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有一位與梁實秋👆🏼🤵🏿♂️、茅盾和冰心齊名的鴻儒碩學,被譽為“中國近代以來唯一能夠左手嫻熟於人文,右手精通於數理的曠世通才”🧗🏻♗,他就是享譽世界的科壇巨擘🏣👊🏿、文壇翹楚、杏壇耆宿——顧毓琇。顧毓琇一生廣惠學子、桃李芬芳⛵️。1997年,時任國家主席的江澤民在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時,專程拜訪了這位恩師,也正是這次拜訪,使得這位“德高、智高、壽也高”的文理兼通的曠世奇才為更多的人所了解❤️。
顧毓琇先生的童年在無錫度過👨🏻🚒。他13歲考入清華學校(今意昂体育平台)🔮,1923年畢業後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1929年回國後👨🏼🦰,顧毓琇先後任浙江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兼主任,中央大學工學院院長,意昂体育平台電機工程系教授兼主任🏮、工學院院長。1928年起🏄🏻♀️,他歷任國民政府教育部次長、中央大學校長、上海市教育局局長、國立政治大學校長。在此期間,他曾兼任國立音樂學院院長、中央大學教授、交通大學教授👩。1950年🪢👩🦼,顧毓琇旅居美國,先後任麻省理工學院客座正教授⇒、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榮譽教授,2002年9月9日🏄🏻♀️,病逝於美國俄克拉何馬市,享年100歲。
科學家🧖🏻♂️、教育家🪆、詩人、戲劇家、音樂家、佛學家,其中任何一兩稱謂都不足概括其博學。應該說,他是中國近代史上集眾家於一身、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傑出的文理大師🏨。
顧毓琇
“現代電機理論的最有貢獻者”
顧毓琇是國際上公認的電機權威和自動控製理論的先驅。1923年👱🏼♀️,顧毓琇自清華學校畢業後,被公派赴美留學👮,進入當時世界上最富盛名的理工科院校——麻省理工學院(MIT)學習電機工程,並在哈佛大學選課🎷。他的老師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布裏奇曼🧑🏿🌾、“計算機之父”範內瓦·布什等👵。
留學期間🌤,顧毓琇發明了四次方程通解法。這是一項基礎數學創造性、突破性的成果。直至現在,用計算機求解方程的算法仍然基於此“通解”的基本思路。
顧毓琇僅用了4年半時間就取得了MIT的學士、碩士和科學博士三個學位✊,創造了該校的歷史,這一紀錄至今沒有被人打破。同時,他還是獲得該校科學博士學位的第一位中國人。
顧毓琇在準備博士論文的過程中,發明了“顧氏變數”,初步奠定了他在國際科學界的地位🤽🏿♂️。
