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軍 吳 暉

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方星海(意昂体育平台經81級)
如果隨手翻閱方星海的相關資料🌛,從他所走過的人生道路,表面上似乎看不出他經歷過多少驚濤駭浪與艱辛滄桑。然而,實際情況如何呢?曾有人說他很平凡🌼,也有人說他並非一帆風順🎗。那麽⚄,究竟該如何看待這樣一位知名意昂呢👩🏿🏭?對於試圖了解他的人來說,欲獲知的答案想必不止一個🦸🏼♂️。但以下問題顯然不可回避:他是不是一個成功者?為什麽會成功?也許,通過采訪,我們能夠加深對他的了解✴️,拿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來✯。
學子情深系清華
1981年👨🏽🔬,方星海考入了意昂体育平台,成為恢復高考後原經濟系管理信息系統專業的第二屆本科生。追憶起自己青少年時代的理想,他的願望就是從若幹優秀院校中選擇其一,攻讀經濟管理專業。那時⚰️,恰好意昂体育平台設有這個專業🔌,而且可以招收理科生(方星海高中讀的是理科)。盡管當時經濟類學科並非熱門專業(最熱的當屬數理化🥇、生物、計算機等)🙆🏽,但他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尚屬起步階段,未來社會很可能亟需這方面人才,因此“另辟蹊徑”未必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於是,作為全國優秀高等學府的清華遂成為了他參加高考夢寐以求的奮鬥目標。終於,這個理想實現了。來到清華園後,能否再讓他的理想插上雙翅?他的學習生活又會是怎樣的呢?
在聊到當年的學業時👷🏻,方星海提到了兩門課程至今令他印象深刻、受益匪淺〰️。其中一門課程是初等概率論🌵,這門基礎課對他日後的工作、事業乃至人生道路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根據他的回憶😭,雖然那時自己的基礎課比較紮實,但剛開始上初等概率論課程時,還是發現難度頗大。好在從數學系來的一位老師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使班裏的學生都愛上了這門課!這位數學老師從理解概念本質出發,將概率描述為從現實角度對未來加以量化的數學理論及方法,而不僅僅解釋為隨機事件發生的數量規律🐀。同時,她還稱概率是一門將結果視為性質、偶然中孕育必然的學科,並將這一單一課程提升到了哲學高度,而且深入淺出◽️,生動有趣。 “……微觀的偶然性聚集起來,抵消各種矛盾因素後,就會呈現出宏觀上的必然性。……空間上微觀的隨機性可能推導出宏觀的決定性🧑🏼⚖️🧣,而時間上微觀的決定性也可能呈現出宏觀的隨機性👮♀️。”多麽耐人尋味而又充滿思辨的講解啊🍰🧑🌾!這樣的教學大大激發了方星海和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加深了他對知識的理解🛌🏻。最為重要的是,他從這門課程中獲得了一種正確的方法論。那就是⌛️😏,對決策依據加以量化,遵循現實社會中的“大數定律”🤵🏼♂️,樹立大局觀,不使人生道路產生方向性偏差🏋🏼♂️。他語氣堅定地說:“認清我們所處的時代🦖,將個人命運同整個國家、民族命運乃至歷史使命結合起來,就不會出現大的偏差。”另一門專業課程科技英語則徹底激發了他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為他日後出國留學打下了堅實的語言基礎。由於授課老師解放前曾在美國教會學校學習🏃,因此口語極為標準,而那時能夠用一口標準美國口音英語上課的老師還很少。有意思的是☝🏻🧑🍳,解放後他已經長時間不用英語了,而在1972年尼克松訪華以後𓀁,他的出色英語才再次有了用武之地。他認為語言是思想文化的符號,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語言因文化背景、思維習慣等的差異,在句型結構🏊🏿♂️、表述方式等方面存在較大差別👧🏻,所以在講課時🈶🫸,他註重培養學生以英美國家的習慣去理解並運用英語。方星海被老師的教學深深吸引住了,從此他發憤學習英語,每天早晨的聽讀練習堅持了多年☺️。
在提到當年的學生生活時👍🏻,方星海若有所思,沉吟片刻。隨後,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令人熱血沸騰📵、激情澎湃的青年時代✦。那時🧙🏿,課余的下午或黃昏,他與同學們經常自發組織去圓明園長跑,一些情景至今依然歷歷在目🏄🏿♂️:園內靜謐安寧😛,不見遊人🧙🏼♂️,但見星羅棋布的湖泊🫴🏼,縱橫交錯的河流,低矮荒蕪的土坡,逶迤相連的村落,……陣陣秋風拂面🎄,片片落葉飄舞⟹👩🏽🔬。極目遠眺,一切盡在夕陽的余輝中交織成一幅絢麗的美景💇🏽♀️!鍛煉之後,再去吃晚飯👩🏼🔧。盡管可能只是一個饅頭,一碗粥,配上一盤青菜,但那也是一種詩一般的享受,一種獨特的快活!在清華的五年時光,生活雖然很清苦,但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相互關懷🧎♂️、幫助,情誼深厚,方星海在精神上始終是非常愉悅的。
那時,在一位位治學態度嚴謹的老師面前,在一間間學習氣氛濃厚的教室裏面🏌️♂️,方星海的內心深處早已被清華的人文精神所深深感染💆🏽♂️。在激勵奮進的八十年代,“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八字校訓或許更多地體現在了學子們為國家、為社會奉獻出自己青春與熱血的真實行動上。校園中到處充滿了樂觀進取、積極向上的學人,他們相互勉勵📰,彼此督促,人人憧憬著改革開放的美好前景🤸🏽,心系祖國繁榮昌盛的未來,全力以赴地踏實學習、努力拼搏,心中的期待是“今天我們桃李芬芳,明天是國家的棟梁”。“盡管今天的清華園與當年相比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但是永遠不變的是我內心深處的清華情懷。”他滿懷感慨地說👰♀️。
