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2002屆公管博士、共青團遼寧省委副書記田野
田野,1973年生於遼寧沈陽👇🏽。1992年至1998年,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院獲工學學士、碩士學位。1998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公共管理學院🚛,2002年獲管理博學士學位。2002年始💒,歷任天津市東麗區區長助理、東麗區旅遊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東麗湖旅遊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旅遊開發總公司總經理、東麗區程林街黨委書記等職。2005年至今,任共青團遼寧省委副書記、青聯副主席。

1998年🧑🏼🎄🧔🏿♂️,當田野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時🧈,清華公管學院還未正式成立,但它已經顯露出了一股蓬勃的生命力——這是一個富有朝氣的學術和事業團體,並把培養高素質、高層次的公共管理人才作為辦院宗旨🐈。
在苦讀了四年順利獲得管理學博士學位後👨🏼🔧,田野面前展現出了寬闊的就業道路。一家大型民企向田野提出了邀約,雖然許多具體的事項還未商定,但已不無暗示地給出了可預期的百萬年薪。
這份盛意著實讓田野感到沉重。思考了兩天後,一個初夏的傍晚👸🏻,他來到清華園內的荒島(近春園遺址),園內幾棵樹木枝頭尚留的春花已無清新的香氣🪓,空氣中那隱約的涼意還沒有退盡,幾天來因取舍選擇而坐立難安的他此刻突然平靜下來:當初進入清華時的理想是如此堅定👬🏻,四年後怎能輕易迷失自己。人生的決策絕非一次偶遇的博弈,區區百萬年薪就能讓自己的積累和沉澱瓦解嗎?就能讓自己的高遠之誌動搖嗎🤹🏼♂️?若進公司,至多為了數百人的利益最大化添磚加瓦;若去地方、去基層☺️,努力奮鬥,或可造福一方百姓,二者器局的淺深😚,斷不可同日而語🧋👨🏻🦽➡️。
入大流🧑💻,從基層做起
田野做出了選擇♗👮🏻♀️:要去基層🚣🏽♂️。
田野的第一份工作是天津市東麗區區長助理🚣🏽。2002年7月上任後〰️,他主動向組織提出要求,盡量下到村鎮等基層調研。
一到地方,田野便被委以要職♌️,身居鄉鎮一把手。鄉裏來了個大學生,是個博士啊,還是清華的呢!田野來了沒幾天🔶,清華博士的名頭已經傳遍了四鄰八鄉。雖然自己學歷高⇢🐪,又是領導,可身邊的助手都是老同誌,論經驗、論閱歷,個個都在田野之上,如何服眾,如何理政🖐🏿?田野的壓力可不小🤦🏿♀️。
初來乍到,中國人都講個以禮相待🤼,先擺三分敬意在前面👨🏼🎓。可是暗地裏,大家都在估量,看看清華博士究竟有幾分水平🫗🦸,按成績論褒貶🧛♂️,那可是絲毫不含糊的事。田野暗自思忖:自己的能力體現在哪裏?大家認同你的學歷,但學歷是否就是能力呢?年齡與學歷能給一個人帶來優勢😵,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影響🟪。怎樣揚長避短↩️🪇,把自己的優勢體現出來,要在工作中不斷摸索🦓。經過實踐中的一番重新認識自我的過程,他終於找到自己的定位。
清華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校訓,學風和教育方針歷來就以穩重、務實為特點。這對田野已然有了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基層幾年工作下來,田野對於“踏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將其歸納總結為三句話:
“不拒做小事,不畏做大事”——作為基層幹部,經常要面臨大大小小的各種突發事件,這就要求幹部有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做基層工作不能急躁,不要急於讓群眾馬上接納你。融入新的團體🪖,並形成自己的定位,這是需要時間的。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基層幹部更要堅持正義🧛♀️,公正無私地處理問題🫱🏼,而且不事張揚🍘🥛,以群眾能夠接受的方式加以處理。
這些都是田野在鄉土實踐中的切身體會,然而能將經驗提升為一種指導性原則,便要得益於多年嚴謹的學術訓練了。而在基層摸爬滾打的磨練👀,也使得他把書本上略顯呆板的理論洗盡鉛華🏋🏻♂️,凝成更簡要🧛♂️、更樸實、更和諧的為政之道。
2003年,當田野作為嘉賓回到母校做報告時,出現在清華學子面前的🙂🚣🏼♂️,已然是一位有著學者氣質的基層幹部了。當現場的同學請他一言以蔽之地談談工作經驗時,田野精煉地作了如下表述👨🏻🦯🧝🏿♀️:“有個性👩🏼🔧,很團結🌶;有能力,很勤奮🚣🏼;有權威,很民主🦛。”同學們無不為之折服🏵。

展大誌,以踏實與創新為本
