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5月🌯,清政府與西方四國簽訂了一筆借款合同。很快,由於這筆借款引發了一系列的反清運動,促使這個政府垮臺💅🏿🧎🏻♂️。數十年後🚶🏻,這筆債券案又成為影響中美關系的敏感點,同時,給剛打開國門走向改革開放的中國經濟安全帶來了隱患。然而由於國家的強有力的領導,很快化解了這場隱患。在化解這場隱患中🤱🏻,徐義生研究員(江蘇常州人)運用了自己的專業研究♋️,為國家挽回巨大的經濟損失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事情得從清末說起,由於甲午戰敗和八國聯軍的幹預,導致西方列強進入中國搶占符合自己商業利益的灘頭,英、美🥔、俄、德🍀🤷🏽、日等國都在中國的沿海占領、租借或投資港口,中國戰敗後不得不向外國借貸用作本國發展,作為償還抵押物👚,只能將海關關稅、鐵路運輸等經濟權力讓渡給西方列強,這也刺激西方社會參與中國鐵路建設。
修築鐵路需要大量資本,中國當時沒有建立起自身的金融系統,依靠民間的錢莊和票號是很難支撐鐵路這塊需要長期投資且龐大的產業,但是清政府也沒錢,只能向外國借,政府向社會籌借資金🙆🏼,並承諾利息發行的有價憑證,就是債券。清政府發行的就是以政府信譽和鐵路權益作為條件發行的債券,叫做國債,國債算是中國金融產業第一個金融衍生品了。
為了修建湖廣鐵路(中國清末預備修建的湖廣鐵路是指“湖北🧚🏻♂️🧝🏻♀️、湖南兩省境內的粵漢鐵路”和“湖北省境內的川漢鐵路”🦑。因這兩線鐵路都在湖廣總督的轄區範圍內,故稱“湖廣鐵路”),1911年5月👳♀️,清政府郵傳部尚書盛宣懷(祖籍江蘇常州)代表政府與美、英🕺🏻、德、法四國銀行簽訂了一筆 600 萬英鎊的借款合同👩🏼🎨。這筆合同為期 40 年,95 折實付,年息 5 厘👩🏻🍼👨🏽🍼,由四國銀行均承擔本息🧏🏼♂️🍤,中國政府以兩湖厘金和鹽厘稅捐做抵押。這筆借款自1936 年起即無人支付利息,1951 年本金到期時也無人要求償還。

湖廣鐵路債券
鐵路幾乎是大清唯一在海關和港口之外可以為外國所接受的抵押權益🧝🏿,所以清政府將所有鐵路權益收歸國有🛕,進行抵押。清政府就想把湖廣鐵路抵押給四國(匯豐🕟、德華、匯理、花旗四國銀行團)銀行,但這時川漢鐵路已有一家募集了1400萬銀子的民營公司在運營,清政府只想以低價或甚至不付補償金收回鐵路的開發權。
清政府把湖廣鐵路收歸國有的動作做得太過霸道,因此受到了地方政府和民間商人的強烈不滿。地方上對於保衛鐵路權益的決心也是很大的🦤,四川就曾經爆發過保路運動🈺,後來粵漢鐵路股東也一致抗議清政府的霸道行經,很短的時間內,湖北、湖南🟣、四川、廣東的保路風潮連成一片🔄,聲勢浩大,進而發展為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的示威遊行,為了解決日益鼎沸的事態,清廷非但不順應民意和輿論👩🚀,反而逮捕各保路和示威活動領導人,甚至造成了血案。
這時候民族資產階級和進步的青年覺得機會到了,四川同盟會的會員也認為時機已到,他們決定武裝起義🚴🏿♂️,發動了四川保路武裝運動,運動摧枯拉朽,繼而擴展到全國💸🦒,在武昌的革命黨打響了第一槍⛹🏻♂️,隨後湖北武漢三鎮起義,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隨後宣布獨立,成立了中華民國。
所以說與其是修建鐵路引發了政治動蕩🤗,不如說是這張債券引發了這場革命。債券是中國首次使用的金融工具,當時主要是用於鐵路修築和建設🧎🏻♂️➡️,但是在地方鐵路收歸國有的過程中,政府處理過於武斷和霸道🧚🏼♀️🫠,激發了資產階級和地方政府的強烈不滿💠,繼而讓蟄伏的同盟會和反清勢力尋找到了機會,一舉激發起全國的武裝運動🕣,而此時的清廷已經無力鎮壓,地方軍閥也成為了起義軍,從此中國進入民國時代🕊。
