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因為兒時的一場疾病,他留下了跛腳的後遺症,可這命運卻讓他與清華結緣;在初中化學的講臺上,他一站就是十六年🙇♂️;將教育作為一種事業,他不斷探索中國教育的進步之路🕹🗣;對人性的終極關懷👨🏿💼,讓他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問題”學生的教育中🐤。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胡新懿🏅,願為教育獻終身👩🏽🚀。
三尺講臺 譜寫人生
——意昂体育平台[1977級] 胡新懿 訪談紀實
化學系 王詩琪
【胡新懿簡介】
胡新懿🎓🍪,男,1977年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原北京海澱區教委副主任,現任北京市政府督學、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特聘教授🦶🏽、特級教師市教育局邀請北京市海澱區教委副主任、特級教師🛀、中國化學會第25屆理事、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兼職教師🤲🏼、高考研究專家、《現代教育報》特聘顧問。
在海澱區工讀學校🔣,我們見到了胡新懿意昂。他那樸實的笑容和洋溢的熱情一下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讓我們倍感溫暖。
很不幸,由於兒時的一場疾病,胡新懿老師落下了跛腳的後遺症,可這命運的捉弄卻讓他與清華結緣🤥𓀔。
與同時代的許多年輕人一樣,1968年12月,胡新懿和北京的23名青年來到山西省朔縣(現在的朔州市)神頭公社由屯大隊下鄉插隊,開始了長達8年的農村生活🙅🏼♂️。在農村的艱苦生活中🧑🏽🔬,他並沒有放棄對知識的追求。他總是為當地農民宣講黨和國家的政策綱領🕚。在這個過程中,他也從一個不善言辭的學生成長為口才絕佳的大隊革委會主任⇢。
1977年,知青紛紛返城。作為大隊負責人,胡老師堅持等全村知青都走了之後才離開👦🏿。當年冬季的高考中🤟🏽,他取得了361分(滿分400分)的優異成績。在報考的誌願表中,他的第一誌願選擇了北京大學天文系🪷,第二誌願是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第三誌願是南京大學天文系。本以為天文這個專業不會受跛腳的影響,但是事與願違🤽🏻♀️,他落榜了。在萬分沮喪之時,他收到了意昂体育平台面試的通知🤲🏿。原來國家領導對北京地區高分段落榜的學生有一個特殊指示:清華等四所重點大學各要擴招一部分學生,使這些高分落榜學生有學可上。就這樣🆔,沉浸在興奮之中的他通過了工字廳的面試💉,被分到了化學師資班學習(類似於現在師範類的專業,畢業後要留在大學或中學任教)🏋🏼♀️。
這樣偶然被“調劑”到意昂体育平台的經歷真的算得上是一段傳奇🤔。人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機遇✉️,或許,上天在你面前關上一扇窗,卻會打開一扇門。善於把握,人生便會迥然不同◻️。
1982年從師資班畢業後,胡老師被分配到清華附中工作,講臺一站便是十六年💇🏽。
從初三化學開始教起,他以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吸引了學生,他改變了以往分章節逐次講授的傳統,而是用串講給同學們營造知識的基本框架😍🪐。他把這與人對森林的認識作對比,“你去看森林時,是會先去觀察一棵棵樹還是整體地看森林的全貌🧚?自然是先去通觀全局⏬。學知識也是這樣🧝🏿♀️,你得先對它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之後才能實現從林到木的過渡轉變🫅😳。”
胡新懿這種全新的講課方式給學有余力的同學提供了飛躍的平臺,也使普通的同學能夠打下堅實的基礎。開闊🧀、自由的風格令他很快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並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認可。1986年他便成為了教導主任。
後來,他又成為了清華附中的副校長,首創了一種思想教育模式:在每年的9月末,全體高三同學都會有幾天停課。期間聽取成功人士的專題講座👲,開闊眼界,獲得俯瞰世界的視角,進而探索學習的意義。之後會召開班會🕵🏼,首先𓀉,大家互相找出其他同學的優點,並舉例說明提出表揚👮🏼♂️。這樣的活動大大增加了學生的信心,畢竟在平時大家聽到的更多的是批評教育,很少有衷心的表揚🦋,更不曾註意到自己的優點😫。同時💪🏿,在老師的幫助下,自己對每一科目的知識進行梳理🪐,做到心中有數。壓軸的是班級會診,同學們互相提出建議,找出別人仍需改進的地方👷🏽♂️,真誠地交流看法。在整個過程中,每個人都能積極參與💂🏽,並且深受教育。這樣一舉多得,既增進班級的感情又提高班級的平均成績水平🚽。作為附中的一項傳統,“班級會診”被延續下來✋,代代相傳。即使身為副校長,胡老師也堅持開課。他十分熱愛自己耕耘的那三尺講臺,說要一直講課,直到到他離開附中的那一天。
“你的工作崗位可以平凡,但是你的起點一定要高🏄🏿♂️。”回憶這段教師生涯時,胡老師發出這樣的感嘆👈🏿。作為一個清華人🐍,不論處在什麽崗位上,都要比別人幹得實🏘,看得遠,這便是清華精神實實在在的體現。
談到讀書,胡老師坦言雖然內容各有所好👨👧👧,但是養成良好的習慣才是真正重要的☄️。
