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cbkja3.cn/func.php on line 256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cbkja3.cn/cache/50/7bce9/0f8f2.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www.cbkja3.cn/func.php on line 244
 祁斌 揭秘大國崛起規律-意昂体育

新聞中心

祁斌 揭秘大國崛起規律

2008-08-11 |

來源:20080807 中國經濟網

王魯湘:300年前,華爾街只是一條默默無聞的泥濘小街,300年後,華爾街成為與超級大國比肩並立的金融帝國,影響著世界金融體系的一呼一吸。300多年的歷史裏,是什麽造就了華爾街,華爾街又如何導演了美國經濟的崛起,與此同時,中國乃至世界又發生了什麽,華爾街的演進對今天的中國資本市場又有什麽樣的借鑒意義,有關這些問題,今天我們邀請到了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祁斌先生。

  祁斌簡介:祁斌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中共中央黨校客座教授。祁斌先生自北京意昂体育平台畢業後赴美留學,分別獲得羅切斯特大學生物物理學碩士和芝加哥大學商學院MBA學位,後又在意昂体育平台攻讀數量經濟學博士學位。1996年開始,他供職於高盛集團等投資銀行並任紐約風險投資基金公司合夥人。2000年受邀回國,進入中國證監會工作,他翻譯出版的專著《偉大的博弈--華爾街金融帝國的崛起》是華爾街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他對於華爾街的理解更為透徹。

  主持人:祁斌,我知道你是清華學物理的.然後清華畢業以後,到了美國又學了生物物理,然後最後又轉向了金融,轉向投資。這種跨越你是怎麽完成的?

  祁:當時我們學理科也很自然,因為當時大家都認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很自然去清華學了物理。那麽在讀書的過程中,當時中國有一部非常流行的一本書,叫做《第三次浪潮》,就是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他對未來有很多預言,那麽其中有個預言就說,21世紀要成為生物世紀,所以很自然,後來出國留學的時候,就選擇去學生物學。從事了一段時間的生物研究,發現在一個科學領域去追趕西方是非常非常困難的,而超越於這個之上的,更加重要的是一個經濟體製的建設,那麽所以後來就是轉學了經濟,去芝加哥大學學了經濟,那麽到了華爾街工作之後,看到了它對於美國經濟,對於世界經濟體系的推動作用,也才意識到中國需要建設自己的資本市場,所以在2000年的時候就選擇回國。

  主持人:那麽您覺得在華爾街,你在那邊作為金融行業方面的中國人,在那你的最深的感悟是什麽?

  祁:最大的一個體會就是說,華爾街實際上不光是指它物理上的這個含義和它作為一個金融市場的代表,它其實還是就是指的是美國金融服務業這麽一批人,但是這批人實際上就是大概30萬人,如果說每天傍晚的時候,如果說所有這些人群都退去的時候,華爾街只是一座空城。所以呢,真正的華爾街就是這麽一批相對來說應該說比較優秀的專業人士,大家如果有機會去華爾街,會看到這些投資銀行,實際上看上去非常的嘈雜,每個人都非常忙碌,每個人甚至恨不得耳朵上都掛著兩三個電話。大家都在緊張的交易,在互相的傳遞信息。這批人實際上是美國社會非常優秀的人才,他每天的工作強度也是非常非常大的,因為一個鍵盤按錯可能就會損失很多錢。那麽這麽一批人,將近30萬,他在兢兢業業的工作,他實際上在配置美國社會的資源。這就是美國它經濟相對來說,相對很多其他西方發達國家來說,它實現了一個比較長期可持續的發展,一個最重要的推動力。那麽對於任何國家來說,它需要去發展自己的經濟,也需要能夠建設這麽一個市場,能夠培養出這麽一批優秀的專業人士來推動這個國家的資源配置的效率的提高。這是我當時最深的感受。

  主持人:那麽您認為美國的經濟從一個單一的經濟體走向一個非常復雜的經濟體,它的整個美國經濟的崛起和美國的資本市場是一個什麽樣的一種內在的關系?

