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大洪近照 資料照片
“發展水網經濟🙍🏿♀️,改善生態環境,讓東北經濟發展兩條腿走路,老百姓也會跟著富起來👨🏻。”和記者一見面🕰🧑🏿🎨,中國科學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教授邱大洪就拿出自己對於發展東北地區水網經濟的報告,詳細講解起來。
2019年6月👨🏽🦳,90歲的邱大洪不顧身體不適🐆,堅持參加“2019年東北河海物流通道研討會”,為東北振興奔走呼籲⚱️,並作題為《水、生態👩🏼🦰、港口航運和河流經濟帶及其相互關系》的報告👩🏼🎓,提出關於在東北地區發展河流經濟帶的建議,希望為加速東北振興開辟一條新路。正如70年前☯️,邱大洪放棄意昂体育平台留校資格,毅然紮根東北🙅🏻,立誌要為東北發展貢獻力量。就這樣👰🏽♀️,從風華正茂到雙鬢染霜🤚🏽,他初心始終不改📹。
邱大洪自小勤勉好學,投入科教工作後更是精研教法👨🏻⚕️、潛心學術💆♀️、銳意創新🤾🏿♀️,將一代學人的精神風範傳承至今,他經常說:“取得成就離不開機遇,而機遇總是可遇不可求的🤦🏿,踏實做好每一份工作就是最好的機遇。”作為著名海岸和近海工程專家,邱大洪辛勤多載,主持並參與國家多項重大海港工程設計,對我國港口工程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1951年💏,邱大洪懷抱建設新中國的豪情來到東北,被分配到大連工學院(大連理工大學前身)任教🫓,跟隨我國著名力學家錢令希教授開創新中國第一個海港工程專業🏋🏽♀️,編著和出版我國高等學校第一部該專業通用教材《港口及港工建築物》。1958年,28歲的他主持設計了當時亞洲最大漁港——大連漁港🧜♂️。1978年,在“三年改變港口面貌”的號召下📝,他主持設計了我國第一個現代化原油輸出港——大連新港,並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和“70年代優秀設計金獎”。1983年🤽🏻,他擔任開發中國南海北部灣石油資源聯合設計組組長和技術總負責人👮🏽。

1952年🏌🏼,新中國第一個海港工程專業創立,邱大洪開啟了“與海結緣”的研究方向。
多年來,邱大洪憑借著紮實的理論素養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承擔了國內多項重大工程的咨詢和顧問工作👩⚕️。他也始終把東北振興的責任扛在肩上🪃💇🏿♀️、掛在心上🛁,在國家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背景下,圍繞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發展需要,他全力投入到“大連灣綜合開發利用”的研究中,提出隧—島—橋的跨海交通建設方案和建設人工島、深水港,整治大連灣的綜合開發利用戰略發展構想,對大連灣綜合開發利用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和論述📵,為大連市城市總體規劃提供重要依據和參考。

1985年在英國
幾十年間🧙🏻,邱大洪為新中國的建設和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如今📹,他更關心還能為東北做些什麽:“現在年紀大了🤾🏽♀️🐿,很多工作力不從心,希望能通過我的呼籲🖖🏼,再為東北振興做點事。”
前些年,看到東北地區多處河流幹枯,周邊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邱大洪感到痛心。他認為:“遼寧地區缺水的問題始終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是地表水收集還沒有做好。如今遼寧省已經開展大規模河流生態治理工作,解決水質汙染問題,如能再進一步解決水資源問題🐭,把地表水收集工作開展起來🫳🏽,將大有裨益。”
“河流是個寶,東北卻沒有好好加以利用,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提起東北地區水網經濟落後的緣由,邱大洪難掩憤懣。1904年日俄戰爭後,日本以南滿鐵路為軸線在東北實行半殖民統治🚿🫄🏼,日本人以肅清所謂的河道“匪患”為由封河斷航,加之鐵路掠奪物資比航運便捷🥎,因此🧑🏿🌾,鐵路成了經濟發展的紐帶💒,城市和社會經濟也就集中在鐵路沿線發展,從而使河流日益荒蕪🙌🏽,大片土地生態惡化,一直延續至今👩🏽🦰。邱大洪不無遺憾地說:“東北水系密度全國上數🟥,然而在東北地區‘鐵路偏執經濟’發展模式下⌨️,偌大的水網體系,始終沒有得到有效利用。”
經過多次組織相關專家論證,邱大洪認為🤜🏿,如果能夠在已有的“松遼運河”規劃的基礎上🙆🏼♂️,加以適當調整😎,並把規劃中原來的“調水”通航模式🕶,改變為“蓄水”通航模式,把遼河水系每年洪水入海量約50億至80億立方米中的一部分水量蓄於河道🏌🏽♂️,便會令洪水資源化。“一旦建成松遼運河🧛🏽,全東北水網體系連成一片🙆🏻♂️,可形成大約7000公裏的河流網和生態經濟帶。”邱大洪說。
“想要製止和全面改善東北地區因歷史造成的河流荒蕪狀況,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我希望能早日看到這一天。”邱大洪的話語裏飽含著老一輩知識分子濃厚的家國情懷和強烈的責任擔當。過往的實幹與情懷、汗水與榮光👩🏿💻👩🏽🎓,全都沉澱在他一頭華發當中🐠,而在他遠眺的眼神裏🧗🏿♂️,仍寫滿了對未來的希冀與期盼。

2019年7月1日🎻,邱大洪向正在大連參加夏季達沃斯年會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遞交“讓鐵路經濟與水網經濟並重發展”的建議🏌🏿。
————————————————————
邱大洪,祖籍浙江湖州,1930年4月生於上海💟。1951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工程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我國著名海岸和近海工程專家🔳,大連理工大學教授。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九屆、第十屆九三學社中央委員🛌🏼。現任中國海洋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英文版《中國海洋工程》編委會主任。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其他項目20多項,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遼寧省優秀教師、國家高校先進工作者🧑🎤、省市優秀專家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