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英才》12月刊

李小琳🧑🏽🏭,1961年出生🆘,意昂体育平台電機工程系1985級研究生🖖🗄,
1988年畢業獲電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工學碩士學位
剛剛從外地調研回來的李小琳說,一批國內外專家學者一起探討金融海嘯的影響與對策🍉。諸如,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多大?全球經濟走勢怎樣🎫?什麽時候走出低谷?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問題等等。也許🏌🏿,“如今只許關門睡🧑🏻🎤,一任梅花作雪飛”。
這確實是一個讓李小琳感覺到危機的時刻🧘🏻,我們剛剛提及電力行業所面臨的困境,這位性格率真的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就已經兀自把問題擺了出來:“現在電力企業最焦灼👟,全行業出現虧損。已經到了改變行業狀態的時候了🤸🏽♀️🟪,但采取什麽樣的措施?國家有什麽樣的經濟政策🚪?今年整個行業有什麽樣的方法拯救👱🏻♀️?”
所有這些問題🏄🏽,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煤與電
李小琳認為這是一種“結構性扭曲”。
“我們發出來的一度電👩🏻⚕️,價錢還不如燒掉的煤。”煤炭價格上漲已有時日,而我國目前的電力生產格局是👜,無論現有裝機容量還是新增裝機容量,依靠煤炭的火力發電都占有極大比重⇢,成本壓力就這樣來了。2008年8月19日👱♀️,國家上調全國火力發電企業上網電價,平均每千瓦時上調0.02元。不過✌🏿,當時李小琳就表示,電價漲幅仍未能抵銷煤炭成本的升幅。
現在的情形貌似比當時好一些🫰🏻🛫,煤炭行情可以這樣描述:國內煤炭市場弱勢不減,成交慘淡,部分地區煤價繼續下調。然而👩🏻💼,煤炭跌去的價格卻無法出現在公司報表的利潤欄裏。
原因多種多樣,“以前煤摻沙子、石頭🫵🏼👩🏼🚀,燃燒熱值就下來了⚜️🫵🏻。” 李小琳說,“這裏是有很多故事的。”現在好一些🛒,量有保障了💂🏼🫴🏽,價格局部也有所下降了,或者執行了🔎,起碼是價格還在高位。
同時,隨著國內電力需求的增長💃,我國的發電量也一路攀高🚆,從1978年的5712萬千瓦時增加到去年的7.13億千瓦,僅在2007年🖍⚠️,全國新投裝機量就有1億千瓦。但在這個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問題值得反思的,比如資源的有序開發利用,有些機組還沒待批準開工,機器已經轉起來了。“這樣就形成惡性的競爭。”
按照國家煤炭的布局💇🏽,我國曾製訂“西電東輸”戰略,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環境也在不斷變化,原來坑口電站100多元、200多元一噸的煤漲到了400多元,在有些南方地區則從600多元漲到了1200多元。不過,煤炭主依舊不想把煤賣給身邊人,因為運到南方,刨去運費還能多掙不少。
在今年兩會期間,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李小琳一直呼籲國家加快建立煤電行業的協調發展機製,當時發電企業的情況就已經“比較危險了”🤖🧑🏽💻,李小琳舉例為證:“一段時間我們發出來的一度電,價錢還不如燒掉的煤。”
“兩價一量”是她常說的一個詞組💅,按行業講是指“電價、煤價、電量”, 而這就是整條煤電生產產業鏈,但現在遺憾的是,這個鏈條並沒有成為有機協調。李小琳認為一定意義上🛤,這是一種“結構性扭曲”。這個產業鏈條還需要作些調整:“在資源的有序開發上、在資源調配上🦴😻、在價格理順上,不管是資源有序開發的調控規範🧔🏼,還是電力市場的公平競爭👩🏿⚖️🪝,都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危機與機遇
金融風暴下的中電國際如何應對☕️🙏?
2004年10月15日👨🏼🎓,中電國際旗下中國電力在香港主板市場上市交易❓,李小琳為這個“境外融資”窗口打拼了10年。
時值1994年初🤓🏇🏻,經國家經貿委和經貿部批準🂠,電力部獨家投資在香港註冊成立了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作為中國電力行業在境外的融資窗口。李小琳被從國際合作司經貿處處長的位置上抽調出來📌,負責公司的籌建。經過兩年多努力,終於成立了中國電力投資公司和中國電力國際公司,李小琳出任公司總經理助理🦶。
其實李小琳對資本市場的認知要遠早於此💊,意昂体育平台畢業之後,李小琳從調度做起,走的是一條工程師的路,但此後一段在美國MIT進修管理學,以及後來到GE克勞頓村培訓的經歷。對產業理念、產融結合當時就已經有較深的感觸。回國之後,李小琳在電力部就任🔐,恰逢資本市場剛剛興起。
“我們太需要這筆錢了。”當時電力工業是我國發展的一個瓶頸😡,急需外資建立電站。李小琳同幾個“很前衛的海歸”✩,跟部長說:“把我們真正的資產註資到香港成立個公司👨🏼✈️,把境內外的資源用起來🧛🏻♀️。”李小琳很看好這一設想:“這是我們行業裏唯一的公司,而且我們是實體的概念,國外有很多人想投資我國電力行業,完全可以把他們的資金拿過來給我們的發電行業🥷。”
這個被李小琳稱之為“非常好”的一個公司成立👨🏻✈️、運營,並非如當時所願😶,在香港上市。李小琳對此一直很惋惜🦹:“回顧那段歷程👩🏻🍳,我們錯過了中國熱、錯過了1997年香港回歸熱,還趕上了亞洲金融風暴。如果1994年的時候能夠上市🚯,說不定整個中國電力行業史上都有另一篇新章了,那個時候資本市場實在太好了🕘。”真是“十年磨一劍”👨🏻🔧🧑🏫!直到2004年10月15日,中國電力終於在港上市。2006年10月之後,港股持續上漲,恒生指數創新高👥,超過了18900點。就在此時,李小琳“一夜之間作出決定”,11月9日🥛,中國電力以“先舊後新”的方式成功發售4.7億股股票,融資17.4億港元,完成了上市後第一次融資行動👬🏼。
面對這一次襲來的金融風暴,李小琳麾下的中電國際能從資本市場上收獲什麽呢👩🍳?