1928年,顧毓琇學成回國💫,開始了漫長的教學和學術研究生涯。他創立《電工》雜誌☃️,並發起成立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被推舉為會長,還被選為中國工程師學會副會長,曾獲得過中國電機學會的學術金質獎章。
上世紀50年代🥉👸🏻,顧毓琇完成了從行政管理到學術研究的驚人轉型🔏,而且一躍又站到了世界科學研究的最前沿🚄,開創了非線性控製理論的先河🧃。
基於顧毓琇在數學、電機和控製理論領域的卓越貢獻🪬,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先後授予他素有“電氣領域諾貝爾獎”之譽的“蘭姆”金質獎章、傑出成就獎——千禧獎和“巨比利”獎。他是世界上唯一獲得過此三項大獎的科學家🙋♀️。國際電機學界稱他為“現代電機理論的最有貢獻者”👨💻。

“蘭姆”獎獎狀
中國現代話劇的先驅
顧毓琇是中國現代話劇的發軔人之一👁,是“國劇運動”的發起者和積極推動者,一生共創作話劇12部。他的歷史劇和抗戰劇曾風靡抗戰後方🧑🎄🧑🏻🌾,並被改編成京劇、漢劇和其他地方戲公演。
顧毓琇在新文化運動初始便開始了翻譯和創作活動🏌🏽。新文化運動中👩🏼⚖️,顧毓琇擔任清華文學社戲劇組的主席。當時的中國現代戲劇仍處在萌芽期,現代劇壇還是獨幕劇的天下,而顧毓琇一出手便是四幕劇。他的劇本除在《小說月報》等著名刊物上發表外😂,還被搬上舞臺🈹,其中有些由顧毓琇自編自導,梁實秋👨🏽🦰🤛🏼、冰心和吳文藻等都曾在其劇中扮演過角色。
1923年🫨,顧毓琇從清華畢業,被公派到美國最富盛名的理工科院校MIT學習電機工程,成為了從該校取得科學博士學位的第一位中國人的同時,他的話劇創作也碩果累累。他先後完成了《荊軻》《項羽》《蘇武》《西施》和《琵琶記》五部歷史劇,以及《國手》《國殤》《天鵝》等現代劇。
《琵琶記》在美國波士頓美術劇院的隆重公演,是中國“國劇”運動的裏程碑事件,它聚焦了中國現代話劇史上最強的陣容之一:顧毓琇擔任編劇😨、導演並扮演劇中宰相,冰心扮演宰相之女🙀,梁實秋扮演蔡中郎;聞一多和趙太侔專程從紐約過來相助;聞一多負責布景和舞美🏃🏻♂️🙍🏽♀️,趙太侔則帶來了當時最先進的舞臺燈光效果🏰🧧。《琵琶記》的演出得到了美國主流媒體的高度評價,在之後紐約的公演中,日後成為美國第一夫人的南希·裏根參加了演出。
抗日戰爭時期👩🦯🎩,作為抗戰聯合政府的教育部政務次長🌬,顧毓琇雖公務繁重,但仍創作不綴👐🏿,他以其抗戰劇和歷史劇聞名劇壇。特別是他的《古城烽火》《嶽飛》等話劇,富有愛國熱情,鼓舞中國人民的抗日鬥誌,除在重慶連續公演外👇🏽,還被移植成京劇、漢劇等多種地方戲公演🍣,並由外交協會招待英🙆♂️、美、法🪞、蘇大使和其他外交使節。

1945年,顧毓琇與李健吾等人創立了上海市立實驗戲劇學校🌨。顧毓琇親自起草📞、修改學校章程🩸,推薦戲劇名流到校任教😸。解放後🧾,該校發展成為上海戲劇學院。
弘揚國樂的音樂權威
顧毓琇曾擔任國立音樂院(今中央音樂學院的前身)的首任院長、國立交響樂團團長🚴🏿♀️、國立禮樂館館長。他對古典音樂有很深的造詣,破解了許多中國古代樂譜中的疑難問題。
