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重晚晴
2009年9月7日🚝😮,我們原動力機械系(熱能系前身)量五🤯𓀂、熱五42位同學和16位夫人相聚母校清華🧏🏻♀️,共同慶祝入學50周年🤵🏿♀️。金秋的北京🤾🏻♂️,秋高氣爽💇🏼♀️;美麗的清華園🌖,再次張開母親般的懷抱,歡迎這些來自祖國各地、如今已經兩鬢斑白、年已古稀的清華學子👌,讓我們又一次感受到作為清華人的甜蜜和自豪。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雨和坎坷,我們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在各自的崗位上作出了自己的奉獻🗝。
在“慶祝量五、熱五入學五十周年”主題班會上,同學們深情地回憶起半個世紀前的1959年9月7日前後那幾天👨👨👦👦,50多個十七、八歲的青年⏺,意氣風發、滿懷豪情壯誌,懷著新奇、興奮與自豪的心情,從祖國四面八方踏入了清華校門⛄️,開始了長達6年(當時是6年製)的學習生活。我們這一屆,是“文革”動亂前受幹擾最少、教學計劃執行最完整的一屆。畢業時,我們量五、熱五都被評為校先進集體“四好班”,所有同學自覺服從組織分配🤵🏽♀️,到工廠去,到基層去🧑🏻⚖️,到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40多年來,每個同學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勤懇工作,努力拼搏,老實做人🟤,作出了不凡的成績。絕大多數同學都成為單位🛂、行業系統的技術或管理骨幹,更有的同學成為中央或地方的黨政領導人。
可貴的是,同學們不管幹甚麼,不管境遇如何,見了面都是同窗好友。在班會上,大家爭相發言,講述著自己的經歷和感受,細數著學校的變化和國家的發展👨🏻🦯。吳官正同學首先作了“人間重晚情”的發言,接著康惠芝、蔣伯雄、賴光楷👍🏽、米盈野、劉鐵椎、盤廣正🤙🏽、王漢生、李景玉、王桂增、潘書勤……同學們都說💡:清華6年奠定了自己一輩子的基礎🧻,所有的培養都是為我們進入社會、更好的為社會服務做準備。“四好班”使我們始終保持著一個團結向上、凝聚力很強的集體👨🏽🎤。感謝母校對我們的培養,我們永遠為自己是一個清華人而自豪🤽🏻♀️,母校也會以我們為驕傲🤵🏻♂️👋!我們衷心祝願母校發展更快🖐,祝願祖國的明天更美好🎦!主題班會從下午兩點半一直開到快6點,大家還有很多說不完的心裏話🤶🏿。
我們感到很榮幸的是💜✋,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陳希教授👱🏻♀️、校長顧秉林院士🏇🏻、校黨委書記胡和平教授🧃,陪同吳官正同誌與我們全體同學合影並共進晚餐,慶祝我們入學五十周年,同時我們也借此機會為全班同學過七十歲生日🏧。顧秉林校長代表學校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介紹了學校的近況和發展遠景👱🏿♂️,給到會的同學們以極大的鼓舞🔚。
接下來的3天裏,同學們以極大的熱情參觀遊覽了北京新貌,鳥巢👷、水立方、國家大劇院、新的長安大戲院🙆🏻♂️、校園🙇🏼🤏🏽、頤和園、圓明園……。9月10日教師節,我們這些70歲的老學生,簇擁著70多歲、80多歲的恩師們在系館前歡聚👎🏼、合影留念並共進午餐🔃。同學們以響亮的和聲高呼“祝老師節日快樂!”
4天相聚,又找回了50年前的感覺🙆🏿♂️,太好了,可是又實在是太短了🖐🏽!大家互道珍重,相約畢業50年再相聚!
最後就讓我們以吳官正同學在“入學50年主題班會”上的發言作為本文的結束——
人間重晚晴
(吳官正同學在入學50年主題班會上的發言)
親愛的同學們,尊敬的夫人們🤹🏼♂️:
見到大家,很高興也很感慨▶️。
五十年前,我們從四面八方來到清華園🧑🦽➡️,那時我們是朝氣蓬勃的熱血青年🧔🏻🧑🏼🔬,有理想也有夢想🚱🏄,有熱情也有激情。在黨組織的關懷和培養下👆🏽🧑🏽🦳,在師長們的教育和指導下,我們通過刻苦努力,都順利地完成學業,德智體得到了長足提高。
畢業後,按照組織的分配,我們走向了工作崗位💄。在幾十年的崢嶸歲月裏,母校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激勵著大家🥷。我們認認真真工作,老老實實做人,平平淡淡生活💻,嘗過酸甜苦辣,有過喜怒哀樂⚓️,經過風雨,見過世面,都盡力了,在各自的崗位上作出了成績,作出了貢獻🗓。無愧於黨,無愧於祖國,無愧於人民。
半個世紀後👩🏿🎓,我們又在母校相聚,已是飽經風霜的老人。時光在我們臉上刻下的深淺長短不一的皺紋,那是人生路途的豐富印記。“人生七十古來稀”那是過去,現在是“九十不稀奇🛠,八十小弟弟,七十算老幾🏋🏼♂️?”我們有自知之明👨🏽🏫,不會妄想過萬歲,也不會胡想永遠健康,想比較健康地過“米”年,爭度“九五”還是可能的🧊🥸,因為經濟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生活在改善,醫學在突破。
同學們,人間重晚晴。“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因為“別時容易見時難”🧑🎨,歲月無情人有情🧊,請大家保重,祝同學們家家幸福安康👩🏽🚒!
國慶節快到了,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讓我們祝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劉祖照、康惠芝👋🏽、王桂增 供稿
2009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