們常年吃著半生不熟的食品,環境艱苦可想而知。唐孝威在緊張的工作中還經常感冒,他的上衣口袋內經常放著感冒藥,隨時服用而不影響工作。最使唐孝威煩惱的是類風濕性脊椎炎頻頻發作,造成行動不便,有時甚至臥床不起,影響工作。遠在廣州華南師範大學教學崗位上的妻子呂芳(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的小女兒)心中焦急萬分,立即從條件優越的廣州來到艱苦的青海基地陪伴,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唐孝威終於戰勝了病魔,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國兩彈研製工作。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中央決定采取塔爆方式。於是,一座102米高的鐵塔在新疆羅布泊原子彈試驗基地矗立起來。唐孝威和他領導的“熱試驗組”,帶著全套測試儀器來到新疆基地。初到戈壁灘,地面溫度超過54度,高溫缺水,吃住都在臨時帳篷,累了打個盹,醒來接著幹。102米的高塔,無風也搖晃,遇上8級大風,搖晃距離達一米,唐孝威登上塔頂,安裝測試儀器……不難想象,沒有足夠的勇氣,別說爬上塔頂,就是登一步也困難啊!

    19641016日下午3時,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爆炸成功,原子核裂變為火球和蘑菇雲,唐孝威是確證中子點火技術第一人。不久,周總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有功人員,唐孝威光榮參加了。聶榮臻元帥在會上說:“搞原子彈,沒有核物理學家和技術專家,你開一個軍上去也拿不下來,所以我們要愛護這些國寶,給他們創造好的條件,讓他們為祖國多作貢獻。”唐孝威坐在下面心裏感到熱乎乎的,無比激動。

    1967617日,不到三年,西部地區上空又爆炸成功我國第一顆氫彈,震驚世界的蘑菇雲炫目耀眼。也就是唐孝威領導的實驗組,在新疆核試驗現場進行測試,判斷我國氫彈原理成功的第一人。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楊振寧興奮地說:“兩彈使中國人脊梁骨、腰桿子更挺更硬了!”

    1979年,唐孝威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980年,49歲的唐孝威,作為傑出的中青年科學家,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獲得中國學術界最高榮譽。唐孝威被譽為“新中國培養的傑出實驗物理學家”。

    從不逛商場的淡泊科學家

    唐孝威在半個世紀的科研生涯中,對自己取得的巨大成就從不炫耀,從不以學者自居,因公外出或開會,即使單位給他派車,他也不坐,堅持乘地鐵或公共汽車,一如既往地過著樸素淡薄、不引人註目的生活。

    1998914日,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書面通知唐孝威院士:“鑒於您在科學技術方面的突出成就和對中國科技事業的傑出貢獻,經專家提名推薦,初審評議和終審評定的嚴格評選,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決定授予您199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頒發獎勵證書和獎金15萬港元。”出乎人們意料的是,唐孝威謝絕了,他說:“我對一切獎勵和獎金都看得很淡,只願意老老實實為祖國多作貢獻。”

    唐孝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表現出很“淡泊”。1978年,唐孝威在德國漢堡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工作時,對一項“電磁量能器設計方案”提出改進意見,博得組內美、德、荷蘭等國科學家的一致贊賞。西方國家以最好的研究條件和生活待遇,邀請他去工作,都被他謝絕了。

    由於工作需要,唐孝威經常要去國外,但不管到哪個國家,他從不逛商場,不遊覽名勝古跡,把個人省下來的外匯,都用來購買小型儀器和工具,帶回國內供實驗室用。上世紀80年代初,他連續幾年參加國際合作研究,得到的報酬如數全部上交給中科院。後來中科院不收了,讓他自己支配,他分文未用,把這些酬金交給了他所在的研究部門使用。

    向故鄉人民祝福

    唐孝威的祖父是中國著名的教育家唐文治,妻子是名教師,女兒也是小學教師,而他自己,2001年己是70高壽,退休後受聘浙江大學,給學生開課、帶研究生,全家都是名符其實的教師世家。