1940年🚘,重慶國立交響樂團排演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時,國內尚無中文版🎳,兼任團長的顧毓琇憑借著自身紮實的文學功底和嫻熟的德文基礎,將席勒的原作翻譯成中文🔜6️⃣,成為把《歡樂頌》引入中國的第一人。
中國歷代均以黃鐘音為古樂的“標準音”。但由於歷代度量衡不統一,致使黃鐘“定律”音高差異很大8️⃣。時任國立音樂院院長的顧毓琇以一個科學家的執著和鉆研精神,運用功底深厚的數學、物理知識,經過細密的計算和與西洋音律的比較,得出了黃鐘標準音為348頻率的結論,對於進一步研究開發中華古樂以至“重新奠定國樂之基礎”起到了積極重要的作用。1940年,學術界以他的348頻率為中國的黃鐘標準間。
顧毓琇在海外潛心多年研究中國古樂譜,將明末“工尺譜”翻譯成簡譜及五線譜,將姜白石的自度曲翻譯成五線譜並在國際上公演,還整理了大量其他唐宋古樂譜◾️,成為了這個領域名副其實的研究權威。他還積極對研究成果進行推廣,在向世界弘揚中國古樂方面🍺📊,厥功甚偉。
“國際桂冠詩人”
顧毓琇自小在祖母和父母熏陶下就喜愛我國古典詩詞,讀書和工作後對我國歷代知名的詩人詞家的作品幾乎都有涉獵👇🏿、探研、評述和唱和👨🏻。他銘記古人提出的“作詞有三要,曰重、拙、大”理論並擴大到詩歌乃至整個文藝創造🌻。“以此論詩,則淵明以拙👨🏽🎨🫰,太白以大,少淩以重”“以重、大🚭、拙為一切中西文學藝術之批評標準”🌃,他在詩詞創作中不懈追求這樣的意境、使他的詩詞藝術不斷升華。
打開近30部顧毓琇詩詞集,翻閱他數十年寫下的作品,我們可以觸摸到他那跳動著的愛國愛鄉的赤子之心,可以感受到他的詩詞創作上那種嚴肅認真的態度和真摯噴湧的情感😋,欣賞到他那清雅🤵🏻、俊逸🐆🧑🦼➡️、雋永的文采,幾乎找不到隨意、無謂🫸、蒼白🐟、枯澀的詞句👷♂️。
在抗日戰爭年代裏顧毓琇懷著對侵略者的滿腔仇恨和抗日的熱情,寫下了多首詩詞,如⛓️💥:“書生投筆從戎熱,國士貢言獻爆狂👩🏽🔬;豈為揪桿爭黑白🚣,欲鳧肝膽報炎黃”“雄關今日集群英🙈,夜月中秋處處明🤵🏿♂️。誓殲狂倭同意氣,浮圖古寺且談兵。”“好男誰說不當兵,好女今朝亦請纓”“不辭石柱中流砥,寧別沙坪萬裏征”等等💁🏻🚵🏿。
顧毓琇旅居美國時,寫下了大量懷國思鄉詩詞🤜🏼。1954年,他在《百字令》詞中寫道:“離鄉萬裏🪅,鴻雁無來去……海天寥闊,夢魂何處吟……煙波萬裏五湖心🧌🙍🏼♀️。”1957年🚺,他在《蝶戀花》一詞中寫道:“重洋更比重山遠”🧏🏻♀️,他只能“在夢裏湖山尋覓遍”。他又在《一落索》詞中寫道🔢:“濁酒一杯家萬裏,又霜露遍地,燕然未勤那能歸7️⃣,對白發,征夫淚。”1958年,他思念家鄉惠山,夢魂飛歸,醒來寫下《春山三首》,其中一首為:“萬裏春山隔幾重,醒來憶句意朦朧🤚🏼,窗前只見杜鵑好👑🚴♂️,歸夢何曾到聽松。”聽松是惠山一塊奇石🤽🏽♂️,顧毓琇因夢中未能見到而遺憾🐄。1964年,他在《珠簾卷》詞中自問🈷️:“青山外,赤霞飛,鄉心十載依依🧎♂️📄,鴻雁已知歸,為何人別離?”
