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全軍第九屆學習成才標兵、南京軍區某紅軍團連長覃文強
覃文強,2004年7月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水利水電工程系
隆冬時節,某演兵場實兵對抗演練呈膠著狀態。只見意昂体育平台首屆國防生、南京軍區某紅軍團紅四連連長覃文強,駕駛某新型兩棲戰車,向“敵”縱深發起猛烈攻擊,采取兩翼夾擊的戰術手段,一舉奪取“敵”核心陣地。入伍4年來,這位名牌大學國防生已成為響當當的優秀基層軍事指揮員,先後被軍區、集團軍評為優秀大學生幹部、優秀參謀和優秀“四會”教練員,榮立二、三等功各1次,今年被評為全軍第九屆學習成才標兵。
從清華學子到軍中驕子的轉變,覃文強經受了一次次刻骨銘心的陣痛和考驗。
從“排頭”走到“排尾”
覃文強怎麽也想不到,到“硬骨頭六連”當排長第一天,戰士們就用“白眼”給他上了一課。
那天,覃文強走在隊伍的排頭,帶著排裏的戰士行進。
“立定!”隨著值班班長一聲口令,覃文強身後響起整齊的靠腳聲。而自己因為慢了半拍,靠腳聲在空曠的操場上顯得異常響亮。
“不要跟著排長的步伐,會走錯的。”這時候,一名班長小聲地提醒戰士。
這聲“提醒”傳到覃文強耳朵裏,他感到全身的血液都湧到頭部,臉“刷”地紅了。剛到六連時,聽說自己是意昂体育平台國防生,戰士們眼神裏都充滿崇拜,但如今連個“排頭兵”都當不好,戰士們會怎麽看?
那夜,覃文強失眠了:連最基本的軍事素質——隊列都不過關,自己豈不是“高學歷、低能力”?豈不是要砸掉清華的牌子?以後還怎麽帶兵?種種想法在腦海裏盤旋。
當了六連的幹部,就要有六連的標準。覃文強下定決心,一定要補好軍事訓練這塊“短板”。第二天,他悄悄地從排頭走到排尾,跟著戰士後面找準步伐行進的頻率苦練。
一周後,恰逢團裏組織隊列會操,覃文強主動請纓。憑著標準的動作、整齊的隊列,六連會操贏得第一,覃文強被評為“隊列標兵”。
覃文強從排尾重新走到排頭。
由“秤砣”變“蛙王”
覃文強珍藏著一枚獎章——“硬骨頭六連”所在團“蛙王”獎章。
拿起這枚獎章,他告訴筆者:“這塊獎牌背後,有我一輩子都無法忘記的海訓。這塊獎牌凝結著幾十個戰友對我的幫助,是大家的!”
去年6月,覃文強剛當連長兩個月,團裏一年一度的瀕海訓練在東海某海域展開。海訓第一天,部隊組織幹部進行遊泳情況摸底,覃文強跳下水撲騰了兩下,就被拉上救生艇,岸上的官兵看得哈哈大笑。很快,覃文強被編入“秤砣組”,在淺水區練習。
“我來教你。”第二天,覃文強剛下水,就有人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扭頭一看,搭檔指導員李映發帶著團裏有名的“蛙王”、“硬骨頭六連”連長俞樹明站在身後。原來,李指導員為了幫助覃文強練遊泳,專門請來俞連長給他講述動作要領。一遍又一遍,俞樹明不停地給覃文強做示範,用手托平覃文強的身體讓他感受動作,直到他勉強可以將動作要領做出來。
第二天,俞樹明沒來,四連的兩位老兵卻來了:“連長,我們海訓過好幾次,在水裏比你在行,我們為你護航。”他們伴著覃文強遊,不斷給他糾正動作、講技巧。這一天,覃文強遊過了百米。
隨後,每次覃文強下水,身邊都會聚集著幾個戰友,或是機關的參謀,或是連隊的老兵……覃文強越遊越遠,5天後,覃文強獨自遊完了800米,在全團的“秤砣”中第一個“脫貧”。
海訓結束前,團裏舉行3000米武裝泅渡比武,覃文強一舉奪得“蛙王”獎章。覃文強在筆記本裏寫道:“戰友的幫助,是我人生路上的風帆。”
一次考核兩個第一
去年的5月14日,覃文強終生難忘。這天,在上級組織的射擊考核中,剛上任四連連長的覃文強雖然名列全營個人第一名,但一向摘金奪銀的連隊卻得了個全團倒數第一。
