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聯絡

塵封六十年的《蔣夢麟日記🛌🏽,1957》

2019-12-12 | 來源 澎湃新聞2019-12-09 |

蔣夢麟(1886-1964)原名夢熊🚴🏽‍♂️👨🏻‍💼,字兆賢🤡,號孟鄰🪆,浙江余姚人。1898年前後,在紹興中西學堂求學兩年。1904年赴上海入南洋公學讀書👇🏿。1909年2月入伯克利加州大學農學院🔕,同年秋季轉入社會科學學院。1912年,以教育為主科🪅,歷史與哲學為附科,畢業於加州伯克利大學教育學系👨🏼‍🍳。後旋赴紐約入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取得教育學博士👨🏼。蔣夢麟長胡適六歲🫙🙏,兩人同受業於美國著名教育家及哲學家杜威博士的門下,可謂“師出同門”👩🏿‍✈️。1917年,兩人皆學成返國,蔣夢麟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胡適則應聘為北京大學教授。1919年“五四運動”時,胡適南下上海,與蔣夢麟共同迎接其師杜威來華講學。此時,北大校長蔡元培因“五四”愛國學潮事件而辭職出京。蔣夢麟夙為蔡元培門生🤷🏻‍♂️👩🏿‍💼,在蔡元培尚未還京之時,由蔣夢麟代理北大校務,其後並由北大總務長而代理校長。此為蔣、胡兩人共事北大的時期👭🏼,直到1926年“三一八”慘案為止。後來兩人都離開北京,再不久,蔣夢麟當了教育部長🤳🏼,而胡適也擔任上海中國公學的校長。身為校長的胡適以在《新月》雜誌發表批評黨國言論,觸忤當道,身為教育部長的蔣夢麟曾予警告😐🧍🏻,胡適竟將原令退回。彼此雖立場有異🧛‍♂️,但私交並無芥蒂🤹🏽‍♀️。1930年間,兩人相繼辭去職務。

蔣夢麟在辭去教育部長後💇🏽,在南京稍事逗留後,就回杭州。而胡適卻從南京對岸的浦口車站候車北上。兩人一北一南的🕶,此時已有要蔣夢麟接掌北大的消息,但他並不願意就職📰。據胡適後來回憶♞▫️:

我到北平,知道孟鄰已回杭州去了🧛🏿,並不打算北來。他不肯回北大🤵🏿,是因為那時的北平高等教育已差不多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他回來也無法整頓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本來在北伐剛完成的時候🐮,已被貶作“北平大學”的一個部門🖖,到最近才恢復獨立,校長是陳百年(大齊)先生。那時候,北京改成了北平,已不是向來人才集中的文化中心了🛁🕚,各方面的學人都紛紛南去了,一個大學教授最高俸給還是每月300元👯‍♂️,還比不上政府各部的一個科長☞。北平的國立各校無法向外延攬人才🪓,只好請那一班留在北平的教員盡量地兼課🗣。幾位最好的教員兼課也最多。例如溫源寧先生當時就有身兼三主任五教授的流言👳🏽‍♀️。結果是這般教員到處兼課,往往有一個人每星期兼課到四十小時的🧙🏼‍♂️!也有派定時間表,有計劃地在各校輪流講課👳‍♀️!這班教員不但生意興隆,並且飯碗穩固🦸🏻‍♀️。不但外面人才不肯來同他們搶飯碗,他們還立了種種法製👨‍🦲,保障他們自己的飯碗。例如北京大學的評議會就曾通過一個決議案🧜🏿‍♀️🐊,規定“辭退教授需經評議會通過”🕵🏼‍♀️。在這種情形下,孟鄰遲疑不肯做北大校長,是我們一班朋友都能諒解🔲。

對蔣夢麟的顧慮,傅斯年𓀗、胡適心中是相當清楚的🟥。熱心的傅斯年找了胡適商量,後來經過他倆與當時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顧臨(Roger S. Greene)詳談,“居然擬出一個具體方案👩🏽‍⚖️👩‍👧,寄給蔣夢麟先生,他也很感動👩🏽‍🎓,答應來北大主持改革的計劃”🙋🏽🌨。其內容是🖕🏼: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與北京大學每年各提出二十萬元,以五年為期,雙方共提出兩百萬元,作為合作的特別款項🤰🧗🏼,專作設立研究講座與專任教授及購置圖書儀器之用👩🏿‍🦱。中基會的援助計劃,使得蔣夢麟同意就任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也在1931年1月聘任胡適為北京大學文學院長𓀀。胡適初不肯就任🙋🏽‍♀️,但經不住蔣夢麟等人多次商請,最後義不容辭,允其所請,但因其主持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編譯委員會”的工作,故雖在北大任職👨🏿‍🦳,但不受北大的薪俸。