  祁:華爾街的這個發展,就是說它的資本市場,也就是虛擬經濟的發展,是不可能脫離它實體經濟的發展,也不可能脫離美國社會的發展。所以就是華爾街的發展它是依托於美國經濟的發展這麽一個(平臺),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就是說,因為它的資本市場的發展,它又促進了美國社會和美國經濟的發展,它們倆實際上是實現了一個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一個良性的互動。那麽實際上在世界經濟史上,美國這200多年的發展史應該說是一個比較經典的案例。

  剖析“華爾街”的內涵

  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一起來探討華爾街與美國資本市場這麽一個題目。首先我們應該搞清楚一個問題就是,什麽叫做華爾街。華爾街實際上是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就是它在物理上和地理上的含義,它實際上是紐約曼哈頓島南端的一個金融區,那麽實際它面積非常狹小,大家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只有1.7平方公裏,不過一共是六個街區。

  那麽從廣義上來講,它是美國資本市場的代名詞,是美國金融服務業的代名詞。簡單來講資本市場是包括股市和債市兩個方面。那麽根據美聯儲的數據,2006年底的時候,美國的股市的規模大致是20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GDP150%。美國債市的規模大致是27萬美元,相當於美國GDP207%。所以兩者之和相當於美國經濟GDP350%。因此很多人把華爾街比作一個金融帝國,或者說它富可敵國,這個比喻應該說是不為過的。

  華爾街的歷史演變——童年期 青年期 成年期

  如果從1792年,當時是《梧桐樹協議》,大家普遍認為《梧桐樹協議》是華爾街起步的標誌,那麽到現在大概200多年的歷史。那麽這個200多年的歷史,應該說是紛繁復雜、風雲變幻。我們可以把華爾街的歷史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從1792年到19世紀的末期,大致100年的時間。那麽第二個階段,是19世紀的末期到20世紀的三四十年代,四五十年的時間,那麽第三個階段就是20世紀的三四十年代到現在,大概60年的時間。我們可以分別把它比喻成華爾街的童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

  在回顧華爾街的歷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把握兩條主線,第一條就是看看華爾街在美國社會和美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第二條主線就是華爾街自身不斷發展,不斷演變,不斷改革這麽一個過程。

  那麽首先童年期,華爾街的起步是來源於紐約曼哈頓島的南端,因為紐約是一個天然的深水港,所以在歐洲移民到了美國之後,紐約很自然成為一個非常繁華的貿易中心,那麽另外當時的歐洲移民帶來了歐洲先進的資本主義文化,所以提供了精神和文化基礎。在這兩個前置條件下,紐約就開始逐步走向繁榮。

  當時出現了很多生意人,他們就是或者稱為經濟人,他們通過買賣各種物品,然後賺取差價來謀生,這就是後面股票經紀人的前身。那麽剛才提到的《梧桐樹協議》,其實就是這批經紀人,他們互相殺價,為了維持一個價格同盟,就搞了一個《梧桐樹協議》,那麽規定每個證券的出售,不能收取低於千分之2.5的傭金,這麽一個價格同盟,隨後演變成了紐約交易所的前身,華爾街就從這開始起步。

  在華爾街童年期的前100年,發生了一些非常重要的這些經濟和社會事件。比如說美國剛剛建國的時候,有大量的銀行開始設立,他們需要融資,他們就通過華爾街開始融資。在這個前100年還發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麽就是美國的南北戰爭。南北戰爭當時是在美國的南方和北方,是一個理念之爭,南方是一批棉花種植主為代表,他們是莊園主,北方是一批新興的工業資本家,當時有關於農奴的廢立問題,進行了非常激烈的爭論,最後爆發了戰爭。在這個戰爭過程中,最開始雙方都是消耗了大量的財力,都陷入了財政的困境。南方能夠想到的辦法就是開動印鈔機,大量地印鈔,它的結果也是非常悲慘的,就是引發了非常劇烈的通貨膨脹。到了戰爭的末期,南方的通貨膨脹率是戰前的9000%,而北方呢相對來說它是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因為那時候已經有了資本市場,所以他選擇了發行國債,發行戰爭債券,通過債券募集了大量的資金,同時呢讓老百姓把愛國的熱情轉化成了投資的一個機會所以到戰爭的後期,北方它募集資金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它需要花費軍費的速度,