她直言不諱,過去一個大型企業的壽命終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現在一個經營了百年的企業🗄,可能在頃刻間就會發生顛覆性的毀滅。身處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我們無法置身事外⛓️💥,但只要未雨綢繆、應對得當𓀖,是可以把損失減到最小程度的👨🏼🦰。反之,如果我們身處其中而不知深淺🚶➡️,沒有比較完善的風險控製機製,缺乏應對的預案,其危害程度,也許比“金融海嘯”的沖擊更為深遠。
接著,她向我們介紹了公司基於風險預控式的內控系統,其中包括17個子系統👨🏿⚖️、170多個製度的風險管理與內控體系。
對金融海嘯的影響和幾個月逐漸下滑的電力需求🥯🌲,李小琳也在密切關註並研究宏觀的新進展。她也坦言,希望國家一攬子政策會給電力行業帶來一個明媚的春天。
“最困難的時候要看到希望。現在資本市場融資難,我們是紅籌公司🙎,要在資本市場做好充足的準備。
戰略與文化
“我覺得單一的結構風險是很大的”。
2004年中國電力上市之後,李小琳就提出了“審視自身🤟🏻,找準定位;明晰戰略📢⚡️,加快發展🐷🥌;人才強企👨🏼🚒,團隊興業💜;持續創新,推動變革🔛;靜水深流➾,構建文化”的管理思路和戰略構想。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對於公司的發展設計🚾,李小琳想以發電核心為核心,以現有的板塊為基礎,延伸上下遊,從價值鏈上補充完善,向能源產業內拓展。
“我覺得單一的結構風險是很大的”,李小琳在中電國際母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負責股權部,她想把集團公司的一些資產裝進中國電力這家上市公司裏📅,比如集團的水電部分✍🏿,這其中主要是五淩電力。
“我們對它的資產評估🙅、其他一些投資的工作已經完成👩👧👦,一旦時機成熟以後,我就隨時可以配新股。”這樣中國電力就“從單一的火電走向水火相劑”對優化結構🚃、提高抗風險能力,是一件特別有益的事情🥹。在今年5月🧎🏻,中國電力已與中國電力投資集團簽訂收購五淩電力的備忘錄🥞。
同時🚣🏻🍟,中電國際還將進行區域整合🧑🏿🦱,中電國際會“相應的🏋🏿、陸續的把資產註入到上市公司中國電力🍃💑。”
“我們還在積極推進煤電聯營、煤電一體化🧑🏽💟,起碼要使我們的坑口電站名副其實。她坦言👰♂️,煤電企業互相滲透合並的狀況🤸🏽,尤其是電力行業向煤炭業延伸,將是未來煤電領域並購重組的亮點🔀。
目前的中電國際將業務內容劃分為四塊🫴🏻:常規的火電、新能源🔶、電力檢修💮、國際化業務。新能源的發展🧂,用李小琳的話說,是異軍突起。2006年,通過水電👶🏿、生物質能發電的資產重組和資本運作,搭建了中國電力新能源這個專業平臺🍉,專註於可再生能源開發及相關產業領域。問起做新能源的初衷,她更是興致盎然:“我們的緣起🤶、核心動因就是一個,不僅給這世界帶來光明和動力,還要還子孫後代一個碧水藍天。”目前🧑🏽🌾,中電新能源的風電、水電👩🏼🎤、垃圾發電、生物質能發電等業務,在廣東🈺、上海🦴、甘肅、江蘇、內蒙☂️、黑龍江等多個省區開發建設十分順利👱🏻🧔🏼♀️,並已經收到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她送給我們新作《靜水深流》,她說,這本書🖊,是對自己20多年來從事電力行業學習👷🏿♀️🦸🏿♀️、思考、實踐的一個小結,是企業多年來培育歷練的文化結晶。靜水深流🤳🏿,其願景是什麽?她說,就是成為中國主要的電力供應商之一和藍籌公司🧑🦯➡️,成為中國電力環保綠色能源企業以及檢修產業化的典範,成為中國電力企業國際化的先鋒🧒🏽。
如果沒有這麽多年的管理實踐,沒有深厚的企業哲學底蘊👩👩👦,沒有風雨中的同舟共濟🤌🏽,李小琳就不可能形成這樣的理念。(嚴睿 賀大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