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0日,來自經管🫷🏽、新雅等院系的同學們齊聚經管學院,參加“多元發展🍃,千裏同途”意昂沙龍。本次意昂沙龍有幸邀請到了政界🤾♂️、學界🐨🍲、業界共六位傑出意昂,與同學們交流了關於大學生活🙋🏼♀️、個人成長🛅、行業近況等話題👱♀️,互動熱烈。
參加此次意昂沙龍的嘉賓有🏵✳️:
何平(經1992)🤤,清華經管學院金融系教授👨🏻🦳、系主任
過曉艷(經1993),前億康先達合夥人
何興達(經1999),中央匯金公司派駐新華保險董事
匡玥(經2005),海松資本高級副總裁
於東傑(經2006),前安永(中國)企業咨詢合夥人
李茂林(經2008),國家鄉村振興局開發指導司金融處主任科員

經管學院黨委副書記趙冬青老師、學生工作組組長郭朝暉老師出席了本次沙龍。活動正式開始之前🧮,經管學院黨委副書記趙冬青老師致辭,感謝各位意昂參加此次意昂沙龍活動。她強調,意昂是重要的育人資源🙏🏽🧡。她鼓勵同學們利用這樣交流的機會,把自己對於未來人生、學習👩🏼🏭、生活和職業發展方面的困惑拿出來與意昂交流,從而獲得啟發。

活動伊始💼,各位嘉賓分享了為何當初會選擇清華經管學院。談及最多的原因是🏊🏻♀️,由於朱镕基院長在嘉賓父輩心目中有著特殊的地位😔,他們本著崇敬的心態,鼓勵孩子進入經管學院。同時,很多嘉賓提及他們進入經管學院有些“誤打誤撞”的感覺,盡管初入學時相當懵懂,但他們最終都成功在自己的領域取得成就,也做到了過曉艷學姐所說的make the best of your choice。另外,時代的潮流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比如在90年代初何平老師選擇從工科轉系至經管時恰逢經管學院在朱镕基院長的號召下搭建金融專業本科;進入新世紀之後中國的經管專業熱度提高,吸引了匡玥學姐🕺🏻、於東傑學長👩🏼🔧;而2008年前後正巧中國股市迎來牛市,當時周圍人對股票的熱衷激勵李茂林學長報考經管專業。
當談到如何尋找自己喜歡的方向、乃至為之奮鬥一生的目標時,嘉賓們給出了不同的看法👩🍳。
何平老師特別強調了比較優勢的重要性🦹🏿♀️,認為應當做自己擅長的事情🤰🏼,這樣才更容易在某個領域取得出彩的成績🦸🏿♀️;如果暫時沒有找到比較優勢,那就應當進入一個領域並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建立比較優勢。

過曉艷學姐在何老師的基礎上又指出個人興趣也可能成為比較優勢的重要組成部分。她將自己的大學總結為“戀愛🐦🔥、學習、社團”三個關鍵詞🧑🏼🎄。她打趣說自己是“喜新厭舊的性格”,因此在大學期間嘗試了許多事👡👰🏽♂️,她曾在學生會🫷、紅十字會等組織工作🙏🏼,這些也為她後來從事咨詢行業培養了能力。她認為一件具體的事做一輩子或許很困難🏚,但是背後的邏輯確實可以堅持一輩子的。她希望同學們趁學校裏試錯成本較低的時候,利用好學校的資源多多嘗試,找到最喜歡的事情深入地去做。

何興達學長則分享道,自己從小受父母影響🤱🏿,很想做銀行方面的工作#️⃣🧘🏼♂️。在學校裏則一直在團委做社工🫷,隨後進入體製內、在中央匯金公司從事與銀行相關的工作內容,感覺自己很適合體製內🤵🏻♀️🧟♂️。有的人以為體製內會很枯燥單調,而自己比較幸運🤚,每三五年幹的事情都不一樣。能夠將興趣當做自己的事業來做,他感到十分幸運🚧🩺。

匡玥學姐認為,“一生的奮鬥目標”是一個很大的命題,是需要大多數人花一生時間去探尋的東西,尤其對於商科生來說。對於他們來說🧨,奮鬥目標往往和金錢和財富關聯🌃,因此更顯得容易被磨平。在她看來,從微觀層面講,要做自己適合的事情,如果作為清華經管的學生,發現自己做一件事情達到一年依舊沒有正反饋,那就應當認真考慮切換方向;在宏觀層面講,就需要思考自己的初心🗻。在她眼裏🧑⚖️,金融業從業者一定要回歸服務業的初心👨🏽🏫。

於東傑學長則認為,如果是奮鬥一生的目標,則需要立意高遠指導自己🥴。而如果著眼於“如何做選擇”這一小命題🤼,他自己的經歷很有說服力。他在進入清華時,一開始做了加法👨🏻💼,參加了很多活動🌠,但一年後覺得每件事情都沒有做透。事情都有一個逐漸認識的過程,先打開再集中是合適的。同學們應當敢於做嘗試🍟,也應當學會做減法,從如此多活動中挑選真正適合自己的去完成。