  所以呢,我們可以看到,華爾街一旦問世,它就開始與美國的經濟發生了結合,而且它立刻成為了大規模的運河和鐵路建設的一個重要的資金渠道。也使得美國這麽一個地域遼闊、運輸非常不便的新興國家迅速整合成了一個一體化的經濟實體。

  但是這個階段,華爾街自身的發展,它還是處在一個非常原始的階段,是處在一個摸索期,它完全是一個自我演進的過程。這時候,美國的聯邦政府沒有意識到政府在市場監管中應該有所作為,而且當時也沒有什麽法律,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上市公司它可以不公布財務信息,而且市場當時是一個高度投機、高度混亂的這麽一個市場,當時是莊家的天下。而且當時政治非常腐敗,很多政府官員和市場的莊家相互勾結。那麽大家可以想象,這麽一個市場很容易出現很大的問題,所以當時市場經常出現各種崩潰。

  到了19世紀末期,市場中的經紀人他們就開始覺醒,因為他們的這個利益是需要市場能夠長期穩定發展,所以他們團結起來,他們開始強迫上市公司披露信息,因為要披露真實的信息,所以需要有獨立第三方,於是這也才有了現代註冊會計師的出現。所以通過這次經紀人的革命,我們可以看到,就是通過市場自己的這個力量,華爾街實現了一次修正。上市公司開始公開披露信息,然後華爾街步入一個相對來說更加規範的這麽一個階段,就進入了第二階段,就是它的這個青年期。從1890年大致到1930年,1940年左右。

  在這個階段,發生的最重要的事件有兩個,一個就是美國的重工業化。那麽在19世紀末期的二三十年之內,美國經濟快速進入了重工業化的階段,就是1860年的時候,美國大部分的鋼鐵產品還是需要進口,那麽到1900年的時候,美國的鋼鐵產量已經超過了英國、法國、普魯士、俄羅斯,歐洲列強的總和。那麽它怎麽能夠實現這麽快速地發展呢?那就是很多鋼鐵公司一旦出現,它就迅速地通過資本市場來上市,來融資和發行債券,然後實現擴張,所以很快它就超過了歐洲列強。

  那麽在隨後的一戰中,美國它沒有參戰,它卻成為了一戰的受益者。華爾街的這個融資渠道,使得美國可以放大經濟中能夠獲益的成果。例如說美國的杜邦公司,它4年完成的軍火合同,相當於戰前平均每年軍火合同的276倍,那麽其他的美國公司也實現了類似的擴張。所以在這個時期,在華爾街的推動下,美國在世界舞臺上開始崛起。1900年的時候,美國的經濟總量超過了英國,1913年的時候,美國人均GDP超過了英國,美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強國。那麽這個時期的華爾街自身的發展呢,聯邦政府還沒有認識到政府應該對市場進行監管,而且相應的法律還沒有出臺。那麽到了20世紀的20年代,股市進入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有連續8年的牛市,很多投資者忘掉了風險,那麽當時的有一個保證金製度,就是你可以花1萬美元買10萬美元的股票。那麽大家可以想象,如果說在一個天天都漲的市場裏,這是一個無本萬利的事情,但是如果市場發生很大逆轉的話,這也是一個萬劫不復的非常悲慘的後果。

  這一天終於到來了。在19291029號,黑色星期二,這一天美國的股市是大跌,跌了22%,這是歷史上單日下跌比例最大的一天。那麽隨後的三年中,股市下調了89%,舉一個例子,當時最火爆的股票之一叫做美國無線電公司,它的股票在三年之內,從500美元跌到了3美元,大家可以想象,如果你是舉債10倍去買了這麽一個股票,是什麽樣的後果。隨後美國就來到了30年代的經濟大簫條,對美國社會和美國經濟的打擊是非常沉痛的。

  後來美國政府痛定思痛,從羅斯福新政開始,對金融體系進行了改革和重建,頒布了一系列法律,1933年,美國頒布了《聯邦證券法》,1934年美國頒布了《證券交易法》。也就是說美國的這個資本市場在交易了將近了140年以後,才開始出現了《證券法》和《證券交易法》,按照當時的《證券法》,美國建立了美國證監會。也就是說這個市場運行134年,140年左右的時間才開始出現了監管機構,美國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找到了政府與市場的平衡。這個市場開始進入第三階段,也就是它的成年期。

