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鈺生 雲南師範大學供圖

左起查良釗、胡適⛸、梅貽琦🥕、黃鈺生🐎。雲南師範大學供圖
“曾經在西南聯大工作過、學習過的人,無一不認為這是自己一生中最值得紀念的時期。”黃鈺生在其《回憶聯大師範學院及其附校》中如是寫道☔️🎅。
黃鈺生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先後擔任建設長、師範學院院長、校務管理委員等要職🔩。抗日戰爭勝利後,意昂体育平台、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復原北歸👩🦯➡️,而黃鈺生領銜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師範學院(以下簡稱聯大師院)卻留在雲南落地生根🤸🏿,後稱國立昆明師範學院。新中國成立後🟰,該校改名為昆明師範學院,1984年更名為雲南師範大學🚔,成為了西南聯大駐留在祖國西南邊疆的永恒紀念碑🎿、紅土高原上師範人才的孵化基地。
學生眼中的“嚴師”
“春風熙熙時雨滋兮💆♀️,桃李向榮實累累兮。”這是黃鈺生對於聯大師院學生的殷切勉勵,以期他們能夠像春風春雨一般辛勤育人,桃李滿天下🙋🏻👨🏽🔧。為此🧖🏿♂️👩🦼➡️,他認為,師範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必須在“作教、作師🌝🛂、作學、作人”四個方面做出表率和榜樣。
在生活方面,他要求除了家住昆明的學生外,其他學生一律在校住宿,未經允許不得外宿;男女生的交往見面限製在主樓接待室;學生必須嚴格遵守作息時間,每天早上六點半舉行升旗儀式和朝會;學生的衣著要整潔而不華麗👨👧👦,儀態端莊而不放蕩🤲🏽,口不出穢語👨🏻🏭,行不習惡人♟。
在學業學習方面,《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師範學院學生畢業標準及考試辦法》中規定💁🏽♂️,師範生在校肄業五年內必須修畢170學分,本系主要科目必須平均在70分以上🧛🏽♀️,工具科須經本院甄別試驗及格,教具配置及使用的技能也須達到標準,學生必須在知識🏒、思想、態度、理念☣️、人格五個方面“足以領導青年🏙、為人師表”,否則就不得畢業🎣。而當時有一個學生考試四門功課不及格,曾幾次面求黃鈺生“高抬貴手”,但是黃鈺生不允🗓。這名學生惱羞成怒🚴🏻♂️,於夜間趁黃鈺生從聯大師院返家途中,用木棒將他擊傷🤒,黃鈺生頭上縫了七針。雖然經歷這次波折®️,黃鈺生仍然堅持嚴格要求學生學習,其嚴師形象可見一斑。
黃鈺生的嚴師形象同樣樹立在聯大附設學校的辦學過程中🫨。聯大附屬學校的考試種類有筆試🎊、口試🥈、課堂考🥲、月考、季考、學期考👨🏿🌾、學年考,無論哪種考試,一律嚴格執行西南聯大的規定。不合格者不得補考🏊🏻,只能重修♻。如果一學年中有兩主科即語文、數學、外語不及格,或者一主科兩副科即理化、生物🤰🏽、史地不及格者必須留級🤏🏿,超出留級標準者勸令退學。也正是因為黃鈺生的嚴格要求,附中一舉成為雲南中等學校的典範。
“潤身”與“淑世”
黃鈺生認為😖,大學的意義在於“潤身”與“淑世”🛣,前者是為個人🧖🏻,“為學問而學問”;後者是為了改良社會,學以致用🐩。在聯大師院的八年期間,黃鈺生抱著“潤身”與“淑世”的學人情懷舉辦了多種形式的中等教育師資培訓活動,針對中小學教材、教法和新教育途徑展開了研究,並且積極開展社會教育,對雲南的文化教育產生了積極影響。