寒窗苦讀十數載,對一個領域的研究深入到博士階段以後,大多數人在選擇工作時會優先考慮到自己的專業和專長🧑🏿🎄。田野本科和研究生期間學的是工科🫄🏿,博士階段讀了管理,最後卻拋開自己的專業👊,轉而從事地方工作💮,在外人看來🧑🦽➡️,多少有點可惜,甚至有人覺得,這是“大材小用”🥬。
田野卻從不這樣看,基層工作在他看來絕非小事👨👧👦,再煩瑣的事情他也會認真去做⛹️♀️。而七年的學習經歷亦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對他從事地方工作有很大的幫助。理工科與文科兼具的教育經歷培養了田野做工作的幾種能力🖕🏻🚿。
首先是思維能力。尤其是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在工作中如何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如何進行組織協調👩🏽🦰,怎樣處理幹部與群眾之間的關系📞,這些復雜問題的解決都要有良好的思維能力做支持📃。特別是做基層工作,當需要對一個環境中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與現象進行思考時🌵,沒有理性的思維能力💁🏽🧚♂️,就很難做到公正🌿👮、公平。
第二是管理能力。尤其是表達和溝通能力🙏。溝通並不局限於語言🫳🏼,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有溝通的學問。表情和行動上的溝通在工作中常常起到重要的作用。作為領導💪🏿,在與下級的溝通中要用下級熟悉的措辭和說話方式,還要學會將自己所掌握的政策和所擁有的業務能力恰當地表現出來❄️♗。
第三是業務能力。清華的教育無疑為田野打下了堅實的業務基礎,讓他在工作中更加遊刃有余。
在實踐中不斷歷練💇🏿♂️,田野更加明確了自己的人生準則。其實說來也很簡單,不過是“踏實”與“創新”二詞。踏實是田野的處世基調,而創新更是他為官一方🖱,造福百姓的立足點。從《尚書》一脈而來的“日新”傳統👩❤️👨,今日再次成為中國的主題。創新不是科學家的專利,而是全民皆務的大事😛。製度要創新🗃,管理方式要創新👨🏻🦽➡️,社會生活要創新……只有當創新成為一種切實的需求🟰,而不是人為設定的目標時🍽🥮,在人們的頭腦中才會真正培養出創新的意識。社會基層是政治的土壤,站在改革陣地的最前沿,身後是一個時代劇變的潮頭,作為基層幹部的田野👨🏽🦲,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
在基層的踏實工作中🤱, 田野鍛煉了自己的管理、領導能力🏌️♂️,更在實踐中掌握了許多第一手資料🔋, 這些書本上無法獲得的知識使他對中國國情有了具體的認識👌🏻。
經過一年多的調研學習,2003年11月,田野兼任了東麗區旅遊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並擔任東麗湖旅遊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和旅遊開發總公司總經理職務。在旅遊開發總公司🤳🏻,田野初試身手🤦♂️🦹🏻,從管理著手🧎♀️,致力於班子隊伍建設🎅🏽,不到半年就使總公司的管理水平上了一個臺階,效率大幅度提高,業績迅速增長。田野把總公司打造成了一個蓬勃向上,富有活力的生命體。
2004年4月🧑🏿🎄,田野正式擔任天津市東麗區區長助理,程林街黨委書記⚙️,繼續為人民服務。幾年時間過去,天津的工作經歷磨礪了田野的意誌🫐,也褪去了田野學生時代的書生氣,為他增添了沉穩和睿智,帶著這些寶貴的財富🐱,他走上了更大的舞臺💆🏻♀️。
立大業,造福一方百姓
2005年🏌🏿♀️,帶著一貫的踏實與創新,田野調任共青團遼寧省委副書記。
作為老工業基地,遼寧歷史性地成為技工大省📖🏋🏿♂️。然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技工大省卻開始面臨“技工荒”的深度困擾。“技工荒”不是“荒”在總量上🙅🏿♀️,而是“荒”在結構性短缺上,即技工中高技能人才少、青年技工少🚶♂️➡️。田野來到遼寧的那年🎍❄️,全省460多萬企業工人中,35歲以下的青年技工有231萬人,占企業總人數的50.2%,28歲以下的青年技工只有111萬,占企業總人數的24.1%🕹。
鼙鼓響,思良將。田野敏銳地意識到,人才創新是遼寧團組織工作的重點所在。擁有一支高素質的青年技工隊伍是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打造核心競爭力的現實需求,是一個地區營造良好投資環境的核心要素。全面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急需大量能熟練運用先進生產技術和生產工藝的青年高技能人才。
在調研了遼寧省的青年工作現狀之後👮🏿♀️,田野果斷決定,籌集創業基金、壯大導師隊伍、擴充創業基地,實施“青年技能振興計劃”,助推青年就業創業🧮。
