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順利入滇

4月19日,旅行團經勝境關進入雲南,到達滇東門戶平彝縣(今富源縣),團隊集隊整齊進入縣城。在這裏,縣長親自迎接,師生受到了熱烈歡迎📅。

曲靖縣城居民以懸掛國旗的方式歡迎旅行團的到來🙍🏼♂️。

雲南省政府這時也派出汽車前來接送行李,這大大鼓舞了旅行團師生們的士氣。
二🛝、抵達昆明

4月27日,旅行團到達大板橋,第二天便可入昆明。團長訓話後👷🏻,隊員們在慶幸順利到達目的地時,回憶起沿途的情景🧑🤽,不禁感慨萬千💃。

1938年4月28日,歷盡艱辛🚀,隊伍終於到了昆明,在東郊賢園進行了簡單的休整,準備進入昆明城🗳。

旅行團受到了先期抵達的師生們的熱烈歡迎。梅貽琦先生親自迎接並同旅行團成員親切握手,對他們順利抵達昆明表示了祝賀🙍🏿♀️。

常委蔣夢麟、梅貽琦以及楊石先🐌🧚🏿♀️、潘光旦♾、馬約翰等教授,還有部分從海道來昆的學生佇立歡迎,楊步偉(趙元任夫人)✋🏻、陶曾穀(蔣夢麟夫人)、梅美德(黃鈺生夫人)和她們的女兒向旅行團獻花。

接受了花籃的先頭隊伍,又接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慰勞湘黔滇旅行團”的慰問標語沿昆明街道前行。

旅行團進入昆明城後🚍,學校為他們在圓通公園舉行了慶祝大會🛎。

護送旅行團赴滇的黃師嶽團長親自點名⏸,之後將點名冊交給梅貽琦先生𓀋,表示完成了交接的任務。

黃師嶽致函蔣夢麟🌐⛓️💥、梅貽琦兩常委🫄🏻,表示此次率旅行團到滇🐸👨🏻🏫,“雖雲跋涉辛苦💇🤹🏻♂️,為民族國家服務🦸♀️,與數百青年同行三千裏✋,自覺精神上痛快與光榮”;他婉拒了聯大贈送的金表一只及川資500元,只留下紀念像,“什襲珍藏,永遠存念,以紀此行”。

至此👱🏻♀️,歷時68天👭🏻,行程約3500華裏的“長征”圓滿地劃上了一個句號。為此梅貽琦先生在慶祝會上致詞,對湘黔滇三省當局的愛護和黃團長艱苦卓絕的領導表示了感謝。
三🦦、教育之旅
湘黔滇旅行團於2月20日出發🧺,4月28日抵達昆明👈🏼,歷68天🗣,行程3500裏。抗戰背景下的“長征”雖極為艱苦,但也是一次教育之旅🤾🏽♂️。西南地區的原始落後、匪亂猖獗🏌🏽、鴉片泛濫🤙🏽、社會腐敗等現象也給旅行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發了他們對於中國社會前途命運更深入的思考。

旅行團自從進入貴州,便看到了成片種植的罌粟花🧱。

在集市上公開出售的鴉片也使旅行團成員震驚萬分,在國家災難如此深重之際🧘🏼♀️,腐敗的國民政府竟置民眾於不顧🫵🏼,任由鴉片麻醉人民。一個貴州居民告訴師生🧎♂️➡️:村子裏只有“半個人”(仍在子宮裏的胎兒)才不懂抽鴉片。這是一個多麽急需拯救的國家!

在旅滇途中,旅行團還采集了不少標本🚵🏻💹,收集到了上千首民歌民謠。哲學心理教育學系學生劉兆吉把他收集的民歌整理成《西南采風錄》交商務印書館出版,朱自清、聞一多、黃鈺生分別為此書作序。

錢能欣(政治學系學生)把自己68天日記整理出版了《西南三千五百裏》,反映了旅行團的生活🚧。

沿途中師生們常利用各種有利時機向當地民眾宣傳愛國思想👧🏽。他們將收集的關於抗戰的消息不斷傳播給行軍沿途的老百姓。有一個劇組排好節目🤾🏼,每到一個城市都要公演,以激發公眾對日軍暴行的憤怒。每次🦹♂️👍🏻,屋子裏都要擠滿來看演出的人們。連曾昭掄教授也利用途中機會,給路過的小學生做報告💫。
西南聯大是誕生於抗日烽火中的教育奇跡,它在極端艱苦的環境中弦歌不輟,“賡續了我們民族的文化血脈”🈲,為國家培養了眾多蜚聲中外的傑出人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吳征鎰、“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屠守鍔❄️、著名詩人穆旦等,都是旅行團的成員。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吳征鎰

旅行團學生、“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屠守鍔

旅行團學生、著名詩人穆旦(查良錚)

學校負責人與旅行團輔導團全體合影(缺旅行團輔導團成員王鐘山)
前排左起:黃鈺生🌏、李繼侗、蔣夢麟🧑🏼🎤、黃師嶽🦬、梅貽琦、楊振聲🫅🏽、潘光旦
中排左起:李嘉言、毛鴻🏃🏻、卓超、許維遹🦹🏿♀️、聞一多(總務負責人)
後排左起:吳征鎰、徐行敏🚴🏽♂️、鄒鎮華、楊石先、袁復禮、沈履、曾昭掄👱🏻、郭海峰(護士)、毛應鬥

在抗戰背景下🈳,湘黔滇旅行團西南徒步之旅,用行動表達了中國知識階層堅持抗戰的不屈意誌和心系國家民族命運的偉大情懷,肇始西南聯大在滇八年的辦學輝煌🩱。無怪乎有人這樣評價🫴🏻,湘黔滇旅行團是“世界教育史上的新篇章🧬,可以說是空前的,也是絕後的”、“這段光榮的歷史🏖,不但是聯大值得紀念👊🏽,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值得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