  那麽在這個二戰以後的美國經濟的繁榮中,華爾街也是扮演了非常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麽這個過程中最明顯的一段例子就是從70年代以後,它的高科技產生崛起。比如說1971年,英特爾公司上市和1980年蘋果公司上市和1986年微軟(上市)。同一年是甲骨文公司上市,使得美國在計算機行業,在全世界取得了比較領先,甚至壟斷的地位。那麽1990年,思科公司上市和1996年朗迅公司上市,推動了美國在通訊行業裏迅猛的發展。1990年的雅虎公司上市,1997年的亞馬遜公司和2004年的Google公司上市,使得美國成為網絡科技當仁不讓的超級弄潮兒。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在過去的三四十年之中,依靠資本市場推動,成功地實現了經濟轉型。一輪一輪的高科技浪潮,幫助美國經濟成功實現了產業升級,其中的一個最核心的,就是以華爾街和矽谷為代表,美國實現了高科技和資本的結合。這個結合是為高科技產業的出現,提供了篩選和發現機製。經過了19世紀末期經紀人的革命和20世紀30年代羅斯福的金融新政之後,美國資本市場它的自身發展也進入了一個相對比較規範的階段。那麽當時現代投資銀行的出現,然後機構投資者的發展,然後價值投資理念也慢慢占據了主流地位。於是資本市場相對來說步入一個新的規範的發展階段。

  但是即便如此,就是在我們大家最熟知的所謂沸騰的90年代,(提到)美國,大家都經常引用,說是10年牛市這麽一個年代,美國也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華爾街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說1994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機,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1998年的長期資本這個公司的破產帶來的金融危機,隨後就是9.11,然後安然事件,世通事件,包括最近的次貸危機。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華爾街仍然不斷地出現新的問題,新的挑戰,而且現在由於全球化,風險在全球擴散,在全球傳遞,也成為了全球大家共同關註和共同要面對的一些難題。

  那麽未來我們如何去面對華爾街和全球金融體系這些新的問題,新的挑戰,應該是一個非常急迫的課題,我們大家拭目以待。

  華爾街歷史的啟示——催生美國神話的經濟模式

  第一,就是華爾街在美國經濟崛起中,或者大國的競爭中,扮演非常舉足輕重的作用。剛才我們已經看到,從美國經濟的發展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階段,從運河的興起,鐵路的興起,到重工業化,到後來的高科技產業,甚至它的南北戰爭,無論是和平時期還是戰爭時期,它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13年到1918年這個五年之間,發生了三件事情,第一是美國的紐約股票交易所,它的規模超過了倫敦股票交易所,在同一時期,紐約取代倫敦,成為全球第一大金融中心,也在同一時期,美國人均GDP超過英國,(美國)真正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這三件事情,發生在歷史的同一瞬間,它再清楚不過的說明了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一個良性互動,對於現代經濟的發展或者現代大國的發展是有多麽重要的意義。

  我們這裏可以舉一個跟中國相關的例子,在甲午海戰的時候,當時清朝是敗給了日本,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一個事實就是當時中國的經濟實力,實際上按照可比價格計算是日本的(5倍),中國GDP是日本的5倍,但是中國當時清朝的GDP是日本的5倍,為什麽會敗給日本呢,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戰爭融資的問題。因為當時清朝整個經濟體系是非常落後的,他去進行戰爭融資的時候,無非就是征稅和攤派,最後效果也不是非常好。所以當時北洋水師在英國訂了兩艘最快的快艦,因為付不出款項,最後是被日本人拿走了。那麽日本當時它的經濟只有中國GDP的五分之一,他如何能夠募集這個資金呢?當時日本是利用了資本市場,他通過發行國債,能夠把全國的錢迅速地聚集在一起,然後買到了最新的戰艦,然後打敗了清朝。