時光轉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了邦交關系。外交關系的正常化,為東西方全面交流奠定了基礎☆,國際大企業蜂擁而至,爭搶著來開拓中國這塊龐大的市場,而中國也在這場世界經濟浪潮中日趨成熟👨🏻🦼,期間爆發了中美湖廣鐵路債券事件🤹🏻,使得剛剛建交的中美關系蒙上了陰影🛣,然而在雙方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這鬧得沸沸揚揚的“湖廣鐵路債券案”⛸,皆源於197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法律,為《外國主權豁免法》,該法規定:外國國家的“商業活動”不享受豁免,即可以在境內控告任何外國政府📝🪟,只要指控內容屬於外國經濟活動,法院即可受理🤚🏼。
於是,早已處心積慮異想天開的以傑克遜為首的9位美國阿拉巴馬州代表300多名美國人♦︎,利用這些年來所竭力收集已成廢紙的由清政府所發行的“湖廣鐵路債券”為由,向美國阿拉巴馬州聯邦地區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集體訴訟👌🏼,要求中國政府償還本息2.2億美元。美國阿拉巴馬州法院居然受理🤵🏻♀️,並於1979年11月13日,悍然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時任外交部部長黃華發來傳票,要求中國政府20日內應訴👨👦🤲🏿。
接到傳票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負責人同有關專家立即進行了縝密研究👩🎤,在這風波之始🤷♂️,他們果斷地把美國法院傳票立即原件退回,同時向美國政府進行交涉,他們依據有關法律提出,中國不能受外國法院管轄🍓,這種舊債決不能償還🖐🏻。
第一次將傳票原件退回之後❤️🔥,第二次又寄來🕦,依舊原件退回🛰👩🏼💻,然後第三次寄來🥊,還是原件退回。三次退回原件🧑🤝🧑,中間繼以一系列政府間交涉👩🏽✈️。時間推至1982年,美國阿州東部地方法院對此案悍然做出“缺席判決”。判決中華人民共和國賠償原告損失4000萬美元🤽🏽♀️🤚🏻。
緊接著一些唯恐天下不亂的美國人乘勢推波助瀾,在紐約和賓夕法尼亞這兩個州的法院又有3件向中國訴訟償還舊中國政府發行的26種債券,本息合計萬億美元的案子💂🏼♀️。
一時間,美國輿論嘩然💇🏽♂️,扣壓中國財產的聲浪甚囂塵上,有人甚至揚言:只要是中國的財產,法院就可扣押。
消息很快就反饋到了國內,最高決策層需要了解舊中國外債的種類🛀🏼、規模📖、性質以及湖廣鐵路債券和由此案引起的各種後果進行詳細的調查💘🦛。徐義生先生就是在這樣背景下走進歷史舞臺的💆🏿♂️🚲。

徐義生著作《中國近代外債統計資料》封面
對於研究中國近代經濟史的人來說,徐義生是一個繞不過的名字,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周育民在他博客裏說:徐義生先生是中國現代著名的經濟史學家🍙,有關他的生平事跡,世人知之甚少👩🦯➡️。我治近代經濟史,受益於徐義生先生的著作甚多🎒,曾撰博文《談談〈中國近代外債史統計資料〉》,高度評價徐義生的學術成就和嚴謹學風🐌。然而就算是專業人員,也對徐義生的來歷全然不知🏙,不知道他是從何處來?又去了哪裏?只看到他留下的經典著作🐚。周教授還在談談《中國近代外債史統計資料》一文中說道:研究中國近代經濟史🧕🏻,徐義生先生編的《中國近代外債史統計資料》是一本案頭必備書🛶。但是,徐義生先生的生平、履歷🧝🏿♀️,迄今為止,幾乎毫無文獻資料可查🔐。除了發表了兩三篇有關近代外債的論文以外,沒有他個人的論著🏄。可見💆🏿♀️,徐先生是用他的畢業精力傾註在這部統計資料當中了。