    如今,唐孝威院士己年過八旬,但仍精神矍鑠,我們在他的“院士辦公室”,常常看到他端坐窗前,手握一支紅色圓珠筆,逐句推敲學生的論文,不時專註地在文章空白處批註。他先後培養了碩士生31人,博士生20人,博士後6人。201365日,浙江大學將最高榮譽“竺可楨獎”頒給了唐孝威院士。

    唐孝威一生不停奔波,但他始終牽掛故鄉無錫。20129月,無錫出版了《無錫籍兩院院士》一書。他在百忙中親自題字:“祝家鄉人民更加幸福,祝家鄉山水更加秀美”,深情地向故鄉人民致以最美的祝福。

    轉自《江南晚報》2013912

    相關新聞

    • 052008.12
    • 112022.08

      清華雜役·地雷戰幕後英雄·抗日英烈︱在8·15日本宣布投降日到來之際,懷念在抗戰中犧牲的祖父閻裕昌

      位於清華大禮堂西側水木清華“北山之陰”有一座清華英烈紀念碑。碑高兩米,正面黃銅鑄造,上書“祖國兒女 清華英烈”八個大字,背面刻有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獻身的清華英烈永垂不朽字樣及四十三位英烈的名字,我的祖父閻裕昌便是其中之一。對於祖父我是陌生的,因為我們雖有血緣關系卻無見面機會。但對於祖父我又是那麽熟悉,因為有很多先輩在回憶中提到他,而我也倍感驕傲地覺得這就是我的祖父,我的祖父就應該是這樣的。閻...

    • 192024.11

      詩 核爆時刻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102019.07

      英雄紀念章

      近日在父輩的遺物中發現了這枚抗戰時期的紀念章。後面字樣是“空軍壹等宣威獎章”,編號04,應該是飛虎隊的紀念章吧,表彰從軍學生的?紀念章是純金的,放在我....

    • 242021.03

      錢鍾書與斯威夫特

      《格列佛遊記》(1726)英文版書影錢鍾書對林紓翻譯的小說情有獨鐘,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更是其最喜愛的英國作家之一。斯威夫特進入中國始於《格列佛遊記》(Gulliver'sTravels,1726)的翻譯,在其諸多的漢譯本中,以林譯的《海外軒渠錄》(1906)影響最大。錢鍾書在《林紓的翻譯》(1963)一文中提到:“接觸了林紓,我才知道西洋小說會那麽迷人。我把林譯裏哈葛德、迭更司、歐文、司各德、斯威佛特的作品反...

    • 012009.05

      英國華威大學校長來訪

      5月22日,英國華威大學校長Nigel Thrift教授到清華訪問,並做客意昂体育平台海外名師講堂,發表了題為“PASS IT ON: Towards a Political Economy of Propensity”的精彩學術演講。

    • 172018.07

      知識分子費孝通

      知識分子是貫穿了費孝通一生的主題。他反復提醒自己是“五四之子”,是 “後五四時代典型的知識分子”。

    • 052008.12
    • 152021.10

      陳威濤:人生亦是馬拉松,不可當作百米跑

      陳威濤,2005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在校期間曾任法學院學生會主席,2009年本科畢業後成為一名江蘇省選調生。現任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副縣長,曾掛職任陜西省漢中市南鄭區委常委、副區長。陳威濤視察驗收易地搬遷安置小區讓夢想在基層生根發芽“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農活我都會幹,對鄉村的感情非常深厚。”從大學三年級開始,陳威濤就萌生了要到基層去的誌向,農村的成長經歷讓陳威濤對我國農村倍加關註。畢業後去基...

    • 312019.10

      譚元斌:通往英雄精神的路

      今年9月,長篇報告文學《本色英雄張富清》首發式在湖北恩施舉行,本文節選自該書作者譚元斌在首發式上的發言。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