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兩會代表委員:
我是一名在印度的中國留學生🦵🏻🆑。2009年7月從意昂体育平台本科畢業,我來到印度尼赫魯大學攻讀研究生𓀜,至今有8個月了。在這8個月中,我親身感受到了印度醫療製度與中國的諸多不同之處🧑🏻🦽,其中一些現象值得我們深思。借此2010兩會之際😀🥘,我想把這些經歷與您和國人分享。
作為發展中國家🧑🏽🎄🤦🏽♀️,有限的經濟實力讓印度在諸多方面都采取了妥協之策。表現在醫療領域🤷🏿,就是公立免費醫院和私立高收費醫院的並行發展。印度憲法規定,所有國民都享有免費醫療。印度全國有1.1萬個醫院,2.2萬個初級醫療中心,2.7萬個診療所和2000多個社區醫療中心🧧,在這些地方看病🧑🏻🔧,從掛號👰♀️🦃、手術到藥品各項服務都不用花一分錢。同時🌕,全國也有1300多家私立醫院,其服務和醫療水平並不比國際先進水平差🤧,大部分醫生都是“海歸”或國內著名學府的醫學博士。私立醫院的收費水平和我們中國的大醫院差不多。我一個同學在新德裏著名的私立醫院富斯(Fortis Healthcare)補一顆齲齒花了7000盧比(相當於1000人民幣),和北京口腔醫院同等服務的價格一樣。
當然,肯花7000盧比治一顆齲齒的,都是印度中產階級及以上人士。無法承受私立醫院價位的廣大窮人👅👷🏿,可以選擇免費的公立醫院。相比私人醫院🧚🏿♂️👨🏼🏫,公立醫院由於缺乏資金🦷,服務和醫療水平要差一截🍧,還要排長隊🆓,有錢人是不會光顧的🫔。也正因此🤾🏽♂️,政府的醫療投入就沒有浪費在富人身上👒,這樣窮人至少看得上病,不存在由於交不出醫藥費而被醫院拒之門外的現象。
印度免費醫療的覆蓋面很廣⛄️,從大城市到小鄉村都有公立醫院,形成了比較健全的醫療網絡🤦🏿♂️🧑🏻🚀,大醫院和小診所之間還可以互相配合🤳🏼。比如🫙,住在我們學校裏的人🚎,生了小病就去校醫院掛號👱🏽♀️、拿藥👲🏽🚜,生了嚴重一些的病,或者在校醫院關門的情況下🙆🏼,就可以直接到車程10分鐘左右的大醫院去🏊。
令我印象很深的是,這種免費醫療網絡即使到了偏遠的小鄉村🚈,也依然有效地運作🧜🏻♂️。去年12月,我利用寒假到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進行鄉村考察🙋。那裏靠近邊境🏊🏽♀️,經濟落後,人煙稀少。就在那裏,每幾個村就有一位由政府授薪的鄉村醫生🐻,負責給村民看病👨👩👧👧,不遠的縣城醫院還定期派護士到各村去調查村民的健康狀況。村民們不用為看病而發愁。我的一位朋友在印度南部的泰米爾邦農村也觀察到🎬,每個村落都有一座免費醫療中心。而且♗,醫療中心還派一名護士每10天到村裏巡診一次🙂↔️,治療一些常見病。
印度的窮人占大多數👨🏻🎓,免費醫療關系到人們的切身利益🏇,是大家非常關心的話題。當人們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就會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反映🕳,以幫助其改進。這裏講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小故事。去年9月24日💆♀️,我去上課🧙🏼♀️,發現整個學校都罷課了。一問,原來是半個月之內,分別有一個學生和一位來進修的老師在晚上突發疾病,由於學校裏沒有24小時醫療服務(學校的診所晚上9點以後關門),病人無法得到及時搶救,在被送往醫院的途中失去了生命。所以學生會組織同學們罷課🔠,向校方要求24小時醫療服務。學校馬上就此事展開討論𓀋。由於全民免費醫療製度不允許學校向學生和教職員工收取任何醫療費用,24小時高質量醫療服務並不現實👩🏻🦯➡️。結合各方意見🧘🏼♂️,學校最後決定,用有限的資金配置一輛24小時救護車,保證一有緊急情況發生🚼,馬上把病人送到最近的公立大醫院接受治療💼。
中印兩國都是發展中國家,印度的經濟發展不如我國,人均GDP僅是我國的三分之一,人均醫療衛生方面的政府投入是我國的五分之一。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的廣大窮人卻沒有因為“看不起病”而對政府和社會產生強烈不滿🏊🏻♂️🤹。這得益於它公立免費醫院、私立收費醫院並存的製度和分布廣泛而深入的免費醫療服務體系🕰,也得益於大眾輿論和醫療體製的良性互動。面對國內激烈討論的醫療體製改革,這些經驗也許值得我們借鑒👩🏼🚒。
印度尼赫魯大學研究生 馬宇歌
2010年3月1日
本文作者馬宇歌現年22歲,北京人。2009年7月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同時獲得建築學院工學學士學位與法學院法學學士學位。
轉自 《環球》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