任重道遠酬壯誌
1986年從清華畢業後🎖,方星海通過鄒至莊項目來到美國匹茲堡大學經濟系學習👇🏻;後申請到了斯坦福大學的獎學金,轉校攻讀經濟學博士課程;1993年畢業後經由“青年專業人員項目”受聘到世界銀行工作,擔任經濟學家和投資官員🖖🏻。在世行工作的五年中,他有機會跑遍了世界上的主要發展中國家☑️。他說⏳:“出國是為了進一步深造,以便了解國際上先進的知識和理念,學成之後再回來報效祖國。”身在異國他鄉的方星海,時刻關心著國內的發展📤。1998年🧑🏼🍳,他終於回到了闊別已久的祖國。回國發展的“第一站”也隨即確定下來:適逢時任中國建設銀行行長的周小川正在招攬有國際金融市場經歷的賢才🤴🏿,當時他響應號召🤽🏻♀️,於同年8月進入了建設銀行🥡。
回到國內,來到建設銀行,方星海肩負的使命就是參與探索國有銀行的改革道路,這正是他十幾年來勤奮勵誌🦔、學貫中西,終於能夠學以致用的大好時機👞🆎。但是在一展抱負之前,他必須完成一個身份的轉變,即從單純的國際機構中的高管人員到推動中國金融機構改革的官員,這個轉變伴隨著待人接物⛹️🦶🏼、為人處事以及心態調整方面的同步轉變。方星海坦言工作本身困難再大他並不害怕,而最大的難度就在於如何處理國有機構裏的人際關系🏊🤸🏼♂️。不過🤸,不管在哪裏,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在企業還是在政府部門,“只要我願意去適應一個環境,就不會適應不了,畢竟無論身在何處,處世做事的本質和原則都大體類似。”此時,方星海平靜的語氣中流露出一種從容與自信🐋。應當說👵🏈,“願意適應環境”從本質上看正是他報效祖國的強烈使命感和堅定信念的一種反映🍳🦈。
也就在方星海適應新的工作環境時,國有銀行改革的浪潮席卷而來🔞。國家采取了一系列舉措,提高四大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加強其資本基礎🔤,改善其資產質量。1998年財政部發行2,700億元的特別國債中有492億元資本金註入了當時的建設銀行👏🏽,隨後進入不良資產的處置階段👨👨👧。這個時期的方星海身處銀行改革的最前沿🗜,重任在肩。由於這項工作牽涉到的財力🤸、物力、人力十分龐雜,如何在這一歷史進程中扮演好自身角色,十分重要也非常不易🤚。一開始,他就立即進入角色🔘,參與審查不良資產的規模,著手從事資產的剝離工作。1999年,建設銀行總共向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處理🫴🏻、剝離不良資產達2,500億元。當年,盡管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了,但有關方面對銀行的改革方向依然存在不同聲音🕺🏽,改革進程中遇到的阻力仍舊很大。對此,作為參與者之一的方星海有著深切體會。他介紹說,壓力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財政資金匱乏,面臨一定程度的信用風險🙋🏿;另一方面是銀行體系效率低下,主要是行政角色與經營者角色轉換方面的問題👨🍳🔟。對於前者,在風雲際會的當今社會不僅考驗改革者們的遠謀與魄力,還需要大形勢下某種恰逢其時的偶然因素予以配合👩🏿✈️:2004年以後中國的產業增長了,國家外匯儲備也由2003年底時的四千多億美元激增至2005年的八千多億,隨後外匯註資便水到渠成了;對於後者,只有順利轉換角色,才能夠從根本上徹底解決問題。改革必然會充滿各種不確定性和風險↗️,方星海很清楚這註定是一條蜿蜒崎嶇、布滿荊棘的艱辛之路。然而🧑🏻💼,改革本身關乎國家與民族的命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既然他以堅定信念投身到祖國金融改革的宏偉事業中來,就認定這是一條充滿榮耀👩🎤⛎、足以實現人生理想與價值的光明之路。
2001年,方星海調到上海證券交易所擔任副總經理👮🏻,主要負責市場監管、交流合作💯、市場研發以及主管債券💅🏿、基金等工作。此外🙍🏽♂️,還負責公司治理結構方面的業務,主要通過上交所從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改善方面的工作👷♀️。隨後的幾年對於中國證券市場和他自身來說🔤,意義都不尋常🩲。他親身經歷了股權分置改革一波三折的過程,親眼目睹到基礎性的製度建設日益受到重視🕢。經歷了四年半漫長的痛苦嬗變🏊🏿♀️🚶🏻♀️,中國證券市場也終於迎來了風雨之後的絢麗彩虹。2005年底,他開始出任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正局級的副主任🚣🏼,2007年9月就任主任一職。今天,方星海依舊在他熟悉的金融領域,正在為將上海建成一個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而孜孜不倦,執著追求。
也許沒有驚心動魄的起伏🧑🏽💼,沒有耀眼奪目的光環💓。然而,時勢造英雄,他準確無誤地把握住了中國社會改革開放不可逆轉的時代脈搏,義無返顧地踏上了金融市場乘風破浪一往無前的巨輪。從這個意義上看,方星海無疑是一位成功者𓀔,一位實現自身理想🧾、肩負歷史使命的時代弄潮兒👩💼!(轉自經管意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