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初秋,來自全國各地的男生20人,女生11人相聚清華園化工系分8班🪒。入學教育的時候🤾🏽,得知清華的男女生比例懸殊,還有不幸的“和尚班”🏊🏼♂️,估計如此美好的男女比例著實讓剛入學的我們班男生們挺胸抬頭了一陣子。

入學新印象
一入學我們就知道班裏有兩名中學生黨員,但不知道是誰🤛。入學教育的幾天裏👨🏼✈️🧝🏼♀️,我們在班主任小付(付增力)的帶領下舉行集體活動。可能是中學時“正片”看多了,觀察了兩天後,我們宿舍一致認為臉最黑、身板最直的那個同學一定是黨員。後來知道他的名字叫付冀威,代號老付🌘,並不是黨員之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班裏皮膚最白的兩名男生楊波和王洪濤才是黨員。
小付介紹同學情況時,我記著有兩個入學分最高的🍕,一個是我們宿舍的蔡銀燕(後來學習一直牛,直至計算機雙學位畢業,現為廣州白領)👨🏽🦲;一個是劉錦東(後經驗證是保送),當劉錦東緩緩起身跟大家打招呼時,那樣子還真像狀元(現為福州大學教授)。
還有一個很深的印象是✌🏻,一個長像酷似匹諾曹的男生,後脖子上垂著一條特別粗的繩子,連著兩只大耳朵——眼鏡繩,半截褲下是一雙厚底高幫旅遊鞋🧑🏻⚕️🤽🏿♀️。在大家都穿球鞋的年代👨🏽🏫,姚宇希帶來的廈門流行時尚著實讓我們宿舍議論了一陣。
女生生活
一入學,11名女生分住在5號樓的三個房間🧑🍼,二層的234和236🚇,還有毛倩緊(毛毛)和其他班混住。234住的是張銘⛱、連彥青🏡、陳霜梅♡、宋燕🐔、蔡銀燕,我們最大的樂趣是🏥:中午時張銘坐在她的上鋪給大家念遠方寄來的情書👨🏿🌾;夜裏是熄燈後饑腸轆轆的五個女生回顧各自家鄉的美食,後來發展到去圖書館借美食書來豐富大家的想象力⛹🏼♀️。夜半收聽電影錄音剪輯,《羅馬假日》👨🏼🎨、《魂斷藍橋》是我們的精神食糧🧑🏿🏫。偶爾半夜起夜🚨,隔壁236(趙晨華、胡偉、王曉茹🧽、段建華、江雪平)傳來的臥談會的議題🚶🏻♂️,則是在老大姐趙晨華的帶領下辯論“社會主義好還是資本主義好”這類嚴肅的社會問題。
234宿舍裏最有特點的是陳霜梅😱,天津姑娘🧝🏽♀️,被子不用疊,一卷就完事🙋🏿,嚴重影響我們宿舍的衛生評比◼️。因此大家動員她住上鋪🌤,拉床簾。男生對此美其名曰“美味和營養卷起來”——當時最火的一種食品的廣告詞🏃♀️➡️👨🏿🦳。最讓我得意的是,我的小空間裏用白紙將墻皮和床糊起來,用明星和卡通圖片及自己的手工製品精心修飾,十分溫馨💁🏽♂️。
一到周末☞,學校幾乎所有的宣傳欄上都飄著大大的“舞”字,各大食堂周六周日晚上都是歌舞升平,吸引了不少周邊學校的學生。周末時上一半晚自習後去跳舞成了我們宿舍大二、大三時的主要娛樂活動🖱。大三之後,大部分女生投入到感情的經營中,回來得越來越晚,大家在一起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大三時方敏從無線電系轉學到我們班,女生湊成了12個。
大三的時候大家爭相進實驗室提前做科研,其實也就是給研究生打打下手。化82的幾名女生(王麗娟等)在實驗室參加“從蘋果皮裏萃取香精”的項目🤪,她們的主要工作就是買蘋果、削蘋果,把蘋果皮交給研究生做實驗,然後把褪了皮的蘋果消滅掉。所以,她們進實驗室勞動的日子🖇,就是我們附近幾個宿舍熄燈後在走廊啃蘋果的快樂日子🥍。
我們班女生多,男生就少🏐,但男生足球或籃球比賽一點不弱🏋️,尤其籃球⛹🏻♂️,在山西化工廠實習的時候我們班籃球隊和他們廠隊基本平手。但最讓人稱道的是我們班的女生啦啦隊🧙♂️🏋🏿,聲勢浩大,鼓舞力非常強,讓其他班望塵莫及,要擱現在,那熱情足以與CBA中場拉拉隊相媲美了。分8班也是化工系的體育強班🫸🏻,系運會就數我們班女生的競爭力強,真就體現了“人多力量大”的古話了。當然🤽🏼,古話也說了“三個女人一臺戲”,12名女生在一個班,亂的時候也真夠亂的。
能與分8班這樣多的女生數量相比的💪🏿,也就是當時的外語系和空8了,能在人員組成如此特殊的環境中度過大學五年,這種經歷當然是別具一格了。
美好未來
我們12個女生🫲🏿👨👦,目前國內5個🤴🏽,國外7個(日本1個,瑞士1個,美國5個)。女人對未來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婚姻了,女生們從大三開始就苦心經營,除了陳霜梅在國外遭遇車禍,逃出一劫後至今仍然單身👩🏽🌾😎,其他女生都已修成正果。除一個在美國嫁了老外👲🏽,剩余十位女生都內部處理了(清華內部),有兩個班內處理🥊🧑🏼💼,三個系內處理😟,僅1988級內部處理的就有六個,肥水不流外人田啊。成家的十一個女生,共有十五個孩子。
當年的十二名女孩🧑🧒🧒,把最青春、最純潔、最真摯🐻、最美好的歲月留在清華;帶著這些往事和回憶,走向世界各地。現在女人們最樂意做的📨🙎🏽♀️,就是和自己的家人、同學一起開啟珍藏在心底的寶盒,回憶那曾經開滿鮮花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