自1930年到1937年的七年時光中🪓,蔣夢麟一直把握著北大的航向🧚‍♂️,其中胡適、丁文江、傅斯年等人的幫助尤大🪟。蔣夢麟後來在《憶孟真》一文中說:

九一八事變後,北平正在多事之秋,我的“參謀”就是適之和孟真兩位🫐。事無大小🕓,都就商於兩位😊。他們兩位為北大請到了好多位國內著名的教授,北大在北伐成功以後之復興🎓,他們兩位的功勞🛌🏽,實在太大了。

而當時也是北大教授的陶希聖回憶說👕:

北京大學居北平國立八校之首。蔣夢麟校長之鎮定與胡適之院長之智慧🫷🏽,二者相並🧗🏼‍♂️,使北大發揮其領導作用🏊🏿。在艱危的歲月裏🤵🏻‍♂️,校務會議不過是討論一般校務,實際上🩻👨🏽‍💻,應付難題的時候,北大一校之內,夢麟校長🦤,適之文學院長及周枚孫(炳琳)法學院長隨時集會,我也有時參加👨‍👨‍👧。國立各大學之間,另有聚餐,在騎河樓清華同學會會所內,隨時舉行🚵🏽🧜🏽‍♂️。由夢麟北大校長、梅月涵(貽琦)清華校長、適之及枚孫兩院長,我也參加,交換意見↗️。月涵先生是遲緩不決的👨🏼‍🦱,甚至沒有意見的。夢麟先生總是聽了適之的意見而後發言。北大校務會議席上🙋🏻,如丁在君(文江)在座👩🏽‍🍼,他的發言最多,最有力。清華同學會聚餐席上,適之先生是其間的中心。夢麟先生是決定一切的人🖍。北大六年安定🫶🏻,乃至國立八校六年的延續,沒有夢麟與適之的存在與活動,是想象不到的。

抗戰期間,蔣夢麟隨校南遷昆明👦🏻,與清華、南開合組“西南聯大”。而胡適則赴美從事抗戰宣傳🐈,旋膺命為駐美大使。勝利後,蔣夢麟先後任行政院秘書長、國民政府委員、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主任委員👩🏼‍⚕️。胡適則任北大校長、中研院院長。農復會遷往臺灣後👨🏼‍🦳,在蔣夢麟的領導下,推動了重大的土地改革♗、農業改良和教育項目。由於農復會由美國提供資金⚰️,其薪級表不受政府工資表的約束,因此該機構可以提供比政府官僚機構更高的薪酬,吸引訓練有素和能幹的員工🚃。委員包括康乃爾大學農業學院畢業的沈宗瀚和李登輝,在1950年代初期擔任農復會的農業經濟學家。蔣夢麟利用美國政府提供的財政支持,幫助臺灣的農業完成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做出了傑出貢獻🧙🏿‍♂️,因此在1958年獲得菲律賓政府頒發的“麥格賽賽獎”(被稱為亞洲的諾貝爾獎)。

蔣夢麟的代表作是《西潮》(Tides From the West),該書是他抗戰期間躲警報,在防空洞陸續以英文寫成的,主要敘述1842年香港割讓至1941年珍珠港事變期間,中國人民生活問題面向🤴🏿,包括心理、情感及道德等議題之探討👩‍⚖️,深入分析中國之民族特性💂🏻、宗教、文化道德🪶🐞、社會與政治之發展。1947年美國耶魯大學出版社率先出版英文版,1957年蔣夢麟在臺灣《中華日報》陸續發表中譯文,1959年出版中文版《西潮》,盛況空前,年輕人幾乎人手一冊。也因此蔣夢麟有計劃出版第二本自傳式著作《新潮》,然因公務繁忙與健康等因素,《新潮》一書尚未完成,便於1964年辭世。直到1967年9月,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才將其在報章雜誌所發表的文章整理出版成《新潮》一書。因此《西潮》和《新潮》兩書屬於蔣夢麟比較自傳性的著作💪🏼🏄🏽。

