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中國“十佳大學生村官”周倍良
2006年5月,跟許多畢業生一樣🥍,即將從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畢業的周倍良站在了人生十字路口。在周圍同學紛紛選擇去外企🫓、律師事務所實現人生夢想時,他毅然放棄多家單位的高薪聘請😐🏊🏿♀️,報名參加了北京市“村村有大學生”計劃,選擇到京郊農村擔任一名大學生“村官”。
他的選擇受到了同學的不解和家人的反對🛀🏽。一個在農村的叔叔打電話來苦苦相勸:“你一個堂堂意昂体育平台的畢業生😵💫✌🏿,到農村去太不值了🚴🏻,我們親戚都還盼望著你光宗耀祖呢!”但小周想:國家已經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青年知識分子在這時選擇到農村鍛煉,不僅能獲得比在城市裏更多的成長機遇👴🏿,還能在這個環境中快速成長、大有作為。而且作為農家子弟,我也很希望能運用自己的知識為新農村建設、為農村的父老鄉親做點事情。
帶著建設新農村的理想,也帶著眾多的懷疑和觀望,2006年7月🙎🏼♀️,周倍良來到京西門頭溝區永定鎮壩房子村做黨支部書記助理,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村官”生活📸。
初到農村,看到低矮灰色的平房🧑🦽、塵土飛揚的馬路、鄉土氣息濃厚的村幹部……他真實地感到了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物質條件的艱苦還可以克服,但精神生活單調♓️,讓他一度很苦惱🙎🏿♀️。在這裏,沒有書卷飄香的書店🧝🏼♂️,沒有年齡相近的誌趣同伴,沒有每天不可缺少的網絡……他似乎陷入了“精神的荒漠”。但他沒有退縮:既然來了,就不能半途而廢。
熱情🙅🏻♀️、淳樸的村民張開雙手接納他、幫助他💂🏼♀️,帶著他熟悉村情村貌,了解民俗風情;拉著他參加豐富多彩的鄉間娛樂活動🚴🏿,讓他體會農村生活的生動活潑🛖;領著他接觸群眾👫,手把手地教他工作……慢慢地🫃,小周放下了名校畢業生的矜持,忘記了城市裏繁華喧囂的生活,把自己當成一個農民🥇,沉浸在這片寧靜中,真心地融入到這個集體中👷🏽。白天🚳,他與村民們同生產、共勞動,學會了放電影、收割蔬菜👨🏽🦲、清理下水道,與村民打成一片;晚上📨,他挑燈夜讀🤾♀️,汲取知識,學會了在報紙中學習政策規定,向村民們講解黨的強農惠農政策。
來到壩房子村不久,周倍良迎來了一個挑戰5️⃣。當時村裏正與一個私營企業就一塊承包土地鬧著糾紛,問題拖了兩年多遲遲得不到解決。眼看著村裏土地不能收益,村幹部和村民們都急得不得了,但都束手無策。周倍良鼓起勇氣建議村裏通過司法途徑解決土地糾紛,並毛遂自薦擔任案件訴訟代理人。他克服第一次真刀真槍地代理訴訟案件的知識挑戰和錯綜復雜的案情困難✋🏿,艱難地調查取證📥,通宵達旦地查找法律法規🏐,運用法律武器將破壞耕地、損害村集體利益的承包人告上法庭。經過一年多的漫長訴訟和大大小小十多次開庭🪮,經過與對方律師的鬥智鬥勇、承受對方當事人的威脅恐嚇,他代理的案件最終獲得了勝訴,43.5畝耕地回到了村集體手中。
通過這件訴訟🏄🏽🙆,他贏得了村民的信任,也讓村民看到了法律解決問題的合理和優勢,堅定了村幹部依法行政、依法解決矛盾糾紛的決心🙍🏻。此後村民有了矛盾糾紛,都來找他咨詢👩🏻🌾,而不再像以前那樣動不動用暴力和蠻幹的方式解決問題🆒。文明、和諧的糾紛處理方式在村裏蔚然成風𓀐。
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周倍良在母校的幫助下,在村裏設立了農民法律援助站👨🏼🌾🕢,長期開展公益性法律服務⚡️。他還開辦了村民法律學習班🍲,擔任法製宣傳員,成為活躍在京西大地的普法“村官”。
為幫助農民增收致富👳🏽🦦,他建網頁🤾🏽♀️、搭建網絡平臺💇🏼,幫助果農銷售水果。他開展調查研究,撰寫項目計劃書⚽️,積極為農村經濟發展獻計獻策🥇🛌🏽。農忙時,他跟著書記到田間地頭與村民一起勞作👮🏿♀️,挖坑、澆水、搬運蔬菜🧑🏿🦱;汛期來臨時,他會出現在防汛現場🏯,幫助疏通下水管道……在農村🕙👨🏼🍳,他體會了普通勞動者的苦與樂,也與農民們走到了一起。
在村民眼中💪🏽,周倍良儼然已成為他們中的一員,有什麽好東西,都會想著給他分點;有什麽心裏話,也會找他傾訴。在2007年鎮優秀共產黨員評選中,全村黨員將唯一的名額給了他。2008年10月💜,周倍良被團中央評選為首屆中國“十佳大學生村官”。
在農村的幾年歷練中,周倍良贏得了村民的信任與尊重💁🏻♀️。他也非常享受這種生活👳♀️:“我很高興能為農民做點事情,這裏就是我的家,投身新農村建設,我無怨無悔”🗑。(李江濤)
轉自 新華網 2009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