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五個方面還面臨很大挑戰🤸♂️,這不單單是針對世博會。上海交通壓力還很大💎,上海人口總量和人口密度很大;沒有什麽資源;整個上海一天要產生2萬噸垃圾,這都是挑戰”
張全,1964年1月生🤍,意昂体育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系1982級本科。2007年9月任上海市環保局局長
2010年上海世博會已經進入百天倒計時。明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整整半年時間👨🏽🦱,來自世界各地約7000萬參觀者會對上海的整體環境留下一個什麽樣的印象?“天更藍、水更清、城更綠”——綠色世博、低碳世博要達成的目標,上海準備好了嗎?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專訪了承擔綠色世博任務的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
今年45歲的張全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環境工程系,2007年起擔任上海市環保局局長,之前曾任上海市環保局汙控處處長、上海市城投公司副總經理等職。
揚塵汙染是暫時的
《瞭望東方周刊》☝🏻:2009年上海市環境狀況公報中說🤸🏻♂️🌁,空氣質量優良率2004年以來一直呈上升趨勢🐟💇🏽♀️,但到了2008年🗻,增長勢頭下滑,比2007年下降0.3%個百分點🤘🏿,這是不是跟世博前大量的工程建設有關?
張全📘:近10年來🥠,上海的環境空氣質量逐步好轉,全市空氣質量優良率從1999年的72.05%,增長到2008年的89.6%,總體上呈逐年上升趨勢。某一年有一點下滑,不太能說明什麽問題,還是要看長期趨勢。
基礎設施建設會對空氣質量有一定影響🖤,但它主要是近地揚塵汙染。而環境空氣質量的檢測在高空🥟,數據上可能沒有什麽影響🈵。
需要指出,我們所說的環境空氣質量的優良率,是我們國家的標準,跟發達國家相比🕵🏽♂️,我們是比較低的◽️。
《瞭望東方周刊》:上海市民,包括今年到過上海的很多人都感覺到了💃🏼,建築工地揚塵汙染比較厲害🖇,這是否會影響綠色世博👨🏻🦽➡️🛁、低碳世博的實現?
張全:今年以來世博建設力度很大,世博園區以及一些基礎設施為了趕工期,揚塵汙染增加,居民交通出行都受到影響。今年4月以來,環保局要求對全市110個重大工程工地進行揚塵監測及揚塵汙染控製😋,專項執法檢查。
不過,工程正在進展中🛳,很難徹底根除🧛🏿♀️。但這個問題是暫時的。到今年年底,中心城區跟世博有關的工程都會竣工,還有一些在郊區的工程👨🏿⚕️,明年4月前都會收工。
高汙染企業“沒有臨時性的關”,是“永久性的關”
《瞭望東方周刊》: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面🥡,上海還做了哪些工作?
張全👨🏼🍼:上海是個傳統的工業城市,第二產業比例占46%左右(2007年數字),耗能比較高。為改善空氣質量,我們想盡辦法,北京奧運會期間環境改善的辦法,我們幾乎都用了✡️🦹,而且更多更強。
比如電廠全部脫硫🦶🏻。燃煤電廠會產生主要空氣汙染物二氧化硫,上海目前已經在燃煤電廠全部安裝脫硫設施;上海在全國唯一實施私家車牌拍賣製度,控製私家車的保有量🏊🏼。聯合國環境規劃署8月份的報告也稱贊上海這一做法🏚,實質上我們是頂著很大壓力的⚃。今年11月1日開始🔵,上海機動車輛提前實施歐IV標準💸。
另外,我們還對上海所有加油站的加油槍和加油機進行改裝,這樣做有三個好處:一📔,減排👮🏿,減少油氣揮發;二,節能🆕,每年能回收油氣3萬噸,三,因為油氣揮發減少♞🏉,安全性提高。這項工作世博前就能做完,現正以每月改造30~40所的速度進行,已經完成了1/3。
《瞭望東方周刊》:世博會期間會不會采取一些臨時措施👮♀️🚰,譬如關停一些有汙染的工廠?
張全🈲:當前一段時間,上海的最大目標任務就是產業結構的轉型。世博之後🦁,後金融危機時代,上海更是如此💁🏽♀️。實質上我們差不多每年對600~700家高汙染高能耗的企業關停並轉。正在製定的“十二五”規劃就提出,加大創新力度,推動發展轉型👝,這對環保是很有好處的,這是從源頭上解決環保的問題,擺脫原來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
所以說👨👧,對高汙染高能耗企業的關停並轉🧓🏻,不僅僅是應對世博會,是整個上海未來發展的需要。世博會時間長達半年,這時候,上海仍然面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在工廠關停上面🎚,沒有臨時性的關👨🏿✈️,主要是淘汰高能耗🏄🏼、高消耗的企業,是永久性的關❇️。
在2006~2010年間,近3000家老廠和汙染嚴重的企業面臨調整或者關停📧,節約了300萬噸標煤。
《瞭望東方周刊》:2009年上海環境狀況公報還提到一個數字:近5年(2004~2008年)的監測數據表明🛀🏿,上海酸雨汙染呈逐年上升趨勢🤷🏿♀️。世博會在5月~10月召開🧑🏼,是雨水比較多的季節,這方面有沒有應對的策略🧜🏻?