  華爾街給我們的第二個啟示就是華爾街的發展,它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也是付出了沉重的社會代價。舉一個例子,就是我們剛才講到1929年股市的崩潰,有一份資料表明,就是在剛才我們講到的黑色星期二那一天,在一個小時的交易時間內,全美國有11個經紀人跳樓。那麽隨後股市下跌了將近90%,那麽當時美國一個非常著名的五星級酒店,它的前臺問候語本來是說,先生,歡迎你來下塌,後來都改成說,先生您是來住店的,還是來跳樓的,要先講清楚,可見對它的這個社會的打擊也是非常非常大的。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就是盡管經過這麽多挫折,人類是可以從自己的錯誤和失誤中吸取教訓,然後修正製度,往前走。

  第三個啟示就是美國的發展的模式,它是典型的一個自下而上的這麽一個發展模式,它是通過市場最開始的自我演進,然後走到一定程度之後,發現市場自我的發展是不可能完善的,所以美國一個發展中的一個很大的失誤,就是它的政府長期缺位,那麽正是因為1929年最大的股市災難之後才帶來了政府製度的建設和監管的引入。但我們在建設我們資本市場的過程中,我們要看到它這些經驗和一些教訓,我們應該看到,應該在建設一個市場中,要找到政府和市場的製度的平衡。那麽我想這是我們對美國,對華爾街的歷史的回顧,一個簡要的總結和啟示。

  透析美國的資本市場 啟發中國經濟崛起

  資本市場首先它是一個機製,一個將人類本性轉化成為一個社會前進動力的機製。也就是說來到資本市場的人,都是來牟利的。在華爾街歷史上出現過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人物,那麽在這些人物中,我想舉一個大家可能不是非常熟知的人物,她叫海蒂格林,

  當時是在19世紀的中期,她是華爾街一個非常出色的投資者,她應該是華爾街歷史上,依靠自己能力成為(華爾街)一個最富有的(女)人。當時有個非常有名的事就是她曾經丟了一張郵票,她為了尋找這張郵票,花了好幾個小時,開著她的馬車到處尋找,那麽在這幾個小時之內,她的財富產生的利息相當於當時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一年的收入,但是這樣一個人性看上去並不是非常高尚的人物,並不妨礙她成為一個出色的投資者。她去認真地選擇股票,認真去投資,最後她成為一個非常成功的投資家。她通過自己的一買一賣,實際上對上市公司實現了優勝劣汰。當成千上萬的人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這個社會就往前進步了。隨著華爾街的演進,這些人實際上變成了後來的美國的投資銀行業和基金行業,那麽就有成千上萬的投資銀行家和基金經理組成,這就是剛才我講到的,是美國社會資源配置的一個核心機製。

  第二點是說,也正是因為資本市場是一個由這麽多來尋求利益的人組成的,它應該是一個非常人性的市場。我們都知道,人性是有很多的弱點,比如自私,貪婪,恐懼,非理性等等,我們會發現它在華爾街歷史上是反復的上演。19世紀的中期,當時是西部大開發,鐵路非常火爆,只要是說你在修建一條鐵路,立刻有投資者瘋狂地把錢扔給你,那麽很多時候它是從一個從來沒聽說過的無名小鎮,通向另外一個從來沒聽說過的無名小鎮,投資者都不介意,他會瘋狂的去追捧。甚至出現了一個故事,就是有一個這個騙子,他說他要修一條從地球通到月球的鐵路,那麽他也募到了很多錢。

  我記得《偉大的博弈》的作者,就是美國的金融歷史學家戈登先生他講了一段話,講得非常透徹,他說,在華爾街這個偉大的博弈場中的博弈者,過去是,現在還是,既偉大又渺小,既高貴又卑賤,既聰慧又愚蠢,既自私又慷慨;他們都是,也永遠是普通人。我想我們在建設我們的資本市場的過程中,我們也不要忘掉資本市場是個非常人性的市場。

  第三點呢就是,即使資本市場它有這麽多的缺陷,有這麽多的問題,如果說我們監管得當,製度比較合理,對社會的推動也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那我們從經濟學上來看的話,其實資本市場是一個非常先進的製度設計。我們大家都學過經濟學,都知道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他說什麽叫自由經濟呢,簡單的講就是每個人都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假如我最擅長做鞋,老師最擅長做襪子,我就應該天天做鞋,他就天天做襪子,然後我們倆到市場去一交換,我們倆都會更好,對吧,這就是自由經濟的一個比較優勢和交換的一個理論。但是這麽一個物物交換它很麻煩,所以大家最後產生了貨幣,大家把它先轉化成貨幣,就不需要見面,但是貨幣的出現呢,使得人類可以定價過去,不能定價未來,資本市場的出現或者證券的出現,使得人類有可能對未來進行定價。

