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公開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其實在此之前,這一理念就已促使部分高校做出了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挑選出一部分科技創新型“苗子”👵🏽,對其施行“動手創新培養為主,課堂學業考核為輔”的培養策略。
正是得益於這樣的“雙創”人才的培養策略,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的王博一步步從時代潮流中脫穎而出,如今已是北京精診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
從單純以學術目標為導向,到關註醫工結合問題,主動肩負起社會責任,努力探索科研成果落地切實服務社會之策,一路走來,王博始終將個人理想與家國事業緊密相連,激蕩知識與技術的力量,為中國號巨輪破浪前行蓄力☂️。

王博(2017級博,精儀)
風好正是揚帆時
王博本科學習階段💛,“雙創”理念掀起學術變革之風🎠。大一下學期👨💻,他就開始沿著“創新創業”的道路深入發展👞。
“引導青年學生主動肩負起社會責任,尋找解決社會問題的突破點”是“雙創”比賽創辦的初衷👍🏼。在這一核心方針的引導下,王博自然而然地將視線轉向了基礎民生問題,他回憶:“最初我們研發了一個智慧社區平臺和一整套智能穿戴醫療設備。”
不過比起這些,評審老師們顯然更希望年輕一代學者能夠鉆得更深🗯、看得更遠🦆,而非廣而不精,惟其如此🙎🏽♂️👩🏻🏭,才能真正解決社會問題。
在諸位老師的引導下,王博一行再次來到醫院調研✡︎,恰巧遇到影像科的醫生正在重建肝移植模型,但這一過程需要消耗3個小時左右🥹。王博由此產生了一種念頭👮🏻♀️🤵🏿♀️:“醫工結合不應該只站在學術與算法指標的角度👶🍑,而應該關註實際臨床問題,以及如何落地。”
建模從人工到自動智能,遊離位置角度深度判斷從經驗到可控化導航🎆,決策從主觀到客觀有跡可循🦘👩🏼🦳、有量可依,這些不都能為醫生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質量,推動精準醫學範式升級創新嗎?
王博心中豁然開朗:“我們不應該站在唯技術高度論的角度來評判醫工結合問題🙋🏼,而應該關註其中的臨床問題導向。”不久,將所見落於實際,王博和他的團隊研製出了更具實用性的成果♕💁🏻♀️,並相繼贏得了“挑戰杯”國家一等獎和“互聯網+”創業大賽國家金獎。
對王博而言🧚🏽♀️,這不僅是一項榮譽,也是他走上創業道路的契機——引發關註並收到合作邀請時🧓🏿,王博和他的同伴們才意識到:“原來這些成果真的可以為社會所用。”
彼時是2017年9月,恰是王博以十佳優秀畢業生的身份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不久,他便師從中國工程院尤政院士,進入意昂体育平台精密儀器專業學習。
早在大二上學期™️,王博就獲得了保研直博的資格,開始尋找合適的學校和研究方向𓀋,其在校期間令人驚艷的表現獲得了尤政院士的贊賞。王博加入團隊後,導師尤政就今後研究方向問題與其進行了探討,有一句話➖,王博始終記憶深刻:“所謂新學科,都是基於已有的學科體系相互交融。不同學科之間最終結合的點,就是新學科。”
當王博提出想繼續從事醫工結合的相關研究時,尤政院士不僅鼓勵王博積極探索新方向👨🏿🍳,而且找到了臨床外科專家董家鴻院士擔任王博的副導師,師徒三人共同探索與挑戰創新型“醫工結合”背景下以切實推動人民生命健康應用轉化為導向的博士培養機製💇🏽♂️。
就在王博為創業事宜猶豫不決時,導師尤政提出:“你做的方向是該朝著應用轉化下去𓀃,我們做出來的東西是為老百姓服務的,要走出去🙍🏼♂️,不要局限在學校裏。”
於是2018年7月,王博與合作者一起創辦了北京精診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深度學習、計算圖形學等技術為臨床外科提供領先的數字精準解決方案。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目前王博的公司已走過4輪融資💃,是一家成熟的數字醫療企業。