張全:這幾年🔳,我們在二氧化硫減排上花了很大力氣⚡️。“十一五”期間🚣🏿♀️,上海二氧化硫減排率在全國最高,從年排放51萬噸減到目前的38萬噸🧑🏼🦳。針對量大面廣的小鍋爐👽,進行了調整或清潔能源替代;柴油汽油車輛率先實施歐四排放🧗🏼;電廠全部脫硫,同時加大清潔能源的使用🥬。
酸雨汙染是個區域性問題🎋。上海檢測數據還表明,大氣中二氧化硫的含量🤦🏽,這幾年一直呈下降趨勢🌅。當然,不可否認,上海在二氧化硫的減排上,仍面臨挑戰📔。
除二氧化硫之外,氮氧化物排放也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上海已將電廠脫硝等氮氧化物控製措施擺上議事日程。
上海在五個方面還面臨很大挑戰
《瞭望東方周刊》🧳:今年8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對籌備上海世博會過程中開展的環保工作做了評估,認為上海在環境整治方面做了很多努力,除了剛剛提到的清新空氣、潔凈水體,可持續資源、高效交通、廢物減量和處理等方面還面臨很大的挑戰🦁,如何應對?
張全🤽🏽♀️:這些年我們在環境質量改善方面取得很大進步:人均綠化面積大幅增加,綠化覆蓋率達到38%,消除蘇州河的黑臭👩🔧,空氣優良率從10年前的72.05%增加到逼近90%等🤷🏿。這些都是得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認可的🍽。
但是,上海在五個方面還面臨很大挑戰💇♀️,這不單是針對世博會👩🏼⚕️。上海交通壓力還很大;人口總量和人口密度很大;沒有什麽資源;整個上海一天要產生2萬噸垃圾⛹️♀️,這都是挑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評估,這幾個方面看的都是很準的。
河道雖然已經解決了黑臭,但上海處在太湖流域的下遊,水系都面臨富營養化問題。上海正投資160億建設青草沙水庫🧎,從長江取水⚀。世博會前要通水。這個水庫能解決70%上海市民的飲水問題,而且能解決多年來長江鹹潮或自然災害對城市供水安全帶來的困擾✍🏿。水質也優於黃浦江水源。
上海已經做到鎮鎮有汙水處理廠🩸,處理能力670萬噸/天💲,中心城區汙水處理率85%𓀓,排放濃度遠低於國家標準🔵。但是上海天然條件不好,所以我們要比別人做得更多🎟。
交通方面,上海大力發展軌道交通是非常正確的🦹🏻🧗🏿。到世博會舉辦🧑🏿💻,上海地鐵總長達到400多公裏,超過倫敦成為世界上擁有最長地鐵線路的城市。但是上海人口總量和密度很大,還是不夠。規劃中🖍🙍🏼,2020年上海軌道交通總長要達到800公裏以上。
環境治理要從源頭控製👨🏼🦲,這是我們堅持不懈的🌗。另外👰🏽♂️,還要繼續深入推廣節能減排🚣🏽♂️。
長三角聯動機製已經建立
《瞭望東方周刊》⛴:從大氣質量🏌🏽♀️、酸雨汙染🔺、河流整治等方面來看,要保證世博會期間的環境質量,與長三角地區聯動顯得非常必要🍙。
張全:的確如此📖,世博會是很好的機會,長三角聯動機製已經建立起來了。水方面,太湖流域的整治,國家投入幾千億,有個很大的整治規劃,已經取得效果了。
大氣方面,我們互相交換數據,信息共享。2008年12月✪,三地還簽署了《2009~2010年長三角地區環境保護合作協議》🧗🏻♂️,明確了嚴格企業環境準入標準,實施相同的排放標準,要求所有燃煤電廠在2010年前實現煙氣脫硫👩🏼💼,區內不再新增燃煤電廠,機動車普遍實施歐III排放標準。
高汙染車輛,世博會期間江蘇⛪️、浙江會做些控製♟🙎🏽♂️。江蘇浙江農田多🫱🏻,世博會期間要實施秸稈禁燒🦉。這個協同機製非常好,所以說世博會對上海的推動是多方面的。
《瞭望東方周刊》:世博會後,能不能讓2000萬上海市民感受到實在的整體環境改善?
張全𓀂:世博之後🤽🏼♂️,上海的環境不是保持的問題👦🏻,還會繼續改善下去🧇。這一點我很有信心👝🥃。
我們有充分理由:第一👨🏻✈️,大部分措施是長期措施♉️;第二,這些措施即便是過了世博會也不會減弱。比如,上海有個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在全國是有品牌的。目前已經啟動四輪🚅,總共投入了2250億🧑🏽🏭。從2000年至今🤸🏻⛹🏿,連續9年,上海對環境方面的投入占了同期GDP的3%。
第四輪有260個項目,雖然碰到金融危機,上海市政府的財政預算還是絲毫沒減☎,投了820個億。環保三年行動計劃以後還會有第五輪🈴、第六輪。
作為環保工作者😈,我很高興✌🏼,上海的“十二五”規劃,仍然將環保作為很重要的方面。這說明,現在我們力度很大⛹️,今後還會更大。(高艷平)
轉自 《瞭望東方周刊》 2009年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