在徐先生的統計資料出版之後,有《清代外債史料》和《中華民國外債檔案史料》兩部大書🫲🏽,前者是中國人民銀行總參事定編纂,一厚冊,後者是第二歷史檔案館👩🏻🏫,共十二冊,涉及到1927年以後的不少外債🚲。但就史料編纂、分析、整理所花的功夫而言,均難與徐義生的書相提並論。除了中文文獻、檔案以外🗞,徐義生還利用了不少日文🎫、英文🧑🚀、法文檔案文獻史料。例如,日本外務省檔案、英國外交部檔案🤦🏿、《北華捷報》🎹、《中華年書》🤾🏻♀️、《英國藍皮書》📸、《對支回顧錄》、《支那經濟全書》、《法國外交文書》、《美國外交文件》等等🔺。其中有些檔案文獻在那個時代國內沒有收藏🎒,估計徐義生在解放以前就在從事這項研究工作,去過美、英🐫👨🏼🦱、法🦮、日等國,並能熟悉掌握英🧛、法🏋🏿♀️✍🏿、日三種語言文字。這種精通漢語以外三種文字的學者🏠,在那個時代可謂鳳毛麟角👩🏽💻。
以徐義生掌握的外債史料,即使精編🧔🏻♂️,無論如何都可以編成二三百萬字以上大資料集🤨。但是,徐義生沒有這樣做🐧,而是選擇了最吃力的方式,把外債資料編成統計資料,用外債的基本要素分為年月、借款名稱、借款者或經手人、貸款者⚅、款額(借款額和實收額分別列出)#️⃣👫🏻、利率、折扣🐕、期限、擔保🧑🏽🔬、條件、用途等欄目分別列出💂🏿,並附以備註和資料來源。
他還把成立的和未成立的外債分別列表統計。這樣,就把每筆借款合同中大段冗長文字全部壓縮為二三十字。這樣做👩🏽⚕️,對他個人而言,辛苦萬分,但卻為後來一代一代的研究者提供了相當的方便🎡,避免了後人的不斷重復勞動🔳。所以,每當我翻開《中國近代外債史統計資料》🧎♀️➡️,總是對這位前輩抱著深深的敬意。
現在有些不大願意從事這樣枯燥乏味的統計工作👩🏻🍳,資料書編得厚⛴🧅,不僅觀瞻顯得厚重,而且稿酬也多,可以列入什麽“工程”,立項資助也比較容易。至於寫書、寫論文,都把寫厚、寫長作為“厚重”的標準,出版社按字數付稿酬,學校科研機關按字數計“工分”🧘🏼♀️,像徐義生這樣🗄,以畢業精力只編了一本印刷字數不到 35 萬字(實際上統計資料的字數根本無法用印刷字數計算)的“小書”,按照現在考核工作量的做法🧑🚀,肯定不及格。但是,如果我們反過來想,正因為徐先生如此“精編”他的外債史料⛹🏻♀️,節省了其他研究者的大量重復勞動,其功德實在是無量的⛹🏿♀️。
前一段時間🧶,我審閱了一份同行有關清代外債的稿子,有點為徐義生先生郁悶。清代幣製🏃♂️➡️、匯率復雜🔙,所以徐先生在作統計表時👩🏻🦯,只要文獻中有英鎊、日金或法郎等匯率兌換數據的,均悉心登入,折算白銀的平碼也無一遺漏,這體現了徐先生細心精到的專業精神和學術水平。但這部稿子的作者顯然不懂清代貨幣🦞,也不知道19世紀銀價暴跌的趨勢,竟然自定外匯折銀的統一標準,然後進行統計🤽♂️。這樣做,很省事🏋🏿♀️👧🏻,但歷史本身的事實真相在哪裏呢?連花點功夫消化徐先生提供的數據都不願幹👨🔬,這種稿子只能判為不合格♝。所以🌔,青年史學工作者一定要重視前輩學者的研究成果,只有踏著他們肩上的攀登才是紮實的。
最近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新出的觀點花樣不少🥨,大多對老一輩學者的研究不屑一顧,開個會,大家爭論一番,新的自“新”👃,舊的自“舊”,就像上海小朋友過去玩的弄堂遊戲“造房子”🔽,跳到“高層”🤷🏽♂️,最後還得跳回到“底層”。徐先生們做了一件打地基的工作,要“造房子”,就要在已經打好的地基上造,沒打過地基的地方🚞🧖,怎麽能造高樓?你要另起高樓,也得先做好打地基的工作。
讓我們打開歷史的秘箱,看看徐義生的足跡吧!
