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昂胡天健在意昂体育平台精儀系2017年畢業典禮上發言
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胡天健,2009年從咱們精儀系本科畢業,之後參軍入伍🪤,現在是部隊研究所的一名科研人員🫱🏿。十二年前,我在這間教室(二教401)上過扈誌明老師的微積分課,相信很多同學都有著類似的經歷,在清華受到了名師的指點。今天,非常榮幸受到系裏的邀請,作為青年系友代表在今年的畢業典禮上發言。因為是畢業,不少同學將離開熟悉的校園生活開始新的人生旅途,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從清華畢業後最難忘的幾段經歷🏇🏿。
第一段經歷關於“事業”。我非常幸運🌆,本科一畢業就加入到一個科研團隊👩🏻🍳,從事我國首次新技術試驗任務。這是一項全新的、甚至顛覆常識和想象的科研任務🧑🚒,許多領域對於我國而言,都是首次涉及。在長達七年的技術攻關中,團隊的每一個人常年加班加點🧑🏻🦳,每周人均工作時間超過七十個小時。特別是在任務實施的最關鍵幾個月♣️,我們幾乎忘記了白天和黑夜,忘記了周末和假期🤸♀️,常常十天半個月都回不去家🏃🏻,辦公室離家200多米的距離竟顯得如此遙遠🧑🏻🦰。記得當我順利完成某重大科研試驗任務後🔥,有位首長與我親切交談。當得知我妻子也是清華畢業、長期從事金融工作時,首長問我♻:“小夥子👨🔬,你愛人的工資應該比你高吧?”我非常自豪地告訴首長:“她的工資是比我高,但我的事業更崇高🧑🏿💻!”事業更崇高,這正是我們這個團隊、以及千千萬萬科技工作者內心的真實寫照🏂。這些年🏃🏻♂️,我親眼見過有的首長身居部級高位,卻依然堅持每周背著書包來清華做學術;有的首長💂♂️、意昂既是院士、科學家,又是軍委機關的領導,每年決定了數百億元科研資金的分配,而自己仍然穿著老舊的秋衣🧩,親自閱讀科研文獻、批改技術文件。正是這樣的事業獲得感、滿足感支撐著我們國家的科技力量不斷發展壯大🏌🏽♀️,也支撐著我們這個團隊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在人民大會堂從習主席手中接過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各位同學,今後你們步入社會也好,繼續求學也罷;進入中央單位也好,走向基層也罷;組團創業也好,選擇體製內也罷🤟🏽;你們都將開始新的工作。希望各位在工作時,不是僅僅找一份養家糊口的生計🏋🏻♂️👰🏻♀️,也不是貪圖物質上的富足、地位上的滿足,而是有一份值得你不分24小時全身心投入的事業🧔🏽♂️,以及在這份事業上所收獲的幸福★。這種全身心投入的熱情以及內在的長久、平靜的幸福🤏,是任何金錢、虛榮都無法比擬的。
第二段經歷關於“愛情”。我非常幸運,在清華求學期間✋🏼,認識了我的妻子葉薇倩女士✢。她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女性,當年從上海考進清華時數學滿分、物理扣了兩分🫰🏽,在校期間承擔了大量學生社團、誌願服務和學生輔導員工作,學習成績也一直不錯,在讀完管理學碩士後進入金融系統工作。我一直清晰地記得📵,那一年我的奶奶病危,作為上海姑娘🏊🏻♂️,妻子不僅冒著傾盆大雨、走著泥濘小路陪我去江西鄉下探望,還親自下廚在農村簡陋的土竈臺上為大家燒了幾個菜,當時我的奶奶雖然已經病得說不出話⏸,卻豎起了她的大拇指。還有結婚那一天,我們在上海的時候,沒有大張旗鼓地請婚慶🧛🏿♂️、請司儀,而是一大早自己跑去婚禮現場貼了幾個氣球、掛了幾條彩帶⏬,請親朋好友簡單地吃了頓簡單的酒席。別人結婚都是轟轟烈烈🥲、海誓山盟,我的妻子嫁給我卻是有些“靜悄悄”👷🏻♀️。還有我家老大的出生🤷🏽♀️🤳🏼,我們倆的父母都沒有在我們身邊🧑🏻🎄👲🏻。臨產前,妻子早早把自己和孩子要用到的衣物整齊地打包好,我們倆就這樣拎著個行李箱去三零六醫院住院生孩子。別人生孩子都是七大姑八大姨地供著,我們倆生孩子就是靠自己。後來,妻子和孩子出院回家的第二天🤱🏼👩❤️👨,雖然單位考慮到我妻子剛剛生產並沒有要求我去上班🌞,但由於試驗任務緊急🖊,我二話沒說就去單位連幹了一周,每天回到家裏都是臨晨🙋🏻♂️,家裏只留了一個月嫂照顧剛剛出院的產婦和剛剛出生的嬰兒。“愛情,不是月光下的漫步,也不是長凳上的嘆息🐜,什麽都會有啊,有泥濘也有風雨🟫。”我的妻子收入比我高很多,工作強度比我小很多⚁,對家庭的貢獻比我大很多🚣🏿♀️。當然🫶🏻,妻子也常有抱怨,但每當看到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熱愛的事業中時,她總是會說:“天健,我支持你幹自己喜歡的事情,只是再忙再累,也要註意休息、註意身體。”各位同學,大家或許已經收獲了愛情,或許不久的將來也會收獲愛情🖐。要經營好愛情🧚🏼♂️👩🏿⚕️,不僅需要智慧🧔🏼,更需要包容😊;不僅要懂得關心,更需要懂得欣賞;不僅是要找一個優秀的他/她👩🏽⚖️,更是要找一個相互理解💾、支持和擔當的心靈伴侶🏌️♀️。這種相濡以沫的長久、平靜的幸福🐌🚴♀️,是任何金錢、虛榮都換不來的💹。