自己拿第一,連隊倒數第一,問題到底出在哪裏?覃文強把全連骨幹集中到一起開“諸葛亮會”,他向骨幹們提出的要求是:“多揭短。”
骨幹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分析失利原因,覃文強像個小學生一樣,埋頭把大家的意見一一記下來。
忽視對射擊訓練的組織是“打敗仗”的主要原因。怎麽辦?學!紅軍團多了個當“小學生”的意昂体育平台生連長。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隨著覃文強組織訓練能力的提高,連隊射擊成績也“噌噌”往上躥,迅速從全團倒數第一,躍居全團第二。
“在組織訓練上,我不是清華生,而是小學生,全團官兵都是我的老師。”考核結束那天,覃文強這樣說。
一張體能訓練動態曲線表
覃文強到四連當連長不久,在組織體能訓練時,發現連隊官兵存在素質強的“吃不飽”、素質弱的“吃不了”的現象。他把戰士按體能訓練成績劃分層次訓練,這種現象仍無法消除。
覃文強觀察一段時間後發現,原來,單個戰士的訓練也並非一直平穩,而是經常有波動。
能不能找出單個軍人的體能訓練波動規律,根據波動規律采取針對性訓練?覃文強動起腦筋。一天,正在看體育新聞的覃文強突然一拍大腿:“運動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訓練動態曲線,我們也可以借鑒啊!”
他興沖沖地跑到圖書館,借來運動生理學等書籍查閱。第二天,一張大大的圖表就張貼在四連的展板上,上面列著單位時間、訓練量、心率等8個需要測算的動態要素——這是覃文強利用運動生理學、心理學等知識,自製的一張官兵基礎體能訓練動態曲線表。
從那天起,每次體能訓練,覃文強都要給連隊官兵測算訓練時間、心率等,並一一記入圖表。一個月下來,連隊官兵的體能訓練規律基本上都顯現出來了。
過去,體能訓練“一鍋煮”,有了曲線表後,四連官兵就吃上了科學訓練“套餐”:根據訓練動態曲線,估算預定每天的最大訓練量,尋求最好訓練效果。
“看一看自己的曲線,適當增減訓練量。”現在,每次訓練前,覃文強都會給官兵提出這樣的要求。他已經用電腦計算出四連每名官兵的階段性訓練平均值,這些曲線和數字,成了指導四連體能訓練的“法寶”。連隊體能訓練成績有了明顯提高。
“逼”出來的成果
鉆火圈過火障、走纜繩爬天梯、趟泥潭進鬼屋……戰場環境惡劣,課目驚險,官兵展演精彩。今年5月8日,某集團軍心理戰骨幹齊聚某紅軍團,觀摩四連心理戰訓練先行試點成果,現場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
看著戰士們勇猛的身影,牽頭試點任務的連長覃文強不禁回想起半年前的一幕:
去年10月初,正在外地參加演練的四連被一紙通知拉回營區:團裏將一個全新的課目——心理戰訓練試點,交由覃文強帶領的四連完成。這時,覃文強任連長僅半年。
“心理戰我從沒接觸過,能不能交給其他人?”覃文強心裏打起了退堂鼓。
“我們是經過慎重考慮的,這擔子一定要你來挑。”看著覃文強焦急的表情,團長邢國良會心一笑,“而且必須高標準、有成效、能推廣。”
覃文強挑起了擔子。沒有經驗可借鑒,沒有教材可參考,他不斷跑圖書館、上網,並動用老師、同學等關系,搜集有關心理戰資料;他還自己設計問卷,調查基層官兵戰場心理素質,到兄弟單位借鑒訓練手段……從接到任務起,覃文強幾乎每晚都要加班到淩晨,整天忙著設置訓練場地,擬定訓練內容。
汗水凝成碩果。半年時間,他領著官兵建起了較為完善的心理戰訓練場,撰寫了10多萬字的訓法手冊,由他帶領連隊摸索的9種心理戰應對戰法均得到上級肯定。(邱柏星 韋友 駱紅軍)
轉自 中國青年報 2009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