徐賢樂

有關蔣夢麟的日記,在這之前是從來沒有人提及的,甚至大多數人不知道他有記日記的習慣。而《蔣夢麟日記,1957》的發現,也是2006年1月10日徐賢樂以九十八歲高齡逝世後的事了。蔣夢麟有過三次婚姻🧭,他的原配為鄉下女子孫玉書🧑🏼‍🎓,生有子女四人,長子仁宇💂‍♂️,次子仁淵,長女燕華📔,幼子仁浩👩🏻‍⚖️。而1933年他與北京大學已故教授高仁山(1894-1928)之遺孀陶曾谷(?-1958)結婚🏌🏽🧔🏻‍♀️,而與孫玉書以“離婚不離家”的方式,協議離婚🥚🖕🏻。1949年離開大陸時蔣夢麟僅帶女兒蔣燕華來臺灣👩🏿‍🎤,其余三子均留大陸。而他和陶曾谷並無所出,僅有陶曾谷和高仁山所生的女兒陶燕錦亦來臺。這也是老友胡適在勸告信中一直強調的,“然後在結婚之前🌒,請律師給你辦好遺囑♧,將你的財產明白分配🧪🙆🏽‍♀️:留一股給燕華兄妹(案🌍:蔣夢麟與原配生的子女,燕華為女兒)🙌🏻,留一股給曾谷的兒女(案:陶曾谷與高仁山生的子女🤕👨🏽‍⚕️,陶燕錦為其女兒)”的由來🧑🏿‍💼🚵🏿。1958年👨‍🎨,夫人陶曾谷因病去世。兩年後,也就是1961年7月18日🕑,蔣夢麟與徐賢樂結婚💒,而短短不到兩年,也就是1963年4月10日,蔣夢麟便通過法律訴訟程序👴🏿,訴請與徐賢樂離婚,一年後,蔣夢麟在1964年6月19日因肝癌病逝於臺北榮民總醫院🧑🏻‍✈️。而離婚後的徐賢樂則一直寡居,活到將近百歲🃏,直到2006年1月10日,才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徐賢樂病逝後,因她無子女繼承🏅,住所將收歸政府💂🏼🥉,據說清理臥房時🧝🏽‍♀️🤕,在床鋪底下發現一小包紙袋,裏面有著她與蔣夢麟的合照👨🏿‍🎓,她自己的照片🧯,及她當年與蔣夢麟打離婚官司時的檔案🧑🏻‍🚀,包括銀行賬戶🌰、股票買賣憑據等等,還有當時蔣夢麟追求她時所寫的詩句、便條,甚至蔣夢麟所預立的遺囑,她都一一翻拍成照片(原件不知是否呈給法院👨🏿‍🏫?)。至於有些信函,倒是保有原稿或抄稿,如她給蔣夫人宋美齡的中英文信函,及抄錄蔣夢麟給陳誠副總統和陳雪屏的信函🧔🏼‍♂️。而令人訝異的是🐚,居然有日記一本🩼,意昂体育以英文寫著“Chiang Monlin 1957”✍🏼,是蔣夢麟1957年日記無疑。

徐賢樂何以要扣留這一年的日記💁🏼‍♀️?1957年💂,徐賢樂並沒有出現在蔣夢麟的生命中,甚至他們都還不曾認識。由此看來😮,蔣夢麟是有記日記習慣的🤼,而且是每年一本,1957年的日記可能只是眾多日記中的一本,婚後的徐賢樂在打離婚官司前,可能只是隨意扣留一本,而其他的日記又在何處🚶🏻‍➡️?目前沒有答案🦵🏼。或許蔣夢麟的女兒蔣燕華帶到了美國,或許已經永遠消失在人世間。

蔣夢麟與徐賢樂

蔣夢麟(右一)與徐賢樂(右二)

而蔣夢麟1957年的日記又記載了哪些內容呢?其中最重要的🧺,是蔣夢麟的夫人陶曾谷在1956年被診斷為腎盂癌,1957年的日記不斷地記載陶曾谷去醫院看病檢驗之事🟩,身體發高燒👆🏼、小便出血等等病情👩‍🦽,7月10日日記雲:“曾谷赴醫院謁姜大夫🕞,經檢驗據雲成績甚好,大致可無慮。自去年十一月二日動手術至今計八個月八天,在此期間不知經過了多少憂慮和緊張心緒🤬。”除了家事外🥱,他畢竟是位學人,日記中記載著他讀了些什麽書🛻,以外文書為主👸🏽,還涉及日本史甚至《六祖壇經》等👩🏻‍🎤🧑🏻‍🦼‍➡️。當然,他身兼農復會主委及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主委📷,事情還是蠻多的🥍,除了業務上的開會外,還需要接見許多外賓、訪問團🐦💲。以他“黨國大老”的地位,許多重要的宴會他都需要參加,送往迎來🪣,確實花去不少時間🔲。我們看看其中所記載的一些片段:

