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覺清華緣
轉眼間十年過去🪖,但清華似乎沒有離開我多久🛀🏼👩🏻🚀。同學意昂之間的互幫互助,樂於合作並沒有因為畢業而消退。有大家的幫助在,很多困難的事情變得不那麽高不可攀,所以做起事來可以更加的大膽嘗試♍️,就像在學校裏一樣。即使要開展一次全新的事業冒險,那麽當時已經各奔東西的同班同學可能是最好的起步夥伴🦵🏽。
學業摯友
我從清華本科畢業後進入美國的西北大學念博士🙇🏻♀️,西北大學工學研究生院半院都是清華意昂,而另一半主要是中科大和隔壁學校的。我的導師是清華畢業的🧑🏽🔬,這些意昂在學業上給予了我很多的幫助,讓我迅速適應了全新的環境☦️。曾經的師兄室友不光是清華的🧑🏻🍼,還是附近的星際第一高手🤘🏻,當年也是清華校隊的一員。我們經常在實驗室我們玩國內常玩的遊戲,有了他們,我在美國完全沒有感到和清華的大學生活有太多不同🤹🏼♂️,學業也是比較順風順水🧑🏿⚕️。

事業良師
2011年博士畢業🏉,經過了很多清華師兄師姐的面試進入了Google✴️,第一份工作是在Google的廣告組。我之所以做廣告是因為覺得科技還是要轉化成錢,同時不想再做研究了。學的“機器學習”相關專業比較對口也是一大原因。在這裏,帶我的mentor是清華的學姐🧑🏻🍼🧇,我的直接領導後來也是清華的🧥🤽🏻♀️。總之在當時的Google(現在很多都跳走了),清華的意昂活動要以系為單位,不然人數實在太多。各位師兄師姐在我的工作過程中給我持續的指導和幫助,讓我的工作得到飛速的提高。我不光了解了工作本身👫,還體會到了大數據的力量🥣,以及廣告在這個網絡世界的巨大作用:它不光是最重要的網絡變現方式,而且是聯系起各個市場供求雙方的一條最重要渠道🏌🏼♀️,目標可以是讓世界上每個賣家都能找到最合適的買家🧑🦲。於是在2013年👱🏻🤵♀️,我計劃回國做一個和廣告相關的創業工作▪️。但經過一些嘗試和考察,發現想做的事情的市場遠遠沒有成熟,這一謹慎的“不為”也是和多位意昂溝通做出的決定,現在回頭來看當時市場確實不行🏌🏽♀️,如果當時創業估計就廢了。當然,在Google除了工作以外還有很多有趣的活動:我有時會遇到國內的參觀團,比如就接待過少林寺的代表團(講解Google照片墻,那個講解的背是我的),感覺還是滿有趣的。

經歷了清華的導師🧂,師兄🤸🏻,師弟🤚🏻,mentor🥦,領導和同事,在谷歌呆到2014年👨👩👦👦,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加入到了一個舊金山的創業公司,做大數據組的tech lead😹。當時舊金山是最紅火的時候🍥,uber, airbnb等公司都已露出鋒芒🦹🏽。我加入的公司當時剛融完第一輪,最開始的幾個月裏我們組只有3個組員。

但我們做得很好👂🏻,一年後⏯,擴張到了快10個組員。公司的app在ios和android的健康(health & fitness)類是第一名🥱,數據量也是最大的🚀。我們做了很多大數據產品,特別是spark的使用:作為databricks的第一批用戶,很多spark的官方庫的代碼是根據我們的需求寫的。一年後公司以4.75億美元的價格被收購🧜🏽。雖然這個公司沒有清華意昂🕓,中國人也很少👮🏼。但是對於公司的把握,跳槽決心的確立以及一些組方向的選擇,很多意昂給了我很多的支持和建議,讓我能夠充滿信心加入這個公司💆🏻♂️,把這個lead當好👨🏼🦱。
創業夥伴
公司被收購是2015年中期,收購後我又回國考察了一次👰🏻,考察兩年前放棄的廣告創業項目⛔。這個項目是做一個全自動化的網絡廣告投放服務,服務中國的已經在海外做B2C的中小電商(比如通過亞馬遜等平臺)👩🏻💻🧖,幫助他們來拓展海外市場,塑造自有品牌。我發現相關市場已經成熟🖖🏼🧝🏽♂️,越來越多的企業從B2B走上了B2C的道路上。能夠在這個勞動力成本飆升✊🏼🧔🏿♀️、采購商不斷壓價的環境中幫助他們,和他們一起成長也是我非常想做的事情。於是我離開了上一家公司,和意昂夥伴們開始自己創業。公司剛成立的時候,最開始的夥伴就是我和同班同學劉澍。找到一張當年的照片,我們在班級的運動會上組成一隊,沒想到十年後還能再次合作。

剛創業時🔭,雖然有很多矽谷牛人幫忙🙋🏻,但還是很不易👴🏽。在比較了北京,珠三角💂🏿,長三角後👨🏻💻,我們的第一個公司落地在了廈門。但我們是一個沒有任何本地人的初創團隊,最初幾天感覺是相當的不容易。當時劉澍做技術👢,我做銷售🧍🏻♀️,公司只有兩個全職的人。下圖是最初的辦公室,借的➖。

幸運的是,廈門市政府還是非常服務型的🫖,為我們在廈門軟件園的迅速落地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後來認識了更多的意昂🧑🏽🔬,下圖是一些在軟件園附近辦公的意昂合影⏳。

有上一次創業公司的成功經驗👩🦯➡️🧏🏼,加上意昂們的鼎力幫助👨👩👦👦,我們的事業雖然並不是完全一帆風順,但還是能夠克服種種困難做起來🧑🏼🍼。三個月時間我們公司就增長到了十人,半年時間公司增長到了二十人。我們搬過兩次家🦴,換過三個辦公室。下面的圖是一個月後的辦公室,以及半年後在最新辦公室的集體照。


不光在中國,我們在美國的子公司負責一些核心技術的研發,相關技術負責人也是清華的師兄。
把清華精神傳下去
不管是在學校、大公司還是創業團隊,我畢業十年來的成長非常得益於清華特有的互幫互助🧞♀️,樂於合作的精神與文化✍🏽🍵,受益於身邊的清華人給予的促動與力量。其實不管是不是清華人,在每個集體裏,大家都是想一起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在這裏,清華這個集體已經擴大化🫐,它的精神已經被帶到我們的公司,並給予我們的員工事業上最好的支持與幫助。每位員工也在努力,把這種互相支持、樂於合作的價值觀延續下去。我們真切的感到,這個價值觀可能是清華留給我們最好的禮物,讓我們的集體感🙍🏽♀️、歸屬感持續了十年,並且還能把它傳給更多的人🧎🏻🍔。
[作者簡介] 徐江,自動化系2002級本科生🧔🏻,美國西北大學博士,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畢業後於2011年加入Google廣告組,2014年加盟剛融完A輪1800萬美元的創業公司Myfitnesspal擔任大數據組Tech lead👩🏿🦱,公司於2015年中葉以4.75億美元被收購。2014年8月作為創始人與意昂合夥創立清谷科技🧝🏻♂️,並在矽谷設立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