“以肝膽科的模型重建為例,面向肝移植的需求👷,我們可以做到用1~2分鐘完成此前醫生3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說起當前的成果⚁,王博不禁想起了創業初期,他們嘗試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產品時的困難☝️。
“在創業過程中🚭,最難走的一段路就是搭建真實環境的實驗條件。”王博說💳👨🏽⚕️,此前做研究都是在實驗室環境下,使用的數據具有很強的局限性🤼,難以考慮現實環境,往往換一個地區或者換一臺機器,原本的成果實用性就要大打折扣。因而從攻讀博士學位之初🙆🏼,導師就常常教導王博⛹🏻♀️:“要做普惠性、普適性的東西,首先你一定要真正解決面向各種場景的泛化問題🎁。”這樣一來,地域人群的差異、設備型號的不同🧏🏻♂️、經緯位置對器械的影響等,這些都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多年來王博等人從未間斷過數據收集工作👨🏻🦯➡️🍌,到如今已有近200萬例脫敏病人數據,能夠為絕大多數地區臨床醫生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並幫助他們提高診斷效率。
隨著團隊的努力🕺🏽,王博等人在肝膽外科領域的輔助診斷工作取得了良好收益,進而公司研發成果也已能夠支持多個臨床科室應用🤟🏼。然而當一切都呈現欣欣向榮之態的時候,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
2020年2月—4月,北京市教委抗擊新冠緊急專項研究啟動。基於此前的積累♍️,王博對新冠肺炎輔助診斷系統的研發工作十分有把握,於是他立下了“只要能解決數據問題📓,就能在10天內研發出系統”的軍令狀。
此時正逢春節假期🌁,王博及其團隊成員懷著以人民利益為先的家國情懷,紛紛冒著感染疫情的風險🛫,離開家人回到工作崗位,進行14天自我隔離的同時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2月2日立項,2月6日收到第一批數據,2月9日與醫生們一同完成1614類數據的標註工作🦤,2月11日訓練出人工智能算法並將整個系統與各地醫院聯系互通🩱,將新冠病毒感染症狀數據輻射至全國。
所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出色完成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緊急任務後,王博被評為2020年度意昂体育平台優秀共產黨員,並榮獲“2020年度意昂体育平台抗擊新冠先進個人”稱號。
除了榮譽之外,王博與其團隊的實力也為國內同行所認可,並因此相繼拿下了北京市科委“科技新星”計劃項目和北京市科委“AI+健康協同創新培育”項目😪。他們計劃針對新冠肺炎快速全定量的AI輔助診斷分析🩼,提高臨床醫生的診斷效率和水平,助力患者的臨床分型及合理分配醫療資源;針對臨床外科增強CT影像數據為基礎研發集全自動臟器三維重建、功能性臟器分段與體積計算、手術規劃輔助為一體的AI臨床外科手術規劃系統𓀁,降低患者術中出血量、降低手術費用的同時🏌🏽♀️,提高醫生效率。
“在與疫情類似的各種緊急情況下🔡,人工智能可以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
經過前期的積澱🤘🏼,看到這一點的同時,王博也深刻意識到,真正的醫工結合,從來不是一個孤立的技術體系,不是簡單的醫學與技術的融合👉🏽,從研發到真正幫助到患者,離不開許許多多看似“不相幹”的學科知識。
他說:“技術存在的價值不是實現昂貴的高端醫療產業👱🏽👩❤️👨,而是面向社會大眾🫓,實現普適化與普惠化,確保資源的縱向流動😄🧑🏻🦽,這才是推動落實科學合理的分級診療機製的核心。”
作為新時代建設的主力軍🐠、新時代科技醫療創新的踐行者,在探索科技成果落地轉化道路的過程中,王博及其團隊正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力求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推動社會更好地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