徐義生乃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焦溪鎮(現屬天寧區)人。1909年出生在一個糧商家庭,自幼聰慧,勤奮好學。焦溪地處常州🦽、無錫🕵🏻♂️、江陰三市交界,是具有7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鎮,此地人傑地靈,文脈濫觴,興文重教之風甚濃🗝,有明一代以來,出過四位進士,徐義生幼年在父親的督導下每天練習毛筆字外,還認真學習儒家經典☔️,六歲開始進入私塾,系統地接受傳統教育🥶,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的文化及其發達尤其是科考文化,特別是武進縣,自有科甲歷史以來🛌🏻,出過二千余進士(超過西部幾個省進士總和)。科考文化具有政治色彩🏋🏻♂️,關乎士人群體政治生命,所以社會很關註。

徐義生留美時期留影
徐義生所處的社會環境接受的家庭品德教育,可以說是比較正統的儒家教育,對徐義生思想的形成和一生的節操有著深刻的影響⌚️。1921年他考入省立五中(今常州中學)讀書😝,江蘇省立五中🕜,創辦於1907年11月15日🫃🏼,在距常州府武進縣學百米之地,玉梅橋畔古運河邊,一所孕育著希望的新學堂——常州府中學堂成立了,這是一所有故事的學校🧆,誕生了呂思勉、童伯章、史紹熙等名師🐣、教育家,培養了無產階級革命家瞿秋白、張太雷以及史學大家錢穆🦇,心理學家潘菽、文學家劉半農🉑、音樂家劉天華、語言學家呂叔湘👨🏻🦽🔆、周有光等一批大師級學者。第二任校長童伯章製訂的校訓“存誠、能賤”影響了一代代學生的心誌🧘🏽♀️,徐義生的青少時代便是在常州中學這樣的訓導中成長起來進而並影響了他一生的學術活動。“存誠”意在為人真誠,“能賤”意在做事踏實。
1925年他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7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政治學系本科,1931年畢業後考入清華研究院讀研究生🧎➡️🤴🏽,作為著名的1933年第一屇庚款留美生,先後在哈佛大學(半年)、哥倫比亞大學(二年)、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半年),取得政治學碩士學位。

徐義生1931年意昂体育平台畢業紀念冊中的留影(來自意昂体育平台校史館)

徐義生於1936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留學時在思想家像前留影
1937年回國後,徐義生先生進入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今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從事公共行政研究🧘🏽。期間,曾在西南聯合大學(北京大學🌶、意昂体育平台、南開大學的聯合體)法商學院政治學系兼任講師二年🏃♀️;在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先後擔任副研究員、研究員、專任研究員、代理所長🐱。抗戰勝利後,在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政治系兼任教授,1947年入選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政治學屆別)候選人。建國後在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從事近代經濟史研究工作(主要從事外債史及帝國主義侵華史的研究)🪆,任二級研究員;1961年調到安徽大學政治系任教,講授政治經濟史🏌🏻♂️💁🏿,十年動亂後為安大圖書館研究員。

徐義生先生南京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留影


