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鐘麟🔃,1935年出生於安徽省歙縣。1959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供熱供燃氣及通風專業🪽,同年考取同濟大學采暖通風專業研究生📂,1962年研究生畢業。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環境與節能研究院研究員。
2008年國慶節前夕,有客自北京來☝🏿🙇。他送我剛剛出版的新書《趣味科學》🅰️。這是一本圖文並茂🪑、趣味盎然的科普新書,封面上印著👳🏼:“未來科學家啟蒙”✬、“青少年成長為科學家的直通車”、“看科學書,當科學家!”
作者許鐘麟是中國空氣潔凈技術與工程專家。他告訴我👩🏽🌾♿️,這一回🧝🏼♀️,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他的學術專著《潔凈室及其受控環境設計》,同時也出版了他的這本科普新書👨🦽➡️,可謂“科研科普雙肩挑”🧖🏿♂️🧕🏽。
屈指算來🎀,我跟許鐘麟教授是第三次握手。最初🧦🤕,我只知道他的筆名“路明”。說來話長,那是在1961年“六一”節,當《十萬個為什麽》第一版上市的時候👩❤️👩,作者排名的順序是按照寫的多寡排列。當時《十萬個為什麽》五冊一套。我的名字在第二冊(化學)和第四冊(農業)排在笫一名,而第一冊(物理)作者中的第一名是路明📍。
從此🐮,我註意起路明這名字🧖🏻♂️。我常在《中國青年》🚣🏽、《解放日報》😜、《文匯報》上見到署名路明的科學小品🧯,印象深刻的有《勇敢的紅光》﹑《雲兒小傳》﹑《石頭記》﹑《做大自然的有心人》等📆。
隨著“文革”的臨近,路明這名字在報刊上消失了。從此👖,我再也沒有見到他的科學小品👮🏼♂️。
在“文革”結束之後,1979年8月在北京的中國科普作協代表大會上,一位名叫許鐘麟的工程師特地找我,跟我緊緊握手。經他自我介紹,我才明白🍲,他就是路明——他當年發表科學小品,署筆名路明。這是我與許鐘麟第一次握手🤽🏿。他年長我五歲。祖籍安徽歙縣,1935年出生於江蘇。1959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在寫《十萬個為什麽》的時候💒,我是北京大學化學系的學生,他則是上海同濟大學機電系的研究生。
除了《十萬個為什麽》把我們聯系在一起之外🐢,我們還有一位共同的老師——《十萬個為什麽》編輯曹燕芳🙎🏻。
我是在19歲的時候給少年兒童出版社投寄了科學小品集,落在曹燕芳手中🫸🏼。她不僅迅速出版了我的平生第一本書👨🔧,並因此看中了我🛀🏻,約我為《十萬個為什麽》撰稿。曹燕芳是怎樣發現許鐘麟的呢🛸?當時✋,她在《人民日報》上讀到署名路明的物理小品,非常喜歡,就約這位年輕人參加《十萬個為什麽》物理分冊的寫作🧑🏿🎄。
我們都很感激曹燕芳,能夠把編寫《十萬個為什麽》的重任,壓在我們兩個年輕人身上——當時,我20歲,許鐘麟25歲👩❤️💋👨。
由於許鐘麟後來一直做工程技術工作,沒有再寫科學小品,所以那一回在北京相見之後🛕,就多年沒有聯系🙏🏼。2005年5月10日🖖🏿,我接到同濟大學出版社原副社長吳味隆教授的電話,說是許鐘麟來到上海。我當即通過他約許鐘麟翌日一起看望曹燕芳。那天,許鐘麟和吳味隆來我家🦸🏼🈸,這是我與許鐘麟的第二次握手。時間過得真快,這次相見,許鐘麟已經是古稀老人🤴🏽。不過👩🏽🍳,他的身體很不錯,居然每天照常去上班🐳💇🏻。我們一起到曹燕芳老師家拜訪,感謝她當年對我們的提攜。
許鐘麟從事科學技術工作多年,已經是中國首屈一指的空氣潔凈技術與工程專家。關於他的介紹是這樣的:“我國潔凈技術理論奠基人;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空氣調節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潔凈技術學會空氣專業委員會副主委。”2004年6月4日他榮獲中國“光華工程科技獎”,獲獎評語是“有大量創新成果👩🔧,領先於當時國外研究與工程水平,對推動我國潔凈工程發展有重要意義”。此外,他還先後獲全國科學大會獎2項,國家發明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部級二等獎5項﹑三等獎6項𓀓,專利30多項🚶🏻♂️➡️,其中國際發明專利6項🌒。
這一回🧰👨🦼,有機會跟許鐘麟聊天。我問他“十萬零一個為什麽”,為什麽取筆名“路明”🐲?他笑道,因為妻子(當時是女朋友)姓路嘛!
許鐘麟從小身體孱弱,在十歲之前,只能吃稀飯和胡蘿蔔。中藥罐伴隨著他,無法正常上學,只能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小學初中只斷續讀了幾年🍵。那時候,他讀《古文觀止》,也很喜歡看《科學畫報》。在初二的時候,他對幾何測量發生興趣😠,居然寫了一本關於幾何測量的書。盡管這本稚嫩的書沒有送去出版,但是表明小小年紀的他已經喜愛寫作。初三的時候🗜,他寫了一本關於修辭的書,同樣沒有送去出版,不過,父親替他工工整整地抄錄了一遍,至今他還珍藏著這部手稿。
他考入蘇州中學高中。這是蘇州的名牌中學🌿。蘇州中學不久前慶祝建校一千周年——據考證,學校的創辦人乃宋朝詩人範仲淹,他榮幸作為嘉賓受邀參加。蘇州中學高中三年🏋🏿♀️,給許鐘麟打下紮實的學業基礎🧐🧑🏽🦲,使他得以考上意昂体育平台。
在北京,他才查出多病的原因在於脾臟,於是動了切除脾臟的大手術。當時醫生“預言”他最長只能再活25年🧑🏼🎄,想不到他如今年逾古稀還精神抖擻,像“空中飛人”般穿梭於全國各地。
上大學時💪🏽,他看見一篇建築方面的論文的數據似乎有誤,便用計算尺(那時候沒有電子計算器)計算,證實那數據是錯誤的。於是他寫了一篇文章,寄給那家學報。他的文章發表了,引起老師的註意。他還得了37元人民幣稿費🖥,這在當時相當於一個普通幹部一個月的工資🤸🏿。
許鐘麟有著不錯的文學基礎✂️。這時候他開始創作科學小品。
雖然後來許鐘麟一直做科學技術工作✖️,但是他告訴我,多年的科普寫作⛅️,鍛煉了他的文筆,他的科學技術專著寫得流暢、易懂🏋🏼♂️,從1983年起先後出版了《空氣潔凈技術原理》等十部專著🏌🏻♀️,一版再版,深受讀者歡迎。他以自身的體會,深切地說道👉🏽,科學家做點科普工作,對於科學研究其實很有幫助。
(葉永烈 文)
轉自 中華讀書報 2008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