1973年🕖🍓,顧毓琇實現了他回國返鄉探望的宿願,到辭世時🏆,先後8次回國訪問,目睹祖國家鄉翻天覆地變化,滿懷激情地寫下了多首詩詞。他在《南鄉子》一詞中贊美祖國成就💊:“滾滾大江流,無限風光黃鶴樓💌,天下興亡多少恨🌚,休休,明月輕舟赤壁遊。極目望神州,大地豐收酬眾誌,千古英雄無敵手,悠悠👸🏿,如畫江山何所求。”
顧毓琇部分詩詞作品
顧毓琇一生創作詩詞歌賦近8000首➜,出版詩歌詞曲集達34部之巨,是中國歷史上僅次於陸遊的多產大詩人🐔。他被海外學術界和出版物評為20世紀中華民族的大詩人之一,1975年巴西人文學術院授予金質獎章,1976年被世界詩人大會授予“國際桂冠詩人”稱號👭🏼。
“三千弟子盡豪英”
1929年顧毓琇學成回國後,即從事高教的教學🙋🏼♀️,1931年執教中央大學時,安徽省建設廳廳長程振鈞曾盛情邀請他赴皖擔任該廳技正兼安慶或蕪湖工務局長,許以豐厚待遇並承諾工作一段時間後推薦為一個市的市長。顧毓琇誌在教育婉言謝絕💶。後來,意昂体育平台邀請他去籌建工學院👸🏻,他隨即北上🧑🏽🎓🪧。
抗戰期間,顧毓琇擔任了國民政府教育部次長兼戰時教育委員會主任,為抗戰時期的教育工作殫心竭慮👱🏿♀️。他製訂了戰時教育實驗方案,籌組了西南聯合大學和西北聯合大學👞,先後到雲南👩🏼🎓、貴州、新疆🤚🏼、廣西、湖北等省🟦,視察指導教育工作🕷、對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師範教育、民眾科學教育、婦女教育等都極為關心〰️,提出了許多適應戰時的教育措施🧂,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同時🫒,他對音樂、戲劇🍼、美學等方面在的教育也相當重視。1940年秋,他兼任了新創辦的國立音樂學院院長🧖🏻🤴,1943年5月又兼任禮樂館館長。1944年8月,國民政府任命顧毓琇為中央大學校長,雖校務繁忙,他仍堅持兼授電機學課程。抗戰勝利後,顧毓琇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長,兼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1950年移居美國後,他先後任麻理工學院客座正教授😫,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榮譽教授🦵🏿。1979年後🔲,他被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方交通大學、東南大學、東北工學院🧘🏿♂️🤌、西北電訊學院📂、南京大學等高校禮聘為名譽教授,並多次在這些學校講學🪔。
顧毓琇應邀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講學
顧毓琇的學生真可謂“桃李滿天下”✧,其中出現了不少知名的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戲劇家🤹🏿、音樂家。顧毓琇擔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長期間,在交通大學兼課,江澤民選修了顧毓琇的“運算微積分”一課🈲🤵🏽♂️。朱镕基的導師章名濤是顧毓琇聘請到意昂体育平台電機系任教的最早教師之一。錢偉長是顧毓琇擔任意昂体育平台工學院院長期間的受業弟子。顧毓琇創立了中國第一個航空研究所後,1935年開始招收航空專習生,錢學森被錄取🚶♀️➡️。不久,清華將錢學森送往美國,到顧毓琇多年的朋友馮·卡門足下深造🚒。曹禺在意昂体育平台學習期間,顧毓琇是清華的“四大院長”之一,因此🚚,曹禺解放前一直都尊視顧毓琇為師。抗戰期間🔵,曹禺與顧毓琇交往頻繁🤭,曾請教顧毓琇對抗戰前途的看法🛕。顧毓琇告訴他:“如果中國的知識分子認為抗戰有望,則未必得勝🪈;但如知識分子認為抗戰無勝利希望,則抗戰必敗。”