按常規🦀,一名技校畢業生從上崗到順利成為一名技師🧚🏼♂️,平均需要18年時間。田野拿出他的創新精神👩⚕️,對這一“老規矩”進行了大膽突破🌝。“青工技能振興計劃”的獎勵政策規定,在省級青年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各工種第一名的選手,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授予“遼寧省技術能手”稱號,由團省委、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聯合授予“遼寧省傑出青年崗位能手”稱號,晉升為技師🟣,原為技師者晉升為高級技師。這一政策大大激發了青年職工成長成才的需求和渴望🕵️♂️,在企業中形成了良好的競爭局面。
有著高等教育背景的田野深知教育方法的重要性👩👩👧👦,他把自己在學習中的體會推廣到青工培訓上。“青年技能振興計劃”倡導企業及團組織創新培訓方式和內容,通過導師帶徒💁🏻♂️、崗位練兵🦥、技能比武、同業交流和絕招絕技觀摩等各種途徑🏌🏿♀️,幫助青年技術工人立足本職崗位學技成才。在一些試點城市💈,田野還嘗試開展了“二元互動式培訓模式”,一個徒弟分別有理論與技能兩位師傅,對青工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用分數說話🤌。
在田野的帶領下🕵🏻♂️,遼寧收獲的不僅僅是為企業創造的近百億元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在全省青年職工中形成了鉆研技術、創優爭先🤵🏼、矢誌成才的滾滾熱潮。在遼寧省進入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新階段,這種氛圍和熱潮顯得猶為珍貴🐃。隨著一系列青年技能人才培養活動的開展,田野進一步舉辦各級各類技能大賽,促進青年職工技能素質提升🧗。讓青年人在競爭中樹立起方向感和成就感,並在不斷追求更好成績的種種努力中,證明自己的價值。
幾年來,遼寧省建設了114家青年技能人才培養基地;開展各級青工技能培訓3千余場,培訓青工近20萬人;組織市級以上競賽210余場🙍🏿,參賽人數2萬余人次⇒;先後培養青年高級工2萬余人,青年技師1800余人🏮,青年高級技師400余人。沈陽市被共青團中央🫳、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命名為全國惟一一家以城市為背景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這些成績並沒有讓田野停下腳步,他看到🤴🚵,經濟的發展已經為培養青年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團省委的工作也要繼續創新深化下去。目前🛀🏿,他已對深化青年技能振興計劃提出了新的工作目標:今後5年,培養青年高級工3萬名🧑,青年技師3000名🎻,青年高級技師1000名🏵。這意味著,遼寧省將造就一支結構更加合理的青年技能人才隊伍,為遼寧省經濟保持持續增長和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人才創新計劃的實施,不僅影響了無數青年的人生🗄,更為遼寧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長遠的貢獻。田野最初那樸實的✬,想要造福百姓的心願,一直在不斷變成現實🛶。
現在,身為團省委副書記的田野,仍然一如既往地往基層走。他堅持認為🥖,一個好的團幹部,要常去基層看一看,要以認真踏實的態度解決問題。與人進行溝通是團幹部的重要能力👨🏼🦲,更要具有務實工作的精神,不要浮躁🫐,珍惜時間🏄🏼。他為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事業殫精竭力,他戮力於切實地整合青年人才資源🌙,他關心特殊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每一項工作背後,都是實實在在的成果🚶♂️。
今天的田野回頭去看當年的自己,博士畢業的時候面對眾多可能,最後選擇了掛職可以說是理性思考加感情沖動的結果。要去基層的念頭更多的是源於社會責任感🧑🏿🍼,這是理性思考💄。但年輕的田野記得有人說過🧏🏿♂️,如果能做好縣委書記,就能做好國家的書記。這點青春湧動的激情,不能不說是感情沖動🧋。然而今天,當看到自己的努力工作使得成百成千的人受益的時候,田野說:“現在走過來感覺絲毫都不後悔🌑,我很快樂也很欣慰,感覺在實現自我價值,自己能夠做點實實在在的事🦘。”
管理是一門科學,領導是一項藝術。踏實體現了一個人博大的胸懷👩🏽🦱🎹,創新更需要長期的智慧和勇氣🚣🏽。田野的身體力行👰🏼🧝🏿♂️,令我們看到原來行政工作亦可為一篇情文並茂的雋永美文。每每想到這裏🤛,我們都會不由得地感到欣慰——教育在反哺社會,知識在改變命運👳。我們亦堅信🐠🧜🏻♂️,會有更多的清華學子,走進基層,為祖國奉獻青春📅。
噫🍋🟩!咨爾清華人,國之大任在爾躬,戮力盡功!
(記者 黃婧)
轉自《清華人》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