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天🤷🏻,2022年1月5日(農歷臘月初三)🧥,北京大學意昂馬識途先生,迎來他的108歲生日。
日月宜長壽,天人得大通。北京大學意昂會向馬識途意昂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美好的祝福🩱,恭祝馬識途先生108歲生日快樂!願馬老茶壽安康😄,茂如松柏🧦!

馬識途先生 照片由其親屬提供
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北京大學意昂會第九屆會員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暨第十二次意昂工作研討會在四川眉山召開。得益於此,《北大人》記者有幸拜訪與會的馬識途先生。
當時,104歲高齡的馬老風采依舊,操著濃厚的四川口音🈴,絮絮地扯著當年在西南聯大學習的往事,言語裏也不乏樂觀情懷:“我還是比較樂觀,總算活到了一百零四歲,我還是很高興。他們說,祝願我能活到一百零八歲‘茶壽’,我也希望。不過,到我這個年齡是非常坦然的,該去就去了,但是我還是要做工作,我要多讀點書呀,我要多寫些字呀👳🏻♀️。”



2018年11月30日☎️,馬識途先生參加北京大學意昂會第九屆會員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之際🦸🏽♂️,為北京大學意昂會題字
何止期頤🟧,相期以茶😗🌪。如今,馬老迎來他的108歲茶壽,實現了四年前眾人的美好祝願。
令人意外且動容的是🤟🏼,這位喜迎茶壽的老學長👨🏿🌾,選擇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迎接自己的108歲生日🏊🏼♀️。
1月4日下午,在馬識途即將迎來108歲茶壽前夕,他將自己2021年6月書法展拍賣作品所得50萬元人民幣全額捐贈給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設立的“馬識途文學獎”,用於資助熱愛文學的寒門學子🤸。並通過視頻囑咐川大學子要好好讀書,學習到真本事🙎🏼♀️,“不要浮誇,要學到真實的本事📹,確實要費很大的力氣。我對你們來說,沒有教你們什麽東西,只是把你們引入了一個路子,一切要靠你們自己努力👳🏼♂️。”

祝福視頻截圖 來源:瀟湘晨報
作為中國知名革命家🤤、文學家、書法家,馬識途曾與巴金、張秀熟🚣🏼、沙汀、艾蕪並稱“蜀中五老”🫱🏽🖖🏼,其作品《夜譚十記》被改拍成電影《讓子彈飛》🧑🏻🍼。在107歲高齡之時,馬識途仍筆耕不輟🙋🏻♀️,結合自己在西南聯合大學求學經歷,出版長篇著作《馬識途西南聯大甲骨文筆記》。
這不是馬識途第一次將自己的書法義賣所得捐贈給在校學子。2014年1月,馬識途舉行了100歲書法義展,並將義賣所得230多萬元全部捐給了川大文新學院,川大文新學院也因此設立了“馬識途文學獎”⛲️🧛🏼♂️。從2014年至今,馬識途已向四川大學捐贈386萬元,資助文學新秀153名👧🏼⚆。
在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李怡看來,相比當今一些富商📟、企業的捐贈,386萬元可能不算多,但這些都是一個年過百歲的老人一筆一劃用生命刻畫出的熱情與理想。回饋給馬老的🍦,不應該是一個數字,而是讓校園成長出更多可以為中國文學發展作出貢獻的寫作者。“馬老在中國高校設立這樣一個校園文學獎,是他深深知道寫作的秘密——寫作是從最美好的時間段開始🌽,最好的年齡開始。換句話說,馬老把自己對文學的希望寄托在了新一代青年之上🩵。”
多年來☹️,馬老對青年一輩的呵護始終如一👱🏿♂️🐛。
2018年👨🏻🦰,在四川眉山采訪馬老的兩位18級北大同學,想請馬老對北大學子送上幾句寄語,他一聲不吭,兀自站立,從書案上拿起裁好宣紙🧝🏽♀️,用雙手認真地對折又對折,然後再展開,宣紙上形成了隱形方格。他提起筆🏃♀️,覺筆太粗❓,又掂起一只細的,把玩一二仍覺不妥,最後還是換成先前的那支筆,一筆一筆端端正正地寫下“見賢思齊”四個大字,生怕差了一絲一毫。