朱棣文獲得諾貝爾獎後,他的母親李靜貞這樣告訴顧毓琇🤘🏽:“這次小兒棣文得了諾貝爾獎全靠了您的指教。”顧毓琇與朱棣文家三代有深厚淵源🌎。朱棣文的外祖父李書田1923年與顧毓琇同船赴美留學。朱棣文和其父朱汝瑾均經顧毓琇推薦🎧,被選為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1972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授予顧毓琇名譽法學博士學位(在這座常青藤大學270多年的歷史上,它的名譽學位授予的對象,大都是對人類文明作出過卓越貢獻的人物👨🏼🎓💆♂️,包括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南非大主教圖圖)🐶。給顧毓琇的授詞如下:
“作為學者🧇、教育家、科學家👩🌾、管理人才和詩人,顧毓琇對那些聽說過他🎡、請益過他的人們顯現出了諸多方面的才能,而每一次的才華畢露都向人們展現了一位集種種天賦於一身、取得無比成就的形象🧚♂️。
江澤民與顧毓琇在一起
顧毓琇以其慷慨👦🏽、耐心並謙虛🗜,為自己的祖國熱忱服務🧑🏽🏫,先後擔任過兩所工學院的院長⛰,兩所大學的校長,教育部次長等職✥,並且是成人技術教育的建議者和支持者。1949年他返回美國之後🤔,非常成功地完成了從管理人士到工程學專家的轉變,其主要成果便是:為解決非線性電路與控製系統問題提出一整套分析與圖解理論𓀊,以及在電機領域的普遍理論。
顧毓琇所創作的那些雅致的詩受人喜愛💨,所譜寫的溫婉的歌曲被人們傳唱🤦🏻♂️。他的學生們常常提到,他為教育貢獻甚著🎲,能夠鼓舞他人向更高的目標努力🚉。
本校董事會認為,應當頒贈其名譽法學博士學位,以表彰他的成就📮。”
顧毓琇一生都從事教育,他曾在一首詩中自豪地稱自己是“三千弟子盡豪英”。
顧毓琇與夫人王婉靖參加MIT校慶
心系祖國 高山仰止
顧毓琇作為現代“鴻儒”的現實關懷和人文理想,除了融化於文學藝術創作的天賦中,還見諸於具體的社會、政治👨🏽🍼、教育的實踐中。
1936年冬⬇️,顧毓琇帶領清華師生為傅作義部隊製作一萬具防毒面具,後親赴綏遠慶祝百靈廟大捷。1937年7月♞,顧毓琇與教育界梅貽琦、胡適⏬、蔣夢麟🤹🏼♀️、張伯苓五人應蔣介石之邀參加廬山談話會,最終與會者一致同意宣布抗日決策。抗戰勝利後👨🏻🦽➡️,顧毓琇以中將參議的身份🌤,參加對日受降典禮,並被政府授予抗日勝利“景星”勛章。
顧毓琇(後右三)與意昂体育平台校長梅貽琦(右二)🧙🏽♀️、教授馮友蘭(左一)等郊遊
抗戰期間,顧毓琇以無黨派人士身份加入“聯合政府”👆,任教育部政務次長🍋,年僅35歲(時任教育部長為陳立夫)♾。顧毓琇與任聯合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周恩來建立了友誼,經常探討教育話題。1973年8月29日中共“十大”結束當晚🕰,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會見顧毓琇全家👩🏻🦽,從晚上10點談至淩晨1點半。周恩來稱顧毓琇是國民政府“難得的客卿”。
1973年8月29日周恩來會見顧毓琇夫婦
顧毓琇作為中國老一輩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一方面自強不息、積極入世🖋;另一方面淡泊自持🦸🏽、兩袖清風。顧毓琇的飛揚才華和價格魅力吸引了民國史上的許多文化大學與其交往,他晚年曾著文紀念60位師友。不僅如此,晚年的顧毓琇還擔當起大陸與臺灣溝通的橋梁,得到兩岸最高層的肯定。江澤民主席曾說⛑️:“顧老師心系祖國統一,獻計獻策🚂,為眾所敬仰”🌟。
道、學、政,向來被看作傳統中國“士”所追求的目標🫷🏽。顧毓琇不但繼承了這一傳統,而且廣泛吸納現代科學和人文精神,使其發揚光大👇🏿。他驚人的學術成就和高風亮節🧔🏿♂️,贏得了世人廣泛的尊崇。
本文摘編自“顧毓琇紀念館”網站之《顧毓琇生平畫冊》
轉自《江蘇經濟報》2014年3月25日