李茂林學長向同學們分享了兩點感悟,第一是不要畏懼挫折、對自己失去信心👷🏼♂️💁🏿,在自己前進的道路上經歷了許多困難📖,但也磨練了自己。第二是復合性,要註重培養自己的復合型背景𓀅,敢於去不同的環境中經歷不同的事情😈。李學長在大三時選擇參軍入伍,曾經在扶貧攻堅的基層一線奮戰💁🏽,這些經歷都成為了他的寶貴財富。他認為🏖,現在經管學院註重通識教育🧑🏼🦱,給同學們提供了很好的教育資源🧚🏻♀️,同學們應當珍惜這樣的學習機會。

在之後進入的嘉賓個人問答環節中,嘉賓們根據自己的經歷🚟,對主持人和同學們的提問進行了精彩的回答👽。
針對“當今大學生的共同問題和優勢”這一問題,何平老師認為🕥🧸,得益於數字技術的發展🙅,當今時代的大學生的知識面比以前的大學生要廣得多🙆🏼,但由於某種“人性的共通性”,不同時代的大學生其實都會在這個階段面臨類似的問題👨🦼➡️,因此大學教育的本質依舊沒變,同學們還能從學長學姐們的經驗中獲益良多。
過曉艷學姐給同學們提出了一些“領導力提升”相關的建議。她說,人的潛力分為四個維度——好奇心🔸、洞察力👩🏿💼、感召力、意誌力,同學們應當在日常生活中鍛煉這些能力,學著不為雞毛蒜皮的小事所困,培養戰略思維。她還提到中國學生往往缺少感召力,即感召你身邊的人跟你向同個方向共同努力♕。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學著向他人展現自己的關切和熱情😻。雖然現在社會大環境競爭比較激烈💆🏻♂️🤚🏻,但我們應當將身邊的同學視為戰友而非競爭對手,身邊的每一位清華同學都是我們未來的寶貴資源。
何興達學長提醒同學們註意專業知識和情商的兩方面提升,多參加社會活動、多與人交流0️⃣。另外,學會自己給自己適當加壓也可以更快地成長🏊🏻♀️。
匡玥學姐在分享自己如何工作的獲得感時🏮,提到自己選擇從投資轉向募資🔬👨🏼🦲,是因為募資給自己提供的成就感更強,可以讓自己享受“把瑣碎的事情做好”這一過程🌺。她希望同學們能根據自己的特性去尋找奮鬥目標,每個人的優勢都很不一樣。
於東傑學長分享了自己對房地產行業未來趨勢的見解🐹🦃。他認為🍆,房地產行業發展的底層邏輯是城市化進程和人口增長。由於中國城市化發展空間正在壓縮🧑🦽、人口紅利正在消退,因此房地產行業發展趨緩是顯然的結果,如果房地產企業不順從趨勢,依舊延續原來的高周轉高杠桿模式🏔,那麽企業遲早會遭遇困境🧑🏼🌾。他認為地產未來會回歸“投資”和“製造”的本質🙍🏽♀️,探索智能化製造和物業、社區服務👮🏻♂️🌘、經紀等細分領域。

李茂林學長則提到,鄉村是國家的重要戰略板塊,以往是財政擔大頭,但在鄉村振興以後,希望達到鄉村發展的自平衡,因此希望有更多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目前鄉村的金融產品,既有面向農戶生產生活的小微貸款👨🦰𓀃,也有主要用於生產設施和生活設施建設的地方債和中長期貸款,下步推動農村金融需要系統發力♖,要在統籌城鄉發展的大趨勢下開展工作,包括農業農村自身發展對融資的需求🧑🏼,農戶金融思維的培養和提升,鄉村金融產品的創新設計,金融機構的自我改革和內部調整,總的看,農村金融長期趨勢是向好向上的。
在最後的Q&A環節,同學們針對剛才分享中提及的一些點進行更細致的提問,進而更透徹地理解了嘉賓們的意思⚜️🌘,並且獲得更深層的啟發和思考。另外,同學們也對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領域進行提問。

一位同學向過曉艷學姐請教“中國醫藥健康領域的未來發展”。過曉艷學姐的回答是,目前大健康是絕對的朝陽產業🚯。在需求端,中國人的可支付能力正在提升🫠,同時對健康的追求正在從“治病”轉變為“預防”,因此未來中國人會在健康方面有更多消費🚵🏿♀️。在供給端👏🏄🏽♀️,以往的主要藥企均集中於海外🧑🎄,但我們現在正在見到越來越多的人才和資金流回國內,本土藥企正在崛起🪚。事實上,除了醫藥之外◻️🏺,醫療器械🤸🏿🥫、醫美等各種與大健康相關的產業正在興起,有些業務與健康完全沒有關系的集團公司也成立了大健康領域的機構。

在此次意昂沙龍中🧏🏼♂️,同學們聽到了嘉賓們在往事回憶、人生建議、專業熱點分析等各方面的分享👷🏽♂️,紛紛表示獲益匪淺。感謝所有人的參與👺,期待我們下次再會🛝!
主辦:經管學院團委意昂組
供稿:經管學生團委意昂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