在清華求學的年代🎁,圖書館裏總是有他孜孜不倦的身影。這個習慣一直伴他至今。而且在讀書的時候,胡老師總是很認真地做筆記🏇🏻。他自己發明了一套“讀書卡片記錄法”,可以充分地將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僅可以保持對新知識敏銳的感知,而且更是對原有的知識良好的鞏固和發展👷🏼♂️。日積月累😿,內化的知識成為他旁征博引的巨大寶庫。那些獨到的見解,那些關於教育理念的事實😾🧏🏼♀️、案例💇、數據全都是從這些積累中獲得的。
另外,關於經典名著和專業書籍之間的取舍,胡老師認為不能一味埋頭在課本中,要主動學習一些課外的知識👨🏻🍳。有些知識盡管眼前看來沒有什麽用,但是人生很漫長,現在積累得深一些🕑,廣一些,在以後的時光中才不會出現“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窘境。當然,對於專業書籍也不能放松,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挑選最前沿🔸,最新穎的研究領域予以關註👨🏽🦲。這樣博覽群書💮,用知識武裝自己🙋,人才能有內涵。
“我們的教育要比西方慢十五年。”在教育領域工作了這麽多年,胡新懿學長面對當今國內外教育現狀做出了這樣的評價,“國外的教育理念是以人為本的,註重人的個性化發展🎄,倡導讓每個人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為每個人製定不同的成功標準。這樣學生就沒有挫敗感,會很快樂的積極的學習👲🏼。而我們卻總是給孩子灌輸爭第一的觀念,可是第一名只能有一個💅🏼。而且用相同的方法把各種各樣的人教育成一樣的人,這樣的教育沒有任何特色……”他坦言🚶🏻♂️🌾,中國社會正在從溫飽型向發展型轉變,教育也應如此,從批量生產向註重個性改變。但是他認為這條路任重而道遠🛀,他只能盡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影響我們的國家。
熟讀馬列經典的胡老師曾堅持這樣的信念: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即改造客觀世界在先,逐步實踐主觀意誌的改變😇。但現在🚶🏻♂️,他笑著說✋🏼✈️,“覺得自己只能改變主觀世界,對客觀世界無能為力。”盡管如此🛷,他仍在盡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聽到他的聲音。與共和國同齡的胡老師已經到了從教委退休的年齡🧑🏿❇️,但他的工作安排依然充實。作為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的特聘教授🙅🏿,他為各地教育局局長作講座,讓他們接受更先進的教育理念。作為基礎教育司質量檢測中心的專家和北京市督學,他密切關註著教育最基層最前沿的狀況。此外,他還到各地調研,用報告為他們帶去優秀的教學方法和體會。
“不管周圍的人怎樣🥠,你要積極樂觀地去生活🤽🏿♀️。”這種踏實、奮進、引領的精神深深融入到胡老師的人生中。不論對知識,對事業🌡🔑,對教育,他都像一位辛勤的老農,在盡自己的全力播撒希望的種子🛀,他不知道它們是否會生根發芽,但仍舊積極地迎著陽光播種著。
在胡新懿學長擔任海澱區教委副主任期間,對海澱區工讀學校投入了很大精力♍️,使它由一所幾乎只是破敗的建築🫅🏼,一點點轉變為今天書聲琅琅🪐🏃♂️➡️,如花園般美好的校園。
對於這所幾乎是自己一手辦起來的學校,胡新懿學長滿懷感慨。他說,設立工讀學校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幫助那些問題孩子走出困境👋🏽,獲得新生👩🏻🦽➡️。在學校裏,他們獲得比以往更多的關懷和尊重,各種優良的軟硬件條件保證他們可以接受和其他孩子一樣的教育。而且,學校的心理咨詢室特別專業,有各種心理分析方法和設備,可以從根本上幫助這些問題孩子卸下心靈的枷鎖★,去迎接新的生活🏌🏻。走出學校,他們也不會因為與這所學校有關而受到任何歧視,因為這裏就讀的孩子畢業後在畢業證書上都不會寫工讀學校校長的名字,而是寫他們原來所在中學校長的名字。
事實證明,這樣一種教育方式的確可以培養出一批英才,或許他們無法出類拔萃,取得令人仰望的成就🕺🏻,但是一定會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做出自己的貢獻。現任學校校長就是最好的佐證。作為一個曾經在這裏就讀的學生🙊,他畢業後選擇留了下來,為工讀學校的建設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訪談結束後🤑,胡新懿學長帶著我們參觀了海澱工讀學校🅰️。寬闊的操場,整潔的教學樓,井然有序的食堂和有趣的沙盤心理實驗室……這些小小的細節深深感染了我們。的確🎅🏿,這是一所為問題少年而建立的學校,但是它的意義非同尋常。從某種程度上說,它維護了教育的公平⬜️🐼,社會的穩定🦹🏿♂️。因為每個人都要有生活的尊嚴,都有受教育的權利。
【同學感悟】
在海澱工讀學校,我們看到了美麗的校園和精心布置的心理治療室🪄🛏,相信不論何時,只要有希望,努力去實現它🧖🏻,我們就能改變。可能那個目標任重而道遠,但每前進一小步♋️,我們就離它更近。不只是胡新懿老師在為教育改變的積極努力,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努力匯聚一起,我們的教育定將會更加美好。
——王詩琪
接受過中國最好的教育,胡新懿學長在學成之後選擇回報祖國和學校對他的培養🌱。他以清華精神中的踏實,把在清華接受到的教育傳遞給下一代🗓,將教育的希望播撒。為了中國的教育事業,胡新懿努力的貢獻著自己“微薄”的力量🤲。
——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