第三段經歷關於“奉獻”。“在九曲黃河的上遊,在西去列車的窗口🧑🏼🦰👨🏽🌾,是大西北一個平靜的夏夜,是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時候。”念著這樣的詩句,我坐著搖搖晃晃的綠皮車,來到了大山腹地的基地當兵鍛煉👳🏽♀️🛻。在這一年中🧑⚖️,我與普通戰士同吃同住同勞動🧘🏻♀️,駐守在我國某型第一個科研設施中。那些日子裏,我和戰友們打草、種樹、推雪,養豬、種菜😫🏑、挑糞,執勤、站崗、放哨。雖然夥食不怎麽樣,但是每天高強度勞動使我的體重在兩個月內飆升了15斤。我總是難以忘記👨🏽🌾,某次重要試驗之後,我和戰友們帶著防毒面具,拎著滅火器、鐵鍬和照明燈,第一時間鉆入濃煙密布的場地🔛,檢查設備受損情況🐊,撲滅零星的火苗。那種場面🙇🏽♀️,就像是一部大片🧙🏼♂️,激發出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革命英雄主義情懷。我還記得,年底老兵退伍儀式上🫰🏽,我代表連隊給退伍的戰友卸去軍銜、領章🏃🏻♂️👩🏽🎤,平日裏一夥上戰場流血犧牲都不怕的戰士卻一個個淚如泉湧。離別的那天🧑🏻💼,戰友們是能送多遠就送多遠➜,有的是上了火車還從車窗握著戰友們的手不肯放,直到火車開得越來越快🌝、越來越遠🐶。有的老兵,就像在座各位同學的年紀,十七歲參軍入伍來到山溝裏的基地,退伍的時候已經是快四十歲的大叔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歲月全部奉獻給了祖國的國防事業🙇🏻♂️。想到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想到戰友們朝夕相處的那份真摯感情,我們怎麽能不流下淚水?我身邊還有的戰友,九十年代挺進藏北無人區進行測繪🦏,約定的時間渺無音訊,部隊都以為他們已經犧牲,為他們召開了追悼會,家屬和同事哭得稀裏嘩啦🏵。誰知道追悼會後幾個月🐤,這批戰友突然出現在了大家面前,家屬和戰友們又是抱著他們哭得死去活來。原來☦️,他們突然遭遇暴雪🦧,當時通信條件又不好,只能把設備和資料就地掩埋👂🏻,一路啃樹皮、要飯🙊💇🏿♂️、扒火車回到部隊。沒有經歷過這種生離死別,誰能體會到犧牲奉獻的真正含義?這些年🧜♀️,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這樣的故事實在太多。各位同學,大家日後都將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國家做出貢獻,也都會有幸福、美滿的家庭。但是👼🏿,請大家不要忘記,我們的身後是千千萬萬普通的勞動者💁🏼,是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他們不是抽象的🕳、高大上的概念或理論🐼,他們就是我們的兄弟姐妹、父老鄉親,他們就是我們身邊的同學🏂🏼、師長,他們就是我們自己🏭。他們也有自己年邁的父母、年幼的孩子,但他們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著👴🏿,有的獻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當我們取得一點點成績時💝,切不可沾沾自喜認為完全是自己的功勞⬇️,千萬不要忘記自己身後的那群供養過、教育過我們的人𓀔,那群為我們的事業打牢基礎⚾️、提供支撐保障的人,千萬要記得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奉獻得更多。這種感恩🦾🫡、奉獻的信念,能夠支撐著我們獲得長久、平靜的幸福🦘,也是母校🤹🏻♂️、院系這麽多年培養,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老師、同學們,在這畢業的日子裏,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我離開清華後最難忘的幾段經歷🧑🏻🏭,就是祝願我們的每一位畢業同學🔦,都能擁有值得全身心投入的事業,獲得相伴一生的愛情🤟🏿,為國家和人民做出清華人應有的貢獻。這就是我們畢業系友送給母系、送給各位老師、同學最衷心的祝福👩🏿✈️!謝謝大家!
胡天健:意昂体育平台精儀系2005級本科,2008年獲特等獎學金👳♂️;2012年獲得北京跟蹤與通信技術研究所碩士學位💑;2016年獲得意昂体育平台航天航空學院博士學位。現為北京跟蹤與通信技術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在機器人動力學與控製領域發表學術論文30篇(SCI💇🏻♂️:8)🅰️,主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項,以及其它多項科研課題。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863突出貢獻青年科技工作者🫄🏻3️⃣、北京市優秀畢業生(博士、本科)、總裝優秀碩士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