  那麽一旦這個轉化實現了之後,人類的經濟生活中幾乎所有的生產要素,都可以到資本市場上來定價。比如說一個公司,它可以上市成為股票。那麽微軟,當比爾蓋茨還在地下車庫的時候,就有人對他進行投資,投資於他的未來,他就可以對他的未來進行定價。那麽信用也可以定價,也可以變成債券。那麽一個人的權利、義務,未來的價值,人力資源等等,都可以變成期權。也就是說人類社會所有這些重要的生產元素,全都可以通過證券化進到資本市場,而且在這個電子平臺上,這個無紙的平臺上,一瞬間就實現了交換。那麽這麽一個快速交換的場所,對一個國家經濟推動是非常非常有影響的,如果說一年兩年看不出來,5年,10年,100年,200年之後就發生了巨大的差別。

  就在過去一百年中,我們看得非常清楚,有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看到美國和阿根廷的對比。在1913年的時候,當時美國和阿根廷的經濟實力實際上是在某種意義上是不相上下的,就是阿根廷當時也具備了經濟崛起的非常良好的這麽一個機遇,1913年的時候,阿根廷的人均GDP3800美元,同一年美國人均GDP5000美元。那麽將近100年之後,今天美國的人均GDP43600美元,阿根廷的人均GDP6500美元。

  也就是說通過100年的這個變化,你可以看到在華爾街這麽一個資源配置場所的推動下,美國經濟滾滾不斷地往前發展,把南美的競爭者遠遠地甩在了後面。那麽另外一個明顯的事實的比較,就是在過去的30年中,美國和歐洲的這麽一個競爭的關系。我們都知道在二戰結束以後,當時美國和歐洲都實現了快速的繁榮。但是到了70年代之後,它們都步入了一個瓶頸期,當時在歐洲和美國都有一個叫做經濟滯脹的現象,然而隨後美國一馬當先就超越了歐洲。我剛才講到,過去的30年中,從70年代到現在,美國一輪一輪的高科技浪潮帶動了美國經濟的崛起,(美國)就再次的快速增長,而這個過程中,歐洲相對來說就止步不前。到了2007年,歐盟的GDP大約與美國的GDP相當,但是歐盟自己的研究報告,核心競爭力報告承認,歐盟在科技研發和高技術方面和創新能力方面,落後美國28年。那麽它為什麽會落後美國28年呢,當年撒切爾夫人有句非常深刻的話,她說歐洲的高科技產業落後於美國,並不是因為歐洲的技術水平低下,而是因為歐洲風險投資和資本市場落後於美國10年,那麽現在看來還不止是10年,是28年。所以我們從這些大國的過去100年中經濟發展,我們可以看得非常非常清楚,就是資本市場的發展對於國家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是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我們把這個歷史再放長遠一點,我們看一下過去的幾個世紀中,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近年來社會上有一個非常熱議的話題叫“大國崛起”。我們看到過去這幾個世紀中,大國的崛起,它有一些普遍的規律,有哪些規律呢?

  比如說我們看到1617世紀的時候,當時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崛起,是因為它當時掌握了當時比較先進的文化,航海文化,所以它就迅速成為了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那麽在17世紀當時的荷蘭掌握了當時最先進的文化,就是資本主義文化,商業文化,阿姆斯特丹成為了歐洲最繁榮的城市,荷蘭彈丸之地就實現了崛起。那麽18世紀之後,英國率先進入了工業革命,所以英國成為了日不落帝國。那麽19世紀和20世紀,美國掌握了當時最先進的文化,資本市場,所以它就實現了崛起。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大國崛起的過程中有一個普遍的規律,就是它都是掌握了當時最先進的經濟文化和經濟製度,然後它就迅速地實現了崛起。那麽今天面對21世紀的全球的競爭,我們中國的發展,也應該盡量去了解資本市場,去建設這個市場,並且讓它來推動我們中國經濟的崛起。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