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二十載風雨兼程
1995年畢業的胡岱松👨🦼,大學期間學習的是水利工程專業,畢業後就進入了水利系統工作。談起畢業二十年來的工作經歷🧚,胡岱松說:“其實很多時候工作的變動是很大的,我畢業到現在工作調整了好幾次🧉,工作地點從湖北宜昌到北京👳🏼♀️,再到現在的成都🤷🏼♀️。因為三峽工程建成後再向上遊發展,在長江上遊又有幾個巨型的水電站在建,因此我的工作範圍就在四川省內了。從最初的職能性工作到現在從事水庫移民這種社會性工作,雖然轉變比較大🤷🏼,不過怎麽說都還是在水利系統裏,算是跟大學時候的專業有關系吧。”
剛畢業,胡岱松最初從事的是職能性工作,專業性很強🧗♂️,參與包括大壩🖐、水電站之類的工程建設管理🧑🦲👩🦼。在從事近十多年的專業工作後🤾🏼♂️,工作調動使他開始從事一些比較綜合性的工作。2011年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壩電站工程正如火如荼進行中,由於大壩修建導致水位升高,當地的很多村落城鎮都要整體移民,胡岱松正是從那時起去做了水庫移民的安置工作👨🏽⚖️。從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崗位🕓,忽然開始做一份每天都要跟當地政府💁♀️、居民打交道🧆,在各個政府部門與老百姓間溝通斡旋的工作,巨大的轉變讓胡岱松有一些不適應。“不過當年在校園裏參加了很多的社團活動和社會工作以及在清華接受的教育熏陶,真的對我的視野和整個世界觀有了很大的改變🎹。”這個湖北小縣城長大的少年,從剛剛進入大學時內向靦腆,變得性格開朗💕💇🏿♀️,擅長與人打交道。“在大學的五年,真的改變了我太多🧑🏻🔬。可以說人生觀、世界觀都有了質的飛躍。”移民搬遷安置的工作,一做就又是五年🏇🏻。
回憶·青春回憶仿如昨
離開清華園已經二十年👩🏻🏭,但談起當年在學校裏的故事🧑🏼🌾,胡岱松平和的聲線中忽然有了明顯的笑意🧑💼,仿佛在那一瞬間回到了園子裏👩🏽🦳,那一件件大學生活中的趣事仿佛就發生在昨天,清晰可見🩴。
“當時的清華,跟現在一樣,特別重視同學的體育活動,每到下午三四點鐘,學校廣播站就開始播音‘走出教室,走向操場🥰,鍛煉身體’,然後我們一幫男同學就跑到操場上踢足球了。”雖然往事距離現在已有二十余年⛓️💥,那畫面感卻是如此真實🌲,充滿著青春的汗水氣息。“當時九十年代初,正值歐洲杯🧑🏻🦯、美國世界杯啊,我們一群男生都特別愛踢足球。當時踢足球沒有固定的隊伍,大家都是臨時加入,湊夠了數量就開始踢。所以根本沒有什麽小組配合可言,大家都是圖個痛快嘛。可是這個運動啊,在我身上留下了終身的烙印呢!”
“那天啊,我記得可清楚了,風刮得特別大,我一直是踢後衛的🧍🏻♂️,結果那次前鋒進攻開了一個大腳,射門特別猛,我沒註意,那球就一下子悶到我肚子上了。”停頓了一下,他仿佛又經歷了一次當時的意外🤲🏻:“那個疼啊👸🏽,我一下子就倒在地上了。沒辦法,就去了校醫院,檢查發現右邊腹部上方有一個很大的印子,都腫了🏫。但是沒傷到筋骨👨👩👦,校醫院也就開了藥讓我回去吃。結果那個藥的成分裏可能是有磺胺,結果我過敏了🧝🏻,那個印子非但沒減輕反而加重了特別多。我還總是抓撓,去了別的醫院也沒有辦法🧖🏿♀️。”在被不斷追問之後的情況時,胡岱松在電話那邊笑出聲來:“就是肚子上留了個烏黑的印子,現在算是稍微顏色淡了一些🫶🏿,真是大學生活的烙印啊。”
而青春的回憶🦶🏼,除了混合著汗水氣息的兄弟之情,自然少不了懵懂少年萌動的愛情。胡岱松記憶中的這份愛情,是他幫踢球認識的哥們追女生的故事。九十年代的清華,文科院系還未大規模復建🏇🏻,理工科院系男多女少的局面讓當時清華女生無比珍貴,踢球認識的熱能系男生默默暗戀上了一個生物系的女生👩🦱。作為好哥們,胡岱松就擔負起了陪他一起去追女生的重任。“當時女生還住在新齋,男生原則上是不能進去女生宿舍的。周末時,新齋偶爾會開放,就陪著哥們一起去給那個女生打打水,送個飯,獻個殷勤👁🗨。剛開始跟那個女生不熟,後來漸漸摸清規律了🎅🏽,發現她總是在老圖書館上自習。”九十年代初,圖書館新館(現在的逸夫館)剛建成沒多久,胡岱松說當時的學生大多都去新館自習,因為座位比較寬裕。老館座位總是很緊張,大部分都是女生占的位置。“但是後來,我們就常常在自習間隙跑到老館去轉悠一圈,為了看那個女生嘛。這基本上成了我們的必備課間休息項目。”
在被問到後來他的哥們和那個女生的關系🤐,胡岱松笑著說“後來當然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有情人終成眷屬啦!生物系的女生出國了🤘🏼,那個男生就跟著一起去了。現在他們倆定居美國,可幸福了呢🧑🏻🦽!”