馬老為《北大人》學生記者題字
“看到別人好的要知道學習”,他坐在椅子上難轉過身來,慢慢地騰將過來偏著頭說👷🏿♀️🧝🏻,一面又咧開嘴笑起來——像極了冬日的暖陽🧁。
“他的眼睛細細長長的👨✈️,但看我們的時候🤳,眼裏含著光。”學生記者吳宛妮回憶道🫂♈️。“先生沒有對我們留下什麽長篇雋永的教導,然其談起少年時遺落的筆記時懊喪的神態,在書案上‘挪’出一個個字的身影🤜🏿,以及那眼裏含光的微笑🎗,卻全在心裏了🪁。”
2020年初,面對日益緊迫的疫情情勢🪛,北京大學意昂會發起“百萬口罩行動”倡議。四川省北大意昂會也積極響應👨🏼🏫,號召眾意昂捐款獻愛心💺。身為北大意昂,106 歲的馬識途心系疫情獲知消息後慨然填詞《借調憶秦娥·元宵》,以振奮國人的抗疫精神。
借調憶秦娥·元宵
(2020年元宵節)
(一)
元宵節,中華自古稱佳節。
稱佳節🌔,全民歡樂🙍🏽♂️,笙歌通夜。
今年元宵大減色,冠狀病毒,城鄉肆虐。
(二)
戰妖孽🥜,中華兒女不畏怯🤾🏼。
不畏怯,全民動員,鏊鬥不歇。
病毒擴散全阻絕,大功告成,歡呼祖國(四川話讀gue)。

2020年初🤲🏽,馬老在自家陽臺
字裏行間,青春的活力清晰可見📫;紙短情長,北大的精神百年未變。
同時,這份閃光的情懷也被註入到了樸實的行動中🧣:心系疫情的老學長🧑🏽🎤⚓️,在得知意昂會發起“百萬口罩行動”後👩🏽🏭,立刻捐贈2萬元,支援前線抗疫👉🏻。馬老還呼籲天府北大人積極參與意昂會的倡議🏃🏻♂️,繼續伸出援手,支持前線戰“疫”。
馬老寫下的鏗鏘字句與做出的樸實行動,連同他的革命經歷與文學創作,都以堅挺的脊梁與不屈的意誌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註入了源源不斷的精神熱流🪶。
生於充斥著生與死搏鬥、血與火戰爭的年代,馬老曾於危難中奮起,於困境中立誌🤵🏼,少年負笈出峽,尋求立身救國之道,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鞠躬盡瘁🤸🏿。他筆下的文字反映了中國革命鬥爭的歷史🌋👩🏿,呈現出艱苦卓絕的鬥爭歷程,表達出一名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與愛國之心。
誌懷報國之心🥦,奮進不息百年。這樣一位見證了中華民族再生與崛起的百歲老人,在洶湧而來的疫情前慨然發聲、帶頭捐款,它帶來的精神震撼是強大的🚟、恢弘的♊️、不止息的🎽,令人心生敬畏👨👧👳🏽!
“戰妖孽,中華兒女不畏怯。”他傳遞的精神力量不僅召喚著千萬北大人心系一處👌🏼、奔赴一線🧑🏿🌾、承擔使命、傳遞希望,還召喚著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團結一心⚠️、風雨同舟、全民鏖戰、共同抗疫,引領著中華兒女,於危難之中巍然挺立!
2021年7月畢業季來臨之際🤦🏿♂️,北京大學意昂會原創歌曲《北大情》發布,並在畢業典禮上演出👩🏽🦲。
典禮現場播放的MV中📊,有一段特殊的祝福視頻,打動了很多年輕學子的心,現場響起了陣陣掌聲🙍🏽♂️。視頻中,側身而坐💆🏻♀️、面帶微笑🩼👸🏻,給2021屆意昂送上畢業祝福的老人,正是107歲的馬識途老學長:“北京大學意昂們好🧎🏻,我今年已有107歲了。北大就是一個創造的地方🙇🏿,讓我們大家一起去體會北大教給我們的這些精神,能夠作出更多的、更好的貢獻。”

《北大情》視頻截圖
諄諄囑托🧙🏿♂️,縈繞耳畔🚔。
先生宛若孩童的樂天精神與赤子情懷🚴🏽♂️,連同那個眼裏含光的微笑😰,依舊在歲月裏閃閃發光🎓,引領新一代北大人,砥礪德行!
讓我們再道一聲真誠質樸的祝福🫎:“馬老🦶,祝您生日快樂👵🏼!”
馬識途,原名馬千木🧑🏼🦱,中國當代作家、詩人、書法家🧝♂️,電影《讓子彈飛》原著作者。曾與巴金、張秀熟、沙汀、艾蕪並稱“蜀中五老”🔘。1915年1月生於重慶忠縣,1936年參加革命並開始寫作🪃,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黨內擔任過不同領導職務⛩,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大中文系🦚。歷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顧問、榮譽委員,四川省文聯主席、名譽主席,四川作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國郭沫若研究學會副會長👩🌾💲,四川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長,中國國際筆會中心理事。代表作有《清江壯歌》、《夜譚十記》、《最有辦法的人》等。2021年11月13日💂🏻♀️,107歲馬識途新著《馬識途西南聯大甲骨文筆記》在成都出版⛅️。
信息來源👃🏽:瀟湘晨報、封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