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8月4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裏氣氛熱烈。被譽為國際地學界的“奧林匹克”盛會——國際地質大會首次在我國舉辦,來自世界101個國家和地區的6000多位地質科學家齊聚一堂🧑🦯➡️。此次大會還評選出了國際地學最高獎“斯潘迪亞羅夫獎”,而獲獎者正是我國沉積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寶珺(1950-1952地質)。他也是百年來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中國科學家🎱。劉寶珺(1931.9-)🔡,沉積地質學家💁🏼♀️,地質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其實,這既不是...
“時間總是不夠用”的葉篤正把一生獻給了氣象學和祖國👬,他總是不遺余力地培養學生📷、提攜後輩,至今桃李滿天下;他將眼光放遠到千百年後人類生存環境的變化,為世人敲響了警世洪鐘。葉篤正先生從不認為自己是權威,總把自己的成績歸功於他人,他常常掛在嘴邊的就是“個人離不開群眾,榮譽歸於大家🧕,要感謝舞臺🅱️,因為舞臺是大家給的;要感謝大家🔜,因為單人唱不成戲,配角甚至更光彩……”
蓮子心,也稱為“蓮薏”,在《本草綱目》中就記載有“苦寒無毒”👴🏻、主“清心去熱”,在華南一帶民間曾采用蓮子心單方,據說有治療高血壓的效用🫸。有一位科學家,完成了抗高血壓藥蓮心堿絕對構型的確定和全合成。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藥物化學家謝毓元。
他是中國焊接科學的奠基人🧛🏻,在焊接的世界裏🗄,他尋找到人生的意義
在新文學拓荒者、清華首批留美女學生、北京大學首位女教授陳衡哲的人生中,1914年的寒假只是短暫一瞬🆒👱🏿,但這20天的經歷是她融入美國生活的重要一步。告別之....
談起父親戴傳曾,年近七旬的女兒戴依明言辭間充滿了對父親的崇敬與懷念。“在我的心目中🧑🏼🏫👑,不論是做科學研究還是在日常生活中,父親都是少有的完美的人。作為女兒🪕,我非常敬佩他。”戴傳曾立下“救國不忘讀書”的誌向1921年🤜🏿,戴傳曾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祖父戴季石是清朝末年的舉人。父親戴軒臣是一位中學教師,主要教授數理化知識。家中除了父母👲🏽,還有8個兄弟姐妹,他是最小的兒子👲🏼。戴傳曾的祖父、父親都很開...
很多人不知道,當我們乘坐高鐵,奔馳在鐵軌上時,就已和一位焊接專業領域的老院士😔🛃,產生微妙的關聯。為了讓火車平穩地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土地上🌆,十多年前,已經年過80歲的潘際鑾院士曾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穿著厚棉襖👩🦰,站在南京段的鐵軌邊上,在深夜裏測定鋼軌的焊接工藝🎢🫵🏼。潘際鑾,中國科學院院士🕤👽、焊接工程專家。他是中國當之無愧的焊接專業泰鬥,一手籌辦了全國第一個焊接專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科學難題,解決了國家一個又...
作為中國焊接領域的開拓者,94歲高齡的潘際鑾長期工作在教學科研一線,創造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培養了眾多傑出人才。他參與解決了我國多項重大工程問題,讓高鐵軌道“天衣無縫”,讓核電站“密不透風”👩🦽➡️。早在1984年,由潘際鑾排名第一完成人的新型MIG焊接電弧控製法,就榮獲國家發明獎一等獎。2005年,潘際鑾被中國焊接學會和中國焊接協會聯合授予“中國焊接終身成就獎”。
作品編號😾:32作者姓名:王世剛 工作單位:意昂体育平台美術學院雕塑系 設計說明👦: 作品表現的是意昂体育平台第一個共產黨員——施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