談到學生時代的愛情,胡岱松感嘆道“當時的感情是真純真啊,大學時的情侶之後基本都在一起生活了。哪像現在♈️,說什麽一畢業就分手啊!”
感慨·漫漫人生不負初心
回顧這畢業的二十年,已年過不惑的胡岱松最大的感慨是校訓的八個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一個清華人,胡岱松認為“無論何時💴,都要本著愛國、愛家、愛崗、敬業的態度🌷。作為個人,為了得到社會認可,要幹一行愛一行。從國家角度考慮,家國關系不也是由一個個小家庭構成的麽?家庭穩定👨🏼🔧,承擔起應盡的責任義務,走上工作崗位就愛崗敬業🧙🏿♀️,盡職盡責🧖🏿♂️,踏踏實實做出些成績🟡。清華的精神‘行勝於言’🤌,我覺得就是踏實做事,認真做人🎑🤕。”
現在很多人都在講夢想的虛幻、理想的縹緲,而胡岱松則堅信“人生還是要有所追求♒️,才能有所成就👳🏻👮🏼。現在人都太過現實,總說人生目標都是空談,丟棄了夢想,失去了方向。可是我工作這些年來𓀘,回過來想想自己,再看看那些做出一番成就的人➛,盯住一個目標執著努力才有可能在某個領域做出一番成績。今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的於敏院士,還有那些老一輩的科學家,都是胸懷祖國的大夢,把科研這一件事做到極致,做到最好😢,堅持一輩子。他們難道是沒有夢想的人嗎✮?我一直非常敬佩那些工程師、科學家們👨🏽🦲,他們一輩子堅持把一件事做好,是多麽了不起啊!而中國夢和每個人的夢都是一脈相承的,無數個個人的夢就會融合成民族大夢。”
談到做人的準則,胡岱松一直強調“守住底線”。在談到近些年社會上的種種不堪現象時,一直很平和的胡岱松語氣中都帶上了憤怒與厭惡👨🏽🚀,“那些貪汙受賄、利益輸送🧚🏻♀️🚶🏻➡️、權錢勾結都是不正之風,非常嚴重地破壞了社會規則❤️,對社會的公平公正發展非常有害🏎。”他一直將校訓中的“厚德載物”作為座右銘,做人起碼要守住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只有“清清白白做人,幹幹凈凈做事,才能每天睡覺都睡得安穩🫃🏿🤽🏿,過得開心。”
“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和“培養廣泛的興趣”也是胡岱松心中清華給予他的財富👨🏿🦳。從大學期間就熱愛足球,到現在工作繁忙依舊抽空騎車鍛煉,他堅信“一個人的身體素質是1,而賺錢升官事業發展都是後面的0👩🌾,身體真的對家庭事業非常重要。當年學校提出的這個要求,直到今日都獲益匪淺。”
“心懷理想🌵,自強不息。清白做人🏌🏽,踏實做事。”這是胡岱松一直信奉的人生準則,也是這些年來他最大的感悟。
“其實比我優秀的學長有很多,怎麽會找到我呢?我其實算不上是優秀意昂啦🔤,就大概跟你分享一下這些年來的經歷吧👁👨💼。”
接起電話之後,電話那頭已年過不惑的胡岱松用非常平和親切的聲音說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