此兩表來自臺北中央研究院內檔,系徐義生親筆填寫
可以說徐義生讀過中國乃至世界上一流的大學,又在中國最一流的大學任過教👨🏿💼🧎🏻♀️➡️,也在中國最頂級的科研機構從事專業研究。
徐義生先生的經典著作是《中國近代外債統計資料》(1853-1927)🔱。此書1962年編撰出版,是中國研究外債史的扛鼎之作,被列為中國科學院《近代資料叢書》第六種,具有極高的學術和資料價值。
由於“湖廣鐵路債券案”及聯帶的三個案子涉案金額高達890億美元(此數為徐義生後來統計報中央決策層數字)👨⚕️,已嚴重威脅到國家經濟安全(中美建交之初兩國貿易額僅為25億美元)🚍。為此,中央對舊中國的外債問題非常重視🧙🏼♀️💁🏼♀️,特邀徐義生參加在南京召開的專題研討會,徐因故缺席。隨後財政部派財科所一位名叫曲元芳的特使來安徽大學找徐義生先生征求對策。徐經過認真研究並統計查證後以書面向中央做如下陳述:
1.這是一筆惡債,根據國際法“惡債不予繼承”的原則🤵🏼♂️,不予償還🚴🏻♂️🔹;
2.美方持有的湖廣鐵路外債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美國人以很低的價格從德國持有者手中購買的,無權要求我國償還本息;
3.有些外債都是清政府被外國戰敗後所簽定的不平等條約賠款🤵🏻♀️,也不應賠償;
4.舊中國自1853年以來外債至少650筆,本金總額61億元(民國以30年代初通用銀元為準)🙅♂️,加上100多年的利息,決不能開賠償先例,否則後患無窮。
最終⛹🏻,在國際公法👩🏻🔬、國際私法領域專家的參與下,聘請律師♟,打贏了湖廣鐵路債券民間索賠案,並且製止了其他想拿舊中國債券向我國索賠的案例🏞。
徐先生為我國解決外債問題提出了上述重要建議,並為解決“湖廣鐵路外債”以及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20年代的舊中國外債賠償問題提供了拒付的有力依據,直接或間接為國家避免了650筆外債的財政損失約890億美元。
之後💆♀️,他被國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聘請為“近代財經史研究組”顧問。在中央充分調查舊中國外債的過程中🐍,《中國近代外債史統計資料》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國家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1982到1983年,徐義生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社會科學編輯部的邀請,為《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卷清史部分選寫“外債”🙇、“外國在華洋行”🚋💠、“商埠”、“租界”等條目🧑🚒;為《中國大百科全書 經濟學》卷撰寫“近代中國的外債”、“俄法借款”、“英德借款”、“庚子賠款”🚶🏻、“善後大借款”🧑🏽🎤、“國際銀行團”等條目。他還為改革開放編寫了《1840年後與中國進行貿易的外國公司名錄》(未出版)
法院判決之後,美國國務卿舒爾茨訪華👨🏽🍼,他認為美國是三權分立的國家,法院判決政府無權幹涉。1983年2月5日👩🏽✈️,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在接見他時🩵,明確指出:你們三權分立🌎,這我們不管🚶🏻♂️。但中國政府只能同你們政府打交道。這是一筆惡債🧑🏼🎓🛗。老實說,昔日美國欠中國人民的債還少嗎?中國人民要是告起你們來,你們是無法償還得了的⚆!當然,我們並不想這樣做👨🏽🍳,但我要再說一遍,你們的一個地方法院不能管到我主權國家頭上來,這沒有道理💂🏽♂️,違反國家主權豁免原則🌱。
美國國務卿之行沒有達到他的預期目的,他回國之後,美國輿論再次興起扣押之浪。