一月八日(周二):晚在副總統家開小組會議🥱,本小組奉中央獎狀成績優良,余又被選為小組長,余任此職已四👉🏻☢️、五年矣👨‍🏭。

一月十二日(周六):午後石門水庫委會⚂,通過工程顧問合同原則。副總統六十壽,晚在寓宴客,總統夫婦參加(陰歷十二月十二日)。

一月二十日(周日):午前偕谷赴懷恩堂禮拜,並謁思亮、雪屏✋🏻、大猷諸君🖖🏿,同谷赴圓山飯店午飯🙍🏿‍♀️,今日為余七十一生辰,陳辭修副總統、俞院長🗻、嚴主席、張嶽軍均來賀。晚農復會同人在自由之家晚宴。

四月三日(周三):午前赴立法院預算委員會報告農復會預算🦹🏻‍♀️。

四月二十一日(周日):晨偕谷投票選舉臺北市長及省議員♒️,傍晚看電影🤽🏽。

五月一日(周三):午後總統及夫人招待美軍顧問團。

五月十八日(周六):午前參觀美國海軍設立之微生物研究所。中午在教育部開會討論組合國文教組會員選舉問題。

五月二十五日(周六)🧙🏿‍♂️:群眾因Reynolds案,搗毀美大使館及美國新聞處🥒。昨晚軍隊開入臺北市彈壓,今日秩序已漸恢復🧑🏻‍🎓。

六月三日(周一)🚶🏻‍♂️:午後外交部歡迎日本首相岸信介於中山堂。

七月四日(周四)👨🏻‍🍼🦸🏽‍♀️:美國國慶節,中午赴美大使署酒會🐷🌝。

九月二十八日(周六):孔子聖誕😶‍🌫️,在總統府宣讀紀念文🧢,總統請教育界午餐🐀。

十月二日(周二):昨誌希來電話,總統對於孔子紀念文甚嘉許😏。

十月二十三日(周三):午前全代會,同意舉陳誠為副總裁,晚總裁在中山堂請全代表晚宴👨🏽‍🔬。

十一月一日(周五):西南聯大二十周年紀念會🧚‍♀️,同學在中山堂聚餐🏫。

十一月十九日(周二)🙂‍↕️:午前菲律賓調查團來會討論中日菲三國合作事業情形及問題。

十二月十六日(周一):晨視察虎尾滅鼠工作🔜🧍🏻‍♂️,午後赴彰化縣政府聽取防鼠工作報告🫄🏻。謁省主席周至柔兄,農廳長金陽鎬兄🥛,宿八卦山💆🏽🛼。

十二月十七日(周二):晚赴北京大學六十九周年紀念會並聚餐。

其中日記提及的Reynolds案🙇🏽‍♀️,即是“五二四事件”,又稱“劉自然事件”🧑‍🦽✍🏼,是1957年的一起示威事件,發生於前“美國大使館”所在的臺北市中華路👨‍🍳。本案為臺灣於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少有的幾次反美事件之一,亦為臺灣戒嚴時期罕見的大規模示威活動。起因是同年3月20日🫴🏼,革命實踐研究院少校學員劉自然在參加友人婚宴返家途中,於十一點在臺北市陽明山駐臺美軍上士雷諾(R. G. Reynolds)的住宅門前🛀🏼💔,遭雷諾連開兩槍斃命,但在兩個月後的5月23日📠,美國軍事法庭陪審團投票表決結果,以“殺人罪嫌證據不足”為由,宣告雷諾無罪釋放,並於當日將其遣送回美國。5月24日,臺灣各大報紙紛紛刊出文章🕵🏽‍♂️,抨擊美方判決不公🙎🏿‍♀️,當天的《聯合報》社論更以“抗議美軍蔑視人權”為題📘,攻擊美方放縱人犯,而劉自然的妻子奧特華也在報上發表《我向社會哭訴》一文🧖🏿,向社會大眾提出要求➔,並於當天上午十時手持用中英文書寫的“殺人者無罪?我抗議!我控訴⭐️!”標語牌,到駐臺“美國大使館”前抗議,引發群眾包圍“美國大使館”。