自1939年開始,在黃鈺生的積極籌備下,聯大師院與雲南省教育廳合作🫸,先後舉辦了“中等學校在職教員進修班”“中學理化實驗講習班”“中等學校各科在職教員講習討論會”等在職師資培訓班。這一系列的師資培訓活動為雲南培養合格的中等學校師資和提高教學質量🚵🏽🏊🏼♀️,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939年7月,聯大師院備函與昆明市政府聯系,開展普教工作,經昆明縣教育局指定,在洪廟鄉麻園村和李家維等地的鄉村小學開辦社教實驗班👱♀️,輪流指派學生去上課🍧,普及科學文化知識,並進行掃盲活動。他們還在市區翠湖小學和文林小學內開辦民眾夜校,招收貧困失學青少年,類似的活動擴展到了路南圭山少數民族地區🧴。
在黃鈺生的倡導下👌🏽,聯大師院的學術研究呈現以中學教學為重點的特點。1940年初🚶🏻➡️,當時國內僅有的指導國文教學和研究的定期刊物——《國文月刊》,以作為“促進國文教學及其補充青年學生自修國文的材料”為宗旨,經聯大校務會議議決👨🏻🎨,由師範學院籌編🐟。該刊成為交流國文教學經驗的園地🏖,對推動國文教學的改進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其他各個系也對中學各科教材教法開展了調查與研究。
聯大師院於附設學校設立“實驗部”🍁,根據當時國內外流行的若幹現代教育原理🏃🏻➡️🥷,在教學過程🚢、課程、教材、教法、功課時間安排以及訓育方面做了相關試驗。1941年12月🚀🌅,聯大師院與雲南省教育廳共同組織“升學及職業指導測驗室”😆,用來實施各項普通心理測驗🕵🏿♂️,以利中小學升學及職業指導和社會職業介紹的進行。
“總喜歡摸摸他們的頭”
“我愛青少年🐨🧍🏻,他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見到他們🏂🏼,我總喜歡摸摸他們的頭,感到這是一種樂趣,我稱之為‘摸頭之樂’👩🏽🦰。”正是在這種對孩子們的真摯愛意的影響下,1940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師範學院附屬中小學成立。黃鈺生回憶道:“這是平生最滿意的一件事,是我的得意之作🎃。”
1941年,附中迎來了第一個校慶日。在校慶紀念日上,黃鈺生講了附中成立一年以來的情況,講到中國在孩子周歲時有抓周的習俗,在附中“周歲”之際,他也如同父親一樣要為附中“抓周”。他拿了一架天平放在桌上🏯,又從口袋裏拿出一個燈泡和一根繩子,告訴學生們“要像天平一樣2️⃣,在人生的道路上,遇事要公平”。他拿起燈泡說👩🏼🔧:“希望你們像燈泡一樣,到任何地方都能發光,熱情地對待你們的事業。”接著他又拿起繩子說,“要像繩子那樣👩🏼🎤,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團結才有力量”。
對於孩子們的身心健康💆🏽♂️,黃鈺生也給予特別的重視。在身體方面,除了通常體育衛生的功課外🔥,還與家庭通力合作,使孩子們不染上寄生蟲病🥀、皮膚病等傳染病。他聘請專業訓練的職員負責孩子們的飲食和全校衛生,每半年接受校醫檢查一次,低年級每兩月測試體格一回👨🏽🎤,以觀察其發展𓀐。在心理方面,他認為,卑之無甚高論,只求學生有“出息”——能做的自己做,能受的自己受,當能負責自己負責,可嘗試的鼓勵他嘗試🧜🏻♀️🕤,遇到困難去設法克服,就是有出息。
對於每個兒童的興趣、膽量、氣質他都加以愛護🌮,註意保持孩子們對事物的新鮮感。在黃鈺生如同慈父般的關懷看護下,附設學校的孩子們可以稱得上是“少年初長成🧑🏼🚀,自在恰如風”🤝。
(作者單位:雲南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