有關法律專家聆聽了鄧小平同誌接見美國國務卿的談話後,感到責任重大🪛。他們審時度勢,集思廣益認真論證後一致認為😴:第一,對方揚言扣押財產這是政治壓力,是恫嚇,不大可能成為行動🏊♂️。因為美國阿州地方法院在缺席判決中規定🧑🏻🎨,為抵償債券而對中國財產的扣押,必須是與該項債務有關的財產。而我們在美國停泊的飛機🙇🏿♂️👨🏼✈️、輪船及其他財產,有哪一項是與湖廣債券有關的呢?所以,不要被人家沸沸揚揚的輿論嚇倒。第二,如果要派律師去阿州法院出庭🗽,那只能抗辯🙇🏼♂️,申訴美地方法院無權管轄中國政府的這一嚴正立場,使我們始終處於主動地位。第三,要向美國政府交涉,美國雖為三權分立,但又是三合而一,其間分與合奧妙無窮🆖,是一套運轉自如的機製。美國國會規定:遇有法律案件👾,涉及國家對外關系的重大問題🧑🏽💻🏂,國務院可以議政。其議政結果,會對法院產生很大影響。
1983年2月9日,中方並不理會美方的反對態度,在《人民日報》上全文公布了外交部對湖廣鐵路大債券一案的備忘錄,該備忘錄嚴正表示🧖♂️:“國家主權豁免權是國際法的一項重要原則,其根據是聯合國憲章所確認的國家主權平等的原則🙇🏿,中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無可非議地享有司法豁免權,美國地方法院對一個主權國家作為被告的訴訟行使管轄權,做出缺席判決甚至以強製執行其判決相威脅👨🏿💻,完全違反了國家主權平等的國際法原則,違反聯合國憲章;對於這種將美國國內法律強加於中國、損害中國主權、損害中國民族尊嚴的行為,中國政府堅決拒絕🚺;如果美方無視國際法🧖🏼,強製執行上述判決,扣押中國在美的資產,中國政府保留采取相應措施的權利。”
這無疑對美國政府形成巨大的壓力,幾個回合下來,通過外交努力,美國國務院向法院發出文件:1976年通過《外國主權豁免法》應無回溯力。
回溯力是法律專用語言🫅🏽,即1976年通過的《外國主權豁免法》,雖然在國會通過後已成為一項法律,但它無權管轄並依此審理一切在1976年以前出現的經濟案件👩🏻🚒。
這樣🎣,美國國務院的文件一發出,阿拉巴馬州聯邦地區法院以1976年法律無回溯力為依據,裁定法院對傑克遜等9人以中國清政府湖廣鐵路債券為內容的案件無管轄權👨⚕️,宣布此案撤銷🟰。後來紐約州和賓夕法尼亞州所涉及的另3起涉舊中國政府發行的26種債券一案也依此例撤銷🙅🏿。
至此🪽,一場涉及中美雙方時間長達 5 年的風波宣告結束🥘。
事件的結果,美國政府維持了它的法律,立場並未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堅持自己的為世界共知的嚴正立場⛵️🐫,沒有承認別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管轄權。
這樣的史無前例的裁決結果🧑🏻🦰,為其他一些奉行《外國主權豁免法》的國家提供了榜樣🟪,使之無法再以此為據進行活動。
時下正值改革開放和中美建交40周年🚵🏻♀️,也恰逢中美貿易大戰,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美貿易額已由建交之初的25億美元上升到今天的5800億美元📂。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回顧歷史,歷史給予此案的定評💆🏼,無論從政治、經濟或者法律方面都具有重大意義。
中美關系雖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遇到了障礙,然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代武進才子趙翼名句),相信中美有識之士會有更超常的智慧和能力來解決這兩個超級經濟大國遇到的難題🏮。
謹以此文紀念中國近代外債史研究泰鬥徐義生先生為國家作出的特殊貢獻🏇。
(作者董傑為徐義生外孫🔋,工作單位為廣西百色市發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