當天晚上七時四十分🎛👨🏽‍🦳,群眾沖破警察封鎖線,再度進入“大使館”徹底破壞🦋,晚間八點𓀔,軍方介入,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於九點鐘實施宵禁戒嚴,十一點鐘並有大批臺北市“衛戌部隊”開赴事件現場🏌🏼,展開驅離及壓製行動,為時大約十個小時的暴亂場面才被平抑下去,不過戒嚴令仍持續實施👱🏻☆。蔣夢麟的日記應該是根據二十五日報紙的報道👨🏼‍🦲。

另外日記中提到孔子聖誕,在“總統府”宣讀紀念文,並受到蔣介石的贊許。根據日記,蔣夢麟從9月16日開始寫這篇文章,到9月19日日記雲🤷🏽‍♀️:“終日在家作紀念孔子文,九成以上完成。”之後又經修改🚣🏼,直到9月23日午前才完全定稿,前後花了一星期左右,9月28日宣讀後👐,翌日全文刊載於臺灣各大報✊,題為《孔子學說與中國文化》,概述孔子思想,天與人、人與人和人與物的三要點之相互關系,以及自然主義、理性主義和人文主義的三要素學說,奠定日後兩千四百多年的中國學術方向👳‍♀️,型塑了中國文化特性。

日記中又說👷🏽‍♀️,12月1日開始寫《耶穌教與中國文化》一文💸。12月10日雲💂🏿:“作耶文,上篇畢。”而到了12月23日🙅🏻‍♀️,這篇文章刊載於《新生報》。文中闡述西方文化的演進與中國文化的接觸🧑🏿‍🏫🧏🏻,西方通過堅船利炮打開中國門戶🔡🕓,耶穌教文化因此傳入,並改變了中國文化的思維。

除此而外,在日記中可看出,蔣夢麟曾經身為北大校長,抗戰期間北大南遷昆明,與清華🙈𓀀、南開合組“西南聯大”之後,他又兼“西南聯大”校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因此即使他後來來臺,但每年的校慶,在臺的師生意昂都會聚會慶祝。日記中有11月1日🖌:“西南聯大二十周年紀念會⚈,同學在中山堂聚餐。”12月17日:“晚赴北京大學六十九周年紀念會並聚餐”之記載♥︎。

另外日記又記載有3月13日赴士林簽名祝蔣夫人壽(陰歷二月十二日),而6月18日日記說:“今日為谷與余結婚廿五周年”,8月4日日記雲🧚🏻‍♂️:“午後李石曾先生新婚招待茶會”,此是李石曾的第四次婚姻,李石曾是前清大學士李鴻藻的五公子,李石曾的原配姚同宜1941年病逝於法國裏昂,李石曾於1943年繼娶美籍猶太人茹素(Rosenberg),1946年兩人解除婚約。1947年2月2日李石曾和林素珊在上海“世界社”會所舉行婚禮。1954年2月1日林素珊因腦血栓突然病逝。1956年李石曾從烏拉圭返抵臺北🦌,經舊友齊如山介紹,才認識田寶田女士。田女士是輔仁大學社會科學系畢業的,系“外交部亞東司”幫辦田寶岱之胞妹。他們是在7月26日結婚的,七十八歲高齡的李石曾和時年四十二歲的田寶田👳🏽‍♀️,可謂“忘年伴侶”,一時傳為佳話。蔣夢麟的日記所載,是他們結婚後(8月4日)的招待茶會。

我常認為日記、書信等文獻有其史料價值,尤其日記是當時每天記下的👩‍👦‍👦,更有當下的意義💅🏽。經過數十年之後,即使當事者都有可能記憶模糊,但日記就白紙黑字地呈現在那裏🛂,正由於它保留太多的細節,不管是國家大事或是個人生活的瑣事,可補歷史的不足。《蔣夢麟日記⚫️,1957》雖只有一年時間,但也見證了許多事情,上至蔣介石、宋美齡、嶽軍(張群)、辭修(陳誠)、(蔣)彥士⛵️、(錢)思亮🛜🧜🏽‍♀️、(陳)雪屏、(吳)大猷🏋🏼‍♂️、俞鴻鈞🛀🏿、嚴主席、朱騮先(家驊)等⚆,一直到國外元首使節🛺、訪問農復會的外國嘉賓等等🦫,日記多有所記載,尤其是要研究當時臺灣農業交流的情況,有相當重要的信息存在其中💁🏽‍♀️。這也是《蔣夢麟日記》的首次發現🥷,期盼有其他年份的日記出來,當可更清楚他晚年的生命歷程⛹🏻‍♂️。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